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机电工程系产学研工作总结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事业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这个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促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另一方面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主要成就:事业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认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加突出职业特点,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定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之路,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龙江经济,机电工程系本着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工作作风,以专业改革和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使产学研结合有较大的成果。

一、抓好市场调研,开辟新专业

本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准备要开设新专业的教研室全体教师利用双休日的业余时间参加哈市举办的“振兴老工业基地大型人才招聘会”,通过与用人单位交流、收取名片、互留联系方式等形式,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起本系的就业工作推荐网,真正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求每名党员写出调研报告,同时也利用这次机会,对机电工程系的专业进行市场调研,为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调查过程中提出了“针对市场设置专业”的思路,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机电工程系“十一五”专业发展规划。20xx年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新开设)和模具设计与制造(将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改为);20xx年开设楼宇智能化;20xx年开设玩具设计与制造;20xx年开设给排水工程技术;20xx年开设水工业技术;

20xx年开设印刷技术。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为完成好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试点工作,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以焊接工艺与设备、机电一体化、机床数控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成04级四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修改工作。四个专业都分别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每个专业建设委员会都有五位以上企业的专家组成。此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如下:

特点之一:设置公共平台课和专业选项课

此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机电一体化、机床数控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三个专业虽然都是机械类不同专业领域,但都有共同的基础理论支撑与实践训练项目,设置公共平台课是为保证各专业基本规格又为学生选择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打下基础,它包括公共课和专业主干课。各专业选项课是为学生根据毕业期间市场需求,个性爱好,提供多项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体现因材施教与分流培养的思想。

特点之二:核心技能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与手段

以CBE理论指导下的模块教学就是以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宗旨,兼学必要的理论知识为目的教学方法,一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二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三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四是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匹配。

特点之三:进行大力整合打破三段式教育模式

各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以岗位需求为目的进行精简整合,将原计划20多门课程精简为每个专业不到20门,增加许多先进技术,如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机电设备安装工艺学、现代检测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扩展了学生的就业领域。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前置,彻底打破三段式教育模式,体现出突出技能训练为目的职业教育特色。

特点之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2.5+0.5教学模式,进行顶岗实训,实现“零距离上岗”。

于20xx年x月x日(周六),组织召开了“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来自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中国林业机械电子设备安装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省火电一公司四个单位的领导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焊接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对本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给予高度评价,

特别提出社会上急缺热处理技术方面人员,为我们新专业的开发提供了好的信息。

三、抓好就业工作,带动产教结合

在机电行业一片看好的情况下,不但要提高就业率,更重要的要提高就业质量,要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用优秀就业能力拉动优质就业率。在xx年毕业生100%就业的基础上,本学期又提前开始了对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打算与企业专家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王新年老师对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就业市场考察,为20xx年毕业生寻找就业途径。

20xx年机电工程系共毕业学生110(含转专业学生19人),截止20xx年x月x日共有87名毕业生与校企合作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率为80%。由本系安排就业的为79名。

校企合作是实现就业的主要渠道,应多方面实施“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战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合作共建,共促发展。

1)上学期以学生就业、学生实习及互聘教师等多方面合作完成了与哈锅阀门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摇篮乳业、哈尔滨四达热喷涂技术有限公司三家校企合作的签订工作。本学期走访、开辟了生辉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汇鑫科技有限公司、哈飞集团、汇隆汽车箱桥有限公司、哈耐力汽车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哈第四塑料厂、瑞兴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电机厂等省内外多家企业进行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其中哈尔滨生辉公司总经理史铁生带领企业中层干部及技术骨干一行9人对本院机电、数控设备及实训条件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双方就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及产教结合(该企业拿出一部分零件到我院进行加工)等多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聘请了该企业总经理史铁生为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

2)积极探索“订单”教育,上学期与哈汽轮机有限公司洽谈xx年接受至少20名焊接专业毕业生,为此在本校毕业班多方动员,成立了“汽轮焊接班”,从制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签订协议、接收实习到签订学生就业协议,已完成“订单”教育模式全过程。此班共计19人,目前已有16人和汽轮机签订了就业协议。

3)正积极与哈焊接培训中心联系,着手进行合作国际焊接高级技师培训项目以及课题研究等项目的洽谈工作,正在运筹过程中。

4)由本系教师刘军华积极联系,省林业设备安装公司在实训中心加工200件垫铁,由学生进行下料及粗加工,既解决学生生产实习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又节省了训练耗材,同时也为实训中心创收利润,我们将继续下去,广泛地开展各方面的合作项目。

5)由本系青年教师刘晓明,假期主动到哈锅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下厂锻炼,并积极宣传我院的办学宗旨,该企业对我院非常感兴趣,已来我院进行调研,本系于4月x日带领02级两个班对该企业进行了参观,并邀请了该企业老总结合企业当前形势以“就业定位和就业压力”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会。企业对05级毕业生进行试探性尝试,从接受实习到最后共接收11人就业(原打算要7人),证明本系毕业生人品积极能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6)成功运作了与黑龙江森工总局合作的《压力容器焊接培训基地项目》。

7)与哈电集团电机有限公司水电分厂和机电分厂进行接触,就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问题进行磋商。

8)本学期有20名学生到汽轮机进行数控培训,并有18人与该厂签订了就业协议。

9)系主任和副主任带领电气自动控制教研室全体教师走访汇鑫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准备xx年开设的新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使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接近企业需求,岗位确定更准确,直接就有校企合作单位,对人才培养、就业进行一条龙的合作。

四、师资培养

计划本系师资队伍的建设,走“产教”结合之路,以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主线,以“外引内培”等形式,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没课的教师派往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同时研究“数控模块”和“机电一体化”模块教学的施训项目。

1.进行多项培训,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

经过对现有教师进行分析,制定了“双师”培训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培训任务。今年暑期外派2名教师到沈阳进行《数控技术》培训;1名教师到天津职业学院进行培训;另外于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电气控制教研室参加了Festo公司举办的《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培训班》。通过这次培训了解了MPS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基本设计方法,实现了根据项目要求完成系统的程序设计,并进行系统运行调试,使每位老师都具备了对MPS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此次培训是由德国Festo北京分公司的技术支持高翔老师负责主讲,培训地点就选在了学院的MPS实验室,培训后又对每位教师进行了实际考核,并颁发了结业证书。使本系教师全部都拿到“双师”证书(除刚毕业教师)。

2.以开展对外服务,提高师资水平

由本系教师鞠加彬老师到哈锅炉阀门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技术培训,为该公司企业员工培训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理论问题。为进行好本次对外技术服务,鞠加

彬老师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鞠加彬和刘晓明老师亲自到企业走访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企业普通员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生产的一次新突破,逐步解决企业生产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走出一条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技术服务的新路。本次培训得到企业领导及培训员工的一致好评。

五、实践基地建设

努力拓宽联合办学领域,增加与企业的横向合作,在20xx年的基础上,扩大各专业都具有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单位数量,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等资源,进行相应的“顶岗实习”,培养的学生真正与企业需求相接轨,上班就能“定岗”,缩短上岗适应期,进行“零距离”培养。

1.校企合作,开辟校外实习新天地

在校企合作单位林业安装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刘军华和张国峰老师的带领下,焊接03-341班完成了到兴隆镇进行2周现场实训工作。此次实训开阔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实践技能,明确了学生就业定位,也为学院节省了大量资金。焊接“订单”教育,已实现了到哈汽轮机有限公司进行岗前实训。

今年x月份用一周时间完成了02级两个班的见识性参观实习。先后参观学习了哈轴承厂、哈汽轮机厂、哈电机厂、哈量具刃具厂和哈锅炉厂,使同学们开阔眼界,对企业有了深刻的印象,对将来的就业岗位有所了解。

2.以基地建设促进数控专业人才培养

在寒假就着手运作振兴老工业基地改造《数控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通过大量的调研与论证,制定了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地三年规划以及配套的教师人才引进计划,完成了本年度数控培训基地的采购计划。

 

第二篇:20xx年机电工程系团总支工作总结

机电工程系团总支20xx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本年度我系根据我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我系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思想建设

1、团员意识教育:以党校、团校为载体,加强对广大团员青年党、团知识的学习培训。我系本年度了进行了两期业余党校培训和一次团校培训;定期召开支部大会,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如弘扬“五四青年节”精神提高团员素质团员意识教育会、利用多媒体开放 “雨声”影院对大学生进行立志和爱国主义教育等。

2、理想信念教育:结合重大节日和历史事件,举办了如三月雷锋月主题活动、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弘扬“世界杯”精神演讲比赛系列活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工作调研:我系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经常召开团干部会、团员座谈会以及学生民主座谈会调查研究青年团员思想状况及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团干部培训活动。

4、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我系继续运用通过网络平台、网站、校园贴吧、QQ群、手机短信等多种现代化传播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组织建设方面

1、制度建设:我系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管理,制度健全,有学年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和总结,不定期的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2、团员发展:我系严格履行团员发展程序,全面、准确地做好团员情况统计和上报工作,认真做好团籍注册和团员组织转接手续。

3、团学组织:我系切实加强团总支学生会及下属团队建设,及时换届,学生干部配备齐全。注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引导,注重学生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开设学生会信箱,增强学生干部和学生的互动,加强监督,采纳合理建议,使学生会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利益的代言人。同时,系社团联合会独立设置,组织机构完善,设置科学;各学生社团管理规范,审批手续完备。定期开展团干部培训和团干部经验交流会;

4、推优工作:我系严格按照“推优”程序进行推优工作,推优机制科学,制度健全,充分发挥“推优”工作在共青团建设中的作用。

5、争先创优:我系深入开展查创建先进基层团组织、争当优秀团员活动,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扎实有效地开展具有本系特色的争先创优活动,培养争先创优意识。在争先创优活动中考核规范,考核标准科学合理。如“汽车维修技术标兵”和“钳工技能标兵”、“电子科技技能标兵”等。

6、宣传工作:利用机电工程系系刊《晨光》,结合海报、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对各项工作及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宣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校园报上,我系重视宣传稿件的投送工作,积极投送各类型的宣传稿件。

三、文化建设方面

1、科技创新活动

我系成立了由尹维达主任和陈亮书记为领导小组组长的科技创

新小组,制定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例会制度。制订了科技创新活动学年计划和总结,不断完善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积极进行科技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知识讲座、学术报告会等创新教育活动;积极组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我系举办的“电子科技大赛”,在大赛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电子科技作品,并且我系准备将一些优秀作品向省级比赛上推荐。对有些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创新,争取专利;我系学生在20xx年大学生省级“挑战杯”职业技术规划大赛上获得第三名,在20xx年省级数学建模中获优秀奖的优秀成绩。

2、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

我系建立系级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做到青年志愿者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制定活动计划并经常性地开展工作;建立长期合作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与福祥楼小区、阳关小区等建立长期的志愿合作关系;志愿者队伍管理规范,制度建设完备;20xx年x月份我系青年志愿者携手“5180”电子科技协会一同进入服务小区,为小区居民修理一些坏掉的电子产品,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称赞。

3、文体活动

我系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基本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为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我系开展了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以班为单位展开活动,争取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积极引导班级文体活动的开展;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文明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

4、社团活动

我系大力支持、引导学生社团独立广泛地开展活动,尤其鼓励同学们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方面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广泛组织学生

参加社团,学生参加社团的比例大于系学生比例的80%,并且鼓励同学们自主建立各类型的社团。各种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有图片资料。

四、团工作创新

1争创专业技能标兵

我系开展了一系列“争创专业技能标兵”技能大赛,如汽车维修技能大赛、钳工技能大赛、电子科技创新大赛等,并将各项技能大赛第一名获得者确定为技能标兵,通过开展技能大赛使同学们确定了学习的榜样,带动了全系同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热情。我们将进一步培养专业技能选手,为以后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提供后备人选。

2团活动走进企业

我系在“我的团日我做主”活动中走进企业,如10动车班团支部北车之旅团活动。他们本着了解专业,认识自我,积极走进北车,组织同学们与北车员工沟通联系,了解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通过北车员工对专业及相关知识介绍,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坚定了学好技能的信念。我们把这次活动材料上传到团省委的网站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了北车公司,在与北车领导电话联系后,他们表示表示欢迎我们的学生以后继续去北车开展团活动,并表示愿意进一步合作。我们会继续开展这样有益的活动,并将继续完善活动内容,如各种联谊活动、专业技能交流对抗比武、顶岗实习等,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就是挑选优秀的团干部到他们那挂职锻炼,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基层组织建设“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创新点——引导青年

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

按照学院基层组织建设“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方案,我系就如何引导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进行了一系列活动。我们主要是采取正面引导、反面教育的方式引导青年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开办团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以团意识教育、团会为载体进行正确引导。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职业观。第三,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漫画展示及海报、板报宣传,通过漫画讥讽那些负面问题,充分利用海报、板报的优势宣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的社会观察。第四,通过我系的“雨声影院”定期播放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励志电影及大型纪录片,在艺术的殿堂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防止死板的说服教育使学生产生反感和叛逆心理。

4社团工作创新点

为了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增加学生专业知识,成立了“动力汽车协会”专业社团,并聘请庞大汽贸三菱汽车驻外省大区经理李涛做为社团顾问,将社团与企业挂钩,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学习平台。

5社会志愿服务长期化

我系青年志愿者经常为韩城敬老院志愿服务,与敬老院建立了电话联动制,只要敬老院需要服务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系的志愿者立即协调组织服务。

6开办系刊,加强我系团员思想教育

系报开阔了学生视野并为我系有文学天赋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

平台,同时我们在系报中专门就学生就业开设了栏目,在本栏目中我们介绍学生就业办理手续的流程并解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

以上是我系本年度的工作总结,我系团总支在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学校团学工作中心,积极配合校团委的工作部署,认真完成上级党团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我们还还将继续严格按照院领导的指导思想去开展我们的工作,认真完成团委布置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学院各项争先创优工作,积极开展具有本系特色的争先创优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在工作中不断的积极探索,不断的大胆创新,不断的发掘好的工作方法,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完善我们的工作体系,把我系团总支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平台。上报总结材料真实、有效。

机电工程系团总支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产学研工作总结

河源市产学研工作总结

河源市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x月x日)

20xx年,我市产学研结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县区科技局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配合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广东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总目标、总任务,紧紧围绕我市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河源自身科研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面对实现科学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在依靠自身努力的同时,必须借助全国的科技力量和人才,产学研结合工作正是破解这些发展难题、实现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成立机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吴有必同志任副组长,市科技局、发改局、经贸局、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信息产业局、农业局、卫生局、地税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具体负责产学研结

合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出台政策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意见》(河委发?20xx?20号),引导我市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产学研结合的工作上来,从20xx年起,市政府设立100万元产学研专项资金,以后逐年增加。本级科技三项经费从20xx年的0.47%提高到20xx年的1.3%,大大增强了我市科技推动的原动力。为产学研结合的广泛开展,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研发机构的建设,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签订协议

市人民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在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科技信息交流、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在产学研合作大框架,我市企业分别与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移动终端技术研究院”和“切削难加工金属材料专用刀具工程研究院”,获得了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准和支持,为河源的两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两个示范基地的落成,标志着河源市致力于构建的“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完善服务”战略体系初显成效,同时也为各行业的共性技术问题的解决寻求到了一条好走的路子。为各行业共建技术平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例。

四、成立联盟

我市与北京邮电大学、中宝通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组建了广东省教育部“移动信息终端技术产学研战略联盟”。并在我市召开了战略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落实了联盟的章程和建设方案,设置了联盟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等机构,选举了联盟理事长、联盟秘书长和联盟专家组长, 办公室设在河源市科技局,同时会议研究了20xx年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重大项目的确立。

成立联盟是一种战略合作模式,适用于研发实力较强的高校和行业的核心企业,目的是集成优势资源开展一些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在省部产学研结合的框架内,鼓励企业和高校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组建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以提升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利用联盟单位的力量来共同解决下一代通讯产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开展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并推进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合作。

而联盟的建设和运作,将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持,加快河源市移动终端产业发展,解决河源市移动终端企业自有技术和自有品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河源市移动终端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河源市的手机产业在广东率先进而带动全国的产业升级,为打造“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起到积极作用

五、共建园区

市科技局正在与市高新区、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共建“北

邮国家大学科技园河源分园”这是河源首个大学科技园项目,也是北京邮电大学的首个校外科技园。科技园旨在以北邮为依托发展通讯信息产业,更好地培养我市通讯产业方面的人才队伍,引进和开发一批手机产业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做大做强我市的手机产业。

科技园的建立,将为河源手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河源手机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的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等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六、起草规划

面对经济的大好形势,为了更好的统筹发展全局,河源市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河源的产学研发展现状专门组织制定了《河源市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该规划纲要的制定既为产学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明确了我们日后工作的重点。通过规划纲要的制定,解决了“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如何做好”等我们在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中所遇到问题。

七、明年工作重点

20xx年,我市科技部门将以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按照全国和省科技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五届三次会议的要求,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总目标、总任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为企业发展服务,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继续大力推进产学研工作。产学研结合是解决技术源、项目源、人才源短缺和资

金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市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之一。市科技部门将抓住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实施的机遇,以创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市”为目标开展科技工作。今后,我市将进一步推动企业与省部高校合作,引进人才、技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同时,致力创建各类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如产学研结合示范县、产学研结合示范镇、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基地等。

2、加快科技孵化器的建设步伐。科技孵化器是新型工业化形成的重要载体,是我市工业立市的重要一部分,是实现内涵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实体,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不可或缺。我们将加快推动“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源分园”的落户和建设步伐,加快我市高新区“手机生产基地”的产业链形成和发展。

3、组织重大课题攻关及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重点抓好产学研重大项目和节能减排、新能源、生物制药等行业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项目的攻关。充分依托我市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发起的省部“移动信息终端技术产学研战略联盟”、“移动终端技术研究院”,以及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工建的“切削难加工金属材料专用刀具工程研究院”,推动手机、模具制造等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这些重点行业的科技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