关于全面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工作法和岗位描述的安排意见

关于全面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工作法和岗位描述的安排意见

公司各部门:

为全面推行五精管理模式,实现公司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各段手指口述试点情况,经公司研究决定,全面推广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工作法和岗位描述。具体安排如下:

一、推行“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的意义和目的

手指口述实施方法就是“手指口述”操作法,基本原理是通过简单的自我问答、自我反省迅速集中注意力,准确预知危险源,减少人为伤亡事故发生的一种现场精细管理操作办法。

岗位描述就是确定岗位工作的具体特征,是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岗位技能、设备功能、岗位环境能够做到简明扼要和正确无误的理解和描述,做到写得清,说的明,做的到。

公司推行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是全面践行“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理念和深入推行人本精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有效杜绝和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方法,是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改变公司安全生产现状的一条重要途径。

推行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旨意从改变职工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入手,从强化职工的自我控制能力入手,全力培养职工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预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逐步实现现场管理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行为,最大限度的消除和减少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手指口述”的执行要领

手指口述是一种通过心(脑)、眼、口、手的指向性集中联动而强制注意的操作方法,能随时集中人的注意力,防止出现由于恍惚、走神等无意识或注意力分散而引起的误操作,从根本上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执行手指口述要抓住两个要领:

1、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要确保“行为全覆盖”。所谓“行为全覆盖”,就是要做好正式操作前的手指口述,同时也要做好操作过程中连续性的手指口述、操作结束前后的手指口述、联合作业时的手指口述、自我保护防范的手指口述、辨认盘点的手指口述等。总之,要引导职工每做一件事、每做一个动作都要进行安全确认,从而确保工作行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要确保“操作无缺陷”。 “手指口述”的三大要素是叙述、确认和操作,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确认时,操作人员要保持直立姿势,眼睛紧紧注视需要确认的对象,右手由上向下用力挥动手臂,手掌伸开,五指并拢指向需要确认的对象,大声说出确认的事项,经确认无误再进行操作。职工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自身注意力和警觉性,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同时也可以振奋精神,营造积极热烈的工作氛围。

三、推行“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的实施方法

1、统一思想。大力宣传“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的重要作用,教育和引导职工改变思想观念,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认真调研。推行“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必须符合本单位实际,必须认真的进行岗位作业实地调研。

3、制定方案。制定方案是推行“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的关键,各单位首先要明确需要实施“手指口述”的场所和地点,要明确描述的内容,要充分发挥现场管理人员和岗位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进行反复修订,最后由现场作业人员认可方可定稿。制定方案要遵循实用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生动性。动作要认真严肃,有气势。口语简洁实用,生动鲜活,容易说出。

4、强化培训。通过强化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熟知本岗位“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内容:确认程序、确认标准、确认口语和手势等,使职工能够准确、规范地执行。

5、严格考核。岗位描述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手指口述主要在生产一线岗位开展。推行“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必须采取强制执行的方式,制定考核办法,并加强对现场的指导、检查,通过不间断的检查考核,有力地促进 “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工作积极健康的推行。

四、实施步骤

1、编写实施方案:提炼岗位理念,撰写岗位描述内容,确定手指口述岗位。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2、全面实施:20xx年x月x日。

3、检查、考核、评比、总结:20xx年x月x日起。

五、考核

1、公司对各部门、段、子公司的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考核采用和绩效

工资挂钩的办法,纳入公司考核体系。

2、各部门、段、子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考核办法并报企业管理部备案。

六、组织机构

1、公司的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推广工作由五精管理领导小组领导,由五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企业管理部。

2、各部门、段、子公司是推行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工作的主体,应明确专职人员,确保责任落实,保障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工作顺利推进。

二○一○年x月x日

 

第二篇: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近年来以筹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制定发布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京发

[20xx]30号),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上升与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处理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凸显,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为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明确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定位,实现“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目标

(一)生活垃圾处理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二)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思路

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要围绕大力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立足首善之区的要求,以建设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垃圾处理系统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优先安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优先采用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和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优先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优先保障生活垃圾治理投入。

(三)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保障和目标管理,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厂、综合处理厂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分年度实现“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的工作目标。

1、增加处理能力。20xx年日处理生活垃圾达到1.7万吨,基本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20xx年形成日处理近3万吨的能力,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需要。提前做好规划选址工作,落实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满足今后可持续发展需要。

2、调整处理结构。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按照垃圾成分、产生量和设施建设规划,20xx年垃圾焚烧、生化处理和填埋比例为2:3:5,实现城区原生垃圾零填埋;20xx年比例为4:3:3,基本满足不同成分垃圾处理的需要,实现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3、促进垃圾减量。建立与生活垃圾焚烧和综合处理工艺相衔接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控制垃圾产生量增长。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每年降低1至2个百分点,20xx年下降到5%、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50%左右;20xx年力争实现生活垃圾产生量零增长,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65%左右。

二、科学规划,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四)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厂和综合处理厂建设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远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重点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厂、综合处理厂和配套卫生填埋场建设。为满足今后xx年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和垃圾成分特点,在东南西北方位选址规划4个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预留用地,择机建设。在拟建设施和现有设施周边一定范围内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并采取措施全面提升公共环境水平。

(五)在2至3年内基本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

规划建设5座跨区域服务的大型集中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7座服务各自行政区域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鼓励区县政府自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由相关区县政府负责,在餐饮街、高校、度假村等餐厨垃圾产生集中的地区,试点建设小型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建宾馆、饭店、餐饮街、度假村和高校校区等应按标准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实现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

三、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六)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

在党政机关、学校、大型商场、星级宾馆饭店、度假村、居住小区等,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厨余、餐厨等生活垃圾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大型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公园等建设有机垃圾处理设施。

(七)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

在推行垃圾分类的小区,试行免费发放垃圾袋和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改造和建设密闭式清洁站等设备设施,推广采用节能环保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装备。自20xx年起,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小区和社会单位应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按照“规范站点、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原则,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回收站点建设,规范站点管理,20xx年实现社区回收站点全覆盖。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发展。

(九)总结推广农村地区垃圾分类试点经验

落实《关于做好北京市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标准,推广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户分类”经验,尽可能将灰土和可堆肥有机物就地处理,积极探索农村地区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和激励机制。

(十)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重点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处置示范项目建设。加强施工和运输环节管理,建立建筑垃圾集中收集、规范运输、定点处置机制,对乱倒、乱卸建筑垃圾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制品推广应用政策。

(十一)推进电子垃圾、大件垃圾回收利用处置

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推进电子垃圾、大件垃圾回收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现有回收体系与处理企业对接。研究制定支持政策,保障垃圾回收处置企业正常运行。对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的危险废物,应按照环保部门技术要求,单独运输、贮存和处置。

四、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防控,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十二)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污染防控

加大现有设施污染防控投入力度,加快对渗沥液、填埋气的治理。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设施运行的日常监管,确保达标运行。同时,建立全市统一的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管和监督评价体系。

(十三)加快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治理

加大投入,优先开展水源保护地等重点地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和生态修复。用5至7年时间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

五、完善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体系,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十四)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垃圾管理体制。垃圾处理实行全市统筹,区县政府属地负责制。市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组织制定规划和标准,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承担任务;区县政府负责组织落实本行政区域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承担相应费用,落实各级管理机构和人员;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负责组织发动居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等工作。充分发挥国有环卫专业企业在垃圾处理作业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十五)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资体系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体现基础性和公益性要求,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20xx年以前建设的垃圾焚烧厂、大型餐厨垃圾处理厂、综合处理厂和配套填埋场、垃圾转运站项目以市政府投资为主,其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按照区县所属功能区域给予资金补助。列入计划的餐厨、果蔬、园林垃圾等相对集中的资源化建设试点项目,由市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政府对垃圾处理设施周边村庄搬迁、环境改善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环卫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快推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十六)建立市级生活垃圾处理调控核算平台

通过核定区县垃圾产生量和基准价格,核定市级财政对垃圾焚烧和综合处理设施运行费用补助,提高跨区域垃圾处理经济补偿费标准,进行统一核算,实行“超量加价,减量减费”,调

控垃圾流向和流量,鼓励源头减量,调整垃圾处理结构。加强垃圾收集运输物流监管和计量,保证生活垃圾处理调控核算平台正常运行。

(十七)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法规政策和相关制度建设

尽快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法规,制定和修订生活垃圾分类、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垃圾处理调控核算平台等管理办法。建立生活垃圾产生单位排放登记制度。调整社会单位垃圾收费标准,实行计量收费。完善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管理办法,所收费用主要用于区县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处理。加快研究出台政策,对生活垃圾“零废弃”试点单位和垃圾分类达标单位、社区、村庄给予鼓励。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xx]5号)精神,倡导“厉行节约、减少废弃”的绿色生产、消费方式,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者承担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处置的责任。将垃圾资源化处理纳入循环经济范畴,享受鼓励政策。

(十八)加强生活垃圾处理的科技支撑

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及垃圾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和标准的研究,积极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填埋气收集利用、渗沥液处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与生态恢复、填埋场封场后再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等方面先进技术的研究应用。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和督查考核

建立由市领导牵头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垃圾处理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按年度分解垃圾处理任务,列入市、区(县)两级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督查考核内容,同时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指标一并列入督查考核。对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区县、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六、发挥市民主体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十)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公众参与

创建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集中公众智慧,解决垃圾分类和减量难题。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垃圾分类纳入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和基层文明创建活动考核内容,组织动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