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全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规划是我市站在新起点,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五年规划,根据省统一部署和市领导指示,市发改委专门下发文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客观评价《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评价判断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提出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对于确保顺利完成《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实现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全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市“十二五”规划评估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前两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两年来,在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省九次、十次及市十二次、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奋起赶超、科学跨越”的这一主题,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到20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1.41亿元,年均增长10.85%,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212元,跨越7000美元关口,达到 1

7638美元,比20xx年增加1379美元,年均增长9.9%。地方财政收入保持增长,20xx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02亿元,年均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8.05亿元,年均增长11.92%。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比例由20xx年的7.1:60.4:32.5调整为20xx年的7.0:57.8:35.2,服务业提高2.7个百分点,超过规划确定目标。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家,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60万亩,比20xx年分别增加4家和3万亩;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较20xx年提高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继续高速增长,截至6月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9家,比20xx年增加179家;20xx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41.2亿元,增长29.9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6.37%,比20xx年明显提高。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今年上半年,非钢产业实现增加值91.5亿元,同比增长17.9%,比钢铁产业增速快4.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1.9%,多年来首次超过钢铁产业,这对于以钢立市的全具有里程碑意义。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综合能耗两年下降21.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10.8%和7.9%,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克服信贷、土地、新开工项目等约束条件越来越紧的困难,抓投入,上项目,前两年 2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791.16亿元,年均增长21.75%,高于“十二五”规划预期18%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27.03%,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5.3个百分点。大项目建设取得实效,20xx年全市有大项目394个,总投资198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24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66.36%;截至20xx年6月底,全市共有大项目430个,总投资2455亿元,已完成投资274亿元,占全市500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54.77%。开工建设了总投资90亿元的中天科技园、70亿元的珅诺基生物医药、50亿元的云谷电子商务物流园等一批个头大、质量高的项目,经济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

4、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两年完成引资34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3%,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继续扩大,两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9家,20xx年对外投资额达到4010万美元,比20xx年增长40%;境外劳务输出2175人,比20xx年增长39%。受世界经济低迷影响,进出口有所下滑,20xx年,进出口总额为21.28亿美元,比20xx年下降19.7%。

5、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是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城镇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市里出台了《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对下一步城镇化工作作了安排部署。20xx年城镇化率由2010的51.5%提高 3

到54.17%,分别比全省和全国高2.08和1.57个百分点。城市特色进一步突出,围绕“四城四区”建设,20xx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比20xx年增长19.2%,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1平方公里,比20xx年增加23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6、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56%和14.46%,高于预期增速。就业规模继续扩大,两年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3.6万人,城镇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标准均高于省规定水平。每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顺利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较快。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前两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低于“十二五”规划目标,人口素质普遍提高。

二、发展措施及政策效应评估

两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建立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更加注重加大投入和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4

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显著提高全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人民富裕程度。实践证明,这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工作方针符合国家、省的大政方针和我市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正确有效的,已经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面对我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相继开展“大项目建设推进年”、“大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全力以赴抓投入、促调整、保增长,以大项目建设的大进展、大成效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优化,推动全市经济的大提升、大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6月底,全市在建大项目430个,完成投资274亿元。通过深入实施大项目建设提升,全非钢产业发展明显加快,20xx年上半年,在建项目中,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达到266个,占全部项目的62%;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70.2%,服务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15.49%。在105个投产的非钢产业项目带动下,全市非钢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过半,大项目建设对全市转调扩增上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我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三大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农业稳定发展。全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5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机械,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了农业稳定发展。一是,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20xx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29万亩,比上年增加1.79万亩,粮食总产30.14万吨,增长11.7%;20xx年上半年,夏粮再获丰收,小麦单产总产均创十年来最好水平,小麦总产预计达到8.6万吨,增长3.3%。二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xx年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家,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60万亩。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较20xx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xx年上半年,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7家,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48家,累计达到917家,入社社员6万多户。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3.3%。

工业较快增长。全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提高质量效益、增加财税收入作为重要取向和考核依据,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政策引导、技术支撑、环境保障,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推进传统工业优化升级。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优化产业集聚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 6

整、环境友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我市工业实现了较快增长。20xx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0亿元,增长15.5%。工业经济效益恢复性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0亿元,增长18%,实现利税29亿元,增长50%,利润14亿元,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9家,其中上半年新增70家,新增企业实现产值21.5亿元,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2.9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上半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0%,超额完成任务。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全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优势,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支持和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开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地向产业链条高端方向发展。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重点扶持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生物及医药、航空运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支柱。20xx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20%以上;培育龙头企业30家,其中产值过50亿元的1家,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市新的增长点。

服务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实施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功能完善的现代 7

服务业体系,我市服务业得到了平稳较快发展。20xx年,交通物流、旅游、商贸流通、银行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六大重点行业实现税收21.1亿元,同比增长13.54%,占服务业全部税收的86.3%。20xx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2.01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的比重达到35.2%,比上年提高

2.4个百分点。20xx年完成服务业投资130.23亿元,同比增长15.04%,2个年度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27.03%,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5.3个百分点。

(三)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xx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600元、6590元,分别增长11%、13.1%。全市居民消费价格趋稳,1-6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就业形势稳定,上半年实现城镇就业1.3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3万人,参保率达到99%,基础养老金由60元提高到65元。为民办的“10件实事”进展顺利。2644套保障性住房已分解落实到11个项目中,1619套已开工建设,开工量达到61.23%。对296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进行货币直补。中小学爱心厨房、社会福利院等一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铺开。文体惠民工程稳步实施,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平安全”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生产 8

形势稳定,信访工作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四)城乡建设顺利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建设工作,20xx年,先后制定印发了《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和《农村建设三年实施纲要》,确定了我市20xx年至20xx年新一轮城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以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开展。目前全市城乡建设工作开局顺利、工作扎实、推进较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城市建设方面,按照《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计划安排,20xx年至20xx年,全市共计划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提升、功能完善和安居工程四大类重点项300多项,总投资800亿元左右。20xx年全市共开工城建重点项目106项,完成投资115亿元。今年6月30日的统计,共开工城建重点项目134项,完成投资97.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2.9%。农村建设方面,20xx年至20xx年,共计划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社区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等四大类重点项目263项,总投资161亿元。20xx年,全市计划开工农村建设重点项目243个,计划总投资40亿元左右,截至20xx年底,243个项目全部开工,有85个项目当年完成,全年总投资达4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0%。20xx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21个(含20xx年续建项目),总投资64亿元左右,截至6月30日,已开工项目203个,完成投资26.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1%。

(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9

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同20xx年相比,20xx年二氧化硫年均年度下降比例为26.2%,20xx年二氧化硫年均年度下降比例为31.7%;20xx年二氧化氮年均年度下降比例为17.3%,20xx年二氧化氮年均年度下降比例为23.1%; 20xx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年度下降比例为14.6%,20xx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年度下降比例为12.1%。

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120吨,比20xx年减少10.8%,已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93.9%;20xx年氨氮排放量2064吨,比20xx年减少9.2%,已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84.4%;20xx年二氧化硫排放量88387吨,比20xx年减少7.9%,已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41.6%;20xx年氮氧化物排放量69000吨,比20xx年减少5.8%,已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32.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良好。截至20xx年12月,在市、区两级环保部门的努力下,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我市2011-20xx年重点项目已按照规划要求基本完成。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项目有14个,现已完成9个,占项目总数的64%;截止目前,还有5个项目处在前期准备工作中。

空气监控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全市环境监控中心建

立,负责全市重点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和环境空气、水源地水质量的在线监控,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目前我市共监管排污企业27家,其中废气国控污染源13家,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设备42 10

台套。所有安装的在线监测设备已经全部联网并且通过省级验收。近年我市又先后投资440多万元对我市6个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如今我市所有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设备均为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Thermo仪器。目前我市的空气自动站监测设备是全世界一流的,空气自动站站房标准也属全国一流,完全能够满足对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要求。

三、发展环境分析与目标实现前景预测

展望“十二五”规划后三年,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将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国内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市经济总量小,发展潜力大,但是也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准确把握今后的发展环境和趋势,于正确定位,科学谋划,趋利避害,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一)国际环境分析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程度缩水。为应对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各国政府都制定了庞大的财政支出计划,各国利率都降至历史罕见的低点,虽然这些举措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复苏,但也积累了大量的潜在风险:一方面,高赤字和宽松货币政策累积了恶性通胀的风险;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的个人消费并没有被真正激活,一旦政府不得已而实施政策“退出战略”,经济复苏进程将可能会因为缺乏驱动因素而出现逆转。一旦经济刺激计划效 11

果减退,经济增长动力就会不足,再度衰退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因此,目前的世界经济复苏主要还是由政府驱动的,世界经济还没有真正走出危机困境。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呈低速复苏态势,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但增长后劲不足,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虽仍较快,但下行压力加大,加上大国的宏观政策有可能调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世界经济复苏弱势难以改变,美国量宽政策退出预期增强加大了世界经济走势的变数,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是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好转,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止跌回升迹象,估计未来两年内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实现经济复苏。

(二)国内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和国内、长期和短期、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复苏基础尚不稳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都需要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因此,我们既要充分看到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发展信心, 12

也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但总的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新的机遇。国内区域发展呈现出新格局,合作共赢机制不断深化,为我们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一体化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应对当前挑战和实现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以挖掘市场潜力开拓发展空间,以增强企业活力提升发展水平,以着力改善民生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任务目标,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前景分析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全面发展期。市委、市政府做出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展“三创”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战略决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进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新阶段。二是经济转型期。我市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资源环境约束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最终需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导向,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三是城乡一体化深化期。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城乡联系明显增强,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开始放缓。“十二五”时期,城乡二元结构将基本打 13

破,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四是集聚发展加速期。“三大产业板块”、“四个功能区”搭建起我市发展的新框架。“十二五”时期,通过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各项生产要素向重点发展区域和城镇集聚,将带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五是社会建设提升期。城乡、就业、收入分配等社会结构深度调整,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统筹城乡建设,提升服务供给,完善社会管理,将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切实研究解决制约“十二五”规划完成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消除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以保证“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现,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关于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我市服务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实施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受很多因素制约,从我市实施情况看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我市服务业占比低的问题在短时期内很解决。我市作为钢铁主导型城市,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发展没有明显的新的增长点。二是企业规模偏小、档次较低、竞争力不强,缺少龙头骨干企业,在全省及至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企业少之又少。三是在政策落实上,尽管各级都相继出台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从协调落实政 14

策的企业数量看,出台政策在可操作性、适用性上还不尽人意,政策很好,但看得见,摸不着。

(二)关于财政收入下降问题。一是重点行业效益下滑。钢铁行业一直是我市发展的支柱行业,金融危机前,对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20xx年达到最高,钢铁行业缴纳地方税收12.9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42.7%。金融危机后,钢铁行业形势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xx年1-5月份吨钢价格约3960元,每吨下跌500元左右,降幅4.81%,缴纳地方税收3.6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仅为16.2%,钢铁产能的结构性过剩进入深度调整期,预计下半年钢铁行业低迷状态仍将持续。二是非钢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市非钢产业存在总量小、缺乏大企业拉动等问题,对钢铁行业难以形成补位效应。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钢铁市场影响,价格下跌,需求减弱,并将延续下行趋势;建筑、房地产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收不乐观;交通运输业受钢铁行业不景气、燃油价格调整等影响,一直呈下降趋势。

(三)关于要素瓶颈制约问题。当前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供给持续趋紧。土地方面,一方面国家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土地供应和建设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项目建设用地紧张,土地缺口严重;另一方面我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资源稀缺;同时,园区建设还存在投资密度低、土地利用率不 15

高等问题,造成了原本稀有的土地资源的浪费。资金方面,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今年我市大项目建设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去年上了394个项目,今年上半年新开工191个项目,这些大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影响,信贷规模增长空间有限,银行表外业务管控严格,企业上市审批放缓,社会融资规模面临多重困难。同时,我市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贷款互保、联保问题,一旦一家企业资金链条出现问题,可能会波及一大批企业,另外,在民间融资领域,高利贷和非法集资时有发生,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持续上升。劳动力方面,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吸引人才难,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在持续趋紧的宏观调控大背景下,要素制约将影响我县加快发展的步伐。

(四)关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全是一个以钢铁、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重化特征比较明显,发展的稳定性、均衡性、协调性不强。虽然我们下了很多功夫,做了不少工作,但我市现有产业体系的一些内在弱点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不断暴露出来。一是重,主要是指冶金、机械等传统产业偏重,结构单一。20xx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91%,钢铁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2%。二是低,主要是指企业的科技含量偏低。20xx年高新技术产值24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占比在全省十七市中排倒数第二位。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十分薄弱,规模以上企业内部建立研发机构的 16

比重较低。现有及在建企业中,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数量少,大部分项目技术和产品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边缘技术或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支撑能力弱。三是小,主要是指企业规模偏小。20xx年上半年,在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排行榜中,新兴产业企业只有15家,缴纳国地税共7232万元,分别占总数的7.4%、2.1%。同时,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零星分散,远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对经济的拉动能力非常低。四是弱,主要是指企业扩大再生产实力弱。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仅为6.6亿元,不及一家企业的利润,很多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再投入、扩大再生产能力弱。五是高,主要是指资源消耗高。大多传统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冶金、纺织等行业用电量占全市工业用电的90%左右,万元GDP能耗偏高,我市万元GDP能耗是全省的近3.4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抓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推动了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发展方式不断转变。今年上半年,我市非钢产业产值首次超过钢铁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重要进展。

五、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建议措施

从前两年实施的情况看,虽然受复杂多变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全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规划目标设置 17

和政策措施总体上符合全实际,正在顺利执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是能够顺利实现的。但后三年的发展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尤其是前两年没有完成预期目标的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一)加快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增创全发展新优势。省委 53次常委扩大会议和省政府11 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规划》将济莱协作区单独设章,如把全定位为“省会副中心”,使全成为济南的城市发展新空间、经济增长新引擎、产业转移首选地;在产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依托济南“中国软件名城”的优势,在全规划建设鲁中软件基地,建立济南综合保税区鲁中(全)保税区,加强济南整车企业与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合作,驻济高校与全联合办学等等,这对全来说是重大利好。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协作区建设,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市党政代表团访问了济南等周边四市,就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济莱协作深入探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深化研究、主动对接、积极作为、推进落实”的思路,积极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争取在三个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战略规划统一、重大布局统一)、五个同城化(交通同城化、通讯同城化、户籍管理同城化、公共服务同城化、资源配置同城化)方面尽快有实质性进展,为全发展增添新动力、增创新优势。

(二)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今 18

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改变全总量小、实力弱、结构单一的矛盾,最有效地途径就是抓投入、上项目,通过新上一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项目,以增量的优化带动存量的调整,从而实现全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将扎实开展“大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以“提速度、提质量、提效益、提水平”为目标,坚持把速度和质量作为大项目建设的生命线,把推动转方式调结构贯穿于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加快新上和推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装备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品效益好、创税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完成年初提出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占比增加4个百分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占比增加2个百分点任务。针对项目建设阶段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引导新建项目向园区集中,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推进华能全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不锈钢精深加工、中天新材料产业园、珅诺基生物制药、环球V6发动机及高档商务车等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大项目200个以上,全年投产大项目100个以上。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攻坚,把招商引资作为新上大项目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认真组织好境内外集中招商活动,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效益、档次和水平,坚持招商选资、招优选强,坚决不上有污染的项目,坚决不上低水平、低层次、低效益的项目。

(三)强力抓好工业发展,增强全市经济实力。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增强企业微观主体活力上,以企业膨胀带 19

动全市实力提升,加快培植一批过10亿元的企业、过百亿元的产业、过千亿元的园区。一是“抓大”强龙头。实施大企业培植“613”工程,集中力量、集中政策、集中资源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力争3—5年内全市新增600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培植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10家,培植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30家。二是“抓小”强基础。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全力推动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力争今年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均增长12%以上,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增长20%以上。三是抓园区强带动。在全市规划建设“四大平台”,促进企业集群发展。启动建设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3-5年内园区产值突破1000亿元;与莱钢集团共建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3-5年内莱钢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园区产值突破500亿元;加快发展市高新区,3-5年内园区产值力争1000亿元;加快发展莱城工业区,3-5年内园区产值突破1000亿元。目前,“四大平台”聚集了全市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了全市80%以上的工业产值。四是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抓住大项目建设的机遇,按照“产业规划化、规划项目化”的原则,编制好我市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各级攻坚招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以粉末冶金、特种纤维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电子基础材料、半导体照明(LED)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为重点的生物制药产业,以新能源、节能环保技 20

术与装备为重点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以电动汽车整车制造、电机、新型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牢牢把握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坚持用长远的眼光来谋划和推动城乡发展,通过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城乡建设,提升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按照“小市大城区”的思路,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着力加快“四城四区”建设。重点加快主城建设,打造经济文化行政中心区;加快钢城建设,打造绿色钢铁示范区;加快北部新城建设,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商贸休闲区;加快雪野旅游新城建设,打造现代化的文化旅游名胜区。把镇域突破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着力点、推进“四化同步”的交汇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结合点,引导各镇(办)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竞相发展,力争通过3-5年努力,有5个以上镇(办)地方财政收入过3亿元、10个以上过亿元。大力实施《农村建设三年实施纲要》,加快镇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村新社区、生态文明乡村等重点工程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突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发挥好1000万元的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的作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成果创造与转化等重点项目;着力强化平台建设,加快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着力抓好人才工作。大力实施“515”人才引进工程和海 21

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百人计划”,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探索合作开发、技术咨询、异地兼职等人才柔性引进渠道。同时,加快雪野生态软件园、高新区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健全完善贷款贴息、研发奖励等人才创业配套政策,为吸纳聚集人才搭建平台、创优环境。

(六)积极化解瓶颈制约难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用市场的手段、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着力破解各种发展难题和瓶颈制约。把金融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金融活则经济活、经济兴则金融兴”的理念,着力建设良好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强化环境整治,整合金融、工商、公检法等部门力量,建立打击金融违法行为联动机制,对骗取套取银行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严厉打击,最大限度保障银行安全。运用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过桥贷款基金,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助保金贷款和过桥贷款。同时,着力破解用地瓶颈,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大力开展闲置低效用地集中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以“改、建、提”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新机制,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产业,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民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全面 22

完成十大民生实事。抓住大项目建设的机遇,继续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工程,开展中高级技能培训,提升创业就业能力,积极开展对城乡“双零”家庭、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巩固城乡“双零”家庭动态消零成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2253套结转项目和2804套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房建设,新增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560户。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好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依托全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引进本科高等院校。加快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深入开展。

(八)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创发展新优势。把营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发展要素之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重点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在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内设行政审批办公室,并将行政审批办公室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确保部门行政审批权向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审批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到位。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严格落实行政审批“一表通”、并联审批“一本通”、首接部门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精简优化服务流程,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继续实行部门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企业督导联络员制度,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23

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O一三年八月十九日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