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哲学课反思作用的一点思考

对中职哲学课反思作用的一点思考

【摘 要】哲学课的反思作用决定了此课程能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意识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成为创新人才;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进行养成教育;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引导积极健康生活。

【关键词】哲学课;反思作用;思考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但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作为一名普通的德育课教师,随着讲授哲学这门课程次数的不断增加,我逐渐加深了对此课程作用的认识和感悟。掩卷沉思,有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意识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与学的统一,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那么教与学双方,以何为主?对于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层次的学生,学生就要占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已基本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是以注入式为主,只体现教师教的地位。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的目的任务,要通过学来实现或完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学生通过对哲学理论体系的学习,理解哲学的道理,有助于他们养成自觉反思的意识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善学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又与学习的兴趣相联系,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的舞台上任主角,教师任导演和配角,激发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成为创新人才

哲学是任何一个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原因是:哲学的反思性对于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人生思考主哲学的抽象性对于锻造学生的理性思维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两点是任何其它学科所不及和不能代替的。自觉的人生思考是解决“如何做人”问题的重要途径;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如何思考”,它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这两者都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中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重点。哲学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从我国目前中等学校教育的现状来看,在中等学校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哲学这门学科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学生们只注重可操作性的具体知识的把握和积累,而比较轻视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的吸取,对知识

的学习采取了完全实用主义的态度。一个民族或国家要想在世界科学技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理论思维是重要条件之一。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首推理性思维能力。如果没有最基本的理性思维能力,人们就无法理解两个自然的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谈不上创新。可见,锻造我们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具有多么重要的战略意义。当然,理性思维能力的锻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最具有直接意义的是学习思辨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哲学。

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进行养成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而且很多学生来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这就造成了在校生素质的普遍下降趋势。怎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养成教育呢,本课程发挥了它的独特的作用。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比如:针对同学们在人生观中的错误认识: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悲观主义、享乐主义等,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到错误人生观的危害,进而去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价值观方面,有些同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倾向。有的同学认为人生应追求名与利,认为做一名护士没有多大的前程,认识不到目前中国就业的形势和趋势,固守在自己的认识中不可自拔,从而导致在学习中的困惑和由此带来的所谓的“失落”。针对这样的较普遍的情况,在教学中,着重地讲授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在于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不是金钱的多少、权位的高低。一个人不能为名、利所累,应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引导积极健康生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而且很多家庭并不富裕。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学习成绩差,没考上高中,家庭条件还不错。这样由于生源的复杂性,造成同学关系的复杂,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会出现明显的自卑感,进而产生嫉妒、攀比、迷惑甚至仇恨等心理不平衡状态。而条件较好的学生又会出现所谓的优越感,产生自私、炫耀、高高在上、不合群、歧视别人的心理状态,这样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在种情况下,哲学课调节心理状态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比如: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哲学课内容中质变和量变辨证关系的指导意义,充分地展开对他们心理的疏导,以谈话式、讨论式等各种方法进行。最终让他们自己总结并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适可而止”等一系列的道理。

哲学最一般的方法就是反思。对于哲学理论体系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养成自觉反思的意识能力。学生的人生思考只有在不断的自觉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总结过去、超越过去、开拓未来。这正是我们要教会他们自觉反思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也正是哲学课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第二篇:对挂职维稳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挂职维稳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管理在面临这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下,如何抓好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显得极其重要。笔者作为挂职“定稳一线”的年轻干部,通过这几个月的感同身受,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夯实稳定的思想基础。

综治工作、维稳工作和平安建设三者统一于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大目标之中,致力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每一个综治干部应该立足“学”与“思”,在思想上认识到综治工作是维稳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到平安建设是发展和稳定的更高目标,是综治工作的升华和拓展。

俗话说:“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习会落后”,只有思想上的保证,才能带动行动上的正确方向。所以我们不管工作有多忙,一定要挤出时间来加强对中央省市区关于综治维稳工作有关文件的学习,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的部署上来。同时,在工作中我们还要善于“思考”。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思考决定命运,决定了你是失败还是成功。作为一名综治干部,要善于思考,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党、对群众是否负责的问题,也体现我们的能力和水平。

二、整合资源,健全机制,落实有效的维稳措施。

维护稳定,政法综治战线的同志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但仅仅靠政法综治部门的力量,是无法抓好的,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扎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一是要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定期排查,抓好联席通报、交办督办、责任到人三个环节,落实工作例会、情况报告、归口调处、跟踪回访、责任查究等制度,及时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要健全完善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控制和

减少一般事故,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要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要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加强预案演习,做好各项保障准备工作,坚决防止因处置不当而激化矛盾。

三、巩固基层,增强能力,提升社会管理的防控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建设、巩固政权基石的有效抓手。因此,在基层基础工作方面,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点、线、面的立体防控网络,筑牢综治工作的基层基础。

另外,增强我们综治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也是提升防控水平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增强社居委班子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社居委。所以,社居委在工作中,一定要把关心群众作为大事来抓,深入到群众中去,充分了解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与群众及时沟通,积极排查存在的隐患,努力营造一个平安的生活环境,有效地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增强社居委组织的社会管理防控的能力。要把综治维稳的切入点放在管理社会的秩序上,严密防控网络,提高基层组织的防控能力。通过社区、单位和家庭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巡防,筑牢第一道坚实的防线,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强化宣传,大力普法,营造和谐的法制氛围。

要严格落实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制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并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促进依法办事。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形成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力度,有效遏制社区内青少年犯罪。扎实做好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从而为推进依法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