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一)

抓教研 促课改 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大郭一中课改经验总结交流材料

当课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学校,是新课程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校长的核心任务,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需要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抓好教育科研等方面综合努力,但我以为抓好校本教研,教研并举才是有效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制高点。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领导包抓教研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包抓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王立功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xx年8

月,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理顺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业务校长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并及时向全体教师做情况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教导处主任带领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狠抓业务学习,树立课改新理念。

1、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员读书,撰写业务笔记和教育随笔,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画、铅笔画,笔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曾先后派出30多名教师参加县级培训,10多名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8名教师参加过省级、国家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课题成果的应用。

一年多来,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语、数课题组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共同促进,共同进步。语文组从“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模式中总结出的美读、配乐朗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诵读等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课堂为镜,以正教风”的活动。做到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不少于35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任课教师不少于20节,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上学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五、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几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

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创建富有特色的科研型学校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二)

为学校的科学发展 做真实的校本科研

——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二)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长山中心小学的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教研、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双翼;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两件法宝。我们在想农村不代表封闭、杂牌军不一定没有素质、原生态不代表不发展、关键是把教师的才能转化为科研的动力。在xx年为了落实全县的课程改革,我校就确定了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道路。本着“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的原则,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教育科研措施,更新了教师教育科研观念,增强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xx年省级课题“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了,xx年市级的课题“校报的研发”和“改革考试模式研究”两项课题结题。中心小学获市“优秀科研成果奖”。现在有一个“课堂教学模式”的市级科研课题,有15个县级的科研课题。几年来我校本着摒弃那些理论上的虚华和浮躁,注重研究教研、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具体做法是:

一、 确定目标、研究策划

课题研究是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突破口,是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形成特色教学和特色教育的切入点。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最后确定了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堂实践为载体,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总结反思、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教师当前以及短期或长期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活动主题的策划”;进行“活动形式的策划”;进行“研究切入点的策划”;进行“梳理归纳的策划”进行“评价提升的策划”等等。

二、多种途径、扎实开展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在开展教科研活动中本着让教师真参与;真研究;研究真问题的原则。力求让每位教师将课题研究纳入到常规的教学活动之中。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真正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1、 抓活动的本质,突出一个“研”字:

过去存在“教”与“研”脱节的现象。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紧紧抓住广大一线教师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新课程下,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师生“评价什么,怎么评价” 这一系列主题。确定了“单行班集体备课操作办法”这一科研课题。之后我们围绕这一科研课题,先后开展了“反思课操作办法”的集体备课;“思维课如何操作”的集体备课等。通过网上论坛这个平台,讨论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在网上集体备课专区中,分年级、分学科根据开学初自己确定的科研或教研课题,定期的上传课例设计,结合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和大家交流、探讨、总结、实践、反思,既解决了教学的实际问题;又完成了课题内容;不论是什么形式的集体备课我们都找准切入点来研讨,突出的是一个“研”字。

2、 抓计划、措施的落实,突出一个“实”字:

按照学期初制定的“片集体教研”计划,重点抓落实。让教师的专业潜能在校本教研中释放;让每个教师都走进教育科研的星光大道。“片集体教研”是全员参与的小课题的研究。是教师在自己或学年组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由同年组的教师在一起合作,用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作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它的特点是:

“小”切口小,内容专一;“片集体教研”的操作是把九所村小学分成三片,每片三个学校,各校教师每人根据自己确定的教研主题做一节课,进行问题研讨。研究的目的主要解决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最大优势是规模小、投资少、效果好。

“活”自由选择,自主灵活;“片集体教研”“活”体现其一:选择立项灵活。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个人研究的行为,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不立项。我们提倡:“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其二:教研的内容和时间灵活。根据教师的自我需要来确定内容,根据三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研的时间。其三组织形式灵活。可以一个人承担一个研究项目,也可以两个人和几个人承担一个研究项目,还可以一个年级组承担一个研究项目,更可以不同学校的教师同时研究一个问题。这种小课题人人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事实证明,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非常高。比如:东兴小学张瑞春老师,受到县语文定向教学的启发,自己确定了“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这一课题,自己去内蒙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同时买来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光碟进行学习,并与学校的另外一位老师一起进行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作文教学方法。

“实”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片集体教研”的小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师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选择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如;思维课怎么上?合作考试课怎么设计?反思课如何反思?等。大家研究出来的东西既实在也实用,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如:保江小学常云江老师依据我校研究的市立项课题而确定了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五步自学法”,所总结的经验多次在乡里进行汇报。现在也申请为县级立项课题。

“快”样本小,周期短,见效快。小课题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时间可长可短,最长不超过一年。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就会“眼前一亮”“心头一喜”。如:一部小学的闫秀丽老师在学习了魏书生教学法之后,开始在班级里实中践让学生自主管理,之后做出了“如果培养自主管理的班集体”这个经验总结,进而上升为课题,上报到县里。东兴小学滕立才校长带领全校教师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入手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之后,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办法,然后他们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课题申请立项研究。这些老师所要研究的课题都是从教学实践中来,都不是上级部置的内容。

三、推广成果、反思前行

学校每年都有一些教研、科研的成果的产生。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研、科研成果是潜在的“生产力”,我校通过安排报告会;成果展示会;专题研讨会;总结会等。把这种潜在的生产力通过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时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立足本校,自我推广;为了“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我校教研、科研成果先“自产自销”。二是先易后难,边研究边推广。三是因地制宜,吸收借鉴。这样,一方面对取得成果的老师是一种认可,另一方面对其他教师是一种正面导向。同时,通过自己研究得出的方法才是解决自己学校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传统是要继承的,发展更是要创新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育科研也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教育的发展历来有两个生长点:一是理论上的提高;二是实践上的突波。关键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的结合起来,我们只有立志于教育科研,绥棱的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