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马哲读后感

马哲读后感

090120217 09工设2班 于洋

我粗略的研读了一下马哲的教材与《共 产 党宣言》,想到了一个抽象的问题,那就是马克思主义里对正义的解释,以及《共 产 党宣言》带给我的认知,也许我们会说,正义与马哲有什么关系?我想说任何哲学家,或者说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干家都会对社会中的正义做一个自己的判读,并为自己的理论阐述若干理由,这边是我读后感的来源,我喜欢在研读大家或者伟人的作品后猜想一下笔者眼中的正义。

中国从维护正义,主持正义,追求正义等相关的正义概念来讲,正义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正义是相对邪恶而言的,邪恶是不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中国幸福学认为,没有不幸就没有幸福,同样,没有邪恶也就没有正义可言。所以,正义的定义是:正义是人们为了战胜当前邪恶,最终是为了维护人类和谐幸福的道德行为。通俗地讲,为了战胜当前邪恶,为了人类和谐幸福,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就是正义。为什么正义的定义之中要加上“为了人类和谐幸福”一词,因为正义要防止“维护”过当,比如滥杀无辜,株连九族,公报私仇,顺手牵羊等现象就属于“维护”正义的过当行为。同时“为了人类和谐幸福”也是界定邪恶的标准。——摘自《中国幸福学研究》

…… …… 余下全文

篇二 :马哲读后感

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感想

在《资本论》全书中,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论述企业家才能,甚至也没有出现“企业家才能”这五个字,但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才能却是我们从《资本论》的许多论述中都能感悟到的。这可以通过对原著中下列内容的分析来说明:

例1:马克思指出:“资本家究竟是为了从可变资本取得利润才预付不变资本,还是为了使不变资本增殖才预付可变资本;他究竟是为了机器和原料有更大的价值才把货币用在工资上,还是为了对劳动进行剥削才把货币预付在机器和原料上;不管人们怎样看,对资本家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剩余价值,但它只有在另一些部分,即劳动的生产条件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P434、P427、P50,人民出版社,1975(6).)在这段原著中,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企业家才能,但从对上述内容的分析中,却能让人们感觉到:在这里,作为传统型企业家的资本家具有一种组合生产要素的才能。因为,只有将投入的货币资本、劳动力、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合理地组合起来,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这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才能,正是企业家才能的具体体现。这里,企业家才能是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没有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可变资本就不可能“取得利润”,不变资本也不会“增殖”。可见,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才能已被隐化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之中。

…… …… 余下全文

篇三 :马哲绪论读后感

读“马哲《绪论》”有感

在此之前我基本上从没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的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完全停留在对中国的了解。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国家,马克思主义是这个世界上最闪闪发光的思想,它照亮了我们的前路、我们的未来。这是我在认真阅读完《绪论》后最深刻的感想。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接下来的三部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和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历史理想。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理想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是基础,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是精神基础,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才是一切马克思主义者最终极的目的。想象在未来的某个年代里,那里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路。我可以学诸葛亮出山前躬耕于垄亩,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挑战科学的极限,也可以设计自己的机械??这是多么美好与光明,充满着快乐与祥和的时间啊!我热爱自由,我崇尚自由,我愿意为这样的世界贡献出我也许微不足道的力量!哈哈,我必将为之奋斗,共产主义的道路必将充满着荆棘,但有着这崇高的力量,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 …… 余下全文

篇四 :马哲读后感

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 …… 余下全文

篇五 :马哲读后感

《幸福像花儿一样》读后感

“幸福”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词。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幸福像花儿一样在年轻的心里盛开了,但现实却无情地撕碎了所有的花瓣,每个年代都有一条忧伤的河,其中有一滴正是你的眼泪。”也许这段话我无法体会真正的含义,可是现实对于幸福总是矛盾的,现实冷酷无情,幸福温暖感人,这两者最终造就了悲伤。

幸福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很难,却也很简单,只要自己愿意去争取。 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杜娟面对着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男人,一个热情似火,一个文质彬彬。听了大梅的话,她在两个人中转悠,最后林斌的离别,让杜娟和白扬成为夫妻,是对是错?杜娟心里终究惦念着林斌,而白扬性格如此,造成一段错误的婚姻。也许可以埋怨白扬的乘虚而入,怪白扬藏了林斌的来信,怪白扬的花言巧语,又或许怪命运,但最终还是杜娟她自己作了选择,一时的感性选择了白扬,这就是所谓的现实。事情的发展方向并不是我们主观的思想或者行为所能决定的,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们可以把林斌的离开当做一种偶然。

杜娟当初死乞白赖嫁给白扬也是个错误吗?她最后和白扬离婚,而白扬又和跳舞的人结婚,杜娟过着单身生活。到这个时候杜鹃才开始认识到生活吧。 白扬一直活在热情里,他太过于感性,他把他的生活赋予热情,如果他没有背景,只是个普通人,他不会那么无忧无虑的结婚。现在的我们就像白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需要去千思万想将来的生活,不需要愁明天,总是不容易学会长大,总是抱怨生活,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在抱怨而在奋斗,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出生,生错了家庭,生错了国家,这些可以说与生俱来,也可以说不是。那些让人羡慕的家庭也是奋斗而来的。他们造福了下一代,下一代是幸运的,但没有这样的家庭并不是不幸的,只是需要再次奋斗。人生没有奋斗就失去了意义。 杜娟迷迷糊糊过了半辈子,在两个男人之间徘徊,她追求幸福没有错,错在她忘记现实,她是活在现实里面的,幸福谈何容易。然而杜娟和白扬离婚也许是种解脱。她不再是那个一味追求幸福的小女孩,她懂得生活中没有太多假设,只有努力生活。这个年代的我们总是充满梦想,实现是需要付诸于行动的。生活中,爱情不是一切,友情也不是一切,但它们都是生活的动力,有时候有它们是一种幸福,有时候是幸福的绊脚石。

…… …… 余下全文

篇六 :马哲读后感

有所信仰,敢于反抗

——《共 产 党宣言》读书笔记

10届 信工1班 张俊达 201030275080

终于硬着头皮,将《共 产 党宣言》看完了。在快餐阅读时代的今天,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习惯了短平快的快速阅读,要静下心来阅读有时真的是一件难事。文章不算长,但思考起来很长,有时一字一句难免要停下来发散思维,或者走到阳台去眺望一下远方。

看书的时候我在想,如果试着把一个政党看成是一个人,一个“大”人,你会发现,他也有作为一个人的一些行为特征。从《共 产 党宣言》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的长河出发,进行了自我的剖析与回顾;从理性的思维和严密的思考中,确立了自己的信仰;立足于现实与自我的现状,对资本主义挑起了反抗的大旗。而这些是就算你对《共 产 党宣言》理解地不够透彻,感悟不够深刻,但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也是值得学习其思维方式与精神。

自我剖析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志。”教育我们要回顾和总结,从而让自己更好地前行。《共 产 党宣言》就做到了这一点。他首先从历史的长河出发,总结了社会变更、阶级斗争的本质,从而得出了共 产 党人的历史使命。而在回顾和分析中,作者是本着一种理性的角度去探讨的,他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的作用以及分析了其局限性,并没有一味地去否定资本主义。而在各种阶级的对比与对历史规律的探索中,共 产 党人发现了自己的方向与价值,这种深刻的自我剖析,也是作为一个个体需要学习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马哲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感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八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它的基本内容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等,这些观点,都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以及对日后的生活有指导意义。

从辩证唯物论可知,我们要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