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农业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规划目标和任务的进展情况

(一)总体目标发展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203家,新增25家,预计20xx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农村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8.5亿元。20xx年上半年9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8.9亿元,上缴税收7370万元,联结基地301.7万亩,带动农户67.8万户。

(二)优势产业发展。“十一五”前期,全市农业产业化优势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了产品加工水平,延伸了产业链条。一是粮食产业。已形成以安仁、永兴、资兴、宜章、苏仙、桂阳等6大优质稻生产区,以宜章、临武、桂阳、嘉禾等干旱区为主的玉米和专用旱杂粮(包括红薯、马铃薯、大豆等)生产区,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49.54万亩,预计20xx年总产量205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05%。二是畜禽产业。形成以桂阳、宜章、嘉禾、资兴等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以桂东、宜章、北湖、嘉禾等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以临武、苏仙、永兴等为主的特色家禽养殖基地。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287.62万头,出栏牛羊31.82万头,出笼家禽1807.23万羽。三是水产产业。已形成以资兴、桂阳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全市推广名优水产养殖8.5万亩,名优品种产量0.7万吨,水产品产量4.32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54%。四是水果产业。已形成以宜章、临武、安仁、资兴为主的脐橙和永兴冰糖橙等水果基地,全市水果种植面积91.96万亩,预计20xx年总产量33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92%。五是茶叶产业。形成以资兴、桂东、安仁、北湖、宜章、永兴等县(市、区)为主的产业基地,全市茶园面积8.71万亩,总产量1600吨,产值8750万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的87%。六是蔬菜产业。已初步形成“一县一品”的地方特色蔬菜基地,全市蔬菜复种面积72.3万亩,20xx年上半年总产量45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03%。七是烤烟产业。已形成以桂阳为中心,嘉禾、永兴、安仁、宜章为支撑的烤烟发展布局,20xx年,全市烤烟收购量73.72万担,完成计划指标。八是竹木产业。已形成桂东、汝城、资兴、永兴、苏仙、北湖等地竹类工业原料林基地126.9万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85%;资兴、永兴、桂阳、临武、宜章、苏仙、北湖、安仁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400万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266%。九是油茶产业。全市已建设生态油茶林基地80万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53%。十是药材产业。已初步形成桂东、桂阳为主的的药材种植基地。全市药材种植面积9.55万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32%。

(三)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98家,20xx年新增了25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其中,年销售额过5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过亿元企业12家。重点培育扶持了以裕湘面业、生平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企业;以隆平高科为龙头的种子加工企业;以龙丰生态、欢乐养殖、九泰公养殖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企业;以高山哈哈牛业为龙头的草食动物养殖企业;以临武舜华鸭业、天湖绿色食品为龙头的特色家禽养殖加工企业;以东江鱼集团为龙头的水产养殖加工企业;以永兴冰糖橙、东江天然绿色食品、临武鸿源果业、宜章加法果业等为龙头的水果种植加工企业;以狗脑贡茶业、桂东玲珑王茶业、安仁豪峰茶业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企业;以嘉禾三味、安仁坪上食用菌、临武小徐呱呱、桂阳太和辣业为龙头的蔬菜种植加工企业;以创兴人造板、海华竹木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企业;以邦尔泰苏仙油脂、嘉津茶油等公司为龙头的油茶加工企业;以桂阳济草堂药材公司、桂东药材开发公司为龙头的药材种植加工企业。

(四)农业品牌建设。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品牌兴企”战略,进一步提高了郴州特色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已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

省名牌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7个,裕湘面业的“裕湘”牌挂面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成为我市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临武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至20xx年x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51家,成员11.3万户,带动农户14.13万户,20xx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成销售34.07亿元。

(六)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郴州市名优特产物流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启动;郴州七星市场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良好;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抢先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临武鸭业公司20xx年启动了100家舜华临武鸭专卖店工程,市场销售额大幅提升,并成功进入沃尔玛超市,与东江鱼一起成为南方航空配送食品。

(七)休闲农业发展。重点扶持培育了郴州梦里故乡、永兴龙山湖、资兴炎帝温泉和桂阳奇秀山庄为龙头的休闲农庄,20xx年有望创建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四星级休闲农庄3家。

二、主要的工作措施

在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我局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了对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协调、服务职能,着力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推进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加大协调力度,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体系。注重发挥协调职能,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是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提升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地位。20xx年,在全市精简各类会议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领导决定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乡镇企业暨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关注程度以及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工作力度。市人大将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列为市政府向人大常务会汇报的一项重要议题。20xx年x月,市政府下发了《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郴政发〔20xx〕12号),指导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全面开展。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何文君和副市长陈海平带领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到苏仙区邦尔泰和北湖区万华红提召开二次现场办公。二是争取县(市、区)领导支持,理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管理体制。我局积极与相关县(市、区)领导联系,争取支持和配合,不断理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管理体制。桂阳县已将该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更名为农业产业化局。三是争取部门配合,形成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20xx年市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300万元,争取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和乡镇企业扶持资金等151万元,争取农业开发资金1215万元,扶持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xx年市财政拟安排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460万支持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争取抗冰救灾资金5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救灾补损。同时,我局主动成为金融部门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将优势企业向金融部门推介和推广,在农业发展银行对信贷企业的选择过程中,我局不仅为其提供企业信息,并在考察申报中提供帮助和配合,实现金融部门与企业的互通、互信和“双赢”。20xx年市农业发展银行为36个项目贷款69884万元。

(二)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力量。切实把农业产业化战线的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增强全市农业产业化战线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一是开展活动,增强农业产业化战线的凝聚力,20xx年,先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了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湘台休闲农业招商洽谈会、食博会、农博会等多种形成的展会活动,并分别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龙头企业代表赴成都“五朵金花”和长沙、常德、益阳等地学习休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同时,在11月x日召开了一次高规格的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座谈会,增强了农业产业化战线从业

人员的整体活力。二是完善规划,统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制定出台了《郴州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统一了全市农业产业化战线全体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发展方向。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舆论氛围。20xx年,省局在全系统开展了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富民强省战略”为主题的宣传年活动,我局及时制定了《关于开展“推进农业产业经经营,实现富民强省战略”宣传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在我市掀起了农业产业化宣传年活动的高潮。《郴州日报》在《新农村建设》专栏中设立了《走进龙头企业》子栏目。《郴州日报》共刊发农业产业化方面信息71条(篇)。各县(市、区)和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省市县各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宣传自己的发展成果、展现自己的风彩。同时,及时采取各种形式向国家级媒体推介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经推介联系,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记者相继到我市舜华鸭业、永兴冰糖橙和坪上食用菌专题采访,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经验在央视七套播放。

(四)加大服务扶持力度,增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 “抓重点、抓典范、抓关键”的工作方针,通过典范企业的带动和关键环节的突破,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发展。一是抓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扶持服务的重点。局重点抓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扶持与服务,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加强调度和监测,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中提供信息支持和日常服务。二是抓典范。局积极配合省局开展的“五个示范单位”建设活动,抓好5家单位的扶持与服务。并且,按照市“双联”办的要求,重点开展了对临武舜华鸭业的“双联”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借助外力扶持舜华鸭业,我局配合省乡镇企业局到舜华鸭业进行调研,进一步引起省局重视,争取省局重点扶持。同时,为带动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我局将郴州梦里故乡列入扶持重点,积极争取市财政、农发行和省局对梦里故乡的扶持。三是抓关键。开拓市场是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关键。我局以此为切入口,由市农业产业化协会和郴州市体育场承办,举办湖南郴州首届农产品展销暨年货交易会,成为郴州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盛宴。

三、完成各项规划任务和落实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延伸不长。我市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增值能力有限。生猪、果蔬等大部分大宗农产品还处于卖原料的阶段;大米、油料等农产品虽进行了加工,但大多只进行了简单的一次性粗加工,目前我市还没有进行二次以上精深加工,形成高附加值产业体系的农产品。

(二)产业集聚度不高,农产品品牌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郴州农产品在近八年来的全省农博会上共获得80余个金奖,单就茶叶这个行业,就获得全省名优茶奖和“湘茶杯”金奖20多项;舜华鸭、裕湘面等加工产品在全国性的展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说,郴州农产品在全省乃至更广的范围都已名声在外,但星星点点,规模不大,最大的裕湘面年产值也只有1.6亿元,所谓有样品无产品,有“贡品”无商品,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大规模生产;产业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向优势企业、优势品牌集聚,产业的集聚度、关联度不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体系,反过来又制约着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联结不紧密,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农产品生产行业存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产加销没有实现有效对接,贸工农没有一体化的利益联结,导致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一些龙头企业没有优质原料保障,难以做大做强,反过来又发挥不了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四)个别地方思想认识不高,工作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投入大、风险大、见效慢。个别地方不能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农业产业化作为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新型工业化重要突破口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工作的力度与其重要性不相称,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第二篇:黄石市民政事业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黄石市民政事业 “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按照《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黄石市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紧紧围绕建设和谐黄石、把握发展方位、认真履行职责、深化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进取的工作思路,坚持基础工作抓规范,难点工作求突破,重点工作创特色,特色工作争一流,整体工作上台阶的工作方针,我市民政工作在以往基础上全面进步,部分业务取得重要突破,在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同时,也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大半的目标。现将我局执行和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一)社会救助体系

20xx年以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始终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优先安排、重点推进各项“为民解困”工作,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目前,覆盖城乡、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网编织成形,经常性救助对象超过20余万人,有效保障了城乡绝大多数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有力促进了社会公平和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健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有效实施灾害应急救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列入了黄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发展规划和措施要求,加强组织协调,精心部署安排,扎实有效地实施了灾害应急救助,切实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

1.健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制定了《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按照灾害损失情况,将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设个响应等级,每一响应等级都有相应的启动程序响应措施。如:今年x月x日以来,我市遭受了近xx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降雪量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经济损失最重的雪灾。市政府迅速启动了《黄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级应急响应,据统计,全市7个县(市、区)共计53个乡镇(街办)受灾,累计受灾人口129.7万人,伤病930人,因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1472人,因灾倒房1905户5051间,损坏房屋3382户1029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4000.9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38860公顷,全市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近4.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上下紧急行动,迅速投入到防雪防冻抗灾救灾工作中去。迅速成立了救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由市局主要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分任综合协调、灾情信息、救灾捐赠、宣传报导、后勤保障维稳五个工作组的组长,作为救灾应急指挥部办事机构,积极争取并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和物资,共下拨救灾应急资金497万元(省拨437万元,市拨30万元),棉被7600床、棉衣2800件,有效解决了灾民的燃眉之急。

2.加强综合减灾能力。20xx年x月,建筑面积达98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成,日常储备救灾物资5000余件(套)能力的,从而标志我市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初步建成,并且在今年的“汶川”大地震社会捐赠物资接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12”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局立即投入到社会捐赠物资接收工作中去。配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迅速组织开展向地震灾区捐赠工作的紧急通知》,发出倡议书,号召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全市民政部门(含慈善组织)共接受捐款3482万元,超过了历年的捐赠金额。5月x日和5月x日,我市分别在最短时间内将1万件衣物和20xx顶救灾帐篷集中装车,统一运送四川灾区。接收物资中,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当前任务。

3.有效实施灾害应急救助。几年来,我市频繁遭受了洪涝、干旱、低温、冰冻、大雪、风雹、滑坡等种类的自然灾害,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年均受害人口在100万人次以上。在市委、市政府

的坚强领导下,民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及时统计和上报灾情,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临时生活。20xx年以来,累计支出救灾资金3800余万元.

——创新为民解困工作,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网编织成形。

1.城市低保工作继续稳步推进

继续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扎实推进了“分类施保”,因重病、重残和其他情况加剧困难程度的低保家庭得到重点照顾;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水平,分别于20xx年x月和20xx年x月两次调整低保补助标准,由156元/月分别调至180元/月和230元/月,涨幅达到52%。截止到今年x月份,全市保障对象27467户,68497人,月发放保障金683.4万元,月人平补差额99.4元。20xx年以来,共向上争取城市低保资金17208万元。每年春节对所有城市低保户(除阳新县按60%外)进行“5个5”慰问,按照每户240元的标准(5斤肉、5斤鱼、5斤鸡蛋、5斤油、50斤大米)发放慰问物质。

2.农村低保工作不断完善

20xx年x月x日,我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农村低保制度建设推进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立新农村低保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均等化。

20xx年上半年我们借鉴城市低保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6月底,全市农村低保人数为1.87万户,5.5万人,月发放低保金152.4万元,人月平补差额27.6元;农村分散供养孤儿有676人,月发放救助金6.76万元,年人平1200元。春节前,对全市部分农村低保户进行“3个5”的救助慰问,按照每户120元的标准(5斤肉、5斤鱼、5斤油)发放慰问物质,共对全市17501户农村低保户发放了慰问物质,共发放慰问物质210万元。

3.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提升

20xx年,我市集中供养标准从1200元提高到15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000元。我市现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6195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3544人,分散供养对象2651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7.2%,为历年最高。春节前,对全市42所农村福利院五保对象发放慰问物质3560份,确保五保老人过上一个安静祥和的新年。“福星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我市共新建、改建、扩建农村福利院42所,新增建筑面积6.04万平方米,新增床位2539张,累计投入“福星工程”建设资金2843.5万元。

4.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降低救助门槛,切实改进城乡医疗救助形式,加强与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实现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对象基本医疗保险的信息共享。两年多来,共计支付医疗救助资金992万元,共4603人次享受了医疗救助,支持14342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救助资金213.2万元。

(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改革,积极开展城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加强了对社会福利机构规范管理的建设督办。加大对各类福利院改、扩建,改善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环境,截至6月底,全市老年公寓床位数达到997张,入住老人900余名。与20xx年初相比增加357张,增长率为55.8%。 ——黄石市孤残儿童康复中心大楼的建设是市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市民政局的一件大事,集“养、治、教、康、训”于一体的黄石市孤残儿童康复中心大楼已于今年x月x日封顶,不久,即将投入使用。 ——认真贯彻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制定实施细则、健全配套政策、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分类救助、提高救助标准,20xx年以来,共接待救助

人员6000余人次。其中,黄石市优抚医院收治各类街头流浪精神病人269人,为我市城区的社会治安做出了积极贡献。

——“明天计划”稳步开展,仅06-xx年就完成手术212例,实际支出费用300余万元。

——福利彩票进一步加大了营销的力度,开拓农村市场,稳定城市市场,挖掘“中福在线”的潜力,两年多来,共销售福利彩票23130万元,其中,20xx年销售10285万元,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

——积极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每年签订了村务公开源头治腐工作目标责任书,实施了“百村工程”,推进了村务公开示范带建设,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抓好抓实。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整合农村现有资源,强化农村服务功能,深化村民自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目前,大冶市、阳新县的各个乡镇和各个涉农的城区都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大冶市还被评定为20xx年“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市”。加强了对村干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围绕“和谐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积极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精品社区,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帮助社区孤寡老人,加快社区现代化建设进程。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出台后,将为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指导建立行政主导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志愿服务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壮大社区服务队伍提供基础,为社区居民享受更加优质、快捷和周到的服务提供保障。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区137个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有51个,占37.2%,100至300平方米的有68个,占49.6%。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全市共兴建区、街、社区居委会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中心194个,老年人服务设施278个,残疾人服务设施238个,优抚对象服务设施235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562个,社区各类服务设施面积达4.08万平方米,接受社区服务的户数达18.3万余户,社区服务覆盖率达到95%,已形成了以街道、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各类服务设施为基础,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服务门类齐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城市社会化服务网络。加快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开通了“12343”社区服务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

(四)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体系

——优抚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调整、完善和落实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相协调的优抚安置工作体系正在形成。一是组织开展了春节、八一等节日慰问驻黄部队活动;二是完成了参战参试人员2525人的身份认定、生活补助费发放工作。三是开展了优抚军休政策落实情况大检查,对全市优抚经费社会化发放、建立优抚对象补助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开展“关爱行动”、残疾军人医疗保障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四是三年累计安排了4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到省、市荣军医院、优抚医院参加免费治病疗养。

20xx年,我市“双拥”工作取得可喜成绩,阳新县、黄石港区、西塞山区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县(区)”,大冶铁矿被命名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不断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由政策性安置逐步向货币化安置过渡。20xx年以来,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2723人,应安置人数为1312人。截止20xx年x月,已安置1193人。其中,20xx年安置率99.5%、自谋职业率51.6%;20xx年安置率达99.2%、自谋职业率45.2%;20xx年(截止6月底)安置率达76.6%、自谋职业率40.9%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体系

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的“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专项社会行政事务工作方式朝着“服务型”方向的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拓展服务领域,规范管理标准,不断提升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依法做好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目前,市管社团共计211个,市管民办非企业单位91家。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有了新突破,全市已成立的25个专业经济协会,基本上达到了机构健全、章程规范、制度完善、定位和目标明确,在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社区民间组织蓬勃发展,管理逐步规范,全市社区民间组织已达1031个,开展各类活动5000余次,社区志愿者人数逐年增加。

——行政区划工作。为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完成了《对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初步思考》调研报告。

——界线管理工作。第一轮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圆满结束,完成了赣鄂省界武宁阳新线、瑞昌阳新线和室内部分边界线的联检任务。

——地名管理工作。地名数据库录入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收录地名信息约1.98万条,超额完成1.8万条的目标任务。同时黄石区划地名网正式开通,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完善。

——规范婚姻登记服务。认真贯彻国务院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等配套政策,实现了由婚姻登记管理到婚姻登记服务的转变,更加体现了人文关爱,切实保障了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殡葬管理和殡仪服务水平。殡葬改革稳步推进,殡仪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殡仪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加大遏制乱埋滥葬、套棺土葬等不良现象,进一步巩固殡葬改革成果。为了满足市民办丧事的需要,建筑面积达12501平方米,总投资4600万元的新殡仪馆主体工程已完成,预计今年x月份将正式投入使用。

——严格按照《收养法》和《收养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收养登记工作,加大检查监管力度,确保了无违法违规登记现象发生。

二、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后期发展思路和建议

回顾“十一五”中期的民政工作,有不少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但仍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主要有:

第一,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关键。只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发展战略、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积极地把民政工作上升为市委的决策和要求,主动地把民政工作纳入政府的安排和部署、自觉地把民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着力解决各界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民政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应有的地位。

第二,必须坚持走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民政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协作,确保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法规政策、落实资金投入、进行监督检查等政府责任到位,才能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民政工作又具有很强群众性、社会性、必须扩大社会力量参与,采取政策驱动、项目带动、上下发动、内外互动等“四动并举”的方式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社工队伍等“五社互联”的途径有效聚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才能不断壮大民政事业发展力量。

第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方向。改革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创新

各项制度,调整政策办法完善推进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健全落实措施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民政工作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的发展。

第四,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能力建设。能力是有效组织和开展工作重要基础。民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提高能力促进工作发展,以实际效果检验能力建设水平,要继续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和“两项活动”、学习周国知、谭竹青、曹道云、金正一同志的活动,大力弘扬“孺子牛”精神,着力加强班子队伍、思想作风、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素质本领、基层基础、体制机制等方面建设,不断提高民政队伍依法行政、开拓创新、综合协调、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领导班子带队伍的能力,才能有效保证各项民政工作的开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