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开放性实验总结

锦星中学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化学开放性实验总结

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教学,而开放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开放性。就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开放性问题,从内容上看具有新颖性,从形式上看具有生动性,从解决的路径看具有发散性,从问题的功能看具有创造性。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积极的探索才能完成,这对于吸引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科学素质是十分有益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开放性问题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应抓住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从教学实际出发,注意问题引入的适时性

要认识到开放性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代替常规性的知识训练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恰恰相反,扎扎实实地搞好这些训练是解决开放性问题的基础。开放性问题不仅要追求问题本身的新颖性和生动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要注意问题引入的适时性。开放性问题的引入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把握好最佳时机。

一是在学习内容含有开放性的因素时,适时创设开放性问题。若教学内容本身就隐含着开放的因素,就要充分挖掘学习材料中的这些因素,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或开展合作讨论活动中适时引入开放性问题。如学习“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抛出如下开放性的问题:用哪些方法可证明氢氧化钠的溶液与稀盐酸已经发生反应?描述有关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二是学生有了相应的知识积累欲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时,引入开放性问题。随着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知识丰富了,思路拓宽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方法也多了,学生就有一种自觉地要求拓展和深化知识的欲望,这时教师不妨引入相应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更要强调过程性。这里的过程性有两个层次:从参与的面上来讲,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人表演的舞台。设计开放性问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和能力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差”和“时间差”。所谓“路径差”就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不尽相同。所谓的“时间差”就是不同学生理解问题的快慢也会有所差别。教师要正视这种现实,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一位学以参与问题解决的机会,允许学生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以不同的路径来探求知识。从参与的深度来看,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大家一起提出问题,一起参与观察、类比、猜测、归纳、推断等各种探索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问题解决后,一起验证,一起总结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开放性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放性问题往往是合作交流的一根引线,

因为许多开放性问题都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如“观看神州

三、 立足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开放性问题一般都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从知识面看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从思想方法

看具有灵活性和多向性,给学生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因此,开放性问题教学要立足对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方法训练的科学性。

1、注重课内外知识相联系

开放性问题不仅要用到课堂内的知识,而且可以适当引入课外知识,使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如“如何比较一种物质与水的密度大小?”这一问题开放度大, 思维空间广, 需要课内外知识的广泛联系。

2、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科学开放的最大空间是向生活开放,因此,开放性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如:“请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一个净水器,净化我们身边的污水。”这一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加以解决。

3、优化思维策略

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必定是多路径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也是多路径的。在思维训练上重点是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变通性和灵活性,要着重于分类思想、纵横比较、演绎推理、分析综合、转化思想、知识迁移、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的训练。

4、综合运用,各个突破

初中化学开放性问题的综合性特点,要求我们综合思维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哪些事实可理解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分析:初中化学知识相对不够系统,而铁一章也没有具体分析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过多角度比较,对于初中学生理解"比较活泼"很有帮助。

答案:①镁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②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而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慢。③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锦星中学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化学实验室

20xx年x月

 

第二篇:开放性实验总结

开放性实验总结

为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本学期我校实验室对学生进了开放性实验,为使今后的工作开展得更有声有色,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实验内容有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到了实验之中。如在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就安排了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实验,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多种材料吹出一个又大又不容易破的泡泡。学生对吹泡泡这项活动非常熟悉,但要吹出一个又大非常具有挑战性,所以他们的兴致极高,认认真真投入实验探究了。

二、实验方式具有探究性

在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两者原理不同,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进而获得结论,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因而指向性不强。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应”实验中,有同学就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与结果,我们就帮助学生,深入探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

反应的其它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他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材料要具多样化

在开放性实验中,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多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

四、实验形式应具开放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体现在实验内容、方法、设计等方面的开放性,如在学习“摆”一课时,教材中原来安排要先了解伽利略发现摆的秘密,然后再来认识什么是摆及摆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而摆、摆动的现象学生在生活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提供了支架、细线、钩码、秒表等材料,让学生做一个摆,并达到每10秒摆动20下的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完成了摆的制作,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摆线长短、摆锤轻重的调节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也一清二楚。学生做摆的过程、途径、方法不同,这些独具个性的经历、体验,说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成功的解决问题,这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这种满足感、兴奋感的体验又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孩子在课堂上研究的经历远比原教材中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更重要。

另一方面许多探究性活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开放活动空间,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学生要认识探索的就是

大自然中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认识蚂蚁、蟋蟀,认识叶、花、果实,认识石头、到校园里去观察土壤、到学校旁的鲥渔港研究水污染情况等,都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实验中许多具体内容(材料、步骤、方法等)都不应作硬性规定,具有灵活性,这有助于进行开放性实验。

五、实验实施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合理组合实验小组并定期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助于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和情感等的培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例如在研究“物体都能导电吗”实验中,各小组到“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个小组内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