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鉴定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1. 实验目的:用苏丹Ⅲ染液对小鼠的肠系膜细胞染色,观察细胞颜色,掌握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方法。

2. 实验用品:

(1) 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

(2) 实验药品:蒸馏水、甲醛钙溶液、70%乙醇水溶液、苏丹Ⅲ染液

(3) 实验材料:小鼠

3. 实验原理: (1) 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很广,大体上可以分为类脂和油脂两大类。类脂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类。而油脂可以分为常温下常温液态的油和常温下固态的脂肪两类。这几种脂类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

(2) 在固定细胞时,通常使用脂溶性固定液。然而,鉴定的材料是脂肪时,脂溶性的固定液会溶解脂肪,致使把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时,观察不到被染色的脂肪,只能看到脂肪细胞中有很大的空洞。最好的固定材料是甲醛类的固定液。如医学上保存尸体采用的是福尔马林,即40%的甲醛水溶液,本次实验采用的则是甲醛钙溶液。

(3) 光学显微镜的切片多是石蜡切片。在熔接石蜡时,需要用到脂溶性溶剂,而脂溶性溶剂会溶解细胞中的脂肪,因此本次实验不可采用石蜡切片。但是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采用石蜡切片。

(4) 制作切片有多种方法,如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操作简单的铺片法。

(5) 脂类染色的原理是,染料溶于脂类显色。选择溶剂时应注意,溶剂必须既溶解的染料,又不溶解掉脂类。

4. 实验步骤:

(1) 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使盖玻

片紧贴于肠系膜。用剪子将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剪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15分钟,

(2) 吸蒸馏水滴于载玻片、载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取液体以去除固定

液。

(3) 用70%的乙醇水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上一步骤,进行冲洗。

(4)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30mins。

染色结束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擦净盖玻片周边及表面,用显微镜

观察。

5. 实验结果:脂肪细胞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红色。细胞周围有溢出的脂肪粒,呈圆形,橘

红色。 (5)

10*4显微镜下观察: 10*10显微镜下观察:

10*40显微镜下观察:

6. 分析与讨论

(1) 结果分析:脂肪细胞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红色,因

而使整个细胞呈现橘红色。某些脂肪细胞破裂,而使脂肪溢出,呈橘红色

的圆球状。

(2) 注意事项

① 在用盖玻片贴肠系膜:由于小鼠的肠系膜很小,因而应该提前缩小盖玻片的尺

寸。可以用剪刀剪或用手掰小,并尽量使最后的盖玻片呈正方形。

② 肠系膜的选择:肠系膜是一层包裹在小肠外的很细的薄膜,这层膜的大部分地

方是没有脂肪细胞的。但是,肠系膜血管的周围有一些起保护作用的脂肪细胞。

因此,选材时应注意选择含有血管的肠系膜。但是有一些血管周围的脂肪细胞

非常厚,肉眼可见呈白色。这样的地方是无法观察的,所以选材时还要注意材

料的透明度。

③ 染色:染色过程为30mins,在这一过程中,染料中的水分很有可能蒸发,因此

在染色过程中应不时向载玻片中滴加染料。

④ 观察:在把物镜由10倍转为40倍时,应考虑到物镜变长,可能会使镜面蹭到

小鼠的小肠。在观察时可先将小肠切除,只观察肠系膜。

⑤ 观察:观察时如果血管呈红色,是由于放血时没有放干净,下次实验应该注意 (3) 作业:糖类的鉴定

Molisch反应(α- 萘酚反应):此方法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它的原理是:糖类在浓酸作用下所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可以与α- 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由于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红紫色的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α- 萘酚也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的苯酚化合物代替,麝香草酚溶液比较稳定,其灵敏度与α- 萘酚一样。除了糖类之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都可以呈现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有糖类存在的可能。

此反应不能鉴别多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Benedict反应: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也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氧化,其本身则变成砖红色或黄色的Cu2O,可用来测定还原糖的存在。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其碱性比斐林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多的优点。

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的条件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的沉淀物。

Molisch反应(α- 萘酚反应): 此方法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它的原理是:糖类在浓酸作用下所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可以与α- 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由于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红紫色的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α- 萘酚也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的苯酚化合物代替,麝香草酚溶液比较稳定,其灵敏度与α- 萘酚一样。除了糖类之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都可以呈现近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有糖类存在的可能。

Seliwanoff反应:同样的原理,将糖与浓酸作用后再与间苯二酚反应,若是酮糖就显鲜红色,若是醛糖就显淡红色,由此可鉴别酮糖和醛糖。

蒽酮反应:糖类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酮-9,10-二氢蒽)反应生成蓝绿色复合物。

Barfoed test : 检验单糖的一种试验。将5ml的Barfoed试剂煮沸,在保持其沸腾情况下缓慢地加入待检物。单糖还原比混合物,形成红色沉淀物;而双糖虽亦能还原,但反应甚慢,可与前者区别。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用 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染液、油红染色进行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常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其原理是:碱性条件下,双缩脲H2N-CO-NH-CO-NH2可以和Cu离子作用生成紫色沉淀。蛋白质中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蛋白质。

 

第二篇:4.苏丹三染色

实验目的

1.  掌握断头法杀死小鼠以及基本解剖方法。

2.  了解脂类细胞化学及苏丹Ⅲ染色法。

3.  初步掌握苏丹Ⅲ染色法基本操作及小鼠解剖操作。

4.  初步了解小鼠解剖结构。

【实验原理】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等,脂肪依其性质可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磷脂以及其他类脂质。通常,各种脂与类脂质在体内不是单独存在,是以某种程度混合存在。

此外,脂肪与类脂质和蛋白质结合时,往往不易显出,但用重铬酸钾、升汞、硝酸锗或硝酸铀氧化组织块或切片,可以显现出脂肪及类脂类。脂类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苯、乙醚、氯仿。因此脂肪标本的制作,需用不含酒精或不能溶脂的液体固定,一般常用甲醛类固定剂。

用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类似液体,可用于石蜡切片。但是脂肪的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或火棉胶包埋,而用如下方法:

      冰冻切片

      明胶包埋冰冻切片

      铺片法

实验材料】小白鼠;苏丹Ⅲ染色剂、甲醛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盖玻片、载玻片、解剖剪、镊子。

实验步骤

1.  断头法杀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尽量将肠系膜展开,铺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用剪将肠系膜连同盖玻片一同取下。

2.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甲醛钙溶液的载玻片上,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肠系膜浸润于溶液中,固定20min。

3.  吸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去液体以去除固定液。

4.  用70%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步骤2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冲洗。

5.  用苏丹Ⅲ染色30min。

6.  吸去溢出染液,擦净盖玻片表面,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与注意事项

分析:1.细胞染色较浅,可能染色时间不充分,或肠系膜展开不充分。

      2.细胞重叠较多。

注意:1.保持肠系膜浸润于染液中。

      2.将肠系膜尽量展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