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笔记(未完)

判断推理之逻辑判断

一、 逻辑基础

(一) 三段论

1、 结构

所有的人都是有感情的 结论的主项为小项写作S

坏人也是人 ----------> 结论的谓项为大项写作P

坏人也是有感情的 前提的共同项为中项写作M

MAP(大前提)

SAM(小前提) 顺序常被打乱记得调整

SAP (结论)

2、规则

a//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四概念错误:作为中项的词看起来是同一个,但表达两个不同的概念( 典型的是集合名词与非集合名词)

b中项至少周延一次(补:词的周延性:主项的周延性由量项决定,量项是全称的则主项周延,特称不周延,谓项的周延性由联项决定,联项是否定的谓项周延,肯定不周延。单称命题主项也周延。如:莎士比亚是英国人,主项莎士比亚是单独的概念,与全称命题一样,断定主项全部外延,从逻辑上说,单称判断可看做全称判断)

c//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周延不当:有小项周延不当和大项周延不当两种

d//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确定结论

e 两前提有一个否定,结论必否定,反之也成立

f 两特称不能得出确定结论

g 前提中有特称,结论必然特称

(口诀:最多一个否,最少一个全,前不周,后不周;前若否,后必否;中间至少一个周)

3、考查形式

a 结构一致-----找出与题干中三段论结构完全相同的推理

第一,每句话是全称还是特称

第二,每句话是肯定还是否定

第三,中项在前提中分别处于什么位置

第四,恢复标准顺序的判断

中项的位置判断:主主;谓谓;主谓;谓主

b 有效推理-----哪些三段论可得出确定结论,哪些不可得出

第一,两否定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前为否,结论必为否

第二,两特称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前为特,结论必为特

第三,有且仅有三个概念

c 补齐结构----给一个省略三段论补充一个正确前提或结论

步骤:一、确定被省略的是什么,前提还是结论

二、确定这个判断的量项和联项

三、确定具体主谓项

(二) 性质判断与模态判断

1、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a 矛盾关系(一真一必假,一假一必真)

SAP=SOP(“所有的人来了”和“有的人不来”)

SEP=SIP(“所有的人都不来”和”有的人来了”)

sap =sep(张三不来和张三来了)

b 上反对关系(一真一必假,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SAP=SEP(所有的人都来了与所有的人都不来)

SAP=sep(所有的人都来与张三没来)

SEP=sap(所有的人都不来与张三来了)

c 下反对关系(一假一必真,不能同假,可以同真)------排中率

SIPSoP(有的人来了与有的人不来)

sepSIP(有的人来了与张三不来)

sapsop(有的人不来与张三来了)

d 包含关系(a包含b,则a真b也真,b假a也假,翻译成a——>b) 如:所有的人都来了与有的人来了/张三来了

所有的人都不来——>有的人不来/张三不来

e 逻辑方阵

行测笔记未完

矛盾关系相当于复合判断中的不相容选言

下反对关系相当于复合判断中的相容选言

2、去否定法则

a、性质判断的去否定法则

改变原判断的量项,全称改特称,特称改全称

改变原判断的联项,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

b、模态判断的去否定法则

改变模态词,将必然改可能,可能改必然

将P变成非P,将非P变成P

若P本身是一个性质判断,按性质判断法则再进行改变

如:不可能所有的错误都能避免必然有的错误不能避免

3、性质判断的换质和换位推理

a、换质推理:改变联项,谓项变为矛盾概念

所有S是P 换质成 所有S不是非P

如:地球是圆的地球不是非圆的即地球是方的(方是圆的矛盾概念) b/、换位推理:主、谓项位置对调,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也不周延 所有S是有些P是S

所有S不是所有P不是S 有些S是有些P是S

有些S不是P(不可换位)

4、模态推理(较少考)

必然P相当于性质判断中的A(所有P)

必然非P相当于性质判断中的E(所有-P)

可能P相当于性质判断中的I(有的P)

可能非P相当于性质判断中的O(有的-P)

(二)复合判断

1、联言判断(表并列、递进、转折关系的都是联言判断)

联结词:“既??又”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同时/一起/都是” “不仅??还”

推理形式:A^B^真假判断:支命题全部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ABC其中一个为假时,整个命题都为假

2、选言判断

a/相容选言

联结词:“或者?或者” “??至少一个/至少有一真”

推理形式:或者A,或者()

真假判断:支命题只要有一个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所有支命题为假,整个命题才为假

B、不相容选言

联结词:“要么。??要么” “?或者?,二者不可兼得/二者必居其一” “不是?就是”

推理形式:要么A要么=>-B, -A=>B , B=>-A, -B=>A

真假判断:支命题一真一假时,整个命题为真

支命题同真同假时,整个命题为假

3、 假言判断

a/充分条件:肯定前件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要否定前件

推理形式:P=>Q

联结词:“如果P,那么Q”“只要P,就Q” “一P,就Q”“为了P,一定/必须Q”“凡是…都”

真假判断:假言判断P=>Q,为假的唯一情况是P并且—Q,为真的三种情况:P且Q,—P且Q,—P且—Q

b、必要条件:否定前件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要肯定前件

推理形式:P<=Q,即Q=>P(必要条件在箭头后)

联结词:“只有P才Q”“除非P才Q”“没有P就没有Q”“…是…的基础” 真假判断:必要条件P<=Q为假的唯一情况是—P且Q

为真的三种情况:P且Q,P且—Q,—P且—Q

c/充分必要条件:P=> Q 且Q=>P,“当且仅当”,P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Q是P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d/翻译P=>Q形式(前面有否定词翻译成没有否定词,定义联项一致)

性质判断的翻译:所有S都是P(不是P都不是S)=>(S=>P)

所有S都不是P(没有S是P)=>(S=>—P)

有的S是P(有的P是S)=>(有的S=>P/有的P=>S) 复合判断的翻译:如果P那么Q=>(P=>Q)

只有Q,才P => (P=>Q)

总结:对于命题P=>Q,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必要条件,-Q是-P的充分条件

4、负命题(P与其负命题并非P成矛盾关系)

摩根定律(左式括号里的式子与右式成矛盾关系)

a/并非(P并且Q)=非P或者非Q

b并非(P或者Q)=非P并且非Q

c并非(要么P,要么Q)=(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

d并非(如果P那么Q)=P并且非Q

E并非(只有P,才Q)=非P并且Q

F并非(当且仅当P才Q)=(P并且非Q)或者(非P并且Q)

由摩根定律可得出:“如果P那么Q”与“P并且非Q”成矛盾关系

“P并且非Q”与“非P或者Q”成矛盾关系

所以“如果P那么Q”=非P或者Q

“只有P,才Q”=P或者非Q

负命题的表达形式:基本的是“并非”,此外还有“不是说”“不存在”“。。。是假的/不可能的”、“不能同时““不都是”“不能一起”

5、二难推理

a、>B,-A=>B,所以A/-A=>B

如:有钱烦恼,没钱烦恼,所以有钱没钱都烦恼

B、A=>B,A=>-B,所以-B

6、几种逻辑关系(常用于真假推理中

a/矛盾关系:“所有P”与“有的非P”,P与并非P,“P=>Q”与“P且非Q”, 必然P与可能非P(肯前否后,否前肯后,肯后否前,否后肯前)

B、包容关系:所有=>某人=>有的,必然P=>P=>可能P,A并且B=>A或者B(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C、反对关系:上反对:所有P与所有-P,必然P与必然-P(一真一必假) 下反对:有的P与有的非P,可能P与可能非P(一假一必真) 上反对必有一假,下反对必有一真

(三)典型例题

例1:只要前提正确且逻辑推理结构有效,则结论必然正确,根据以上判断,以下哪几种情况是可能的?()

I结论正确且前提正确,但逻辑推理结构无效

II逻辑推理结构有效且结论正确,但前提是错误的

III前提错误且逻辑推理结构无效,但结论正确

IV前提错误且逻辑推理结构无效,结论也是错误的

A.I、II、III、IV B.仅I 和IV

C.仅I、II和IV D:仅I、III和IV

分析:此题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判断和摩根定律的结合。P=>Q即前提正确且逻

辑推理结构有效可推出结论正确,除了“前提正确且逻辑推理结构有效,且结论不正确”外,其他都正确,即I、II、III、IV都正确,故选A。

例2:已知:(1)甲要被录取,乙就不被录取

(2)只要乙不被录取,甲就被录取

(3)甲被录取。

已知这三个判断有一真两假,可推出(A)

A.甲乙都被录取 B.甲乙都未被录取

C.甲被录取,乙未被录取 D.甲未被录取,乙被录取

分析:这道真假推理题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用假设法:(1)化为甲=>乙(2)化为—乙=>甲。假设(1)为真,则“甲且—乙”也为真(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真假判断)所以(2)也为真,不符;假设(2)为真,同理(1)也为真,所以(1)、

(2)必然同假;只有(3)为真,(1)、(2)为假,它们矛盾关系“甲且乙”为真,所以选A

例3:三个人,一个是小偷,讲的全是假话,一个从犯,说的话真真假假,一个好人,句句是真话,问其职业,回答是:

甲:我是部门经理,乙是发型师,丙是教师

乙:我是医生,丙是工人,甲呀,你要问他,他肯定说他是部门经理 丙:我是工人,甲是教师,乙是发型师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A)

A.小偷是甲 B.小偷是乙 C.小偷是丙 D.没有说假话的是小偷

分析:三个人的回答中,只有乙的回答有两句分别被甲丙所肯定。因此,乙一定不是小偷(乙若是小偷,则没有人全部说真话就不符题意)。则乙可能是从犯也可能是好人,假设乙是从犯,则甲丙有一个全部说真话,一个全部说假话,此时两人说的话应全部不相同。但题目中,甲丙都说乙是发型师,所以乙不是从犯,只能是好人,所以丙是工人,丙是从犯,甲是小偷。碰到这种题,往往从信息最大化或关系最多原则入手,如此题。

二、 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分析推理

1/列表法:

a、 分清主客体。主体指直言命题的主项,也可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主语。比如:

甲乙丙等,客体是揭示、刻画主体的属性、行为等,如职业、爱好等等,现在出的题目难度加大,所以客体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b、 信息最大化原则,将描述共同信息最多的几个条件糅合一起,得出推论的

起点结论

c、 有时候需运用假设和排除(在选项信息充分的时候排除找)

d、 常用于组合型题目

2、假设法:当题目无条件直接可用时,用假设法,假设某一条件成立,判断推导是否有逻辑矛盾,若有矛盾,则假设错误。

3、代入排除法:原题中条件有较多的共存特征(如甲乙共存,或不共存),可考虑用排除法,代入选项验证,得到答案

(二)论证型逻辑(最能支持和最能削弱型逻辑力量强弱的体会)

1、关于事实的选项(客观)强于关于观点的选项(主观)。关于观点的表述,比

如:“他们相信/说/认为” 、“相关机构研究表明/调查表明”——事实胜于雄辩

2、关于普遍事实的选项强于关于单独事实(例子)

3、关于论点的选项比针对论据、论证方式的选项更强

4、内容直接的选项比内容间接的选项更强

5、“无知”不能证明论证的正确与否。关于无知的表述,如:“尚不清楚” 、“没有证据证明” 、“?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6、类比

(1)求同法:前提——其他各不相同,只有S相同,结果X相同

结论——可能S导致X这个结果

加强求同法(支持型):包含有“确无其他相同项” 、 “只有S相同”的意思的选项可以起到支持结论的效果

削弱求同法(削弱型):包含有“还有其他不同” 、“还有更为根本的不同”的意思的选项可以起到削弱结论的效果。

(2)求异法:前提——其他各项相同,只有S不同,结果X不同

结论——可能S导致X这个结果

加强求异法:确实其他相同,只有一点不同

削弱求异法:还有其他不同、还有更为根本的不同

7、共变法:一个量在变,另一个量也在变,可能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剩余法:A或B可引起C,不是A,所以原因是B

三、 题型分类

(一)隐性型——提问方式: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出/无法推出以下结论

1、可以推出型

(1)经常是A=>A的形式,注意与言语理解意图推断题的区别(逻辑讲求严谨,不可有言外之意)

(2)注意表对策且文中未提及的选项不是答案

(3)基本原则

a、主体一致:答案一定涉及文中的关键词和主题词(如:复用词——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转折词——转折后的主体词;一般是关键词)

b、排除无关:排除无中生有的选项,正确答案绝不是文中未提及的概念

c、优先可能:答案越可能越好,如“可能” 、“不一定” “往往” “也许”表达太绝对的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d/慎选宏观:防不完全归纳,扩大概念,如把“安全制度”扩大为“制度”。 e/因果联系:防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

2、无法推出型

(1) 将选项迅速定位原句

(2) 三个代表错误:

a/夸大事实:包括不完全归纳,以偏概全(扩大概念)、强加比较等。敏感词汇有“比、更、还” “首要、主要、迅速、不断、绝对”

b、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的概念

c、偷换概念:改变修饰词、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形式

(二)形式推理——侧重规则考察

1、翻译推理

A、特点:题干中往往多有逻辑关联词,问题要求得到一个必然结论

B、核心:将直言判断、复合判断、模态判断简化成P=> Q(逆否—Q=>—P),运用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摩根定律、排除法、假设法、肯定信息优先等来解题(肯定信息优先是一类题目存在确定性结论,这些信息可作为推理的起点)

C、集合判断的三个翻译:所有S都是P(不是S不是P):S=>P

所有S都不是P(没有S是P):S=>—P

有的S是P(有的P是S):有的S=>P/有的P=>S

2、真假推理

a/有逻辑关系时,找矛盾、反对、包容关系

b、无关系时,假设法

c、包容关系:所有=>某人(如张三)=>有的

A且B=>A/B(A或B)

矛盾关系:所有P与有的非P

P与非P

P=>Q与P且非Q

3、 分析推理

a/方法见前面(列表、假设、代入、信息最大优先)

b、列表法:二重关系用列表,三重关系排除找

c、排列组合:答案已给出组合:排除法

答案未给出组合:信息最大优先

D、计算类:集合型:包含、交叉、全异(结合欧拉图)

不等式:A>B且C>D=>AC>BD(举例:全世界白种人比黑种人

多,女人比男人多。则可以推出白种女人比黑种男人多)

十字交叉:例如男平均减肥13KG,女平均减肥9KG,总的平均减

10KG,问,男多?女多?

男所以男:女=1:4 女

4、逻辑相关型

A、二人对话:是对假设、削弱、归纳等的综合运用,解题关键是一要抓住对话双方意思的差异;二要注意对话或辩论双方的语气。从而明确问题方向。提问的方式一般有“双方争论的焦点是”“A对B的反驳可能假设的是下列哪一项”

B、确定论点及继续推论型:给出一段文字或对话,要求总结他们所表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或给出一段论述,要求推出结论或段落的主要观点。解题思路:对语言的理解,解此类题型主要凭借语感,常识和日常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问方式:如果上述论述为真,那么可得出下列哪个结论;上述判断为真,以下哪项判断也为真?

C、语义理解:提问方式有:上述断定可由以下哪项得出?下列哪项符合/不符合以上题干所表达的思想

D、数字陷阱

基数与比例:两个比例相比较必须基于相同的基数,如:男生的及格率为50%,女生的及格率为49%,不可说男生的及格数多于女生,因为基数不一样,除非男生人数大于等于女生人数。

常数=基数X比例,比例不变时,常数增大了,也就是说基数一定也增大了,

在此基础上组成该基数的其他常数也增大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