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黍离有感

读《王风·黍离》之我见

编辑出版 杨盛岚

——国破家亡人迷惘,景致情治心彷徨。

论黍离之悲,自古之说法繁多。其中流传甚广的有毛《诗序》云:“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其义已十分明确,即悲悼周室衰微。除此之外,韩诗认为是西周大臣尹吉甫听信妻谗言而放逐长子伯奇,伯奇弟伯封寻兄不得而作。其余则有游子思乡,,诗人抒忧所作。而至于现代,对其主旨的说法也层出不穷,有郭沫若认为旧家族悲伤自己的破产的伤悲;有余冠英,金启华等思索流浪者陈述自己哀思的悲苦,同时也有蓝菊荪对爱国志士忧国厌战说的赞同。总之,自古至今人们对这只改六字,却内蕴丰富深谙人心的《黍离》研究千百遍仍不觉厌倦,而每每总能有新的主旨被挖掘,而被有同样所感的人认同。

——人言千遍,我义自现

虽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谨以我浅薄的文化素养和对诗经的那甚少的了解,我觉得我无法超脱前人的看法,而只能人云亦云。从众多我所浏览到的文献资料中,我感到黍离所透露出的是一种杂糅了众多愁绪的悲。诗人或许把植物生长过程与自己心情交相映衬。随着黍离之苗,之穗,之实的变化,虽只有一年之际,但桑海桑田世事变迁。即景生情,心中也因那昔日繁华的都城已然逝去,如今只有那凌乱的糜子肆意生长而感到沉郁的痛苦哀伤。与后世著名诗人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黍离》有感

《黍离》分析

引言:关于《黍离》此诗,各人观点不一,尤其是在其内容主旨上,

本文就《黍离》的内容主旨方面进行分析。

正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遥遥。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此篇选自《王风》。王,即王城,一般认为指东周的洛邑王城。 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宜臼立为周平王,于平王元 年(公元前770年)从镐京东迁到洛邑。洛邑分为成周和王城两部分, 其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一《黍离》内容主旨方面的不同理解

关于此诗内容,不尽相同。《毛诗序》云:“《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 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宗周是西周王城所在地镐京,其地在今 陕西西安附近,宗周即指西周。根据《毛序》的说法,此诗是东周大 夫路经昔日都城镐京,见宗庙宫室尽为黍稷之荒败景象,彷徨忧思而 作的怀古诗。“大夫闵宗周”的解释未必能坐实,所以后来有各种其 他的解释,比如余冠英先生根据诗歌文本分析的“流浪者忧思说”等,

…… …… 余下全文

篇三 :《洛阳伽蓝记》读后感

读《洛阳伽蓝记》有感

高中接近高考那段时间,心情郁郁,压力难消,迷上了听音乐,特别是周杰伦的那首《烟花易冷》,凄迷温婉的歌词,让我心里越加坚定这首歌的背后有一个无比动人的故事,于是便上网搜了一下这首歌的背景,也就是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洛阳伽蓝记》这本书。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伽蓝是什么,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很美,就去书店把它带回了家。 读过这本书之后,才明白《烟花易冷》和这本书没有直接的关系的,方文山借的,不是里面的故事,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感情。

伽蓝,是天竺语音译过来的,指的是寺庙。《洛阳伽蓝记》介绍了北魏的首都洛阳城里上百座寺庙,作者杨衔之借着无数的伽蓝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王朝一个宗教的繁华盛衰。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潜心信佛的皇帝汉明帝开始,佛教风气就在中国大地上越演越烈,到了北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明百姓,都是虔诚的佛教徒,首都洛阳更是成了佛教圣地。王公贵族纷纷捐钱建庙,于是洛阳城内寺庙相连,佛塔林立,“京城内外,凡有一千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与洛阳城相比,数量上却是大大不如了。

作者杨衔之写这本书的时候,洛阳城已经经历无数的硝烟战火,成为了一片废墟,只剩下残垣断壁,孝静帝武定五年,杨衔之借着为朝廷出差的机会,得以故地重游,可是那日思夜想的洛阳,已经不复存在了,“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於荒阶,山鸟巢於庭树。”昔日的繁华,已经化成了荒芜,当年的红砖碧瓦,已经被埋没在杂草里,满目山河都成为了记忆,就如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草青青,就作了《麦秀》一诗,平王东迁,国都蔓草,遂有《黍离》流传于世,而在很多年后,杨衔之路过旧日王朝的故都,这一幕又在重演了,《洛阳伽蓝记》一书,就这样流传于世了,一样的故事,换了主角。

…… …… 余下全文

篇四 :《谈美》有感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育的艺术化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

王丽丹

美学本是一门高深精妙又不接地气的学问,需要以哲学作为阅读的根底。但是,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却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将深奥的美学道理讲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理论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启发甚深。

一、语文的任务就是形象的创造与再创造

朱老先生说:“艺术的任务就是创造意象。”那么也可以说,语文的任务就是创造形象,当然,在诗歌创造中,我们将“形象”称之为“意象”。而不得不强调的是,“意象”或者“形象”既然来源于人的创造,那么已经不等同于自然中的“物象”了,“物象”是客观大自然的产物,在进入人眼中之前,他始终是是客观存在事物。若要成为“意象”或者“形象”,则需要人的情感的加入。如此才能称之为“创造”。

大自然的物象要成为作家笔下的“意象”和“形象”,则需要作家以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态度对待。朱老先生在第一章以“我们如何对待一棵古松”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木材商看到古松,可能注意掂量它是什么木料,能卖多少钱;植物学家可能思量它应该归入什么类什么科,为什么能存活这么久;而画家则是忘我地观赏古松苍翠的颜色,盘龙的姿势,仿佛能感受那昂然高举的气概。朱老先生认为,前两者是“实用的态度”和“科学的态度”,而后者才是“审美的态度”。前两者分别以“善”和“真”为最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它展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若说名著,这恐怕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文学类著作,它并没有后代著作深刻的思想、华丽的辞藻、有趣的故事,全书只是四字四字的词,多数是借以植物比兴,但就是这朴素清新的意境,反映着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里面的篇章涵盖面很广,诗人也众多,风格各异,可唯一不变的是:坦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朗朗上口的诗句,再加上那展现出来的赤裸裸的人类感情,很有魅力。自古以来,文字的意义就在于承载人的思想以及人的感情,从而把属于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另一个人,就在这样地承接之间,文化就这么被流传下来了。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诗经》有感

读《诗经》有感

——《诗经》给我们留下的那些瞬间即是永恒 初读诗经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候我们的语文书在最后几页总会有一些需要课外鉴赏的文章,《蒹葭》就是其中的一篇。遗憾的是那时的我完全没有想过要读一读,赏一赏。现在回想起来我总是感觉有点后悔和遗憾,我在想倘若那时的我认真读一读《蒹葭》,早一点接触到诗经,那些在我年少时做的决定会不会有所改变,那些莽撞的错误会不会少犯一点,那些曾让我烦恼万分的难题会不会迎刃而解。

当然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倘若“,我不想吧年少时的无知变成年老时的遗憾。如今我又一次与《诗经》相遇了,我不想再错过了。

如愿以偿的这学期我们学了《诗经》。开篇我们就学了《蒹葭》这首爱情诗。爱情是这世界上最美丽,最圣洁,最动人,同样也是最纠结,最无悔,最让人丢不开放不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亲情是天然的,友情是顺其自然的,因为前者有血缘在牵绊,后者有利益关系在冲突。只有爱情是独立于利益,身份,地位,血缘等之外的超然存在。这种情感是不求回报,无怨无悔付出的。所以千百年来无数的青年男女在追逐爱情的时候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蒹葭》中”伊人“如同不可可望不可即的仙女,又如同”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清水莲子。在诗中伊人似乎始终只是一个意像,男子远远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云图六重奏——《云图》读后感

云图六重奏——《云图》读后感 Yet what is any ocean but a multitude of drops?

六个不同的时代背景,六个风格各异的故事,却是一个灵魂的六次经历,讲述着人类从远古到未来的历程,这,就是《云图》的宏大架构。

起初吸引我看这部小说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小说这样的架构和奇特的手法。《云图》的时间线跨越了好几个世纪,讲述的是六个独立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亚当的航海日记”,讲述主人公美国法律公证人亚当在1850年左右的一次太平洋航海时的经历;第二个故事,是“西德海姆”的来信,讲述主人公年轻音乐家罗伯特在19xx年投靠比利时音乐家的经历;第三个故事,是“路易莎的第一个迷”,讲述主人公小报记者路易莎在19xx年调查核电站阴谋的遭遇;第四个故事,是“卡文迪许的苦难经历”,讲述主人公出版人卡文迪许在21世纪不幸被软禁在养老院而策划逃跑的历程;第五个故事,是“星美451的记录仪”,讲述在未来世界克隆人星美451反抗克隆人社会的经历;而最后一个故事,是“思路刹路口及之后”,讲述后文明时代主人公少年扎里克与先知的故事。六个如此不同的故事,从过去到未来,跨越了文明的开始和文明的毁灭,又被作者大卫·米切尔打碎成1-2-3-4-5-6-5-4-3-2-1的叙事顺序,即前面的五个故事都在关键的地方被拦腰截断,又在后面按照相反的顺序一一补完。即便不去认真阅读书里的故事,如此奇妙的设计就已经可以让你感叹作者的精妙构思了。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读后感

有时候觉得这个世界太快了,因为追求着速度,剔除了繁琐,简约了思维,曲径通幽也就不觉得别有情趣了,月笼寒纱在这个时代里,反倒叫人失去了探索的意味。理所当然的,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喧嚣里,诗歌似乎成为了读书时代的无奈:谁让诗歌这样含蓄,只言片语没有畅销小说那些简明却引人入胜的情节;谁让诗歌这样古老,陈言旧语不比现代小说这样通俗易解?谁让诗歌这样质朴,手写心语哪敌工具书这样让人受益?

或许这样诘责诗歌的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从最早的诗经开始,古人留下的的诗词颂赋,今天的我们,读来未必是一无所获。在这个混容了大量的人类情感的湖里,撑一竿竹篙,在烟柳朦胧处启程,泛舟湖上,任意东西,静止了时间和空间,模糊了距离和天地,遗失了忙碌和喧嚣,想来,会是连心都会融化在这里。化成一淌水,融入这湖里,和古人同悲同喜,同哀同乐。这样的一种境界,未必不是一种心灵的旅行。

《诗经》开启了古代诗歌辉煌的起点,自西周初年起到东周春秋中叶,五百年的歌唱,似乎回放了公元两千年前的那些质朴而单纯的人类生活。看得见在蒹葭苍苍的那条河边,有一人在河滨上,翘首以望,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敢上前言语,暗恋的羞涩让他既遐想又害怕,这样的一个故事。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