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读后感

有所信仰,敢于反抗

——《共 产 党宣言》读书笔记

10届 信工1班 张俊达 201030275080

终于硬着头皮,将《共 产 党宣言》看完了。在快餐阅读时代的今天,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习惯了短平快的快速阅读,要静下心来阅读有时真的是一件难事。文章不算长,但思考起来很长,有时一字一句难免要停下来发散思维,或者走到阳台去眺望一下远方。

看书的时候我在想,如果试着把一个政党看成是一个人,一个“大”人,你会发现,他也有作为一个人的一些行为特征。从《共 产 党宣言》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的长河出发,进行了自我的剖析与回顾;从理性的思维和严密的思考中,确立了自己的信仰;立足于现实与自我的现状,对资本主义挑起了反抗的大旗。而这些是就算你对《共 产 党宣言》理解地不够透彻,感悟不够深刻,但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也是值得学习其思维方式与精神。

自我剖析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志。”教育我们要回顾和总结,从而让自己更好地前行。《共 产 党宣言》就做到了这一点。他首先从历史的长河出发,总结了社会变更、阶级斗争的本质,从而得出了共 产 党人的历史使命。而在回顾和分析中,作者是本着一种理性的角度去探讨的,他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的作用以及分析了其局限性,并没有一味地去否定资本主义。而在各种阶级的对比与对历史规律的探索中,共 产 党人发现了自己的方向与价值,这种深刻的自我剖析,也是作为一个个体需要学习的。

有所信仰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信仰。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浮躁的社会是很少来提信仰这个词。人们会说自己相信美好,相信未来,相信上天有神灵,但这跟信仰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人们甚少会考虑人类或者一个群体的历史使命与价值,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可共 产 党人不同,他们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敢于去信仰,坚信美好世界会到来。这在当今社会也是有启迪作用的。通过理性的思维去寻找自己的信仰,这是我们应当而且紧迫需要去做到的,否则会发生更多道德的堕落和人性的迷失之类的新闻(比如小悦悦、毒胶囊)。

敢于反抗

世界总是会有一种惯性,有时日复一日会让人以为你所处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就算你有信仰,但也可能在人性深处的惰性或者生活的惯性下无所作为或者作为不足。可共 产 党人不是,从《共 产 党宣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敢于反抗生活、反抗社会、反抗制度,他们确实做到了有所追求和有所作为。这里不是在强调反抗,而是强调如何改变生活,如何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空有信仰但缺乏走出第一步的勇气终会导致一事无成,而空有勇气缺乏计划又会导致没有效率以及些许盲目。而从《共 产 党宣言》中可以看出共 产 党人的勇气以及计划性。这也是作为

一个个体所需要学习的。

以我目前的学识和经历,尚且不能对《共 产 党宣言》里面的内容做过多的评定。千古春秋任评说,历史自有其发展的规律。当然我很期待《共 产 党宣言》里面描写的美好世界早日实现,但在阅读的同时,我更多注重其对个人的启迪和感悟,可能我理解的不够深刻和透彻,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有所信仰,敢于收获”。

 

第二篇:马哲课感想

马哲课感想

对于马哲课,再没上之前我就早有耳闻,它重重的传闻,让许多人一开始都认为马哲是大学中最乏味的几门课之一。但是一些即将毕业的学长却对这门课的感触最深,不管这种感触与这门课本身有无多大关系,总而言之,它作为一种象征式的记忆存留方式让我们在大学中留有马哲的一席之地。

我是文科生,早在高中的政治课上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深刻印象,曾经倒背如流的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联系与规律,量变与质变,辨证与统一等等这些的原理与定义让我对于马哲有了系统上的概念,也让我毋庸置疑地认为自己是个辩证的唯物论者。但是到了大学,我渐渐开始对这种认识产生了怀疑,因何缘由暂且不说。重点在于,这种思想上的变化让我重新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其内容和定义慢慢地由清晰变得越加模糊,曾经认为唯物与唯心之间明显的界限甚至荡然无存。这种思想上的困顿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哲学家探讨精神问题的价值所在—人类实现自我存在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为基石。

对于马哲课的老师,我是很满意的,他并没有啰里啰唆的照搬书本上解释了跟没解释的定义跟我们讲长篇大论,他善于用生活中的常识性例子和文学言语来解释哲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简言之就是,他的课很生动,简洁,明了,引人思考。

这学期开学之后,各种事情凑到一起,马哲课只上了三四节,因此课程还只是刚刚进入正题。其中我们重点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虽然内容都耳熟能详了,但其实探讨哲学的魅力正在于此,就是基于相同的问题,无数次的理解与讨论,得出千万种不同的结论。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的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我们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我们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刚进入大学时有些同学会选择进入学生组织工作,刚参加时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学校和同学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我们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其实以上这些话都是些老生常谈了。从小到大,其实长辈都是这样教育我们做人的,只是那时候不会究其理论来源罢了,如今一看,其实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产生的人生哲理。但其实正像我在开头说到的,与小时候不同的是我从理论源头上对唯物产生了困惑,因此对于已经坚持了很久的原则也发生了改变。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依然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的观点来解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于事物,于我,皆如此。对于一件事产生困惑的开始,就是自我思想进步的开始,甚至是被思考事物重新发展的开始。

最后,我个人为哲学最实际的价值就是它可以重塑人格,颠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仅此对于哲学,我们不能急于下定义,特别是哲学立场。确定的人终将怀疑,怀疑的人终将确定。哲学去探讨死亡,活着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断定对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