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小议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在当前农行“重征”县域金融、政策性银行迂回包抄、邮政银行“亮剑”农村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方兴未艾,农村金融市场狼烟四起的情况下,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想脱颖而出,实现发展新跨越,就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创新,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推广普及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支付结算效率,对于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升级和创新,刺激农村消费,改善民生,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受传统习惯的局限,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识普遍较差。长期以来,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都形成了现金结算的偏好。相比之下,银行卡等支付工具具有专业性强、手续繁琐的特点,加上农村地区对这些结算工具认识不足,因此对它们的利用程度较低。

二是缺乏对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益补偿机制。一是在农村乡镇设置网点效益低;二是在农村布放银行卡受理设备和自助设备的成本高;三是农村ATM机等自助设备安全防范困难,且成本较高。

三是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缺乏组织协调力度。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银行系统自身努力,更需要政府及各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努力。

根据以上问题,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一是应创新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针对目前农村贷款品种单一,贷款手续烦琐,中间业务产品缺乏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信用社要对症下药,着力解决好思路不宽、手段不活、措施不多等问题,在主动创新和重点突破方面下功夫。要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跟经济发展大潮,积极寻找发展机遇。要认真把握经济金融政策和产业导向,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以信用工程和百千万富民工程为载体,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村青年、妇女创业和农民外出务工。要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既要将银行卡、个人理财、电子银行等成熟城市金融产品向农村推广,又要积极开发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农村金融产品,在业务增长方式、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国际业务、理财业务、代理业务、产品开发等方面实现突破。

二是要创新服务“三农”的贷款方式。积极推广中小企业联盟、信用共同体、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农民住房贷款为重点,完善抵押、期限和利率管理,加大消费贷款拓展力度,进一步叫响农信社的服务品牌,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新型支付结算服务品种,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充分利用小额支付系统平台功能,推行跨行资金转账、代收代付和通存通兑业务,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银行卡业务,推进电子支付服务的应用,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大银行自助设备的投放。充分利用农业银行“漫游汇款”业务功能,提高业务办理覆盖面,为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办理存取款提供更大方便。大力推广票据业务,积极引导银行机构,提高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的使用频率,鼓励农村信用社签发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的数量,扩大汇票的使用量,积极为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开办商业汇票提供帮助,扩大涉农金融机构办理承兑或贴现票据的范围,积极推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进一步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效率。

四是加强对农村金融网点支付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建立业务培训长效机制。一次、两次培训不可能解决所有系统性的问题,也不可能迅速提高业务人员水平,支付清算系统在不断升级更新,业务人员也在不断变动,这就要求通过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对支付系统参与者进行培训,使培训工作达到真正的效果。提高培训针对性。培训工作除系统管理方面的内容外,可以结合当前支付清算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再配合实际操作加强对业务人员培训。如目前支票影像系统业务量低、退票率高现象,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查找原因后,可以有针对性开展支票影像系统专项培训工作,从操作层面上讲解如何降低退票率,提高培训时效性和针对性。

五是改进面向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支付结算知识的认知度。宣传内容平民化。原来宣传材料中的专业术语对普通民众而言普遍觉得难以理解,更何况农村居民普遍接受新生事物比较慢,更不容易懂得宣传材料上的内容。应将宣传材料的内容直白化、口语化,便于让农村地区居民更快的接受和理解。宣传方式多样化。在坚持以农村金融网点为开展宣传主体的同时,开辟一些农村居民更喜欢的宣传方式。如可以与农村反假工作的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因为在农村地区,人民币防伪宣传最受欢迎,农村居民也最为信任和尊重,如能很好地将支付结算宣传与反假人民币的宣传结合起来,既能很快的为普通民众接受,而且通过对使用现金和使用其他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风险对比,更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第二篇:新形势下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的若干思考

?

?

? 新形势下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建设的若干思考 黄倩 2012/01/17 分类:风采.交流 字体: 【大 中小】 拷贝内容

“三农”问题一直是最近几年中央关注的焦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服务“三农”主力军,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同城和异地支付结算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于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业务发展需要,创新支付服务方式。本文试从如何畅通支付渠道、创新支付手段,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等方面,探讨对新形势下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

一、宏观形势分析

20xx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224号),明确将这一年确定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年,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具体做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提高了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20xx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海口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工作会议上强调:20xx年要继续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改进农村信用社接入大额支付系统状况,大力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结合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万村千乡”工程、农村市场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趋势等,切实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使农村和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设成果,真正得到实惠。

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全国共有20587家农村信用社、1035家农村合作银行、1664家农村商业银行、88家村镇银行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全国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全部建设运行了综合业务系统,并实现与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联网。农村地区支付清算网络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在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方面,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已扩展到23个省(区、市)的5.2万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和全国31个省(区、市)辖内1.5万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

从宏观形势发展来看,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已成为人民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抢占农村金融市场份额的重头戏。

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现实意义

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问题不是一个朝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改革是历史的必然进程,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不仅仅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问题,更是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资金回流农村。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光靠国家的财政是远远不够的,信贷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少,信贷投入的效果是无庸置疑的。而信贷的投入必须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要有钱可投。现实是农村的资金因结算条件的限制,往往流向结算便捷的城市。信贷投入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要走得矫健,必须要不断的有储蓄资金的不断注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广泛采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从而有效改善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增强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的供给能力。

(二)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纸币需要大量材料制作,成本高不言而喻,同时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滞后,农村成为全社会现金流通的集散地和反假币、防盗抢的重点区域。加快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大力发展银行卡和各种信用支付结算工具,必将大大减少在农副产品收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等领域的现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与相关风险,提高资金效益,促进城乡商品流通。

(三)有利于培育农村信用文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非现金交易作为“诚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银行卡等支付结算环境的建设,促进电子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对于更新农村单纯的现金货币观念,接受并大胆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工具,不断增强交易双方的信用度,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结算工具仍占主导地位

农村支付结算工具虽已日渐丰富和完善,已经从传统的现金、转账、汇兑、委托收款业务逐步扩展到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卡、网上支付等业务,票据和银行卡业务比重逐渐上升,但传统支付工具仍是主要的支付结算方式,现金交易的数额较高。

(二)资金清算系统欠发达

目前,我行的资金清算系统包括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大额实时、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等,其中大、小额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均系人民银行开发建设,只有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是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包括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金清算平台。农信银支付系统自20xx年上线后运行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汇路不畅、在途时间长、速度慢、环节多、查询查复困难等。

(三)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在未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以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异地资金汇划主要通过三种渠道:特约电子汇兑系统、人民银行电子联行系统、其他银行汇划系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通过以上三个渠道以及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进行异地结算,必然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存放一定数量的备付金。同业往来资金占用增多,信贷资金运用相对减少,必然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提高。

(四)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手段

由于农村经济普遍欠发达,市场发育不成熟,商户具有数量多、规模小、流动性大等特点,适应农村该特点的有效创新支付手段不多,目前只是限于POS等支付工具。同时多数商户不具备布放POS机具的条件,即使在布放POS机具的商户中,多数也不愿承担刷卡交易费,受卡的积极性不高,发展速度慢。

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发展瓶颈

(一)主观因素制约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

1、目前各金融机构对支付结算业务普遍实行收费,对农村地区使用者来说,相对本身结算业务量而言结算手续费仍偏高,而支取大额现金不用收取任何费用,既直观又简便,而不愿使用其他支付结算工具。而且农村地区的企业为了避税,担心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交易的资金会被税务机关列入企业应税收入,增加税款,因此在结算时偏好现金交易,甚至发工资时也不愿意转账代发更喜欢提取现金。这一方面增加了银行的现金压力,另一方面也相应造成增加结算工具的推广难度。

2、虽然近几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电子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支付结算方式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业务平台的发展速度,人员的业务水平仍然偏低,许多的一线临柜人员不懂会计原理,特别是对于新员工来说,对于支付结算方式比较陌生,加之支付系统业务的风险较大,所以很多临柜人员从心理上对新的支付结算业务存在畏惧情绪,不愿意办理此类业务。从而导致支付结算人员素质和数量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

(二)客观因素制约支付结算业务的推广

1、现代化的支付工具还未在农村普及,直接制约了支付结算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POS机、信付通业务普遍进行推广,但上门主动要求安装的商户却很少,客户经理营销的一些特约商户特别是服装、餐饮、小百货等刷卡单笔金额较小的行业对费率较敏感,认为费率过高且其行业利薄,因此怠于刷卡或尽量少刷。以银行卡为例,农信银异地取款要收取千分之五(最高收费50元)的手续费,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存取款单笔金额小,普遍认为使用银行卡交易不划算,无偿的现金使用与有偿的非现金结算相比,农村客户更多的选择现金结算。

2、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村的有效投入不足,投入的重担主要落在农村金融机构身上。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依然扎根农村外,商业银行受利益驱使等原因早已纷纷撤出农村市场。最现实的问题是在农村银行卡用户较少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布放自助机具和收单机具普遍存在投入大、产出小、管理难的问题。如一台ATM机单机费用就是几十万元,加上运钞加钞费、线路费、维护费等较高,但跨行刷卡交易量较少、安全隐患较大,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在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向和投量上,商业银行普遍倾向于把有限的资金投向收益高、成本低的城镇市场,而农场合作金融机构因发展水平问题、技术支持问题、成本核算等等,有效的机具发放也发展缓慢。

五、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初步构想

(一)做好现有支付结算知识宣传与普及。农民知识不足、交易喜好观念等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是我们能在朝夕之间可以改变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通存通兑业务系统等结算系统已经上线且运行成熟,极大的丰富了农村的支付结算手段,通过农村金融网点,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特别是新业务的宣传普及,通过柜面人员对客户进行引导,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现金支付习惯。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普通农户和外来务工人员,引导其通过银行卡进行结算,对结算量较大的专业户和开户单位,以转账和票据结算为主提供服务。

(二)创新农村支付结算品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在做好信贷业务同时,注入效益观念,积极开发适合业务发展、符合客户需求、风险程度低的支付

结算品种,打破品种单一的制约。一是发展票据业务,扩大开办银行汇票业务的范围,提高票据使用率。二是稳步发展现代支付结算业务工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其点多面广的优势,发展、代理卡业务,全面实现银行卡之间实时转账,方便持卡人资金结算。三是要推广发展个人支票业务、通存通兑业务,不断丰富农村合作银行的支付结算品种,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拓宽结算渠道。

(三)充分整合农村银行业资源。相对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邮政储蓄历来就是竞争的强大对手,特别是20xx年国家批准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更是感觉到了竞争的加剧。因为邮政银行网点的设置同样主要集中农村地区,机构有优势的同时其结算网络早已经实行了全国联网,结算手段方面走在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前面。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便捷的结算是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的目标之一,要改善农村的支付结算环境,邮政储蓄银行也同样担负共同的责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与邮政储蓄银行进行有效的合作,整合各自的结算资源,共同提升农村结算服务的效率。

(四)争取早日实行“一卡通”。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普及银行卡、集成卡功能是结算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丰收卡业务发展的投入,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村有规划地安装一批ATM,争取中国银联的大力支持,发展一批生产、生活资料销售、农产品经营的特约商户,使用POS机进行结算,使用卡的老百姓能真正感受到卡业务结算的方便与实在。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为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结算服务。四是进行必要的账户清理与归集,如农村的电费、电视费、养老保险费、补助款发放等各类款项的发放与缴纳与有关单位进行充分的协调处理,尽可能的进行统一账户的归集管理,减少老百姓反复跑银行的麻烦,尽可能早的实行“一卡通”。

(五)进一步丰富农村支付结算方式。在国有商业银行加大网上银行业务的宣传和拓展力度的同时,作为农村银行业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更应积极推广网上银行业务、支付宝卡通业务等,把非银行业机构的结算手段与结算途径延伸到农村,使农村有条件的个人和单位能够使用网上银行平台,促进支付结算手段现代化,弥补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设置较少的局限性。

(六)统一合理的结算收费制度。目前结算收费省内对现金存取、转账业务基本不收,而省外通过农信银、大小额系统通兑都相应收取一定费用,POS机、信付通等对于普通商户来说收费明显过高,不利于非现金结算方式的推广。亟待进一步改革现行的结算业务收费模式,降低支付结算收费标准,尤其是刷卡消费手续费,以鼓励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广泛采用。

(七)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素质水平是确保农信社支付系统平稳运行和业务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支付系统业务、技术知识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操作技能,完善相关制度和处理手续,严密操作规程,切实防范支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规范支付结算代理业务,在便利支付结算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多头开户。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操作能力等系统化培训,使其真正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操作技术处理业务,从而提高结算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结算风险。

总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审时度势,顺应新形势下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及时进行支付手段的创新,构建更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支付结算体系,积极拓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结算服务领域,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更好地吸引客户,发展壮大自身业务,不断提高经营效益,不断促进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业务向纵深发展,以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手段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桐庐农村合作银行 沈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