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课经济学》读后感

《一课经济学》读后感

这是一本60年前的书,而且到现在都有借鉴意义。这本书字数不多,而且很容易读。 这本书说明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甲乙丙丁四个人是同学,甲是底层公务员,1个月赚5千,乙是国企员工,每月赚4千,丙是外企“小白领”,每月赚5千,丁在民企奋斗,每月赚3千。因为经济指标下滑了,国家出了一个四万亿计划,据说能够带动18万亿的投资。此时通货膨胀率只有3%,政府赤字不大。

两年过后4人聚会谈起收入,甲因为国家扩大内需涨了1千5,现在6千5/月;乙因为企业接手了国家工程,薪水也涨了1000;外企因为成本高,丙薪水没变化;丁则因为企业倒闭,只找了个2千/月的工作。此时通货膨胀率10%,政府有巨额赤字。

甲乙丙丁都受到了四万亿的影响,甲受益最大,乙次之,丙和丁则是输家。另外,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新增加量会远小于外企和民企员工的失业数目。结论就是,通过让大量的丙和丁承担损失,给相对数量小的甲和乙利益

但是这本书提出了很多经济谬误,而这些谬误在中国不仅存在而且还很流行。比如四万亿的公共建设,首先这笔钱(不是财富)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国家在减税,公务员涨工资会扩大内需,出口还是比较萎靡,赤字可以预计会飙升的,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可期,所以这笔钱会通过通货膨胀变相地从老百姓那里取得。通货膨胀,工资也会涨,就像本书所讲得,政府和国企会首先买到便宜的东西,然后物价才开始上涨,企业因为成本上涨而不得不跟着涨价,企业是利益输出者。因为挤出效应,所以会有很多企业关门大吉的。而且四万亿及其所引发的18万亿,一定会引起大量利益集团的抢夺,到时候会有很多人把实际情况搞混,大家都糊里糊涂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一课经济学》有感

读《一课经济学》有感

总觉得经济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在上完了本学期的经济学课,特别是在读完《一课经济学》之后,感觉到原来经济和我们这么接近,我们也可以分析当前的国家经济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并且并不是每一个所谓的经济学家都能够确的抓住经济其内在的本质。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专为社会大众撰写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出版于19xx年。全书包括三大部分26章,以一堂课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涉及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问题,例如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储蓄问题,诅咒机器,等一些问题。以简单的阐述方式,向读者逐次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最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是他针对那些广为流传的经济理论或学说中存在的谬误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驳。

个人觉得本书所说强调得就是以下这个观点:人们总是只关注某项政策的即时影响,或者只关注政策对某个特殊群体产生的影响,而不去探究那项政策对所有群体造成的长远影响。这本身就是忽略种种续发后果的谬误。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知观察任何行动或政策的立即影响,更要看长远影响。不止追踪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更要看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不止注意直接的因果关系,更要注意间接的因果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一课经济学》读后感-常腾飞20xx0104

《一课经济学》读后感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著作,作者用大量鲜活的案例生动形象的揭露和批驳了那些广为流传的经济理论或学说中存在的谬误,通篇读完本书,自己固有的思维接受了彻头彻尾的颠覆和洗礼,不愧是一本防忽悠去蒙昧的好书。

例如第二章的破窗,且不谈破窗之后的补窗子消费链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窗子没破,原本应用于补窗的钱的消费链带来的经济价值谁更高,窗子无缘无故破损,这对于受损者就是不公平的,而补窗经济更不可能成为持久的经济消费增长点。

通篇拜读下来,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于一项经济政策长远影响的重视,这也是日后在日常工作中我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一项工作到底是在取水还是在挖井?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做一个挖井人,评估这项工作的长远影响。即: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法案或政策的即期效果,更要考察比较长远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政策给某一群体带来的后果,更要追踪给所有群体造成的后果。

回顾书中每一章的举例,我们总能发现,荒谬的思考均是来源于各式各样的想当然,从而结果必然经不起推敲。为尽量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就需要回到问题源头,重新思考问题。这里,我想一个普适法则就是看得远,看得全,学得精,用得准。放眼所处的环境,生活,学习,社会交流,不仅需要关注即时影响,

…… …… 余下全文

篇四 :20xx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们在学校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一个

节目,看完后,使我受益匪浅。

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父母教会了我什么”。与

其说是给孩子上的第一课,不如说是对家长深深地拷问,我们到底教会了孩子们什么?身为父母无疑感到责任重大,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经济保障,更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

第一课讲的是“孝”。 给我们举得例子是一位八旬老

人,为抚养子女,哪里都没有去过,儿子为了尽孝心,改装了一辆摩托车,在他爸爸腿脚还利索的时候,带他去各地的名胜古迹游玩,这成了他爸爸最美好的回忆!王铮亮的一首《时间都去哪了》告诉我们是父母的老去,换来了我们的成长。这教会了我们要孝,孝是中华人民从古自今都遵守的一个品格。让我明白了在父母年纪大以后一定要照顾他,要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想法。孝看似非常的简单,例如帮父母做一些事,多和他们交流,一点点学会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学会和父母长辈沟通并懂得虚心接受长辈的批评引导,学会保护自己让家长放心,学会并掌握一些基本家务技能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这就是“孝

一个半多小时励志节目虽然不算太长,但是给在电视机

…… …… 余下全文

篇五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马欣妍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9月4日晚8点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开学第一课一共分为4堂课为我们讲诉了爱国、勇敢、团结、自强。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国篇,国歌,记载着最深刻的记忆,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宁死不当亡国奴的伟大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当祖国面临危难,炮火点燃的是无数的爱国激情,不屈不饶的精神抗争到底,最终换了了胜利的吼声及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虽然,战争已经远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国家,为我们的今天,奉献出自己生命的千千万万的革命英雄。在爱国这一节课我懂得了:爱国就是以血肉铸成新的长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已知识武装自己,长大后为我亲爱的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还有勇敢篇里讲述的拉贝日记中记载“12月18,今天从一大清早我就开始驱赶爬越围墙的日本兵,有一个日本兵拔出刺刀向我冲过来。”“12月18日,农料作物系,小桃园……6个日本兵站在我的对面,其中一个日本兵始终用手扣着扳机,多次用手枪对着我。”日记中每一页都写满“危险”,然而每一个字都传递着“勇敢”。勇敢,正是英雄留下的珍贵财富!勇敢,让正义的人们团结在一起。

通过这节开学第一课,我还学到了很多很多…..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做一个爱国、勇敢、团结、自强的新时代的小学生!

…… …… 余下全文

篇六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是每年开学第一天播放的,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却颇为精彩。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加油站女工郑亚波、退休教师潘其华。他们将与钢琴家郎朗、“太空教师”王亚平等主讲嘉宾一起,为孩子们带来充满正能量的梦想演讲。周笔畅、凤凰传奇、方俊、黄绮珊等众明星也倾情加盟,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亮相。

最让我感动的是加油站女工郑亚波。郑亚波是黑龙江鹤岗的一位加油站工人,她是一位单亲妈妈,可爱的儿子15岁。这位母亲为了她的智障儿子学了十年的音乐,现场,这位母亲在儿子的钢琴伴奏下唱了一首《亲爱的小孩》,全场300位梦想观察员无不被两母子感动,很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当时就想:“加油站的工作因该很忙,虽然加油站收钱是一百一百的收的,但是那些在加油站打工的人工资也不见得高。她居然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十年的时间来学钢琴,尽管她不喜欢音乐。可是,她在十年中付出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人——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在出生几天内,就被医院定为脑瘫,全家悲痛欲绝。最可恶的是,他老爸居然在他四岁的时候抛弃了他和他妈。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郑亚波的儿子在钢琴上的天赋还蛮高的,在中国梦想秀上有被钢琴家郎朗收为弟子。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大学经济课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

这本书罗列了大量的“史实”来导向作者预定的一个结论:全球几乎所有大的央行,都被私人控制,这个私人明确指向罗斯柴尔德家族。而这个控制的结果,就是私人可以合法地掠夺人民的财富。

这种导向性如此明确的论述,让很多原本可信的史料,变得不再可信,因为它们很可能是被作者的观念阉割过的,或者说,作者有意识地选取有利于自己的结论的史料。所以,我把这本书当成一本金融史的八卦小册子看待,作者的非中立立场让历史带上了浓厚的娱乐色彩。 《货币战争》在中国的流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大众对金融知识极度匮乏,能被轻易地忽悠。二,中国是个供给不足的阴谋论市场,尤其缺少Modern History Project等史料严谨、逻辑周密,甚至如Conspiracy Planet般更新及时的高质量阴谋论,导致这么一个次品垄断了中国的阴谋论市场。

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讲了这本书,我为了洗衣服时不无聊而打开电视的时候他刚好讲到最后一句,大意是,这么多的漏洞,让人怎么能够相信?说完他就按照一贯的作风,头也不回地走到画框之外,留下我后悔刚才午觉睡的时间太长。胡祖六应该是金融界作出回应的最显赫人士,不出预料地被人认为是欲盖弥彰——如果他和其他人都没有回应,自然有另外一个词在等待着包括他在内的金融家:理屈词穷。

…… …… 余下全文

篇八 :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后感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自己对于管理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管理不是简单的发号施令,而是一种经理人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对于销售人员来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签订单子,成果导向。

要具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要不断的跟上时代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中国经济的饱和,促使我们泰开国际工程技术公司的成立,在这种变化下要积极的捕捉到这种机遇,根据公司的转型积极调整自己的步伐。

书中提到的“产出导向管理”其实就是我公司一直倡导的“成果导向”;作为销售人员,目的就是要签订合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增强印尼办事处的团队意识,使得每个成员能够各尽其职又能够提高个人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不是针对本公司的员工的保职战。

文中解释的鸡蛋、面包、咖啡早餐的案例,其实就是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在销售过程中,为了达到效用最大化,你需要进行成本控制,控制时间、原材料、发货期等等,以达到消费者的期望。而效用最大化就需要一些指标进行衡量,而个人觉得对于销售行业,最重要的是对实际完成任务的评估,而不是产出之前所有的活动。正如书中所说,评估一个业务员的业绩时,在乎的是他抢下了多少订单,而不是他打了多少电话。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