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综述

08通信2班 王树伟 0805070109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因为书本上一大堆数学推导公式看着就心慌,因为自己数学功底不太好,所以对那些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总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虽然课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说实话自己的上面的很多知识也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数字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面,其中涉及了很多的数学推理过程。

我们的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如果模拟信号不需要数字化,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模拟调制,同样可以发送出去,这个过程要简单很多。

实际中的信号总是模拟的,我们把这些信号通过滤波等处理,得到带限的信号,经过采样保持电路,我们就得到PAM信号。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归属到个档次的幅度中比如我们有2V,4V,6,V,8V四个档次的归类,并且规定1V~3V之间的PAM离散信号就归类到2V的档次中去,一次类推,通过比较给每个PAM信号进行归类,这就是量化。之后将量化了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过程比如我们规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来表示,这样就把阶梯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有了一种对应关系,顺着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刚才量化了的信号的二进制代码,这就是PCM编码得到了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字信号。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五章节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为了达到通信目的,我们就要将数字信号传递并且转换成模拟信号,因为模拟信号才是我们可以识别的。所以我们从存储器中读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是基带信号,不容易传输。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数字信号的码型设计、功率谱分析、无码间串扰和扰码解码等有利于信号传输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六章节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部分。

经过数字调制系统就可以转换成高频信号而被发送设备以各种形式比如微波,光信号传播出去。接收设备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解调器,就可以还原基带信号,同样可以将它们放进存储器存储。缓存中的信号通过解码器,也就是与编码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将数字序列转换成各种量化的台阶信号。最后将台阶信号进行填充恢复,我们就又可以原来的输入的模拟波形了。由此我们完成一次通信。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七八章节数字信号的调制。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再应用第九章中关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进行进一步优化,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实用的系统了。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中也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起初总把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概念相互矛盾,总是把载波信号当做调制信

号,而且还深信不疑,后来老师用减数与被减数的关系引导我们才终于茅塞顿开。当然现在对这几个信号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和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经过调制后形成已调的频带信号。

另一个让我有疑惑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复用技术,开始觉得很多复用技术很乱,但当明白它们的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也觉得这些技术的发明者很让人佩服。常用的复用技术有FDM、TDM、WDM和CDMA,它们分别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的简称。

频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这样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码分多路复用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每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于码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各个码型互不重又叠,通信各方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抗干拢能力强.码分多路复用技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的话音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而且增大了通信系统的容量.笔记本电脑或PDA 以及掌上电脑等移动性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就是使用了这种技术。

《通信原理》课有极强的理论性,表现为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侧面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这些充分体现了它作为基础课的特点。因此,它也是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必须牢牢掌握的一门课。虽然这门课学得不是很好,但也对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对通信系统的模型也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也体会到了本课程对我们专业的学生之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篇: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因为书本上一大堆数学推导公式看着就心慌,再者就是自己数学功底不太好,所以对那些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总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了,但说实话自己的上面的很多知识也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数字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面,其中涉及了很多的数学推理过程。

我们的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如果模拟信号 不需要数字化,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模拟调制,同样可以发送出去,这个过程要简 单很多。

实际中的信号总是模拟的,我们把这些信号通过滤波等处理,得到带限的信 号,经过采样保持电路,我们就得到PAM信号。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归属到个档次 的幅度中比如我们有2V,4V,6,V,8V四个档次的归类,并且规定1V~3V之间的PA M离散信号就归类到2V的档次中去,一次类推,通过比较给每个PAM信号进行归 类,这就是量化。之后将量化了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过程比 如我们规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来表示, 这样就把阶梯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有了一种对应关系,顺着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 以得到刚才量化了的信号的二进制代码,这就是PCM编码得到了可以在存储器中 存储的数字信号。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五章节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中的脉冲编码 调制PCM。

为了达到通信目的,我们就要将数字信号传递并且转换成模拟信号,因为模 拟信号才是我们可以识别的。所以我们从存储器中读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是基 带信号,不容易传输。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数字信号的码型设计、功率谱分析、 无码间串扰和扰码解码等有利于信号传输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六章节数 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部分。

经过数字调制系统就可以转换成高频信号而被发送设备以各种形式比如微 波,光信号传播出去。接收设备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解调器,就可以

还原基带信号,同样可以将它们放进存储器存储。缓存中的信号通过解码器,也 就是与编码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将数字序列转换成各种量化的台阶信号。最后将台 阶信号进行填充恢复,我们就又可以原来的输入的模拟波形了。由此我们完成一 次通信。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七八章节数字信号的调制。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再应用第九章中关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进行进一步优 化,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实用的系统了。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中也有很多容易混淆的 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和频带信 号。起初总把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概念相互矛盾,总是把载波信号当做调制信号,而且还深信不疑,后来老师用减数与被减数的关系引导我们才终于茅塞顿开。 当然现在对这几个信号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载波信号 和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经过调制后形成已调的频带信号。 另一个让我有疑惑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复用技术,开始觉得很多复用技术很乱,但当明白它们的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也觉得这些技术的发明者很让人佩服。常用的复用技术有FDM、TDM、WDM和CDMA,它们分别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的简称。 频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这样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码分多路复用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每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样的 频带进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于码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 址码,各个码型互不重又叠,通信各方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抗干拢能力强.码分 多路复用技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通 信的话音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而且增大了通信

系统的容量.笔记本电脑或PDA 以及掌上电脑等移动性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就是 使用了这种技术。

《通信原理》课有极强的理论性,表现为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 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 侧面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这些充分体现 了它作为基础课的特点。因此,它也是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必须牢牢掌握的一门课。 虽然这门课学得不是很好,但也对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对通 信系统的模型也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也体会到了本课程对我们专业的学生之后 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