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好课反思

在好课周学到的点滴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课上,我以樟树的两大特征展开讨论,一是外形特征——蓬蓬勃勃,让学生自由品读第四自然段,并且从词句中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的特点。如“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并配以语言文字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更加扎实。大量的说话联系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体会到了樟树生机勃勃的魅力。另一特征为内在品质——香气持久,让学生品读句子,寻找表现香气持久的词句,但中间的环节设置地啰嗦,枝干太多,导致课复杂,条理不清晰。我大可以大刀阔斧地一个总问题“哪些句子描写了樟树的香气持久?”从而引领第5自然段的学习,这样思路更清晰。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吴苏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学习这一段,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学生自读、圈点。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借助小黑板把学生说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习梳理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最后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学生在对第五小节的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对这个问题都能很好的作出回答,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田小秋

毋庸置疑,这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人”的状物类文章。全文看似写的樟树,其实是为了讴歌樟树的主人——宋庆龄。

一般来说,阅读状物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描写事物的特点。任何物体,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无生命的静物,无不有其自身的形态。要准确地抓住描述对象的外形特征,阅读时,一般可从文章对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描写入手。

2、注意把描述的层次搞清楚。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状物的顺序,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从哪方面写,再写到哪方面,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3、了解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为了将物描写得更生动、更形象,作者常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们在阅读时应细细体味,好好揣摩。

4、体会作者对描述对象的思想感情。作者在状物时,总会流露出某种思想感情,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具体到本节课的教学,又有一些变化。首先我们可以从1——3自然段层层设疑的写作手法入手:作者为什么“两棵树”——“两棵树”——“两颗樟树”,让学生明白设置悬念的好处,感受这两棵樟树的不同寻常,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然后,简单的来谈一谈宋庆龄

…… …… 余下全文

篇四 :(江承波)《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苗坝小学 江承波

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主题介绍

本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二、从课前准备、上课过程情况进行反思

(一)课前准备情况

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我认真的阅读了教材,并使用好我校导学案,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紧紧围绕学情调查中小组内汇总出的问题进行导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得更多知识,能力得到不断地增强。在上一节课的预习引领环节就引导学生进行了预习:重点对生字、新词、重点句子勾画及理解;多朗读课文,试着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关于宋庆龄的资料等。

(二)上课过程反思

1、教学中一直努力的践行着我校“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学情调查,学生提出了预习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要在樟树前留影?课堂紧紧围绕这个主要问题,解决问题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导学时抓住樟树的外形特点、可贵之处以及人与树的关系展开分析。对这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两次小组讨论,给足了学生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体会。外形特点从“蓬蓬勃勃”入手,抓住“枝干”、“树叶”、“四季常青”等三个方面,让学生从“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来体会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并对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在它枝

…… …… 余下全文

篇五 :蒋俊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整篇文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舍不得”这一主线进行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樟树的特点和可贵之处,让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 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激发“喜欢”

我先让学生复习本课的词语,强调容易读错的字。然后引出“舍不得”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明白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很喜欢这两棵樟树,从很自然的进入第四自然段的 教学。

第二环:感悟樟树“形象”,体会樟树永远蓬蓬勃勃的顽强。

我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学生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 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

抓住关联词“无论??总是??”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学生交流彼此的看法,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 力。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本单元要在原先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写人状物类文章的一般特点,特别应指导学生揣摩状物怀人、托物寄情和对比烘托、侧面描写等写人状物手法的巧妙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仿练习写段。

本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 …… 余下全文

篇七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___第二课时____教学反思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学习这一段,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学生自读、圈点。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习梳理的过程中,我只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积极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最后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学生在对第五小节的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对这个问题都能很好的作出回答,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