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总结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总结

姓名:蒙俊杰

一、城市生态学概述

最初的城市生态学是对人们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其环境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对社会生态学的内容。而现代的城市生态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其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和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二、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城市自然生态学着重研究城市密集的人类活动对所在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城市生物和地理环境对城市居民的作用。城市经济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是城市代谢过程和物流能流的转化、利用效率等。城市社会生态学着重研究城市人工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效用及人在建设城市、改造自然过程中所遇到的城市问题,如人口、交通等。

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从城市人类及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或者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作用的角度加以认识。而从相对微观的角度,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比较集中于城市生态安全、生态工程的应用等方面,主要是为了改善、控制城市生态环境。

三、城市生态学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城市生态学的目标和基本任务体现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上。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从不同的侧重方面有不同的表达,其重点在于:保障城市的经济繁荣、景观优美、环境清洁、人居舒适和与泛城市地区自然环境的和谐,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包含多个方面,从其规划的整个过程来看,主要包括有:①从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可支撑角度认识生态环境的受损程度、污染的危害和根源、环境未来的承载压力和容量、区域生态循环可调节的潜力、以及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的社会需求与经济、技术支撑的能力。②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调整角度,在保障经济高效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前提下,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生态屏障和消解能力的建设,

以及有序地调控人口的就业和定居规模、调节产业的发展方向、完善城市基础建设与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物种。③在不同时空域规划目标和方案确立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和生态调节机制与政策、法规、管理措施方面,探索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方略。

四、城市生态学的意义

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人类活动高强度聚集的场所,且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还将大量出现的事物,在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中,城市生态学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研究城市生态学的意义,在于指导城市这一人类活动方式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指导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促进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

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城市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这两者最主要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方法上又有所不同。城市规划致力于城市构成要素中用地、空间等具体因素协调关系的构建,其研究内容侧重于城市土地的开发、管理和利用,以及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城市生态学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致力于城市各要素间生态关系的构件及维持,其研究的对象是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城市生态系统,因此其研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但目前现阶段的许多城市规划缺乏深度、力度和生命力,甚至一些规划设计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城市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在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在城市规划中渗入城市生态学理论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加快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城市规划必须要吸收、借鉴城市生态学的理论与原理,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城市土地空间利用规划模式,要借鉴城市生态学的尊重地域生态过程的核心思想。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规划要根据和体现土地本身的内在生态潜能和生态价值,将城市生态格局作为是城市总体布局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城市规划不只是规划城市,还是落实环境保护与走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国策的具体行动与积极措施之一。

城市的发展必定会消耗自然环境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在城市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就应该在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及实践中充分体现生态学思维,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及方法,实现城市良好的生态维持能力。通过老师课上对城市生态的讲解以及本人的课下思考,

我觉得城市生态学对城市规划的指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生态学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是决定城市规划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重要方面,城市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有关。在当前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城市用地分为4大类用地,但在对于城市发展用地的确定上往往缺乏对生态和环境的要求。城市生态规划要求对区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以使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及人类其他活动与自然特征、自然过程协调统一起来。在开发土地资源过程中,应借助城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解决环境恶化和城市问题,协调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城市土地的扩展应从长远利益出发,积极维护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决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盲目使用土地。

②城市生态学在土地发展模式中的应用。城市土地利用有同心圆、带型、组团式、指状以及复合型等多种发展模式,不同的用地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来决定。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同心圆集中发展模式适合平原地区,但最容易割裂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组团发展模式适合山地地区,其是较为理想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利于将自然引入城市,构筑完整的景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而指状、带状、楔形等发展模式多是沿山谷、河谷、经济走廊或铁路发展,其主要是与自然地形较好的结合,同样比较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因此在城市土地发展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土地自然条件以及扩张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尽可能的适应地形,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城市生态学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在城市道路的形态结构和总体格局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首先路网系统的格局应考虑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如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环通度”应适当降低,在适当地段应设置中断点,应尽可能在城市不同方向为动物留出楔形绿色通道,以利于动物通行,保证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得以持续发展。

④城市生态学在城市资源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资源包括多个方面,如能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等。在能源方面,一是需要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的使用价值;二是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三是要变废为宝,将一些废物积极利用,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在气候资源方面,在尽可能利用城市气候(如风向)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要防止因盲目发展使得气候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是要充分利用和保护肥沃的土壤,减少城市发展对土壤的污染,保证农作物对耕地的需求,二是城市用地布局要紧凑,同时完善绿地系统,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在水资源方面,不仅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自然水源的污染,同时也要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减

少对新的水源的开发。在生物资源方面,不仅要创造生物生存需要的良好环境,包括提供安全的食源、水源、以及栖息地,还要运用生物多样性信息指导城市规划。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以众多的资源为基础,加强对各种资源的保护,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方向之一。

六、个人对于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这门课的看法

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挺多,而且全是理论课,加上平时我们专业的任务有点繁琐,感觉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对于这门课还是感到比较模糊,没有建立起知识网络框架,一些概念还是觉得抽象。一方面是所学的知识太少,还不足以对这门课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实验课或者户外学习来假设对所讲只是的理解,也没有机会来实践,因而感觉所学到的知识比较混乱。这学期做了一个PPT汇报讲解,主要是针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我对此还是比较赞同的。这可以加强我们平时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也能引起我们对于课本内容的思考,这对于我们掌握一些比较关键的理论知识有较大的帮助。

但在讲解同学们做的PPT时,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一是同学们对于课本内容的提炼不够精简,讲解花费太多时间;二是部分同学也听不进去,讲解比较仓促,所列举的实例比较抽象,传授效果不好,三是同学们都是几个人负责课本的一块内容,那么对于课本上的其他内容理解就不够透彻,这样也会导致同学们所学的知识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个人觉得可以找一个集中的时间,让同学们各自或两两一组寻找一个生态规划的案例进行讲解,主要是对案例的中所运用的生态规划原理以及比较出彩的地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们对所学到的城市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同时也可以减轻同学们的负担,同学们对此的兴趣也应该比较浓厚。

综上,就是我对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本门课程的总结。谢谢蒲向军老师对本门课程的指导。

 

第二篇: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总结

一、综合公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发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 二、动物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自然式布局。利用动物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势,模仿动物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其中布置各类动物的笼舍,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如杭州动物园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动物笼舍,创造出模拟各种自然景观的意境。   2)建筑式布局。在用地范围内,用一系列的笼舍建筑组成动物展览区,自然绿化面积少。这种布局形势一般在小城市,动物品种数量不多情况下采用。   3)混合式布局。根据动物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自然式或建筑式布局形式,如北京动物园。   2、绿化设计   动物园的绿化设计从总体上将要以创造适合于动物生活的环境为主要目的,仿造各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解决异地动物生态环境的创造与模拟,如可在狮虎山园内多植松树,熊猫展区多栽竹子等。同时动物园的动物展览区绿化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创造适合动物生活的绿色环境和植物景观。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包括遮荫、防风沙、隔离不同动物间的视线等;创造动

物野生环境的植物景观,以增加展出的真实感和科学性。如北京动物园采用代用树种的方法,用适应北京地区生长的合欢,代替我国南方的凤凰木,用青桐代替产于热带的梧桐科苹婆属植物。   2)不能造成动物逃逸。如在攀援能力较强的动物活动场地内植树,要防治动物沿树木攀登逃逸。   3)有利于卫生防护隔离。隔离一些动物发出的噪音和异味,避免相互影响和影响外部环境。   4)植物品种的选择。应有利于展现、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   5)动物运动范围内植物品种的选择。应种植无毒、无刺、生长力强、少病虫害的慢生树种。尽管野生动物本能地具有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但也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北京动物园就曾发生过熊猫误食国槐种子而引起腹泻的事故。   6)在动物笼舍、动物运动场地内种植的植物应考虑保护植物的措施。 -  三、植物园规划   1、植物园的类型   植物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   1)综合性植物园。是指其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目前,我国这类植物园有归科学系统,以科研为主结合其他功能的,如北京植物园(南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贵州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归园林系统,以观光游览为主,结合科研、科普和生产的,如北京植物园(北园)、上海植物园、青岛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   2)专业性植物园。是指根据一定的学科、专业内容布置的植物标本园、树木园、药圃等。如,浙江农业大学植物园、武汉大学树木园、广州中山大学标本园、南京药用植物园(属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等。这类植物园大多数属于某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所以又可称为附属植物园。   2、植物园规划设计要求   1)确定建园的目的、性质、任务。   2)确定植物园的用地面积、分区及各部分的用地比例。一般展览区用地面积较大可占全园面积的40%~60%,苗圃级实验室区用地占25%~35%.   3)确定展览区的位置应考虑方便的交通,使游人易于到达;用地地形富于变化,满足不同生态要求的植物生长,有利于创造丰富的景观。偏重于科研、生产性的展览区,游人量较少或不对游人开放,宜布置在稍远的地点。   4)苗圃试验区是进行科研和生产的场所,不向游人开放,应与展览区隔离,设有专用出入口,并且要与城市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5)确定建筑的位置和面积。植物园建筑有展览性建筑、科学

研究用建筑及服务性建筑三类。   展览越ㄖㄕ估牢率摇⒋笮椭参锊┪锕荨⒄估琅铩⒖破招鹊取U估牢率摇⒅参锊┪锕菔侵参镌暗闹饕ㄖ稳吮冉霞校ξ挥谥匾恼估狼冢拷饕肟诨虼我肟冢W魑暗墓雇贾行摹?破招雀菪枰稚⒉贾迷诟髑凇?/p>   科学研究用的建筑包括图书资料室、标本室、实验室、工作间、气象站等。苗圃的附属建筑还有繁殖温室、繁殖荫棚、车库等,布置在苗圃试验区内。   服务性建筑包括植物园办公室、招待所、接待室、茶室、小卖部、食堂、休息亭廊、花架、厕所、停车场等,这类建筑的布局同公园相近。   6)植物园道路系统的布局与公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般可分为三级:   ①主路。4~6m宽,是园中的主要交通路线,应便于交通运输,引导游人进入各主要展览区及主要建筑物,并可作为整个展览区与苗圃试验区,或几个主要展览区之间的分界线和联系纽带。   ②次路。2~4m宽,是各展览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不通大型汽车,必要时可通行小型车辆。它将各区中的小区或专类园联系起来,多数又是这些小区或专类园的界线。   ③小路。1.5~2m宽,是深入到各展览小区内的游览路线,一般不通行车辆以步行为主,为方便游人近距离观赏植物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有时也起分界线作用。   目前,我国大型综合性植物园的道路设计入园后的主路多采用林荫道,形成绿茵夹道的气氛,其他道路多采用自然式的布置。主路对坡度有一定限制,其他两极道路都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形成婉转曲折的游览路线。道路的铺装图案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纵横坡度一般要求不严,但应保证平整舒适和不积水。同时要注意道路系统对植物园各区的联系、分隔、引导及园林构图中的作用。道路应成环状,避免游人走回头路。   7)植物园的排灌工程。植物园的植物既进行展览又兼科研,要求品种丰富,生长健壮,养护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排灌系统的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利用地势的自然起伏,采用明排水或设暗沟使地面水排入园内水体中,如距水体较远或排水不顺的地段,需铺设雨水管,辅助排出。一切灌溉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明沟破坏园林景观。 -   四、儿童公园规划   1、儿童公园的类型   1)综合性儿童公园。有市艉颓袅街帧W酆闲远澳谌荼冉先妫苈愣嘀只疃囊螅缮栌懈髦智虺 ⒂蜗烦 ⑿∮斡境亍⒌缍蜗贰⒙短炀绯 ⑸倌昕萍颊尽⒄习疃 ⑾匪亍⒃睦朗摇⑿÷舨俊N夜

惺舳叭绾贾荻埃拷卸埃舳叭缥靼步ü啊?/p>   2)特色性儿童公园。以突出某一活动内容为特色,并有着较为完整的系统。如19xx年建设、19xx年命名的哈尔滨公园,总面积17hm2,布置了2km长的儿童小火车,绕公园运行一周,建成后深受儿童喜爱,可使儿童了解城市交通设施及规则,培养儿童的组织管理能力,并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同样,交通性儿童公园也可达到上述目的。   3)小型儿童乐园。通常设在城市综合性公园内,作用与儿童公园相似,特点是占地较少、设施简单、规模较小。如北京紫竹公园中的儿童乐园。   2、儿童公园的功能分区   儿童公园针对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不通生理、心理特点、活动要求、活动能力和兴趣爱好,保证儿童活动的安全性,应对儿童公园进行功能分区,一般可分为:   1)幼儿活动区。属学龄前儿童活动的场地。其设施有供游戏使用的小房子、休息亭廊、凉亭及供室外活动的草坪、沙坑、铺装场地和游戏用的设备玩具、学步用的栏杆、攀登用的梯架、跳跃用的跳台等。这些活动设施的尺寸要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使用。   2)学龄儿童活动区。为学龄儿童游戏活动的场地。设有供集体活动的场地及水上活动的设施及嬉水池、障碍活动场地、大型攀登架等。同时也可设有室内活动的少年之家、科普游戏室、电动游艺室、图书阅览室等。有条件的地方可设小型动物角、植物角(区)等。   3)体育活动区。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可设有障碍活动区。   4)娱乐及少年科学活动区。设有各种娱乐活动项目和科普教育设施等。如,小型表演厅。电影厅等。   5)管理办公区。设有管理办公用房,与各活动区之间应设有一定的隔离设施。   3、儿童公园的设施   儿童公园应有为家长和儿童服务的场地及设施。主要有:   为丰富景观和照顾儿童的家长设置的休息亭廊、坐椅等园林建筑和小品;满足儿童跑、跳、转、爬、滑、摇、荡、钻、飞等动作的要求的设施;满足儿童戏水、堆沙、捉迷藏需要的戏水池、沙坑、迷宫等和相应的管理服务设施。   4、儿童公园的绿化   儿童公园一般位于城市生活区内,为了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周围需栽培浓密的乔灌木作为屏障。园内各区也应有绿化适当分隔,尤其幼儿活动区要保证安全,少种占用儿童活动空间的花灌木。注意园内夏季遮荫和冬季阳光的需要,种植落叶乔木作为行道和庭荫树。儿童游戏器械场地,要种植高大落叶乔木进行遮荫和不影响游戏

器械的正常使用。   儿童公园绿化种植忌用以下植物:   1)有毒植物。花、果、叶等有毒植物均不宜选用,如凌霄、夹竹桃等。   2)有刺植物。易刺伤儿童皮肤和刺破儿童衣服,如枸骨、刺槐、蔷薇等。   3)易生病虫害及结浆果的植物。如柿树、桑树等。   4)有刺激性和奇臭的植物及会引起儿童过敏反应的植物。如漆树等。   目前,我国儿童公园面积都不大,38个儿童公园的平均面积为41hm2,最大的23hm2,最小的0.2hm2。 -  五、体育公园规划   1、体育公园的定义   体育公园指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公园。各种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为主要组成部分,设有停车场地及各类附属建筑,有着良好的绿色环境的公园。它是城市居民锻炼身体和进行各种体育比赛的运动场所,属社会体育设施与城市公园两者的融合。体育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园,既有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又有较充分的绿化布置,主要是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比赛和练习用,同时可供运动员及群众休息游憩,如成都的城北体育公园等。体育公园用地比较大,一般不小于lOhm,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   2、体育公园规划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四季景观,特别是人们使用室外活动场地较长的季节。   2)树种体量的选择应同运动场地的尺度相协调。   3)植物的种植应注意人们夏季对遮荫、冬季对阳光的需要。在人们需要阳光的季节,人们的活动区域内不应有常绿树的荫影。   4)树种选择应以本地观赏效果较好的乡土树种为主,便于管理。   5)树种应少污染,如落果和飞絮。落叶整齐,易于清扫。   6)露天比赛场地的观众视线范围内不应布置阻碍视线的植物,如观众席铺栽草坪应选用耐践踏的品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