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模块案例分析小组总结

B组《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讨论结果

经过大家几天的共同努力学习和激烈讨论,现在我把本小组对《附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1. 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答: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这是完全正确的。

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起主导作用,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最清楚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收获与进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不但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清楚自己的强项与不足,促进大家相共同进步,所以学生应参与到评价中。

王一平老师提出,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因此学生应该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之中。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使学生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

杨变香老师还提出:主体多元性是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之一。只有学生参与进来,才能强调、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使得评价结果更真实和全面。

2. 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

答:我们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

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评价量表”这一工具,具体包括了教师评价表,学校对学生评价表,课题评估表。还有一个激励

性的评价办法和专项奖学金。

3. 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答:我们大家在讨论时都认为应该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 因为新课程强调,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相结合,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这样的评价比较科学合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

在写评语时,我们小组多数人认为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在写评语时应该客观、公正,以激励性语言为主。

2.评语在指出需要改正、提高之处时,要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充满期待。

3.评语的内容要全面,比如说包括: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结果等方面。

王一平老师指出: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有:不仅参考在这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格量化,还应该参考学生团队的自评量化,学生自我的评价量化。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人或单位参与到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还要参考他们的意见,才能作定性的描述性评价。

张文秀老师也提出,评语在指出需要改正、提高之处时,要使评语起到指引性作用

李吊珍老师还提出:教师在写评语时可以参考表格的量化过程,或学生的自评量化,或他们自己的意见,但老师要以鼓励为主。

但我们都认为,在写评语时老师应当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保护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评语也要详细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这既是对学生具体的建议,也对他们起到了很好的指引性作用。

4. 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评价?你觉得是否全面?还需要补充哪些?

答:大家通过讨论,都觉得案例中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 开题报告,要求教师从课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研究的方案三个角度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的详细指标见量化评价表。 ⑵ 研究过程,要求教师从课题目标(态度、能力、方法)的角度对学生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在量化表中,又将此细分为五个评价要点。

⑶ 课题报告,要求教师从论文的结构、内容、拓展等方向对学生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的评价。

通过大家商量、讨论,大家都觉得比较全面。

但也有一些建议性的补充:因为案例中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只是老师和学校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而研究性学习评价主体是呈多元化的。所以,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评价应当成

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所以还应当考虑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因素。

张文秀老师也提出,评价应当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和一些其他参与者共同参与。因为研究性学习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

吕维香老师还提出: 在评价中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5.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你认为在学生探究的不同阶段各应该对哪些内容进行评价?有哪些收集信息的来源?

答:大家讨论后,都认为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在学生探究的不同阶段各应该对如下内容进行评价:

⑴ 开题报告中课题的提出、评审、立项;

⑵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 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

⑷研究成果的表述,如结题报告、课件制作、相关论文等。 这些信息有静态的文字,也有动态的实践;有外在的形象描述,也有内在的体验感受;还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鼓励等。

通过大家讨论、交流,一致认为,信息的来源渠道主要有: ⑴学生的开题报告;

⑵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体验、实践能力等;

⑶平时的观察,判断学生的研究精神与态度;

⑷建立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⑸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⑹学生的结题成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种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

 

第二篇:模块二案例分析总结

我是A组张瑛娟,截止6月x日,我组除台霞珍老师,其余六位老师都完成《精心分析,适应变化》案例分析讨论。现将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1、 第一问大家答案一致:认为,“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了解创作背景”,“了解古风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对应了布卢姆 “知道”这一层次;“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对应了布卢姆 “理解”这一层次;“活学活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对应布卢姆 “运用”这一层次;“分辨出古诗文中的虚写部分和实写部分”这一目标对应布卢姆 “分析”这一层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领会作者含蓄、悲婉的艺术风格”, “培养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人文素养”对应“综合”这一层次;“学生们要能体会到差役的凶恶、老妇一家的不幸”,“战乱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对应“评价”这一层次。

2、第二问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采用归类分析法分析教学目标。张武斌老师还提到层级分析法和信息加工分析法并详细解析。

3、第三问大家认为有很多软件可分析教学目标,如:wps、word、ppt、flash等软件,并详细具体分析各自特点。杨秀明老师没分析特点,我只写了一个软件word并分析特点。

4、第四问大家从很多方面评价王老师,认为他的调整是正确的、合理的。

5、第五问大家一致认识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基本规范,并给与各自的建议。

如:王瑞娟老师建议:学生经过参与,思考,扮演等过程,锻炼了学生想象力,这样做的目的本来是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落实需要掌握的字、词、意,但是效过不好,准确的说本节课没完成学习目标。 调整课堂时间,具体让学生落实该落实的东西。 赵亮老师建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前两个目标的设置存在交叉,如果将二者合二为一会更加科学。同时,如果在教学目标层次性上再细化一些,以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就更完美了。

杨秀明老师建议:王老师在通过即兴表演后可以增添一些内容如:学完本课你想对作者、老妇、差役等说点什么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张武斌老师建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修改一下:“过程与方法”中的“获得怎样读懂古诗的方法”很模糊,可以改为“通过抓关键字法来读懂古诗的方法”等。“体会老妇一家的不幸,差役的蛮横”与“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可以合二为一。“培养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素养”目标太抽象太高远,不如列举几方面的具体行为引导学生把文章内容和民生、现实相联系,从小事做起。

我的建议是: 目标定得太多,太啰嗦,显得不条理,没有侧重点。比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这四条应归纳为:“理课文内容,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作者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的感情;学会关心、同情劳动人民。”

王翠绒老师的建议是:目标设置最好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梯度,更能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要求。

总之:C组全体老师认真对待这次案例分析,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