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概念总结---解析几何公式


http://www.globalsino.com/children/1/images/1children9883d.gif

http://www.globalsino.com/children/1/images/1children9883e.gif

http://www.globalsino.com/children/1/images/1children9883f.gif
http://www.globalsino.com/children/1/images/1children9883g.gif
http://www.globalsino.com/children/1/images/1children9883h.gif

http://www.globalsino.com/children/1/images/1children9883i.gif
http://www.globalsino.com/children/1/images/1children9883j.gif

http://www.globalsino.com/children/1/images/1children9883k.gif

 

第二篇:高中数学概念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中有n(n?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2n,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x??b,顶点坐2a

?b4ac?b2?标是???2a4a??。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

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f(x)?ax2?bx?c(一般式),

和f(x)?a(x?x1)?(x?x2(零点式))

(顶点式)。

2、 幂函数y?x ,当n为正奇数,m为正偶数,m<n时,其大致图象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总结

mnf(x)?a(x?m)2?n

23、 函数y?x?5x?6的大致图象是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单调递增区间是由图象知,函数的值域是[0,

[2,2.5]和[3,??),单调递减区间是(??,2]和[2.5,3]。

二、 三角函数

1、 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

?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P(x,y),点P到原点的距离记为

则sin?=r,yxyrxr,cos?=,tg?=,ctg?=,sec?=,csc?=。 rxrxyy22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sin??cos??1,

1?tg2??sec2?,1?ctg2??csc2?;

倒数关系是:tg??ctg??1,sin??csc??1,cos??sec??1; 相除关系是:tg??sin?cos?,ctg??。 cos?sin?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sin(3?15???)??cos?,ctg(??)=tg?,tg(3???)??tg?。 22

?x(??)?B(其中A?0,??0)的最大值是4、 函数y?Asin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A?B,最小值是B?A,周期是T?2?

?,频率是f??,相位2?

是?x??,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k???

2(k?Z),凡是该图象与直线y?B的交点都是该

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的递增区间是?2k?? y?sin?

??2,2k????(k?Z),递减区间是?2?

?3???(k?Z);y?cosx的递增区间是2k??,2k????22??

递减区间是?2k?,?2k???,2k??(k?Z),2k????(k?Z),y?tgx的

递增区间是?k???

??2,k?????(k?Z),y?ctgx的递减区间是2?

?k?,k????(k?Z)。

6、sin(???)?sin?cos??cos?sin?

?(??)?co?scos??sin?sin? cos

tg(???)?tg??tg? 1?tg??tg?

7、二倍角公式是:sin2?=2sin??cos?

cos2?=cos??sin?=2cos??1=1?2sin? 2222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tg2?=

2tg?

1?tg2?

3

3

8、三倍角公式是:sin3?=3sin??4sin? cos3?=4cos??3cos? 9、半角公式是:sin

??1?cos??cos?

=? cos=? 2222

tg

?sin?1?cos?1?cos?=?==。

sin?1?cos?21?cos?

2

10、升幂公式是:1?cos??2cos11、降幂公式是:sin??

2

?

2

1?cos??2sin

2

?

2

1?cos2?1?cos2?2

cos??。 22

2tg

12、万能公式:sin?=

?

21?tg2

cos?=

?

tg?=2

2tg1?tg

?

21?tg

2

1?tg

2

2

13、sin(???)sin(???)=sin2??sin2

cos(???)cos(???)=cos2??sin2

?,

?=cos2??sin2?。

14、4sin?sin(60??)sin(60??)=sin3?; 4cos?cos(60??)cos(60??)=cos3?; tg?tg(60??)tg(60??)=tg3?。 15、ctg??tg?=2ctg2?。

16、sin180=

?1

。 4

17、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18、正弦定理是(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abc

???2R sinAsinBsinC

19、由余弦定理第一形式,b=a?c?2accosB

2

2

2

a2?c2?b2

由余弦定理第二形式,cosB=

2ac

20、△ABC的面积用S表示,外接圆半径用R表示,内切圆半径用r表

示,半周长用p表示则:

11

a?ha??;②S?bcsinA??; 22

abc2

③S?2RsinAsinBsinC;④S?;

4R

①S?⑤S?

p(p?a)(p?b)(p?c);⑥S?pr

21、三角学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b?a?cosC?c?cosA,… 22、在△ABC 中,A?B?sinA?sinB,… 23、在△ABC 中:

sin(A+B)=sinCcos(A+B) ?-cosCtg(A+B) ?-tgC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siA?BCA?BCA?BC?co co?si tg?ct 222222

?tgB?tgC?tgA?tgB?tgC tgA

24、积化和差公式: 1[sin(???)?sin(???)], 2

1②cos??sin??[sin(???)?sin(???)], 2

1③cos??cos??[cos(???)?cos(???)], 2

1④sin??sin???[cos(???)?cos(???)]。 2①sin??cos??

25、和差化积公式: x?yx?y?cos, 22

x?yx?y?sin②sinx?siny?2cos, 22

x?yx?y?cos③cosx?cosy?2cos, 22

x?yx?y?sin④cosx?cosy??2sin。 22①sinx?siny?2sin

三、 反三角函数

1、y?arcsinx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奇函数,增函数; 22

s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0,?],非奇非偶,减函数; y?arccox

x y?arctg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奇函数,增函数; 22

x y?arcctg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0,?),非奇非偶,减函数。

,1]时,sin(arcsinx)?x,cos(arccosx)?x; 2、当x?[?1

sin(arccosx)??x2,cos(arcsinx)??x2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arcsin(?x)??arcsinx,arccos(?x)???arccosx

arcsinx?arccosx?

对任意的x?R,有: ?2

tg(arctgx)?x,ctg(arcctgx)?x

arctg(?x)??arctgx,arcctg(?x)???arcctgx arctgx?arcctgx??

2

11,ctg(arctgx)?。 xx当x?0时,有:tg(arcctgx)?

3、最简三角方程的解集:

a?1时,sinx?a的解集为?;

a?1时,sinx?a的解集为xx?n??(?1)n?arcsina,n?Za?1时,cosx?a的解集为?;?? ?xx?2n??arccosa,n?Z?;a?1时,cosx?a的解集为

?xx?n??arctga,n?Z?;a?R,方程tgx?a的解集为

?xx?n??arcctga,n?Z?。a?R,方程ctgx?a的解集为

四、 不等式

nn1、若n为正奇数,由a?b可推出a?b吗? ( 能 )

若n为正偶数呢? (仅当a、b均为非负数时才能)

2、同向不等式能相减,相除吗 (不能)

能相加吗? ( 能 )

能相乘吗? (能,但有条件)

a?b?ab 2

a?b?c?abc 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33、两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

n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a1?a2???an?a1a2?an n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4、两个正数a、b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均方根之间的关系是

a?b?ab??112?ab2a2?b2 2

6、 双向不等式是:a?b?a?b?a?b

左边在ab?0(?0)时取得等号,右边在ab?0(?0)时取得等号。

五、 数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前n项和公式是:Sn?n(a1?an)1 =na1?n(n?1)d。 22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

?na1(q?1)?n前n项和公式是:Sn??a1(1?q) (q?1)??1?q

3、当等比数列?an?的公比q满足q<1时,limSn=S=n??a1。一般地,1?q

如果无穷数列?an?的前n项和的极限limSn存在,就把这个极限称为这n??

个数列的各项和(或所有项的和),用S表示,即S=limSn。 n??

4、若m、n、p、q∈N,且m?n?p?q,那么:当数列?an?是等差数列时,有am?an?ap?aq;当数列?an?是等比数列时,有am?an?ap?aq。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5、 等差数列?an?中,若Sn=10,S2n=30,则S3n

6、等比数列?an?中,若Sn=10,S2n=30,则S3n;

六、 复数

1、 i怎样计算?(先求n被4除所得的余数,i

2、 ?1??n4k?r?ir) 11?i、?2???i是1的两个虚立方根,并且: 2222

1??2 1??1 32?13??2?1 ?12??2 ?2??1 ?1?2

1??2 2??1 ?1??2??1

3、 复数集内的三角形不等式是:z1?z2?z1?z2?z1?z2,其中复数z、z对应的向量共线且同向(反向)时取等号。

4、 棣莫佛定理是:?r(cos??isin?)??rn(cosn??isinn?)(n?Z) n

5、 若非零复数z?r(cos??isin?),则z的n次方根有个,即:

zk?r(cos2k???2k????isin)(k?0,1,2,?,n?1) nn

它们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分布上有什么特殊关系? 都位于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上,并且把这个圆n等分。

6、 若z1?2,z2?3(cos??isin)?z1,复数z1、z2对应的点分别是33

1??2?6?sin?33。 23?A、B,则△AOB(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是

27、 z?z=z。

8、 复平面内复数z对应的点的几个基本轨迹: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①argz??(?为实常数)?轨迹为一条射线。 ②arg(z?z0)??(z0是复常数, ?是实常数)?轨迹为一条射线。 ③z?z0?r(r是正的常数)?轨迹是一个圆。 ④z?z1?z?z2(z1、z2是复常数)?轨迹是一条直线。 ⑤z?z1?z?z2?2a(z1、z2是复常数,a是正的常数)?轨迹有三种可能情形:a)当2a?z1?z2时,轨迹为椭圆;b)当

2a?z1?z2时,轨迹为一条线段;c)当2a?z1?z2时,轨迹不存在。

⑥z?z1?z?z2?2a(a是正的常数)?轨迹有三种可能情形:a)当2a?z1?z2时,轨迹为双曲线;b) 当2a?z1?z2时,轨迹为两条射线;c) 当2a?z1?z2时,轨迹不存在。

七、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1、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各适用于什么情形?有什么特点? 加法分类,类类独立;乘法分步,步步相关。

2、排列数公式是:Pnm=n(n?1)?(n?m?1)=

m 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是:Pnm?m! ?Cnn!; (n?m)!

m 组合数公式是:Cn=n(n?1)?(n?m?1)n!=; 1?2???mm!?(n?m)!

mn?mm?1m 组合数性质:Cn=Cn Cn+Cn=Cn?1

nm?C

r?0rn=2 rCn=nCn?1 nrr?1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rr?1Crr?Crr?1?Crr?2???Cn?Cn?1

3、 二项式定理:

0n1n?12n?22rn?rrnn(a?b)n?Cna?Cnab?Cnab???Cnab???Cnb

rn?rr1,2?,n)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r?1?Cnab(r?0,

八、 解析几何

1、 沙尔公式:AB?xB?xA

2、 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xB?xA

3、 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点间距离公式:

P1P2?(x1?x2)2?(y1?y2)2

4、 若点P分有向线段P1P2成定比λ,则λ=P1P PP2

5、 若点P1(x1,y1),P2(x2,y2),P(x,y),点P分有向线段P1P2成定比

λ,则:λ=x?x1y?y1=; x2?xy2?y

x1??x2 1??

y1??y2 1?? x= y=

若A(x1,y1),B(x2,y2),C(x3,y3),则△ABC的重心G的坐标是?x1?x2?x3y1?y2?y3???。 33??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6、求直线斜率的定义式为k=tg?,两点式为k=

7、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y2?y1。 x2?x1

点斜式:y?y0?k(x?x0), 斜截式:y?kx?b 两点式:y?y1x?x1xy, 截距式:??1 ?aby2?y1x2?x1

一般式:Ax?By?C?0

经过两条直线l1:A1x?B1y?C1?0和l2:A2x?B2y?C2?0的

交点的直线系方程是:A1x?B1y?C1??(A2x?B2y?C2)?0

8、 直线l1:y?k1x?b1,l2:y?k2x?b2,则从直线l1到直线l2的角

θ满足:tg??k2?k1 1?k1k2

k2?k1 1?k1k2直线l1与l2的夹角θ满足:tg??

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从直线l1到直线l2的角θ满足:tg??A1B2?A2B1 A1A2?B1B2

A1B2?A2B1 A1A2?B1B2直线l1与l2的夹角θ满足:tg??

9、 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

d?Ax0?By0?C

A?B22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10、两条平行直线l1:Ax?By?C1?0,l2:Ax?By?C2?0距离是

d?C1?C2

A?B22

11、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2

圆的一般方程是:x2?y2?Dx?Ey?F?0(D2?E2?4F?0) 其中,半径是r?D2?E2?4FE??D,圆心坐标是??,?? 2?2?2

22思考:方程x2?y2?Dx?Ey?F?0在D?E?4F?0和

D2?E2?4F?0时各表示怎样的图形?

12、若A(x1,y1),B(x2,y2),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x?x1)(x?x2)?(y?y1)(y?y2)?0

经过两个圆

x2?y2?D1x?E1y?F1?0,x2?y2?D2x?E2y?F2?0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x2?y2?D1x?E1y?F1??(x2?y2?D2x?E2y?F2)?0

22 经过直线l:Ax?By?C?0与圆x?y?Dx?Ey?F?0的

交点的圆系方程是:x?y?Dx?Ey?F??(Ax?By?C)?0

13、圆x?y?r的以P(x0,y0)为切点的切线方程是 22222

x0x?y0y?r2

一般地,曲线Ax?Cy?Dx?Ey?F?0的以点P(x0,y0)为切点22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的切线方程是:Ax0x?Cy0y?D?x?x0y?y0?E??F?0。例如,抛22

x?1,即:2,2)为切点的切线方程是:2y?4?物线y2?4x的以点P(1

y?x?1。

注意:这个结论只能用来做选择题或者填空题,若是做解答题,只能按照求切线方程的常规过程去做。

14、研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

①判别式法:Δ>0,=0,<0,等价于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 半径、小于半径,等价于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

15、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是:y2?2px,y2??2px,

x2?2py,x2??2py。

16、抛物线y?2px的焦点坐标是:?

22p?p? ,0?,准线方程是:x??。2?2? 若点P(x0,y0)是抛物线y?2px上一点,则该点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是:x0?p,过该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抛2

物线对称轴的弦(称为通径)的长是:2p。

x2y2y2x2

17、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2?2?1和2?2?1 abab

(a?b?0)。

x2y2

0),准线方程是18、椭圆2?2?1(a?b?0)的焦点坐标是(?c,ab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ca22b2222

x??,离心率是e?,通径的长是。其中c?a?b。

aca

x2y2

19、若点P(x0,y0)是椭圆2?2?1(a?b?0)上一点,F1、F2是

ab

其左、右焦点,则点P的焦半径的长是PF1?a?ex0和

PF2?a?ex0。

x2y2y2x2

20、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2?2?1和2?2?1

abab(a?0,b?0)。

x2y2a2

0),准线方程是x??21、双曲线2?2?1的焦点坐标是(?c,,

cab

c2b2x2y2

离心率是e?,通径的长是,渐近线方程是2?2?0。

aaab

其中c?a?b。

2

2

2

x2y2

22、与双曲线2?2?1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

ab

x2y2x2y2

???(??0)。与双曲线2?2?1共焦点的双曲线系方a2b2abx2y2

?2?1。 程是2

a?kb?k

23、若直线y?kx?b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1,y1),B(x2,y2),则弦

长为 AB?

(1?k2)(x1?x2)2;

若直线x?my?t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1,y1),B(x2,y2),则弦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长为 AB?(1?m2)(y1?y2)2。

24、圆锥曲线的焦参数pb2双曲线都有:p?。 c

25、平移坐标轴,使新坐标系的原点O?在原坐标系下的坐标是(h,k),

若点P在原坐标系下的坐标是(x,y),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是(x?,y?),则x?=x?h,y?=y?k。

九、 极坐标、参数方程

1、 经过点P0(x0,y0)的直线参数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x?x0?at(t是参数)。 ??y?y0?bt

2、 若直线l经过点P0(x0,y0),倾斜角为?,则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形

式是:??x?x0?tcos?

?y?y0?tsin?(t是参数)。其中点P对应的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有向线段P0P的数量。

若点P1、P2、P是直线l上的点,它们在上述参数方程中对应的参数分别是t1、t2和t,则:P1P2?t1?t2;当点P分有向线段P?时,t?1P2成定比

t?t1?t2。 2t1??t2;当点P是线段P1P2的中点时,1??

3、圆心在点C(a,b),半径为r的圆的参数方程是: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x?a?rcos?(?是参数)。 ??y?b?rsin?

3、 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点

s,P的极坐标为(?,?),直角坐标为(x,y),则x??co?

y??sin?,??x2?y2,tg??y。 x

4、 经过极点,倾斜角为?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或?????,

0),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cos??a,经过点(a, 经过点(a)且平行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sin??a, ?

2

经过点(?0,?0)且倾斜角为?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sin?(??)??0sin?(0??)。

5、 圆心在极点,半径为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r;

圆心在点(a,0),半径为a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2acos?; 圆心在点(a),半径为a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2asin?; ?

2

圆心在点(?0,?0),半径为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2?2??0?2??0cos(???0)?r2。

6、 若点M(?1,?1)、N(?2,?2),则

2?2?1?2cos(?1??2)。 MN??12??2

十、 立体几何

1、求二面角的射影公式是cos??S?,其中各个符号的含义是:S是二S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面角的一个面内图形F的面积,S?是图形F在二面角的另一个面内的射影,?是二面角的大小。

2、若直线l在平面?内的射影是直线l?,直线m是平面?内经过l的斜足的一条直线,l与l?所成的角为?1,l?与m所成的角为?2, l与m所成的角为θ,则这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是cos??cos?1?cos?2。

3、体积公式:

柱体:V?S?h,圆柱体:V??r2?h。

斜棱柱体积:V?S??l(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锥体:V?11S?h,圆锥体:V??r2?h。 33

1?h(S?S?S??S?), 3

1?h(R2?R?r?r2) 3 台体:V?圆台体:V? 球体:V?

4、 侧面积: 4?r3。 3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l; 正棱锥侧面积:S?11c?h?,正棱台侧面积:S?(c?c?)h?; 221c?l??rl, 2圆柱侧面积:S?c?h?2?rh,圆锥侧面积:S?

圆台侧面积:S?5、几个基本公式: 1(c?c?)l??(R?r)l,球的表面积:S?4?r2。 2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弧长公式:l???r(?是圆心角的弧度数,?>0);

扇形面积公式:S?1l?r; 2r?2?; lR?r?2?。 l 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公式:?? 圆台侧面展开图(扇环)的圆心角公式:??

经过圆锥顶点的最大截面的面积为(圆锥的母线长为l,轴截面顶角

是θ):

??12?lsin?(0???)?22 S??1???l2(????)2?2

十一、比例的几个性质

ac??ad?bc bd

acbd2、反比定理:??? bdac

acab3、更比定理:??? bdcd

aca?bc?d?5、 合比定理;?? bdbd

aca?bc?d?6、 分比定理:?? bdbd

aca?bc?d?7、 合分比定理:?? bda?bc?d

aca?bc?d?8、 分合比定理:?? bda?bc?d1、比例基本性质:

9、 等比定理:若aa1a2a3?????n,b1?b2?b3???bn?0,b1b2b3bn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则a1?a2?a3???ana1?。 b1?b2?b3???bnb1

十二、复合二次根式的化简

A?B?A?A2?B?2

2A?A2?B 2当A?0,B?0,A?B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对形如

式使用上述公式化简比较方便。 A?B的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