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春之歌》曲式分析报告

门德尔松《无词歌第30首·春之歌》OP.62,NO.6之曲式分析报告

(总述全曲结构,指明曲式类型)

这是一个引申型(展开型)单三段曲式,进入再现段之前有连接,曲末有尾声。

----------------------------------------------(分述部分内部的论述顺序由于组织语言及行文的需要可作调整) (分述次级结构)

首段是一个8+7结构的并行不等长的减缩型乐段。(描述这一结构内的调性、和声运用情况)整个乐段调性持续在主调A大调上,和声按照T—S—D—T的模式运动,简洁流畅而富有逻辑性,为典型的呈示型和声手法;(交待下一次级结构的终止式)第一乐句在第8小节处停留在V 5上作半终止,第二乐句在第14至15小节由K4—V7—I形成收拢型的全终止;(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描述)整个乐段的旋律呈波浪型,富有歌唱性,伴奏织体以八度和声音程加倚音性的上行分解和弦构成,使音乐具有了明快、活跃的形象特征。

(6 6 分述次级结构)

中段是一个20小节的不可分句乐段,但从材料的运用来看又可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依次交待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延续前一乐段的材料是2+2的乐节重复。第二阶段引用前乐段的材料加以展开,以顶针句法形成了2+2+2+2的四个乐节。第三个阶段材料接近第一个阶段,前4形成了一次不完满的全终止,后四小节为补充终止部分;(描述这一结构内的调性、和声运用情况)这一乐段从A大调进入,在22小节处转入属调E大调,直至34—35小节由V7—I结束本乐段。和声上以正格进行为主,较前一乐段省略了下属功能的使用,使整个和声进行显得更为紧凑。从上述分析可看出这一乐段的对比因素主要体现在调性及材料的展开方面。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二段曲式分析报告

二段曲式分析报告(再现二段曲式)

结构图式:

段: (引子) A B (尾声或补充)

句、材料关系: a a1 b a2 (举例而已)

小节数: 2 4 + 4 4+ 4 4 (举例而已)

乐汇、乐节: 1+1+2 (举例而已) 调式、调性: C: G: a: C: (举例而已) 分析:(结论:)这是再现二段曲式。

呈示段是?句类的平行(或对比)的方整性(或非方整性)的收拢性(或开放性)乐段,?调。每句?小节,两句开头(不)一样(或为模进关系),上句可(分出两个乐汇一个乐节,)下句。。。上句落?下句落?主题的构成是。。。表达了。。。

后段有?个乐句,中句是?类型(引申、并置),(以下以引申型为例)以(?方式如模进、分裂等)展开呈示段的主题材料,以主题的?来发展。。。转到??调(或在主调的属和声上),或打破呈示段的方整性,削弱了对称平衡等,(连接。。)最后落于。。(在主调的属和声上)准备再现。

…… …… 余下全文

篇三 :曲式分析文字报告贝多芬第一奏鸣曲呈示部分

曲式分析文字报告 有需要的拿去用 贝多芬第一奏鸣曲呈示部

该作品是贝多芬奏鸣曲中的第一首。该谱例是完整作品的程式部。奏鸣曲式呈示部有四部分构成:主部,连接部,副部以下对该作品四个部分分别叙述。

第一主部的功能陈述主题建立主调。该作品主部主题是一个鲜明的动机性主部主题。有两个主体构成,且在主部一开始就做了明确的陈述(1-2)其中主部主题第一动机是一个上行的平稳的跳跃的和旋分解。如图所示。。。第二动机既有旋律陈述,也有相对明确的织体,与另一动机形成鲜明对比如图所示。。。。所以主部主题是一个动机化主题。

关于该主部的结构是一个;两句方正型的乐段,其中第一句(1-4)有两个乐节构成。第一乐节是主部主题原型。第二乐节在主调属和旋上对主题原型进行变化重复。该主题的第二乐节同样由两个乐节构成(5-8)其中第一乐节继续沿用主部主题,第二乐节进行简单的重复与发展。第二乐节则是为了明确终止所采用终止化音型。关于该主题调性在作品一开始便有明确的陈述。该主题为f和小。且主调始终保持不变。在主部结束时采用了开放式终止结构乐段,使得该主部成为了开放式终止乐段。

关于该作品的连接部1.由于该主部开始时所运用的材料决定了连接部的类型,是再现式进入的连接部。2.又该连接部内部材料与调性的变化决定连接部两个阶段构成其中第一阶段(8-14)是连接不得引入部分。在第一阶段中的连接部不仅体现了主部主题的两个动机,而且使用第二动机进行简单的展开和延伸,第二阶段(15-20)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完全摒弃主部主体材料。开始为副部主题出现作准备。3.关于连接部的调性,连接部进入调性从主调的属调c和小开始在第一乐段结束时转入复调bA大调并在第二阶段展开了充分的属准备,为副调开始进行铺垫。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

学号:080109101 姓名:贺德恒

一.【作曲家简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就体裁而论,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

“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

…… …… 余下全文

篇五 :曲式分析总结3

第七章 一段曲式

摘要:一段曲式的定义,与乐段的区别,分析报告,实例分析。

一、定义:以某种类型的一个乐段为基础,构成的完整作品的曲式。

对定义的三点说明:

1、并非所有类型的乐段都适合做一段曲式的基础。

其中有两种类型更适合做维一段曲式的基础:

①、不等长的二句式乐段(并行的更多见);

②、不平衡的四句式乐段(起承转合的更多见)

2、乐段不等于一段曲式。乐段是曲式的结构单位,是构成完整作品的组成部分;而一段曲式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如:肖邦《A大调前奏曲》(Op.28 no.7)

3、和曲式经常在一起说的一个词是“结构”,那么什么是结构呢?结构就是要素之和,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就是曲式。

二、一段曲式是以乐段为基础构成的完整作品的曲式。它和乐段的重要区别是:

1、一段曲式可以同时使用前奏﹑间奏﹑尾奏,而乐段却不可;如格里格《我爱你》是以并行不等长的二句式乐段为基本结构并附有前奏、间奏以及尾奏的一段曲式。

2、当首尾调性不同时,乐段的主调在前,一段式主调在后;

3、一段曲式为了表现完整内容的需要,可能使用多样化的重复,如:复奏﹑复合。 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况,如:复奏乐段的整体再复合;复合乐段的整体再复奏。

…… …… 余下全文

篇六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鉴赏与曲式分析报告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鉴赏 鉴赏及曲式分析报告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Op.13 第三乐章鉴赏及曲式分析报告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 第八钢琴奏鸣曲》又被称作《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 第八钢琴奏鸣曲 峰之作,其戏剧性优美旋律,为世人所知。无论是内容,旋律,或者结构,都有着日耳曼民 族特有的理性。这首曲子技巧不难,所以被多数人所演奏。此曲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 宏伟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如歌似的慢板。第三乐章是回旋奏鸣曲式。它的命名与贝多芬的 后半生的感人肺腑且凄惨的生活无太多关系, 因为它创作于贝多芬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此 曲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 而在欢笑的背后, 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 悲怆》 奏鸣曲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 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诗篇。 全曲充满着斗争 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 【注】此曲下文简称《悲怆》 《悲怆》 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之作, 史科托把这部作品与 《罗米欧舆 《朱 丽叶》比较,指出两者间存在共通的《青春哀伤感》第 23 号钢琴奏鸣曲由于前后两个乐章 如暴风雨般有万钧一发之势而为出版商命名为热情,而[华尔斯坦]是在贝多芬制作最辉煌阶 段的作品,给人以一种辉煌与壮丽的效果,钢琴大师 54 年在美国录制的这盘唱片,淋漓尽 致地表现出作品中动人心强的人生激情。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 《悲怆》是第一首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关于"悲怆 "这个辞汇,与贝多芬后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凄怆深刻的悲剧性生活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因为这毕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看“悲怆”的谱子时,发现谱子的开始处只记着 Grave——重板,音乐中更多的是英雄 气概而非“悲怆” 。而在听到肯普夫、施纳贝尔、巴克豪斯、巴伦波伊姆等人演奏的这首乐 曲录音时, 我就更想探究这首气势磅礴的奏鸣曲何以会有一个与其音乐精神并不很符合的名 字了。 原来,这个形容词是贝多芬自己写上去的。在这首作于 1798—1799 年间的标号为 op.13 的钢琴奏鸣曲初版扉页上,贝多芬写着“Grande Sonata Pathetique” (悲怆大奏鸣曲) 。 在他的 32 部钢琴奏鸣曲中,只有这一部和 op.81a“告别”是由作曲家自己加上标题的。二 十八、 九岁的贝多芬, 正值青春年华, 事业蒸蒸曰上, 为什么要写上这么一个标题呢?罗曼· 罗 兰在他著名的《贝多芬传》中回答了我的疑问: “……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他 的身上之后就永远不再退隐。1796 年至 1800 年间,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

…… …… 余下全文

篇七 :曲式分析试题

浙江省2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

5.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东西就是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中心对称”    2.主题的“特征”    3.织体    4.旋律    5.曲式

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魔鬼凯旋进行曲》                                     斯特拉文斯基

…… …… 余下全文

篇八 :曲式分析复习资料

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特点:复合曲式是比单级曲式更高一个层次的大型曲式。它的一级曲式是乐部,次级曲式是乐段,每个乐部的内部结构都是由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所组成。复三部曲式是由三个乐部所组成,每个乐部都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中间的对比乐部也可由单一部曲式或不稳定的展开性插部构成。第三乐部是第一乐部的原形或变化再现。由于它是多个乐部组成的三部性再现性结构,故称复三部曲式。图式为:ABA或ABA1。

复三部曲式的种类:1.由“三声中部”构成的复三部曲式,这类复三部曲式的呈示部均为再现单二部或再现单三部曲式。其特点:最大特点在“三声中部”: ①它的主题材料是与呈示部主题材料完全对比的。这种对比是十分鲜明而强烈的,它表现在旋律线、节奏、调性、音区、音域、织体、风格等各个方面。②它本身的调性是十分明确而稳定的,并与呈示部的调性一定具有强烈的对比。③它的内部结构是完整而规整的,大多是单二部、单三部曲式,也可以是单一部曲式。④它的内部结构也与呈示部、再现部有明显对比。如呈示部、再现部较活跃、零碎,“三声中部”则气息宽广;如呈示部、再现部较舒展,“三声中部”则较分割。⑤它的段落性极为明显,常以反复来加强其划分。⑥它是呈示型写法,而不是展开型写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