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教职工作总结

本学年外派工作总结

七个多月以来,在侨办的正确领导下,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工作,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在泰国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我所处的xx学校是本地区唯一一所把华文教育作为特色的泰文学校。从中文教师的数量以及每周开课数量可以看出学校对于中文的重视,连泰国本土教师在内共12位中文教师。不过华文仅仅是作为特色出现的,是一门副课。通过亲身体验,我发现泰国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参与意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育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安排活动较多,并且这些活动带有很强的教育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泰国人对这些活动的重视程度和事无巨细的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的主要工作是六年级的汉语教学。一周课时包括每周一次的兴趣课共16节。学校对中文教师的任务要求是教会学生一些常用词,常用句的读和写就可以。中文老师泰语基础不足,再加上学生中文基础不足,所以对课文讲解没有过多要求。除正常的汉语课之外,学校还设置了兴趣课。每个老师都承担着兴趣活动课。活动课门类齐全,五花八门。中文老师开设的兴趣课主要是和中国特色文化有关。如书法、中国结、古筝,唱歌等。我和另一位老师主要负责书法教学。

一、克服困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

我来到泰国后,迅速走上工作岗位,由于语言不通,我只能在备课的时候提前用汉语标注好的意思,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汉语、身体语言进行教学。为了解决语言的难关,我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向身边的其他老

师请教,去教堂学习,网上自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我根据当地学生特点积极探索、熟悉教材,针对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做到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内容,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教法。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学生乐意接受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使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汉语水平。我自己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自身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谓教学相长。另外,我始终坚持想方设法上好每一堂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我坚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善于针对学生的特点,抓住教材的特色,发挥自己的特长,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更加有效之路。

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中文活动

除完成本职工作外,我还配合所在学校组织和参与了与汉语相关的各种活动, 如汉语营活动中我承担了汉语书法教学工作,通过书法的教学和演示宣传中国文化。每逢重大节日,我都都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中文活动,如辅导学生汉语口语,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有些学生的中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把我中国的文化传播给了泰国的学生们。在各种活动期间积极向泰国人民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将祖国的文化带给泰国的人民,让他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三、积极宣讲山西

学校在给老师们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每个年级还

有一些额外的要求。如六年级要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的地理知识和人文风情。在上课的时候,我就结合山西的情况,以及发放的资料重点进行了展示和讲解。学生对这些资料和影像资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于外面的未知世界有了探究的渴望。

由于我始终以勤奋努力,吃苦耐劳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以踏踏实实地作,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以敬业、执着、认真的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认真备课,严谨从教,因此,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这段时间的体验使我们对泰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泰国的教育体制有了一定体会,在今后的回国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精心上好每节课,辅导好每个孩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外派工作总结

我的“大项目人才交流工程”之旅

大项目人才交流工程是集团“十二五”期间“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建工地产积极响应集团大项目人才交流计划,既把自己的一部分员工输送到建安主业的项目上去,学习集团的第一主业文化;同时,王四营项目又作为第二主业的人才交流的基地,接纳了集团公司的一些员工前来学习实践,实现了人才的交流和学习。实现互通有无,碰撞可以产生火花,换位可以增进理解。

我作为在地产成本管理部的小小员工,有幸得到这一机会,作为第二期学员,能参与到这项人才培养的伟大计划中。激动的心情,难以名状。

20xx年x月,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奔赴我的学习基地——北京建工集团海南分公司。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宣传片一样,这里有碧波万顷,水清沙白,椰风树影,花香沁人。虽然,这里也有宣传片没有讲到的一面:酷热,狠毒的太远晒得我油黑。台风,狂风暴雨如妖怪欲来抓我这个小“唐僧”。我的学习交流就在这里展开了。

从北京到海南,从原单位到新公司,从房地产主业到建筑施工主业。海南分公司商务部经理,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马丽。她为人和善,工作严谨认真。在指导老师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我尽快调整了心态,顺利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使我能充分的吸收和学习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诲。

我所在的商务部的工作主要分为:合约系统,结算系统及经营系统。作为第一主业,这些工作都有相对完善的工作流程及标准模板。

只要认真研读,再跟着前辈实际操练一遍就可以基本明白。但是,经过半年的学习和工作,我知道真功夫不在此。比如说结算。与甲方的结算的成功与否直接会影响到项目的盈亏。这里就出现一个关键词:索赔。我们要收集完备有效的索赔资料,通过合同、定额、标准、法规等各种渠道寻找有利的索赔点、索赔依据,制定科学有效的索赔计划,将这些资料有机组织起来,形成有凭有据有理的索赔方案。反过来,作为总承包方,我们也面临着与各分包商、劳务公司的结算问题。如果说与甲方的结算,我们是据理力争的话,那么,与包工队的结算,就让我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无奈和委屈。在与某包工队的结算中,面对着不成形的结算资料,资料审核,工程量核算、单价调整,每一项工作都很棘手。可是,更棘手的是,如何在坚持原则、维护好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与包工头进行谈判,顺利达成结算价。这其中涉及到谈话的语言艺术,说话分寸的拿捏。

在海南分公司半年,我看到年轻的海南分公司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不少挑战,比如说市场上各种不规范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但是,奋战在一线的诸君,用实际行动给我诸多感动和教育。他们很时刻秉承建工多年来建楼育人的宗旨,时刻不忘维护我们负责任大国企的形象,时刻不忘维护公司利益,减少公司开支。除此以外,在海南的工作和生活,让我深刻领悟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主动。主动与人沟通交流。这些人可以是领导,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是街坊邻居。这可以让你学到不少知识,少走很多弯路。主动“推销”自己,主动承担工作,这是一个磨练提升自己的好方法。同时,加强与领导

的沟通,及时汇报工作,保证信息的即时性。二是要时刻保持好奇心,时刻有学习的心态,提高自己。知识就是力量,艺多不压身。根据工作的需要,调整自己学习的重心。三是经常注重归纳总结,提炼提升。知识和收获应该是有系统的组织起来,而不能是散沙一盘。有组织的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多和前辈、领导请教交流,提高自己的全局判断能力,为团体做出贡献。四是要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要将理论束之高阁,而是要对实践产生价值。多动手,勤跑腿,不怕辛苦,在工作中体会学习的意义。

在“十二五”良好开局之际,集团加大人才开发培养的力度,为年轻人搭建了一个宽广的学习成长平台,将各公司多年来优秀的积累,在我们集团内部传承、发展、辐射开来。

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做实这项工程,作为集团“大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的前期亲历者,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供参考,片面不足处敬请包涵。

一、 思想教育——加强“大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的宣传教育工

作。

思想决定行动。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职工学员对“大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每个公司、部门、项目的一把手或骨干,直接决定了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贯彻执行力度,最终必会实实在在影响到实际效果上来。

二、 加强协调——做好需求匹配工作。

“大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的最根本目的是什么?重学习,重交流,还是二者并重?因为,学员最后是要返回派出单位的,而开展这项工

作,必定要耗费接收单位的宝贵的时间,有限的人力,稀缺的资源,并且伴随各种费用的发生。那么,这些由谁承担?接收单位的角色就是要做好免费学校?作为学员,我们的最大使命是什么?取经,传道,还是同时进行?我们是主要精力放在安心学习所需东西呢,还是应该以接收单位的工作任务为重?

一般来说,学习、工作,一定是个双向交流过程。既从外部输入信息和知识,也一定要尽量向外输出信息和知识。我们这个大项目计划最好也应该互惠互利。所以,在选派学员,安排接收单位上,一定要事先充分做好双方的需求匹配工作。学员既能学到自己所需,又能为接收单位做出贡献。

三、 政策明晰——完善配套措施。

建工地产采取了“五定一跟踪”办法将大项目培养计划落地生根。我在亲身参与这个项目,并且时常与其他学员沟通交流,普遍有过无所适从的感觉。学习过程中,指导、激励、考核、监督、保障等配套措施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那么,对于派出学员的指导、激励、考核、监督等等,是集团统一部署把控,还是各单位自由发挥?如何能让这些措施积极促进这项工作,让原单位放心,学员安心,接收单位舒心?需要事先制定更明确具体的规则和标准。就如同我们做住宅,不单纯是盖几栋住宅楼,相应的市政、绿化、教育、医疗、生活等等配套均要完善一样。

四、 制度完善——进入、退出、使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大项目人才交流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知道,开放的

系统是一个有活力的系统。而封闭的系统最终会走向死亡。我们的大项目人才交流工程要做成一种名牌的长效的人才培养渠道,就必须时刻保持它的活力。完善的进入退出机制必不可少。参与到其中的人员,包括学员、老师、各公司,如何首次进入,中途进入,中途退出,最终退出等。进入前需要具备什么,做好什么,退出后怎么安排,怎么使用,及时发挥实效。

五、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探索、完善。

“大项目人才培养计划”成功迈出第一步。因为是第一步探索,所以,现在有一些环节、接口、制度上存在不足。但是,我们已经做好了第一步,人员已经在各板块各公司流动起来了,下一步就要在实质内容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发挥好这个平台,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个项目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公司可以做好的。这个项目涉及到集团、各派出单位和部门、各接收单位和部门、各级领导、各学员、以及很多相关的员工。所以,必须大家都理解认清重视这件事,集大家之力去探索完善,使“大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真正落到实处,为我们集团的发展发挥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