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党报“两会”报道的创新

浅谈地方党报“两会”报道的创新

作者:李秀薇

来源:《现代交际》20xx年第02期

[摘要]长春市“两会”是长春市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做好“两会”报道,是党报参与媒介竞争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党报需要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从《长春日报》长春市“两会”报道着手,分析报道内容、形式上演变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创新和完善地方党报“两会”报道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长春日报 “两会”报道 会议新闻 议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xx)02-0105-01

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的重要构成部分,做好“两会”宣传报道,有利于党报树立公信力、扩大影响力,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而在新闻工作中,头一关则是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理论与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有着共通之处,即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某类新闻来引起公众注意,进而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两会”报道是一个议程设置的过程,是我国舆论引导中的典型形式,其议程设置模式因而更具有典型性。近年来,《长春日报》不断加大对长春市“两会”的宣传报道力度,从内容策划到报道形式,从语言风格到版式设计均有所体现。

一、“两会”报道树立了党报亲民形象

过去,地方党报多以“大报”视角办报,受众很难“亲近”,这使得受众对党报形成了固有的偏见,即党报内容千篇一律,报“喜”不报“忧”,难以被更多受众所接受。分析《长春日报》“两会”报道的变化,一是受新兴媒体冲击,即媒介外部竞争压力;二是党报需要不断改进文风、内容及形式,以迎合受众需求。在新媒介环境下,党报的“两会”报道要贴近民意,反映民众呼声。只有做好新闻事件的选择,才能在一定的传播资源范围内达到媒介传播的最佳效果,即由媒介的“我说你听”转变为“我说你想听”。

近年来,在《长春日报》“两会”报道内容上,加大了民生议题的比重,涉及百姓衣食住行;在报道形式上,广泛引用“网络热词”、制作漫画、语言贴近受众。一系列的演进进一步树立了《长春日报》权威、亲民形象,发挥了党报在群众中正确引导舆论的正能量。

二、地方党报“两会”报道的创新思路

(一)融合自媒体,开创“两会”报道立体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报应该将新媒体由“竞争敌手”视为“合作伙伴”,将新媒体的特性应用于传统媒体上。党报应该利用新媒体来改善“两会”报道,联合“自媒体”,建立“报网互动”的立体报道模式。

《长春日报》由于受版面限制,可以广泛与网络媒体开展合作,运用好长春主流网这个网络平台,把诸如“两会”这样的重大会议新闻在网上同时播报,可以广泛邀请公众参与话题讨论,就某一话题访谈政府决策者、专家、学者,解答读者的问题;利用手机报开通“掌上两会”,使公众通过自媒体(如微博)与党报进行议程设置的双向互动。但需要强调的是,党报在与自媒体进行交流互动时,仍要时刻做好新闻“把关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使党报受众由新闻读者转变为新闻参与者,通过网络、手机、微博、博客,随时随地主动参与、发表对“两会”新闻的评论和观点。在新媒体时代,党报作为传统媒介要打破与新兴媒介彼此之间互不往来、独立运作的局面,充分与新兴媒体在会议新闻报道形式上广泛合作,开展“报网互动”,是党报增强媒介竞争力、适应未来数字化信息传播的必然选择。

党报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统计受众感兴趣的“两会”议题,通过公众投票方式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进而有选择地采编,决定该议题相关稿件的版式及报道频度。公众对于党报设置的“两会”议题若是存在质疑,也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反馈,也有助于重塑党报亲民的良好形象。

(二)采用互动传播模式 提高民众参与度

媒介的议程设置不仅局限于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引导公众注意力,还包括选择什么话题、关注什么话题、对话题采取什么态度等。只有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议程设置结构。

《长春日报》的“两会”报道过去的传播模式多数时候仅从传播者出发,单向流往受众;今后应该朝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传播模式上转变,建议可以在会前开辟“两会民情民意直通车”“两会微博互动”“两会电子邮箱”等渠道,广泛收集整理群众议题,让受众参与“两会”议题的讨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新闻实质,使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更贴近。同时,应调整媒介的议程设置主体,由以“媒介”为主体转变为“媒介-公众”互为主体。这需要党报会议新闻的议程设置由媒介“一言堂”,即“我说来你听”到越来越以“以受众为中心”,即“我说你想听”。这种改变会议新闻的报道观念可以通过“两会”报道来进一步的树立,注重以百姓的价值取向和民生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满足百姓的知情权,提供百姓表达民情的渠道。

党报要多下基层与群众接触才能在会议新闻中找到符合公众“胃口”的新闻,以民生话题为切入点,提高关注度、增强影响力,是党报内容改革成功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范敬宜,王君超.党报宣传艺术新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xx:15.

[2]刘景东,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20xx(3).

 

第二篇:浅谈党报做好“两会”宣传的创新思维

浅谈党报做好“两会”宣传的创新思维

----以《人民日报》与《辽宁日报》20xx年“两会”报道为例

摘要:我国每年的两会,国内乃至国外媒体,都会给予高度关注和特别报道。我国的党报,

无疑在这一大事中的报道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党报如何报道好两会,就特别值得研究。笔者认为话题式报道和从平民化视角传播是本次两会报道的两大特色,同时总结了本次报道中的多种新颖的、赋予创见性的传播手段。

关键词:两会 人民日报 辽宁日报

每年x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是我国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各大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报道,尤其是报纸媒体,投入了大量的版面,为这一大事充分发挥了积极的宣传报道作用。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纸,《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最引人注目,而辽宁省的党报《辽宁日报》对“两会”的报道也别具特色。两报图文并茂,别出心裁,报道方式灵活多样。众所周知,党报的特点是播报及时、新闻性强、权威专家点评、信息量大、报道风格严肃。如《人民日报》的“两会进行时”、“两会时评”、“会外连线”、 “有话直说”、“心系民生”、“会内会外”等栏目;《辽宁日报》的“两会麦克风”、“两会时政新闻”、“代表委员议政录”、“人大代表议政录”、“委员献策”、“一二五看点”、“图说两会”等栏目,为受众提供了顶级的视觉和阅读体验。而随着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信息的需求的多元化,党报如何做好“两会”宣传报道,特别值得思考研究。

一、以“话题式报道”的形式与读者交流

“话题式报道作为一种新型报道形式,主要是指各新闻媒体为了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一个时期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群众普遍议论的热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需要及时解释澄清的疑点,让媒体组织者和受众代表者共同参与、交流、探讨而最终形成某一看法或结论的报道形式。今年“两会”,各媒体都重视策划,在特刊上推出许多有分量的话题式报道。”①如,《人民日报》在其《两会特刊》上推出06版“我们的一二五”栏目,连续刊发《促转变:快些!再快些》、《冬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优结构:攻坚,时不我待》、《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展空间、提供动力---扩

内需:政策发力,再发力》等话题式报道,文中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方式拓展话题深度,分析清晰透彻,在编排上,这一系列话题刊发的版面、位置都相对固定,方便了读者阅读。

再如《人民日报》在第八版推出的“文教圆桌”栏目,连续刊发一系列与教育、科普、文化等相关的热门话题,同样引起了代表委员和全民的热议。如3月x日这期刊发的大标题为《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国家助学走向“全覆盖”》,文中用图表展示了近年用于国家助学制度的中央财政投入,公开透明,一目了然;3月x日这期的标题为《今天,我们的孩子读什么唱什么》代表委员们围绕着一个更关乎长远的话题--如何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空间展开热烈讨论。

相比较而言,在《辽宁日报》 “关注两会”的“就业篇”里,每期都会挑选一些当前比较热的话题进行讨论,该版面就《女硕士当了油漆工 代表委员观点交锋》展开讨论,先抛出话题,然后采访委员代表或者群众,摆出对立观点,最后加以综合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读者读起来就很有趣味,很有交流感。

再如《辽宁日报》把两会特刊,做成每期一个话题式专题,从3月x日到3月x日两会期间分“篇”推出,《关注两会》版块一般都在第三版,也有在第二版和第四版出现,按主题分为“创新篇”、“惠民篇”、“凝心篇”、“国策篇”、“就业篇”、2期“法治篇”、“网络篇”、“访谈篇”。围绕本期话题,或从政策角度请专家学者官员解读,或请基层群众代表结合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反映一年中的发展变化和自己的喜悦心情,或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关于某一问题或者某一领域的新机制、新规则、新方法,以资镜鉴,结合本国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积极为两会建言献策。

二、以平民化的视角传达多种声音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引导舆论上担负着重大责任,它的宣传导向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内思想和群众认识的统一,关系全党的团结和社会的安定。《人民日报》登什么,不登什么,怎么登,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业务问题。” 查看以往的“两会”报道,《人民日报》采访报道主要围绕领导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而对普通代表委员、普通老百姓的采访报道所占的版面面积相对比较小,版面位置相对次要,造成“两会”新闻报道单方面传播的客观效果,读者无法及时参与其中进行讨②

论,形成互动;且报道形式单一严肃、刻板生硬,与广大读者间容易产生心理距离;再者,报道内容着重宣传新政策、新法律、新法规本身,但是没有结合读者的具体情况或者具体案例,可读性不强。现在“两会”报道中,党报“两会”在“三贴近”方面做的越来越好。例如,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一直在头版开设《基层代表委员议国是》,内容也以刊登基层代表委员的心声为主。 《辽宁日报》在头版设有《两会传真》,内容也以刊登我省代表到基层搞调研,深入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反应基层情况为主。

此外,解读性报道更是为普通老百姓领会两会精神做了有益的贡献。如在成就报道方面,《人民日报》3月x日10版、11版的“两会特刊”以两个版面的篇幅做成一个名为“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专栏,整体版面左右遥相呼应,属于规则对称式的版面,大标题采用多行斜列式竖题的排列形式,10版左侧大标题为《科学发展开新局---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11版右侧大标题为《社会和谐惠民生---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而且这两个大标题配有黑白大图片作为背景,很有视觉冲击力。文中对贯穿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成就进行详细解读,在具体的细节上也颇费思量,如这专栏内容总共分为八大块,每块都有一个标题,如:“稳物价:压力较大,决心更大”、“强基础:稳住农业,赢得主动”、“扩内需:增加消费,优化投资”、“调结构:速度平稳,质量提升”、“讲协调:以人为本,平衡发展”、“重公平:就业优先,健全社保”、“控楼市:保障安居,稳定价格”、“促医改:攻坚克难,回归公益”。小标题也采用同样的字数,简洁明了概括,让人一目了然。整个栏目注意文章的组合,留白也比较到位让人读起来重点突出,流畅舒服。

三、以多种传播手段展示“两会”风采

版面是一份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表现,而支撑版面的是多种传播手段的合理运用,如文图配合等,对于版面的表达有很大的帮助。回眸此次“两会”报道,各报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版面策划上下功夫,在版式语言上用真功,不拘泥于惯常报道形式,敢于亮出编辑部独家创意,以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这些都体现在两会特刊上。如,3月x日是“两会”报道的最后一天,《辽宁日报》不仅保留了《关注两会》,而且别出心裁,精心策划了“访谈篇”,整版都是本报编辑用心挑选的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精彩摘录,虽然是摘录,但整体版面给读者感觉统一、整洁。

20xx年的“两会”特刊从视觉形象上看还有诸多明显的特点。一是照片普遍比较多,如3月x日的《辽宁日报》的“关注两会”03版左侧栏目《两会“麦克风”》下《抓好“菜篮子”才能稳物价》配发一副新华社发的图片;中间下部:《“用工荒”助推产业升级创新》

配发一幅图片,几位农民工背着铺盖卷步行的背影引人深思;右侧上单独配发一组两张《服务两会》的图片,展示两会工作人员风采;右侧下部是一幅图片《江西老人在家办“两会”报展》,传递一种对两会美好期望的思想。二是运用艺术字效果来表达主题。如《人民日报》3月x日12版的“倾听”栏目中“居”字以艺术字体的形式做成房子的样子,彰显主题----《建设保障房 百姓喜安居》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报道还运用了漫画和图表的形式。如《辽宁日报》3月x日的(法治篇)里在版面右侧上半部分就采用了2幅吸引人眼球的漫画图片,一幅是针对标题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邱学强接受专访---去年侦查职务犯罪3万余件》中网络反腐,就某局长日记在网上被曝光,“网民把我给审了”四幅小图组接而成,诙谐的演绎;另一幅是名为“引火烧身”的插画里的一句话“严惩低于成本价售楼!”旁边画了一根冒着浓浓黑烟的“天价烟”寓意深刻,令人深思。此外,数据表格的使用,更有利于两会精神的传布。3月x日《人民日报》的06、07版底部“百姓眼中的‘十一五’”,用数据图表的形式,显示20xx年—20xx年间数值的变化,数据列出的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粮食产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这6个数据图表。用图表说话,使读者一目了然。

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公开性、交互性以及平等性,网络传播方式为中国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舆论平台,使得读者能够参与到两会中。比如《人民日报》在第09版设置一个小栏目是来自人民网的《人民网网友寄语两会》相当多的网谈话题都登在报纸上,并且设置一个话题引导网友讨论,吸引更多普通百姓关注“两会”。《辽宁日报》中“关注两会”20xx年x月x日的网络篇,《两会“十大热词”盘点》采用热度盘点和委员语录按照热度的搜索结果排列,由此看到民心所向和委员们所重视的,媒体报道也是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将涉及的重要问题报道出来。但辽宁日报这期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

四、结论

虽然每年必开两会,但各大媒体都在不断的尝试从内容上、形式上创新,重视宣传报道对舆论的直接引导作用,总之“两会”报道要做到“高出一筹”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

中央机关的党报本身具有权威性,正确的舆论导向性。如邵华泽所说:“在宣传报道的内容上起点要高,角度要高,要有深度和力度。在宣传艺术上要高出一筹,同样的报道内容,《人民日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写作水平都要高。在宣传时机的把握上要高出一筹,要

抢独家新闻,可以发表的报道见报要争第一,这样效果就好,影响就大。当然,对哪些报道要快,哪些报道还要看一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恰到好处。在版面处理上要高出一筹,既要庄重大方,又要生动活泼,要安排得体,有大家风度。”

省级党报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地位处于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更直接的针对性和贴近性,新闻报道对象是最基层的干部群众,讲他们身边的事,说他们身边的人。这些特点是省级党报新闻报道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地方党报要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形式和内容, 多一些本土化的地域特色,进一步接近所在层面的读者,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可读性、贴近性、服务性。

注释:

① 尹红杰,《更民生更可读更耐读---20xx年全国部分报纸“两会”特刊探析》[J].新闻爱好者,20xx,

(5)(下半月)

② 邵华泽,《深刻理解人民日报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特殊责任》,《编采业务》,19xx年3

月x日,1版。

② 邵华泽,《团结鼓劲 为把人民日报办得高出一筹做贡献》,《采编业务》,19xx年x月x日,2版。

参考文献:

1. 尹红杰,《更民生更可读更耐读---20xx年全国部分报纸“两会”特刊探析》[J].新闻爱好者,20xx,

(5)(下半月)

2. 张玉芳,《如何做活“两会”报道---安徽日报农村版“两会民声”策划浅析》[J]新闻世界

3. 谢卓华,《新闻报道的优化与信息公开的践行---从20xx年两会报道看政府信息公开与新闻报道》,经

济研究导报,20xx,(4)

4. 张海燕,《地方报纸“两会”报道创新管见》,[J]新闻世界,九月,上月刊

5. 范敬宜,王君超主编,《党报宣传艺术新论》(上),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xx.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