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期末总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蛋白质组proteome

指由一个基因组(genome),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2.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3.氨基酸amino acid

氨基酸(amino acids)广义上是指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又含有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但一般的氨基酸,则是指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

4.蛋白质protein

是化学结构复杂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是人体的必须营养素。蛋白质是细胞组分中含量最为丰富、功能最多的高分子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各种生命功能执行者的作用,几乎没有一种生命活动能离开蛋白质,所以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5.转录transcription:

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转录是mRNA以及非編碼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

6.翻译translation

7.脱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

一类由嘌呤碱或嘧啶碱、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戊糖与有机碱合成核苷,核苷与磷酸合成核苷酸,4种核苷酸组成核酸。

8.细菌bacterium:

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9.细胞膜cell membrane:

又称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有时称为细胞外膜或原生质膜。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10.碳原子carbon atom

碳原子一般是四价的,需要4个单电子,但是其基态只有2个单电子,所以成键时总是要进行杂化。

11.氢原子hydrogen atom

氢原子是氢元素的原子。电中性的原子含有一个正价的 质子与一个负价的电子,被库仑定律束缚于原子核内。

12.质子proton是一种带 1.6 × 10-19 库仑(C)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质量是1.6726231 × 10-27 kg。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

13.中子neutron

是不带电荷的粒子,与原子核外的电子几乎不发生作用,主要与原子核作用。

14.电子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亚原子粒子,通常标记为 e- 。

15.共价键covalent bond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和坚固的化学结构叫做共价键。

16.离子键ionic bond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7.氢键 hydrogen bond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8.构型configuration

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19.构象conformation 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20.线粒体mitochondria双层膜的能量转换装置。

21.核小体nucleosome是组成真核生物染色质(除精子染色质外)的基本单位。核小体是由DNA与四对组织蛋白(共8个)的复合物,其中有H2A和H2B的二聚体两组以及H3和

H4的二聚体两组。

22.组蛋白histone: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特别多,二者加起来约为所有氨基酸残基的1/4。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有五种类型:H1、H2A、H2B、H3、H4,它们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

23.核糖体ribosome;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其惟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

24.亲水性带有极性基团的分子,对水有大的亲和能力,可以吸引水分子,或溶解于水。 疏水: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

25.范德华半径van der waals radius指在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结合,如稀有气体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的一半.

26.脂肪酸fatty acid 是一类羧酸化合物,由碳氢组成的烃类基团连结羧基所构成。三个长链脂肪酸与甘油形成三酸甘油酯(Triacylglycerols),为脂肪的主要成分。

27.复性renaturation

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28.进化树cladogram evolutionary tree

根据蛋白质的序列或结构差异关系可构建分子进化树(evolutionary tree)或种系发生树(phylogenetic tree)。

29.基态ground state指原子、原子核等所具有的各种状态中能量最低、也最稳定的状态。

30.亚基subunit:蛋白质的最小共价单位。由一条多肽链或以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几条多肽链组成。

31.基因gene

基因(gene)通常指一段包含一种(或一组密切相关的)特定蛋白质信息的DNA。

32.脂筏lipid raft

在4℃去垢剂不溶的膜区域被认为是由鞘脂类和胆固醇的动态聚集而形成,它们组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畴结构漂浮于二维流动的细胞膜中,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脂筏”。

33.离子通道ion channel由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构成,它们聚集起来并镶嵌在细胞膜上,中间形成水分子占据的孔隙,这些孔隙就是水溶性物质快速进出细胞的通道.

34.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专化的DNA重复序列。

35.自由基free radicals外层轨道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36.中心粒centriole 中心粒是指动物细胞中位于核附近由9组三联体微管围成的成对圆筒状结构。

37.紫外ultra violet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比可见光要短,但比X射线要长,一般是10 nm到400 nm,能量一般从3 eV到124 eV。

38.荧光fluorescence:电子从第一激发态的最低能级返回基态的不同能级时,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放出的光称荧光。

39.X射线X-ray是一种电磁波,但X射线是产生于原子核外部的辐射。

40.γ射线,Gamma rayY辐射是一种高能电磁波,从原子核内辐射出来,波长很短。

41.α粒子:即He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42.β粒子:当原子核内1个中子转变为1个质子时,释放出1个β? 电子;当核内1个质子转变成1个中子时,释放出1个β+ 电子。β? 电子和β+ 电子统称β粒子。 43.载体carrier:

能载带微量物质共同参与某种化学或物理过程的常量物质,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

 

第二篇:植物病理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1 病因: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 2 病害三角:病原、寄生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

3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在有些寄生植物上只引起很轻微的症状,有的甚至是侵染后不表 渐减退甚至消失,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4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

现明显症状,而是待条件适宜时,才表现出来的侵染称为潜伏侵染。 5吸器:有些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的小分支、呼吸器。

6 无性繁殖: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 7 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8同宗配合:单个菌株生成的雌雄器就能完成有性生殖。

9异宗配合:多数菌物需要两个性亲和的菌株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异宗配合

10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11多型现象:许多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的现象。 12单主寄生:大部分菌物在一种寄生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

13转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14 专化性:根据植物病原真菌种对不同寄主属的寄生专化性差异。 15 生理小种:根据专化性以下在形态上没有差别,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16.原核生物: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17.质粒:在有些细菌中还有独立于核质之外的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18钝化温度(TIP):处理10min后,使病毒失去侵染能力的最低温度。 19稀释限点: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

20体外保毒(存活)期:在室温下,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 21 全寄生植物: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它自身生活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质的植物。 22 半寄生植物:本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由于根系缺乏需要从寄主获取水或无机盐。 23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植物体内获取所需营养的能力。

24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25抗病性: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发展,减轻发病和损伤程度的一种特性。 26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的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散,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27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后,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播到新生长的植株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 28 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上,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过再次传播、侵染、发病,为再次侵染。 29病害循环: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30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IPM)我国的八字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物病害管理(PDM) 31菌组织: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作用是形成产孢结构和特殊结构。

32菌物的繁殖体:即为子实体,真菌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或复杂的孢子结构叫子实体。

33假囊壳:子囊腔周围菌组织被挤压的很像子囊壳的壳壁。

34黏质层:细胞壁外以多糖为主且较薄的

35荚膜:细胞壁外以多糖为主且较厚固定的黏质层

36病毒粒体:形态完整(成熟)的侵染性病毒粒子

37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株的过程称为传播

38病毒卫星:依赖其他病毒才能复制的小病毒或核酸。

39卫星病毒:自身能编码衣壳蛋白的称为卫星病毒。

40卫星核酸:不能编码衣壳蛋白的称为卫星核酸。

41卫星RNA:绝大多数植物病毒的卫星核酸都是RNA称为卫星RNA。 42类病毒:基因组为单链环状RNA,其分子内高度配对形成双链结构,无衣壳蛋白,依赖于寄生RNA聚合酶进行自主复制的植物病原物称为类病毒。

43活体营养:寄生物从活的寄主中获得养分,并不立即杀伤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为活体寄生物。人们将只能活体寄生的寄生物称为专性寄生物。

44死体营养: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中吸取营养,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为死体寄生物。而将兼具有寄生和腐生能力的称为兼性寄生物或兼性腐生物。

45侵染剂量:病原物侵入时所需的最低数量。

46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植物对非亲和性病原菌侵染表现高度敏感现象此时受侵细胞及其邻近细胞迅速坏死,病原物受到遏制或被封死在枯死组织中,是植物发生最普遍的保卫反应的类型。

47植物保卫素(植保素):是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累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真菌的毒性比较强,是诱导产物。

48土壤寄居菌:是在土壤中靠病株残体生存的病原体,当病残体分解后它们即不能单独的在土壤中存活,例果树叶斑病菌,蔬菜软腐病菌。 49土壤习居菌:对土壤适应性强,可独立的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繁殖。例:腐霉病植株萎焉等症状,植物枯萎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