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太原工业学院

专业技能应用实践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太原各大高校 实习时间 2012-6-25 系 部 经济与法学系 班 级 1021222 姓 名 高建兴 学 号 102122213

成 绩 指导老师 刘晓辉、安志东

20xx年 6 月 29 日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我们小组通过此次亲自问卷调查,访问了解,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规律及意义,引导人们理性消费。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行为 特征,偏好,消费偏好,价格,质量,品牌 我国大学生群体是最独特的细分群体,人口基数大,年消费能力大。从数字上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中国的大学生消费群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了,也不难想象各大企业和商家都瞄准了大学生这块消费市场了。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作为大学生的我,我也深有感触。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容易也很乐意接受新的事物,比如说手机,电脑等数码系列产品,我们都几乎是产品刚问世就已经知道一些情况的。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时,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大学生消费观念直接体现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数据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月消费是500-1000元,除生活必需品以外,其他消费(如学习,化妆,旅游)消费总额比例是10%-30%,而学习方面的支出(书籍,资料,文具等)只有不到30元,用于社交(朋友,恋爱,活动支出等)的费用支出为50-100元。

在日常消费中,除了饮食,服饰的比重比较大。而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拥有手机,电脑。手机的更换频率一般为每年一部,而且不少大学生在追求商品质量之余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

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消费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日常消费混乱,没有计划, 而且越来越注重面子,盲目的消费。

而且网购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小到衣服首饰,大到手机电脑,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行为也越来越盛行,关于大学生主要消费需求中,可以适当减少的和节约的调查中不少人认为可以减少看电影等享受性的过度消费。

二、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劳务消费等)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活动的总和。

三、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

1.消费行为的个性化以及从众性

大学校园里20左右岁的青年占绝大多数,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他们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二大因素。

群体是具有某此共同心理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通过群体规范、群体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群体引力下形成的从众、暗示和舆论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消费潮汐现象”。其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集中性。

2.消费行为的冲动性和情绪化

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等并未完全成熟定型,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其左右。据调查发现大学生购买日常用品时,约30%的人会因为喜欢尝试新品牌或受其品牌宣传的影响而更换品牌。购买前,大多数的大学生仅有大致的购买目标,具体要求并不明确,购买物品的时候不能明确清晰的提出所需购买商品的各项要求,只是漫无目的地观看或随便了解一些商品情况,碰到感兴趣的商品或被商品的外观所吸引刺激时,缺乏必要的考虑就很容易购买,随意性比较强。

3.注重情感和交际性消费

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谈恋爱,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社会的个体有关于交往、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渴望与他人建

立感情联系,希望在团体中有一个位置,积极寻求社会认同感、群体归属感。这种需要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地通过物质、精神手段与外界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大学生交际性消费。而且很多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消费。

4.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消费结构一般是指维持生存的生存资料,满足享受的享受资料和促进自身提高发展的发展资料比例构成。大学生消费结构的状况一方面既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享受资料支出比重日益增大。大学生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经济方面的因素减少了,对消费品购买和更新速度加快。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

总的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传统消费相比,呈现出一定的从众性与盲目性,而且消费结构也向多元性与交际性发展。

四、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多。在大学生享受性消费过程中,有人偏爱于旅游,那么在购买决策时他可能只选择旅游而不购买其他奢侈品,或是同时旅游和购买奢侈品的过程中他选择将更多的钱放在旅游身上而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费降低。

消费者偏好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不稳定又含糊的话,要提供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偏好是不可能的。然而,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偏好不了解,因此易被影响,易被企业劝说相信其供给是令人满意的,是真正符合他们喜好的。并且

如果供给成功的话,这些消费者就会认为,此次选择符合了他们先前的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他们以后的偏好。

第二,消费者知道自己没有稳定、清晰的偏好,他们对供给的评估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外观的吸引力上,而不是其是否真的符合他们的偏好。并且对有助于他们分辨自己偏好的建议和帮助,这一类型的消费者可能表现出最好的接受性。例如,大学生在购买奢侈品时,喜欢智能手机但是却又清楚知道自己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大学生,可能会非常乐意接受有关智能手机方面的教育和消费建议,手机的外观对他们对手机的选择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作用。

第三,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可能最少。这类消费者有着稳定的消费偏好,这些偏好引导着他们的选择,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偏好对他们消费选择的驱动性。例如他们可能自认为选择是建立在理性、客观评判的基础上的.而实际上他们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情感因素或审美因素。因此,这些消费者要么对那些实际上并不符合他们偏好的供给或选择标准,可能会错误地接受,而最终导致不满意。要么,对那些真的能符合他们偏好的供给或选择标准,却可能选择拒绝。

第四,这类消费者既有清晰的偏好,又对自己的偏好有足够的了解,这使他们能正确判断一种供给是否真的符合他们的偏好。因此,这些消费者可能是很好的潜在顾客,对于营销者为了解他们偏好所做的努力,他们会产生更多的满意感。然而,正由于他们对自身偏好的了解,他们可能很少依赖营销者的建议。

可见长时间的对某种享受性消费类型的消费偏好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但是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都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

2.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我们了解关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几点,如追逐潮流,跟风消费、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等。

(二)客观因素

1.价格

价格是指产品与货币交换比例指数,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当前产品价格涨幅不断,有部分产品供给下降形成自发性涨价,产量下降拉动价格恢复性上涨,并波及相关替代品,经济持续高增长拉动了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的提高是价格上涨内在动力,流动性过剩效应放大了产品涨价趋势,所以各产品价格在同一家

的基础上都有微小变动。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即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也会增加。对于高收入家庭,他们除了满足大学生的基本消费后会将闲置的一部分收入投入到高价值的商品上,获取更高的效用。而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即使在购置生活用品也会货比三家,他们更关注价格是否合理。

2.市场环境

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环境是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的各项消费也存在影响,一个优良的环境是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较少大学生忽略自己周围的产品市场环境,多数大学生认为目前的消费市场需要大力改善。他们希望未来的消费市场更具规模,种类齐全,同时要跟上潮流,能购买到更多符合自己对于时尚追求的产品。

3.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的差距很明显会影响大学生课外消费的水平,家庭收入的高低和购买力的高低成正比,即消费收入越高的家庭,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购买力越高,越有条件能给大学生购置一些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高档服饰等的高档产品,反之则购买力越低,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消费那些价格高昂的产品。但现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不同的家庭对那些产品的购买力也在提升

4、社会风气

大学生还处在成长的阶段,难免会从各种途径受到来自社会的风气的影响,如媒体的渲染,家长的榜样作用,同学和老师的榜样作用等,有时候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社会风气会多少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心里,表现为外在的就是消费行为,现在在国家政策等的推动中诸如低碳消费,俭朴节约等的思想普遍注入人心,这些正面的思想对大学生会有积极的作用,但仍不可放松对浪费,讲求面子等的不良消费思想也同时在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因此国家和社会都应该警惕,采取一些政策防范这些思想的泛滥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造成错误的消费行为。

五、意义

由于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自主消费经验少,

没有稳定的消费观念,攀比的心理作用,自控能力不强,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这也是众多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如何改变大学生的这种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我们所讨论的主要问题。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大学生理性消费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消费模式,不仅影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还会让同龄人学习和效仿而影响消费潮流的走向。因此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其消费特征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企业经营以及国家的振兴等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能否理性消费,将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它一般表现为消费者不按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进行消费,或是消费时没有考虑收入的约束,或是不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消费,或是对消费品的判断认识不足等。非理性消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主要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盲目,跟风,攀比,轻信等等。这也是大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很多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攀比、虚荣心理。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因为虚荣心不能量人为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容易引起消费攀比心理的升级。有的大学生存在无计划的消费倾向,“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也就成为了一部分年轻人所追逐的时尚。还有的大学生存在享乐的消费倾向,他们节约意识较为淡薄,追求享乐。怎么改变这种消费观念不仅是大学生自身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 总结

经过我们组一周的调查分析,当前,中国的大学生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有一些共性。

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大学生主要的消费理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而且,女生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大多数学生考虑商品的实用性,因为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这使得他们每个月的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一般在1000左右。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日常饮食和日用品开销。由于消费能力有限,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仍十分谨慎。再加上诸如开始恋爱等因素,各种社会活动的增多,他们会考虑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质量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储蓄挂观念普遍淡薄。当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后,大多数学生没什么 排,想用就用,马上去买或马上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据此可知,对当代而言,他们的理财意识较弱,自制力较差,难以经受住有一些诱惑。不过,还是会有一些人在此方面做得比较好。然而,遗憾的是,此类学生只占了一小部分。信息表明,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易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这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有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收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综合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也收到品牌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是充满感性而又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虽然无可厚非,但过分的攀比会差生危险的影响。因此,对于本次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消费观,培养理财能力。

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要想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首先要在经济上

独立,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理财需要理性的思维能力,大学生不能简单的把每月能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目标。理财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大学时代,我们有时间去学习理财技巧,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2、克服攀比心理,讲求实用型消费。

首先,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多数来自父母,日常消费应以实用为主,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品牌。应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有攀比心理不是一件错事,但应该用对地方,比如在学习上。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是讲求实用型的。但部分同学的消费还是存在问题的,我们认为这是受家庭背景的影响的,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消费观念必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树立理性的,科学的消费理念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从现在

就培养的。

3、学校、家庭应该做好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学校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学校应该重视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倡大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家长的引导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在生活中应该加强正确的教育。大学生自身更应该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消费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学会科学的、理性的消费。

 

第二篇: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教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EDUCATIONSCIENCE

20xx年第2期

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向 欣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向纵深发展,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他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消费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110-04  [作者简介]向欣,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

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与沟通的渠道,也是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是指在一定消费观念影响下,。殊群体,组成部分,,进而作用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

1.消费的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据资料调查显示:月消费水平最高的是来自省会和大城市的大学生,其次是来自地级市的大学生,再次是来自县级市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

表1 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每月学费、生活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一般城市镇

农村

少于1/430.1

23.717.49.0

1/432.738.430.413.0

1/227.624.332.633.0

3/43.64.510.917.0

3/4以上5.69.07.627.0

其他0.5

0.01.11.0

    资料来源:杨雄.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03.

  由表1可以看出,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开支只占家庭全部支出1/4或少于1/4,这两项相加的比列达六成以上,而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同比仅占两成。

2.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从表2大学生消费结构图反映的情况可以看

—110

出:基本生活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面,占月消费总额的65.8%,但并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21世纪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采的时代,我国整体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结构逐步趋向多元化和高级化,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消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表2 大学生消费结构图

伙食

月均消费(元)

百分比(%)

294

生活费用服饰

7865.8

学习消费

日用品

23

45.47.5

娱乐消费

68.811.5

人际消费通讯交际

56.4

15.2

34.8

合计

600.5100

  资料来源:刘红梅等.大学生行为及其引致消费市场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14.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消费层次、消费方式及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寻求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的。这种消费多元化的趋势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反映出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自然、社会,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心理渴望,也是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的结果。

3.消费行为的个性化

价格。这是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的资助,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会尽量寻找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力求交友的需要,大学生比较注重自身的形象,追求品牌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这是因为品牌商品不仅蕴含着经济价值,而且具有文化价值;品牌代表着“质量”的权威性和“价格”的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大学生消费者的身份和自信心的增强同时,大学生正出于追求个性发展、,他们更多地躁心态向更趋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误区

1.盲目的从众心理

往消费等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花得值”。由于社会活动的增多,加之社会交往和

大学生消费行为个性化的表现,化运动的显著特点。化和风格化,。当今社会,随着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以及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由于追求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更推崇标新立异,进而营造与众不同的效果①。他们关注流行、追逐时尚、追求新颖、崇尚个性,普遍追求独特、新奇和时髦的产品,并努力包装自己,希望通过消费的新潮、时尚和前卫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个性,通过展示自己的物质魅力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不仅体现其在穿着打扮方面,而且体现在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上。当代大学生注重挣钱,推崇“能挣会花”、“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的观念。在消费方式上,大学生热衷于网上消费和刷卡消费。

4.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化

从众也就是所说的随大流,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因此是一种有意无意、自己或不自觉的“随大流”或“意志不坚”的心理现象。很多大学生追求名牌和新款服饰,还有时尚的IT产品,认为这样可以增强自信、提升自身形象,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并且,一旦别的同学有了就会模仿。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学新生一般不愿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合群,所以很多事情即使暂时没有兴趣,但还是会听从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当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消费。这种从众的消费心理直接导致学生个体丧失自我,成了群体的附庸者,造成大学生的经济浪费和支出不合理的现象。

2.缩减饮食支出用于其他消费

理性消费是当今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和

—111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但在一些学生看来,吃饭是最无关紧要的一项支出。很多学生为了其他开支,诸如娱乐开支、情感投资、美容投资等的需要,不惜花掉生活费的一半,甚至缩减饮食费用,用于购买其他非必需品,消费结构普遍不合理。例如,一些女同学为了追求漂亮,而购买化妆品和时髦服装;一些男同学因为沉迷游戏,经常省掉早餐而把钱用于购买游戏卡和电脑软件上②。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3.炫耀消费

炫耀消费往往不是大学生必需的消费,大学生进行这种消费一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体现自己的个性和突出自我。所以炫耀消费的消费品往往档次比较高,价格也不低。大学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同学之间在某些方面会相互比较,有些同学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有什么,甚至超过别人所拥有的。在消费的时候,这部分同学一般会比较看重品牌,当然,他们也要为品牌商品的附加值付出更多的代价。另外还有一些同,他们一般会出手比较阔绰,目相看的目的,4.,但真正用于学习的只占少数,大多数是用于上网聊天和玩游戏。有的学生为了提高电脑的速度,为了求新、时尚,频繁更换显示器。另有少数同学家境富裕,可供支配的生活费高于常人,于是就在校外租房居住,并且经常打的、下饭馆,甚至去娱乐场所消费。

  三、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

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学生视勤俭为

寒酸、视浪费为慷慨、视奢侈为高雅,艰苦朴素不再被当作美德,而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已成为大学生奉行的消费时尚。社会上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对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他们在价值观上偏向金钱、追求享受。消费主义的生活价值观正成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教育的抵消力量,成为大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巨大思想障碍。在这样一种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以及这种人生价值取向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大学生不愿意经受生活的艰苦,回避生活挫折,导致生活态度的消极和进取心的迷失,进而不注重自我精神的修养,降低了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在一味悠闲、舒适和随心所欲的自我放任中,养成了缺乏高远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缺乏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结果是十分可悲的。

2.大学是文化的积聚地、更快地接触西方文化,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价值选择、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超越于一般的社会成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般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起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其主要特征是只看重消费而忽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随着消费主义思潮走进大学校园,使得不少一向自命清高的大学生以物质追求为生活目标,有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花父母的钱圆自己的梦,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④。

3.大众传媒和广告的影响

当今社会,传媒宣传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以及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一方面,传媒不停地向大学生传送新商品以及新服务的信息;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传媒所传达的文化观念以及其他信息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消费行为。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极其敏感,对社会的变化也极其关注,此时的消费心理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暗示。媒体在宣传消费时,往往以其独特的、容易使人理解的方式,成为大学生灌输文化价值观念的有力手段之一。处于追求时尚和消费需求旺盛的大学时代,无论在物质需求还是在精神需求方面,大学生都是需求量极—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接触社会,社会中的一些攀比风气和奢侈浪费风气等不健康、不正确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各种信息不断地输入我国,人们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耳闻目睹了发达国家形形色色的高档消费和现代化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包括消费意识、消费观念在内的西方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生活准则。这在客观上,对大学生追求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等观念

—11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大的群体之一,也是商家争夺市场的重要阵地。商家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分类研究,仔细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爱好和经济状况,然后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和营销,激起了他们旺盛的消费欲望,也诱导甚至支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有各类明星所代言的品牌成为大学生的首选。

4.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方面。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消费都是尽量满足,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决不让孩子在外吃苦受累。部分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在“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影响下,对孩子的合理不合理的消费要求不加分析,

以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水平决定消费层次,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消费。它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其目的是让大学生懂得消费欲望不可强行抑制,又应避免过度。学校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消费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1)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要注意寻找正面典型,加强宣传和正确消费观的弘扬,要教育大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科学的、合理的,要注意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以抵制不健康消费的诱惑,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引导他们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拒绝高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从而进一步提高消费意识。(2)开展有关消费

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养成了孩子的不良消费习惯。方面的理论知识讲座,使学生既懂得消费在国民经另外,由于家长缺乏和孩子的沟通,使得一些大学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懂得在微观上如何科学安排生不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承受能力,他们认自己的消费。应该把消费观念纳入到校风教育与为花父母省吃俭用挣来的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两课”教学的范畴,。

(3),继有的同学为了攀比消费,买一件衣服或吃一顿饭就花掉父母近一个月的工资。在社会上曾流行这样的

话:家境富裕的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无需密码的取款机;而家境稍差的父母,儿女的榨汁机。

5.因之一。由于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原因,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与人生观、劳动观和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没有到到充分的开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校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理论教育不够;(2)学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实践活动较少;(3)学校缺少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高校在遇到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问题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得力措施,对于大学生中存在的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现象不能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或者没有教育到点子上,而对自觉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表扬和宣传力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走入消费误区的原因之一。

  四、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对策

1.培养科学的消费理念

,培养大学生

⑤。学校应转变观念,采取切,将消费教育这项工作列为日常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4)高校应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其消费质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积极开展人文素质类教育课程和活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心灵的熏陶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具有直接的帮助。同时,也把他们的时间耗费、闲暇消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既可改进消费结构,又提高了消费质量。

2.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理财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知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把理财意识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对学生加强引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可从大学生的实践经历中锻炼他们的理财技能,使其获得理财经验,从而使他们通过理财意识的培养做到消费合理、开源节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3.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素质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行为

(下转125页)的不确定性与消费的不稳定性。—

根据大学生消费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特

点,要对大学生进行适度消费教育。适度消费就是

—113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密切相关,大学的校训、校歌、校标和校风等则体现着民族精神和大学精神的统一。大学精神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也是大学校本文化的灵魂所在。

总之,校训、校歌、校标和校风所熏染的校园环境是广大师生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它不断推动师生员工追求自身发展、实现社会价值,注入促进学校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进而促进师生员工的社会化发展,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等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校训、校歌、校标和校风给学校全体成员的鼓舞是持久深远的,大学生会把在大学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性

格品质长期保持,并带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郭齐家.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好学近知力行近

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

[2]高庆.高职校本文化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2).

[3]于东.基于学校发展的校本研究[EB/OL].宁夏

教育网,教师之友?教学研究.

[4]刘万民,张国忠,陈明宏.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论吉林师范大学校训文化的哲学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

(责任编辑:王庆玲)

(上接113页)这不仅需要外界给予其一个良好的

氛围,更要求大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消费素质,完

善其消费行为。这首先要求大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价值判断标准,能够对自身行为的正确或得当与否作出判断。这不仅需要依靠外界的影响,同时需要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其次就是要正确合理看待自身的需求,排可支配收入,康的心态,。再有就,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去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认同⑥。

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闲暇文化底蕴闲暇文化底蕴是指在闲暇中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和精神状态等。在一个闲暇文化丰厚的社会中,人们懂得尊重自己,会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使充裕的闲暇时间成为个体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幸福。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向上的闲暇活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提高道德素养,还能增强其生活幸福感。为此,高校应鼓励学生从事亲近大自然和科学研究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闲暇品位⑦。应建立和完善各种闲暇措施,吸引大学生广泛参加具有艺术性、鉴赏性和娱乐型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帮助他们确立健康的消费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价值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和消费市场的中

坚力量,只有了解他们独特的消费行为、心理特征和闲暇生活需求,关注他们的精神物质需要,才能培养他们适应时代潮流,,增,进而引导合理消,合理的健康消费心理。

:

①⑦杨雄.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07,113.

②④⑤汪彤彤等.消费者行为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17,215,220.

③⑥刘红梅等.大学生行为及其引致消费市场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6,

37.

参考文献:

[1]李志红.论大学生消费文化与高校德育[J].中

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2]周莹.大学生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团

校学报,2008,(2).

[3]王宝状等.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及其消费观

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4]李岩等.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对策[J].山东工商

学院学报,2008,22(2).

[5]于林,张泉泉.大学生如何经营好自己的钱袋[N].中国青年报,2007-04-10.

[6]邓演平等.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4).

(责任编辑:王庆玲)

—125—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