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厨艺大赛总结

学校教职员工厨艺比赛活动总结

比赛当天,我校同学早早赶来为他们加油。餐厅里挤满了拉拉队员,他们高喊着“材料学校加油!”此起彼伏。这时,我们的参赛队员向观众招手,并示意不要太激动。

上午九时许,主办方在餐厅内进行了简短的开幕仪式,校餐厅部主任致辞并宣布比赛开始。顿时,台下掌声雷动。虽然我们参赛选手的出场顺序比较靠后,但同学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热情,他们不时为兄弟学校的杰作鼓掌叫好。阵阵菜香飘来,每一个人都享受着这一美好时刻。

为了活跃台下气氛,主持人还和观众玩儿起了互动,猜谜语,饮食知识问答,品尝参赛作品,让大家感受着饮食文化的趣味性与知识性。观众争先恐后,踊跃参加。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选手出场了。他们腰系围裙,步伐稳重,充满信心。我校种子号选手邵晓亮自带厨具,自带配料,操作技巧娴熟,十分专业,大家无不鼓掌呐喊,他将油预热,把原料放进锅里,铲子在锅里不断翻动,还亮出了绝活——抖起了炒勺,引来了观众的阵阵尖叫。当浓香的川香肉沫乌龙茄端到评委老师面前时,老师们无不为之感慨,无不称赞其味道与众不同,最后,经过评委的一致审评,我校2号代表队作品从各色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1号代表队另一件参赛作品干煸牛肉丝也获得了评委们的好评,最终获得了优秀奖。

 

第二篇:青岛烹饪学校20xx年大赛总结

青岛烹饪学校20xx全国烹饪职业技能大赛总结

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6月x日至27日在天津青年职业学院举行。我校参加了中职组烹饪专业技能比赛。共获得两块金牌,两块银牌,五块铜牌。优异的成绩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汗水,是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与学校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我校长期坚持“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方针,将大赛机制引入到教学中的必然结果。此次大赛让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收获了奖牌,也收获了经验等。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比赛成绩分析:

今年的烹饪比赛分为中餐热菜、中餐面点、中餐冷拼、果蔬雕4个比赛项目。来自全国37个省、市代表队的214名学生参加了此项比赛。由我校史金鑫、肖琳等6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代表青岛市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经过激烈的争夺,学校取得了两金两银五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总数列12个单列城市的第2名。奖牌总数创参赛以来的历史新高。六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有三人每人获两枚奖牌,其中史金鑫同学取得金牌第一名并获中粮集团3000元的奖励。这是我校今年继包揽市技能大赛所有金牌,省大赛取得一金五银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至此,我校在20xx、20xx、20xx、20xx、20xx、20xx年6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共计获得13枚金牌,16枚银牌,11枚铜牌,这些成绩浸透着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参赛选手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更是对学校近年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大检阅,这样的阶段性成果,全面检验和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来,学校确定了“逢赛必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方针,聘请岛城名师亲临学校,指导专业教学工作,使技能教学打破了校园的桎梏,实现了专业教学与企业经营的有效对接,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这是此次大赛取得佳绩的根本原因。

二、专业训练的具体做法

1、提前准备,未雨绸缪

为了迎接国赛,我校提前准备,早作安排,在20xx年年底就启动了20xx全国技能大赛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了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在去年年底分别举行了烹饪专业全体教师及高一、高二、和高三部分优秀学生的技能大赛,初选出基本

功扎实、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过硬的12名学生和4名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老师组成了大赛的基本班底。20xx年x月参加了市技能大赛,我校参赛选手囊括了中餐热菜、中餐面点、中餐冷拼、果蔬雕4个比赛项目的第一名。通过市赛,各项目的第一名共6名学生获得了参加省赛的资格,其他5名学生作为替补,跟随比赛学生,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积累经验,为下一年的各级比赛提前做好准备。4月x日参加了在潍坊举行的省技能大赛,我校取得了一金五银的好成绩。经过市省两级比赛,最重确定了六名参加国赛的选手。

2、研读规程,落实要求

接到全国大赛比赛规程后,学校领导、行业专家,指导教师、学生一起召开分析会,认真仔细地学习、细化各个项目的规程。广泛收集比赛信息,理顺训练思路和参赛方案。共同研究探讨,制定出个性化、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教育部对今年烹饪大赛的比赛方式和比赛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贴近于一线的教育教学,实现大赛促进教学的目的。此次比赛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操作较去年难度都大大增加。基础理论测试的100道题中有10道不在公示范围,最后考试的结果显示这些题目均来源于日常生活老百姓关心的热点,关系到老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内容,考察的是学生日常的积累和对生活的关注,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复习的难度;冷拼、雕刻增加了基本功和规定品种的项目;面点自选品种中规定了澄粉面团和油酥面团,至于做哪一种,比赛前一天方能抽出,增加了不确定性。此外,今年的比赛,六名学生至少四人需要兼项,这更增加了平时的训练量和比赛难度。

3、团结协作,刻苦训练。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根据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具体情况,从省赛后,学校就统一组织所有参赛选手开始了封闭训练,全力以赴投入到赛前准备工作中。每天的训练从早7点开始,到晚上7、8点结束。马不停蹄,一刻不得停歇,很多学生一天下来,累得饭不想吃,话不想说。艰苦单调的训练考验了学生的意志品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仅鸡脯肉就购买了近20箱,黄瓜切了近200斤,土豆切了好几麻袋,一份一份的对比,找问题、查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们的技能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在整个训练准备的过程中,所有大赛参与人员无论时间有多晚、工作有多忙、身体情况如何 ,都能够亲临训练现场,指挥协调。专家们更是兢兢业业,一丝

不苟。辅导教师们日夜奋战,亲历亲为。有的老师自己的孩子要考大学,顾不上关心;有的老师孩子自己在家,无人照顾,自己支撑着病体陪学生训练,一天站下来脚肿得像馒头;有的老师孩子小,遇妻子出差,就把孩子送到别人家里;有的老师下班后先回家给孩子做好饭,然后再回学校辅导学生,一干就是大半夜。特别是目前我校专业教师紧缺,四名指导教师每周还有20多节的课堂授课任务,才四名骨干教师都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以她们只能是挤时间,利用课间、中午休息时间、下班后、周六、周日给大赛学生辅导。因此,大赛金牌的背后更凝聚着辅导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总务处确保所有的设施设备完好,原料按时到位;教务处负责协调各项辅导工作外,还负责参赛选手理论试题的检查和落实。代表队的所有成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将团队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

4、创设氛围,现场模拟。

为了提高比赛的真实性,大赛作品确定后,我们进行了四次模拟比赛。通过模拟比赛、现场观摩、提高室温(因为天津的气温比较高)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抗干扰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每次的摸你比赛都邀请各层面的评委专家现场观摩、点评,提出意见,改进存在的问题,使比赛作品更加完美,无可挑剔。

三、学校在训练时人员配备情况。

5月份,我校接到了国赛的通知,我们受青岛市教育局委托在第一时间组成了青岛市代表队,成立了学校一把手亲自挂帅的职业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具体分工、各司其责。召开隆重的聘任会,聘请全国烹饪大师、餐饮业专家担任顾问,如:聘请青岛市烹饪协会秘书长杨岩、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烹饪学院院长王振才等烹饪界知名人士组成专家组;聘请酒店管理学院教授、酒店老总和我校烹饪专业部分骨干教师组成教练组,并分别担任冷拼、热菜、面点和食雕的指导教师。行业专家的参与对大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家的引领使我们从开始就站在一个高层次上,站在烹饪行业的前沿。

四:存在主要问题:

1、对理论题公示范围外的题目重视不够

本次大赛有10个题在公示范围之外,给学生辅导时对现实中的热点,老百姓关注的食品安全重视不够,主要侧重了课本知识的辅导,所以这两分题目得分率较低。如面点的银奖获得者胡晨晨,如果她能再答对一道题,就可以获得奖牌。

以后的复习我们会注意。

2、大赛组织稍显凌乱。

本次大赛跟上届比较略显凌乱,以至于展台结束后很多代表队有丢失盘子的现象。组织者和志愿者的服务意识较以前都有下降;个别项目的比赛规程临时修改的内容太多,跟平时的训练反差太大,使得很多代表队不太适应。特别是有些原料的选择

五、:对赛事的建议:

1、让更多学校从大赛中受益

对很多学校来说,得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大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使企业对职业学校教学效果的重新认识,鞭笞学校深入了解生产实际,从而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从竞赛中获益了,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每年的比赛都会参加,如果仅仅为了大赛而竞赛,那么输了一两次,可能就不会再来了。

2、把大赛经验及时实现共享

学校参赛的积极性非常高,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资源。但参赛后,如果不能把比赛的经验覆盖、影响到所有学生,竞赛的意义和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去年大赛的资料和光盘今年才得以发放,经验不能及时得到共享。另一方面,把资源集中于少数学生,也体现不出大赛的公平性。今后,要把大赛的经验用来推动教材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让竞赛变成学校的常规工作

大赛带来的学习精神和氛围一定要融入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要变成一种常规的教学活动,我们应该研究如何把竞赛变成学校的常规工作,纳入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一个过程都是有效的学习,这样受益的不仅仅是参赛的几名选手,而是整个学校。

4、减少大赛消耗的财、物、人力

每年的大赛从平时训练到最后比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许多作品只具有观赏价值,没有食用价值。以我校为例,整个国赛训练,光冷拼就花费2万余元,这些原料拼成作品后都被扔掉,实在可惜。天津大赛赛后看着成堆的花费高昂的作品被扔进垃圾箱,看着让人心疼。这与我国的国情,与我们的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相背离,因此,建议以后的大赛,应倡导节约、环保、实用、经济,应以考查学生基本功和创新能力为主旋律。

5、减少大赛的频率。

连年大赛已经成为学校的负担,大赛的集训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大量的资金投入,也影响了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建议国家减少大赛次数,最好改成三年一届,或两年一次。

6、建议增加教师比赛项目。

自长春大赛后,全国的技能比赛一直未有老师的比赛项目,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老师的专业发展。每次大赛受益的可能是只是带领学生参赛的指导教师,对广大需要迅速提高技能的其他老师来说是个缺憾。下届国赛,建议增加教师项目,让师生同场竞技,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为老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对技能教学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7、建议教育局加大对大赛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青岛是以计划单列市的身份参加比赛,而每次比赛,我校都以青岛队的身份参赛赛。所有的烹饪选手均出自我们一个学校。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参赛队中是极为少见的,或者说独一无二的。我们是以一个学校的力量在跟一个省的力量抗衡、较量。因此我们又显得身单力薄。在南方很多城市,参赛选手是从各市、地区层层选拔出来,组成一个集训队,然后汇集了全省最高水平的老师组成教练组,进行半年的封闭训练。而我们却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老师们除了辅导大赛,每个老师还要完成每周近20学时的工作量,每个大赛辅导老师都是班主任,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因此压力和难度都是最大的。但每次获得报酬却是微不足道的。学校除了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原料,几乎没有

额外的资金来奖励这些功臣老师。因此建议教育局加大对参赛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大自己投入,加大奖励力度。

8、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

通过大赛,我们深深感觉到我们的辅导老师在专业技能和餐饮理念方面有待提到。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已成为我们继续提高再创辉煌的障碍之一。通过大赛。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更多的是感到了南北方的差距,感到了我们的不足。因此建议上级领导加大对专业老师的培训力度,在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加强南北方的交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把握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

以上是我校本次大赛的总结,不足之处,望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领导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青岛烹饪学校

20xx.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