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座感想

高级翻译学院 2009级3班 0923010329 程 波

国学讲座感想

对于国学的真正了解是从上了黄世坦教授的国学讲座开始的,以前只知道国学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对它没有多少的了解,也没有将它联系到平时的各个方面,不过现在知道了国学有多么博大精深了!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国学讲座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以后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另外,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学好国学,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高翻学翻译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你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国家文化都不了解或知其甚少者,又怎能去学好另一国家的语言?又怎能做好这两种语言间的翻译工作? 三是努力践行。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在与人打交道时,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他人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三是孝道及感恩的重要。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不能缺少孝道了,孝道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存在与我们周围的各个方面的。子曰:“子欲养而亲不待”,一个人心在哪里,时间才会在那里。我们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父母恩,师生恩,国土恩,众人恩。为什么要报父母之恩?

那叫生之恩,养之恩。生育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父母,我们就不会长不大,多么大的恩德;为什么要报教育之恩?因为没有教育,我们就不会认字,没有教育,我们就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但是我们想想:从小到大,这些人有哪个人,吃过我们一块糖;哪个人吃过我们一块点心。为什么要报国土之恩?因为文化传播可以没有国界,但是企业家,科学家必须有祖国; 最后度一切众生,为民生立命,为天地立心。所以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天天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党比如成母亲,把黄河叫母亲河,我们把山河比喻成母亲,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老子把道德经比喻成母亲。一个人连孝道都没有,没有爱心的人,他如何去爱国家,爱党,爱他自己,爱他的工作呢!汶川地震后世界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官员叫父母官,为什么我们的军队叫子弟兵。我们要时刻对这些最可爱的人心存感恩之心。

身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在我看来,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份神圣的责任,更是我们语言类学生的光荣使命。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稳步进行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崇高理想之实现指日可待,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民族之复兴添砖加瓦,为中华之崛起贡献力量吧!

西安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

2010-6-29

 

第二篇:学习国学的感想

学习国学的感想 “头顶弱冠,衣袂飘飘”身处国子监亭台楼阁之中,口中颂甬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若梦回千年此时此刻学于大学之中的我们想必就是这样!只可惜现如今已是斗转星移千年已逝,钢筋水泥包裹的我们口中熟念的是ABC。但是一切又仿佛改变了,因为我们的大学课堂之上迎来了久违的国学,小女子不才有幸担任法学G1班的国学组长亦感慨良多!

学习国学是否有用,之乎者也的现代意义何在?现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那上山下乡的逐梦一代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它的意义换句话讲就是有什么益处。作为讲解人的我首先要透彻的明白它的意义究竟于何处?因此思索中不断探求。古人读国学、习之即可考科举无论是状元榜眼探花亦或是进士及第都是高官厚禄生计有着,那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大学生又不可穿越科考国学亦不像英语可以考取四六级证书,日后无可为证。吾等日日诵读岂不是白白浪费光阴!深入思考翻阅诸家典籍之后发现实则不然,此中另有深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动态,最能敏感地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前途及命运,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来文化不断侵蚀着我们的文明,应该“和而不同”,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首先要保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这重担无疑是要落在大学生的身上中,但是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的根底太浅太贫乏,致使整个社会普遍趋于浮躁。倡兴国学,资人励己以传民族大义

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教育体制多年来不断加强“才”方面的教育却忽略了“德才兼备”中“德”先而“才”后。为人立世,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秀的品德。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国学中“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仁者爱人”、“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都是美好品质的化身!

学习国学的意义即已简明那么推动实践学习就可谓迫在眉睫!然而通过一个学期的教授引导过程也收获了一些经验。在G1班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可喜的是同学们都能认识到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比较认真。但是又有了新的问题产生,因为我们目前所生活的环境早已不是古时候了所以在教授过程中难免出现同学们无法贯彻深入的理解。如何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在这方面起初是苦恼的但是转换思维后发现无论是古亦或是今都有共通的例子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的将国学文段大义翻译出来而是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做到寓国学于生活!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对于国学的学习形式的单一使得同学们对国学提不起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同学们真正喜欢上国学才能使国学深入人心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我想到自己的单独讲解可能是枯燥的乏味的如果加入一些新鲜的形式必然可以调动起同学们的兴趣。百家讲坛作为一个央视的文化品牌节目十分有号召力而且其中的讲师多为名门学府德高望重的教授,恰巧本学期所讲说的《弟子规》有百家讲坛的视频

资料。在班级中播放百家讲坛的视频资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改变以往的单一模式在讲主看辅兼之提问的新型模式下同学们学习国学的热情高涨起来,《弟子规》的主讲钱文忠教授妙语连珠引得同学们聚精会神!本学期国学的讲解工作即将告一段落,但是G1班的国学学习并不会因此停止,下学期会有新的国学学习任务也就必将有新的挑战。不打无准备之战,下学期将进一步尝试更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像、声音、动画配合文字,更有助于加强国学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以图而言,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迹,如甲骨、帛书、绘画、雕刻、封建王朝的疆域版图;以声而论,如诗词诵读、古曲演奏、古典戏曲片段等,都会得到生动直观的展示,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相信G1班的国学教学会越来越好,真正做到国学学到心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也在学习中提高,因此国学的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国学是一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