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阶段性总结20xx、7

针对不同德育对象构建德育活动课程的

实践研究之阶段研究总结

64中 刘爽 2015、7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崭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这期间有数不清的碰壁与失败,在反复的实践中也愈加加强了自己的反思能力,通过观察、实践、反思、总结,生命化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主宰我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任何一种质疑会对成全生命的教育思想发问,因而秉持着这样一种人文的教育理念,我的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有生机,越来越丰富,能够给师生带来多元的发展并取得成效。我将坚定的沿着生命化教育的路线走下去。对于生命化教学理念,几年的实践与思考中,我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我不断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促进自身不断的反复探索,我对这一教育思想的体会也愈加深刻,这是一种彼此成全的艺术手段,是建立在平等、赏识基础上的人文的相处方式,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们收获着比教书更加崇高的价值,探寻着温和又清新的不断超越的生命境界。是师生都在教,师生都在学的共赢的智慧课堂。

一、 注意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

要尽量创造条件构建一种不同于社会生活的课堂生活。学生和老师各自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与体验都是不同的,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营造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敏感于周围的教学资源,要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利用、重组和构建,重视对学生资源的挖掘。调动学生的原有生活体验,有意的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融为一体,达到每个孩子都处在一种亲身经历的状态,新知识要与学生原来知识相结合,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识,进而唤醒学生潜意识中的生命感知,而这样达成的目标是自主发展而自然实现的,并非老师生硬的教出来的。这样的情境教学能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于没有这样感受的学生来说也是感染与调动。很多课文都是能够找到激发学生交流感受的启发点的,例如《小狗包弟》中对于与小狗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感受的抒发,进而体会到后来作者送走小狗的难舍与自责,《项脊轩志》里一个书屋

见证几代人浓浓亲情的辛酸与幸福的感受,进而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的真挚并能体谅到作者的深厚情谊,不光是课文中的某一处情节,任何文本、任何问题,只要学生有感慨,有发表想法的欲望,就不要轻易放弃,给孩子们交流、表达的机会,不是所有的感受都要建立在真切体验的基础上的,互相倾听与尊重也是对彼此的成全与学习,让孩子们的内心变得丰盈,情感变得厚重有力,变得越来越能够体会多种复杂的情感,更愿意倾听别人的建议和感受,希望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

二、 积极打造对话课堂

这是生命化课堂教学实现的重要方法,生命化教学理念中,尤为重视师生的互动,对学生的成全与鼓励。师生在知识搭建的平台中相互交流智慧并彼此启发,这一节课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基于平等的对话,我教的是语文,但一节课后,师生的收获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在美好情感的互递中,每个人的现有知识得到了丰富,生命价值得以提升,授课中要能够敏锐的捕捉学生的思维发展脉络,这样才能达成教师的思维发展路径与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相对接的良好氛围。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我们要努力的改变那种严厉的说教式的教育而变为诗意氛围中的春风化雨。

其次,文字也是有生命的,对话的双方不只是师生,还有学生和文字之间的对话。学生能自主地与文字进行对话,学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思索、探讨,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这是教育的目标。作为引领者,教师能够起到牵线作用将学生与文字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学会与文本对话、交流,自主的理解作者,积极的思考并交流,那么教育的无为而治的崇高境界也就实现了。

生命化课堂教学推动了师生对知识的不断超越与创新,成全了彼此的生命觉悟,为此目的,教师要有一颗善感的心,敏锐的发现学生的心灵触动,唤醒学生潜在的意识,使课堂教学愈加人性化,在教学中,我深知自身专业水平低,需要学习的很多,都说勤能补拙,可是勤奋的过程也是很辛苦的,在新课程改革中,我努力地让自己尽快完成转型,我将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于实践中,目的

就是想在自己的教学中贯穿文本与生活相联系的思想,课堂上我拿来一篇绿叶和一片枯黄的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变化对人生的启迪,引导学生关注操场上水泥缝中生长的小草,校园一角没有绿叶的衬托一样会怒放的干枝梅,我设法投其所好,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求知欲去探索,经过课堂实践,课程呈现方式并非一定要像传统教学那样刻板、单一、乏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事实上,课程的呈现若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否则,尽管课程编订有实用价值,但过于生涩艰深,则不易引起学习动机,难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要尽量让我们的教室变成欢乐的教室,自由的天堂,之后,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诊断,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补救性质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反复进行,最终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激发学生的潜在热情,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三. 学会将知识与生活有效连接

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人们在学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需要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应该引导学生着重考虑提高对周边社会及生活环境的认识,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而不应只是单一形式的训练或机械记忆,课程内容也不应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杂乱无章的对实际生活毫无助益的零碎知识。所以,我尤其注意学习内容与生活的结合或者影射,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成为课程生活化之要旨。例如《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可以如此设计问题“如果你是国君,你该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该怎样治理国家呢”,通过这样问题的带动,学生会迅速树立起一种主人翁意识,想到自己的建议,比如学生会谈到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都要重视的问题,又会恰当的联系课文,这样我们也就自然的实现了用课文教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课文。

 

第二篇:20xx课题总结

2014---20xx年度遵义市忠庄小学数学课题组

个人研究总结

课题名称:《 》

本阶段课题研究虽然实验时间较短,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我明显地感受到了课题实验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一、在备课上,我改变了过去“课前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环节,而是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制作教学课件,精心思考学生的活动;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二、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

三、在课后,教师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已有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会学、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形象完全改变了。

四、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学习,使学生逐步做到: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会读书观察;会实践操作。

当然本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在实验的开始阶段虽然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行为,进行双主体体现实验,但放得不开,老是担心影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充分。

2、在实验的过程中总结研究的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实施了实验计划,但在每个实施阶段深入研究的少,不能象积极进行实验研究的教师那样,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带着问题,反复实践,反复研究。

总之,我在实施课题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更要正视实践中还存在着的许多不完善、不深入的地方,我们要增强信心,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使参加实验的班级、科目大致平衡发展。我们课题组有信心、有决心继续努力,刻苦攻关,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总结人:李永波

20xx年6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