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承波)《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苗坝小学 江承波

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主题介绍

本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二、从课前准备、上课过程情况进行反思

(一)课前准备情况

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我认真的阅读了教材,并使用好我校导学案,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紧紧围绕学情调查中小组内汇总出的问题进行导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得更多知识,能力得到不断地增强。在上一节课的预习引领环节就引导学生进行了预习:重点对生字、新词、重点句子勾画及理解;多朗读课文,试着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关于宋庆龄的资料等。

(二)上课过程反思

1、教学中一直努力的践行着我校“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学情调查,学生提出了预习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要在樟树前留影?课堂紧紧围绕这个主要问题,解决问题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导学时抓住樟树的外形特点、可贵之处以及人与树的关系展开分析。对这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两次小组讨论,给足了学生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体会。外形特点从“蓬蓬勃勃”入手,抓住“枝干”、“树叶”、“四季常青”等三个方面,让学生从“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来体会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并对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在它枝

2

枯叶落,做成家具之后,依然能保持香味并且驱虫,这是其他树木所没有的可贵之处。从品读樟树的可贵,进而启发“树与人”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宋庆龄的了解毕竟是浅显的,文中也没有做详实的介绍,如何让树与人之间架起桥梁呢?于是就详细地向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展示、合作交流,学生就能够逐步理解“故居——樟树——故居主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宋庆龄同志的高尚人格。通过对宋庆龄这个人物的渗透感悟之后再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是因为樟树有着和宋庆龄一样的品质,和樟树合影就如同和宋庆龄合影一样,等等。学生在这种多读多悟的自主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2、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1)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不能收集到宋庆龄的资料,学生对宋庆龄还是没有真正的了解,在这样理解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导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真正的理解。(2)课堂充满活力不够、师生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往,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教师多重角色的转变,课堂上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3)学生展示方式单一,展示过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加强。如板演应该增加等。展示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显得放不开,畏畏缩缩的,信心不够。另外展示姿态、语言等也有待加强规范。(4)学生对课文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指导上还远远不够。小组讨论探究问题时,师生各做什么,还不够明确,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明确。(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等,这一点做得不够。如能由此再做一点联想,我们其实在教作文的时候总是向外求作文方法和范文,其实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宝库。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懂得迁移运用课文等。

3

二0一四年七月十日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薛莲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通过文本语言感知樟树的蓬勃生机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4.会用“无论??总是??”造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1~3自然段,感受宋庆龄的不舍之情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一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将课文读通读顺。谁来读一读,在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倾听并思考从这3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

(1)在读中如有错字漏字的情况

师:语言文字是连接读者与作者间的桥梁,有没有听出这位同学哪个地方需要改善的?

(指名说)

(2)如果没有错字漏字的情况发生

师:读的真不错,又大声又流利。请你来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宋庆龄故居在上海

师:知道了地址,还知道了什么?

生2:我知道了这两棵树是樟树

师:哦,知道了文中的主角是谁了,还有吗?

生3:我知道了宋庆龄舍不得(非常喜欢)这两棵樟树

师:喜欢到什么程度呢?

生3:周恩来让她搬到大房子里她都不肯

师:哪个词语一眼就让我们看出她的喜欢不舍

生3:舍不得

师: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宋庆龄的舍不得吧(幻灯片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2、读中感悟不舍之情

指名读宋庆龄的话

读得好:我感受到了她的不舍喜爱之情,女生们齐来一下,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份不舍喜爱之情吧

女生齐读

二、学习第6小节,感受人们对樟树的喜爱之情

1、师:仅仅是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喜爱吗?(不是)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

文中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指名读,幻灯片出示第六自然段

3、质疑

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为什么人们喜欢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不是其他事物前?

生2:为什么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故居?

生3:宋庆龄舍不得樟树的什么?

师小结问题:刚才的几个问题问的好,庭院里的这两棵樟树有什么魅力使得宋庆龄和大家都那么喜爱,让我们走近这两棵樟树,去领略他们的魅力吧

三、感知樟树的外形美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中描写樟树的段落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两棵樟树的外形

生读第四自然,(幻灯片出示第4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樟树的样子 师:能说说你介绍的是樟树的什么吗?

生:外形

师:能找到一个词语概括樟树的特点吗?

生:蓬蓬勃勃

师:请你写到黑板上

师:理解这个词语吗?指名说

生:形容非常旺盛,繁茂。

师 :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生:通过字典

师: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查字典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也看得出我们的学习能力。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去理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划划文中表现蓬蓬勃勃的语句

生默读思考

师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指名说

(1)交流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

师 :读这句话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樟树,能加上你的动作说说吗? 生:加动作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有很粗的枝干的樟树,而且它的枝干伸得很远

师:说的真好,把你的体会送入语句中,读一读

A枝干粗壮,读得不好时

师:樟树的枝干伸得可真远哪,可是这棵樟树怎么这么细,谁来将樟树读得再粗壮些,再指名读

B伸的远远的没读好

师:老师看到了两棵粗壮的樟树,可是樟树你的手怎么这么短呢?谁来将樟树的手读得再长一些,指名读

师小结:同学们,读书的方法往往就隐藏在文中的语言文字中,现在再请你们来读读这四个字“蓬蓬勃勃”

C读得好时

师:这是多么有生机的樟树啊

师: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两棵又粗伸得又远的樟树,男生将这两棵樟树介绍给大家吧,男生齐读第一句话

(2)交流第二句话

师:刚才从枝干上我们看到了蓬勃的生机,樟树身上还有什么也是蓬蓬勃勃的? 指名说

生:第二句话,师出示

师:给你什么感觉

生:叶子很多,而且很绿,绿到发亮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相信你肯定能将这句话读好,生读

师:谁也想将这蓬蓬勃勃的叶子介绍给大家,再指个学生读

(3)交流第三句话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这生机旺盛的样子是暂时的吗?

生:不是

师:你来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读第四句话,师出示这句话

师:从哪个词语上看出来的?

生:四季常青

师:能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吗

生:四季常青就是无论冬天还是秋天樟树的叶子都是绿的

师:是呀,当其他树木的叶子都凋谢时,樟树的叶子却还是绿的,不仅是绿的,还绿的-----发亮

师:从这些词句中你觉得樟树市一种什么样的树

生:这是两棵生命力旺盛,坚强的树

师:这两棵顽强的樟树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日子里会经历哪些磨难呢,请同学们用上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出示写话练习: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蓬蓬勃勃

指名说

师:听听,多么顽强的樟树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会背的就背。 师:学到这儿,知道这一小节写了樟树的什么吗?

生:写了樟树的蓬蓬勃勃的外形

顽强的生命力

师:难怪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四、学习樟树的可贵之处

1、过渡:宋庆龄舍不得是-----樟树美的外形,除了外形她还舍不得什么呢,樟树的------------可贵之处。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语句,加上( )

2、读后交流:樟树的可贵在哪里?

指名说

生:樟树的而香气能永久保持,虫类都怕它

师:能具体说说樟树的香气永久保持的体现

指名说

师:真是了不起的香气,引读:只要樟树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怕它一年

十 十 百年 百年 师:你来赞赞它的可贵之处吧,指2-3个学生读,齐读

3、认识对比手法

师:既然主要写樟树有香气,能拒虫,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木?指读 读后交流,能去掉这一描写石榴树的片段吗?

4、小结

师:学到这里,不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指名说

五、感受人与树的相通之处

师:樟树很了不起,樟树的特点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天下的樟树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只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樟树与宋庆龄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两段资料,交流讨论一下宋庆龄给你的印象

指名说,交流

师:说的真好,难怪课文的最后写到---------生接读

师:其实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

我们看到樟树就会想起-------------宋庆龄,想起她的一身正气,想起她的为革命的勃勃生机

师小结:课文像这样表面描写一个事物,实际上却是通过这个事物来写人的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六、布置作业

课文借物喻人,借赞美樟树来缅怀宋庆龄。其实像樟树一样有着高贵品格的还有很多,这些事物能让你想起谁?可以是你所了解的名人,可以是书本上你新认识的人,也可以是身边你所熟悉的人??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