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总结

? 古典诗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 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

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 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2、修辞手法: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

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 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第二篇:初中古诗鉴赏练习总结

古诗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类题型 一.赏析重点字词

【例1】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

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答题要点:1.说说该字有何意思或有何表达作用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 即描绘了什么内容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见”是无意所“见”(要点一) 。

2.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要点二)。

3.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要点三)。 二.品析语句

【例2】 渔家傲 范仲淹

四面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

答题要点:1.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2.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该句在诗词中的作用 3.谈谈作者的情感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对此联进行赏析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 (要点一)。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要点二),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要点三) 。

三.分析全篇的语言特色

【例3】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语言明白如话。如一、二句,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等.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步练习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试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语言清新生动(要点一), 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 景,有虚景,色彩鲜明,这是一幅清新、欢快的春景图(要点二),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要点三) 。

反馈练习1: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象,其中“钟”“割”两字历来为人赞叹,请分析 ‘割‘字好在何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第一步:了解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1):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提问方式(2):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的赞叹

反馈练习2: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题:“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分析妙处。

运用比喻手法,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愁之深

反馈练习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题: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语言风格自然豪放 ,比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一句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的豪情逸兴、雄心壮志

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提问方式(3):谈谈这首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表达技巧是表现在写作过程中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的技能。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烘托、对比、铺垫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等。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第二步:了解常考的表达技巧

抒情 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A、表达方式

描写(直接间接 正面侧面……) B、表现手法:象征 衬托 虚实结合 物言志…… C、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用典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人直抒胸臆,博大的胸襟、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托物言志

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常用句式:这首诗(一联)用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用典: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夜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辛辣地讽刺了统治者和官僚贵族不顾百姓死活,只知寻欢作乐的昏庸和腐败。

第三步:掌握答题格式 答题思路:(词句)+表达技巧+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常用句式:这首诗(一联)用手法,写出了,抒发(表达)了情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一句话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了愁

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苦闷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全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慰问关切之情,将真挚深厚的友情表达得感人至深。

第三步:掌握答题格式 答题思路:(词句)+表达技巧+表达作用(效手 法,写出了 ,抒发(表达)了 情感。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 句,请从表达技巧方面作简短赏析。

这一联近景远景相结合,情景交融,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庄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3】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什么感情?

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意境:指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整体境界。

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像,如人﹑景﹑物等。

例: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归纳:全曲通过多个意象的直接组合,交织成一幅萧索、衰残、凄凉的图景,抒发了有家难归时那种孤寂、悲伤的感情。

方法:借助意象展开联想,体味诗人情感

鉴赏诗词的意象意境类答题方法步骤: 意象类: (1)找到诗人描绘的意象的有关诗句,明确诗中表现的具体形象,如人物、事件、场景、景物等;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4)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分析判断作者由此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意象;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用简练准确的词汇概括出此客观景物的具体特点或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氛围,如恬静优美、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远方游子、深夜在窗前望着明月独自思念故乡的情景,银白色的月光照在窗前,让游子误以为是寒冷的冰霜。 描绘了一个孤寂冷清的游子思乡图。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鉴赏诗词的意象意境类答题要领: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意象含义:表层含义(解释诗句) +深层含义 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景)+交融了什么意境(境) +主观感受(情)

例: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

设题: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意境特点

答: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意境壮阔悲凉。 再设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 残阳西沉、 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

步骤二:(境)全诗创造了壮阔悲凉的意境。 步骤三:(情)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情怀

鉴赏诗词的形象意境类答题语言表达格式 1.用一个长句子阐释思想内容:

这首(句)诗通过 表现了 。 2.用一个并列句揭示诗词主旨:这首诗表面上写(景、形等外在的象) ;实际上抒发了或表现了(情、神等内在的意) ,景中有情(物中有志)等。

?4.用一个小句群分析诗句意境: ?①这句诗写了

概括)

?②其中“×”表现了“××”表现了 (分析 ?重点词语)

?③这句诗表现了

练习: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2分)

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有想像(步骤一:写景方式)1分。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 (步骤二:氛围特点) 2.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2分)

与亲朋失去联系,且又年老多病,孤单寂寞,壮志未酬;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 (步骤三:思想感情)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此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2分)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请简要分析。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黄河呼啸而去,河的尽头,一轮落日又红又圆,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步骤一)1分。描绘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步骤二)1分。巧妙的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绪 (步骤三)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