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新闻两篇》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篇》练习题

一、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溃( )退 歼( )灭 芜( )湖 荻( )港 诸( )县 锐不可当( )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殷( )切 殷( )红 殷( )勤朱殷( ) A yīn B yān

2 当( )选 妥当( ) 当( )面恰当( ) A dāng B dàng

3 要塞( ) 阻塞( ) 堵塞( )边塞( ) A sài B sè C sāi 三、给下列各组字注音并组词:

1、签( )( )鉴( ) ( ) 2、泄( )( )泻( )( ) 3、窥( )( )馈( )( ) 4、协( )( )胁( )( ) 四、解词并解释加黑的字: 1锐不可当: 2 击溃: 3 业已:

五、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冲破敌镇 江阴要塞 B 纷纷溃退锐不可当 C 横渡长江 毫无斗志 D 都很懈气英勇善战 六、将恰当字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立( ) ( )然 A 即 B 既

2 欢( )佳节 ( ) 来( )去 A 踱 B 度 3 拒( ) ( )裂 A 决 B 绝

七、选词填空: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八、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溃退 激战 泄气 顽强 毫无斗志歼灭抵抗 微弱 冲破 占领 击溃

褒义词语: 中性词语: 贬义词语: 九、语文常识填空:

1 新闻也叫,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地报道国内外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 一条新闻,通常包

含 、 、 、 、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篇练习

五个部分。 阅读

十、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 ;这些内容说明了 , 。 2 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 ,其中“百万”说明了,。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3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

4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

5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6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 ,它在这里的作用是

十一、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 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 文中“此种情况”的“此”,在词类划分中属词,它具体指 。

4 “这”指的是什么?“国民党的广大官兵??泄气”一句与上一句的关系是什么?

5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新闻的- ,揭示了敌军溃退的 ,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6 这段文字既有记叙,也有评论。第句是记叙,第句是评论;评论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十二、读《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大学》,完成文后各题。 致富不忘求知 更望知识富有 专业户王求晓夫妻双双考上大学

本报彭泽讯张金扬、记者朱晓峰报道:盛夏7月,鼓泽县爆发出一则新闻:龙城镇马湖村青年、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和爱人高晓华,同时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夫妻双双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该校新闻学系经济新闻专业,自费攻读经济新闻理论。日前,记者来到王求晓家采访了他们。

今年36岁的王求晓和33岁的高晓华,有10多年的驾船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水上运输专业户。王求晓19xx年购买了两艘110吨位的机帆船,同时代管村里5艘机帆船,担

任马湖村农民船队队长。他常年驾驶机帆船,装载着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武汉,跑江浙,闯上海,航线遍及10多个省市,每年纯收入数万元。

王求晓劳动致富后并不满足,他有新的追求。他说:“金钱上、物质上的富有是暂时的、有限的,精神上、知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它是金钱买不到的。”王求晓和高晓华分别于19xx年初中和小学毕业,在学业上是被耽误了的一代。他们在多年的驾船生涯中,深感搞经营、办企业,仅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只有学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致富。近几年,王求晓买了许多有关专业书籍,订阅了不少报刊,夫妻刻苦自学,潜心钻研,互相帮助,进步很快。今年5月,他俩一试身手,勇敢地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成人自学考试。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并蒂莲”,王求晓夫妻双双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7月,当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不已,喜泪盈眶。

王求晓夫妇将于9月初启程赴中国人民大学深造。他俩准备把家里的两艘机帆般承包给乡亲们管理。王求晓仍兼任马湖村农民船队名誉队长,他将在北京通过通信工具,为船队出谋献策,传递经济信息。他表示:在校努力学好本领,毕业后,回来更好地为家乡建设出力。

八年级语文新闻两篇练习

2 指出哪是背景介绍,这个介绍对新闻有些什么作用?

3 第三段王求晓的话,在文章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4 指出哪是新闻的结尾?结尾的内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参考答案:

一、kuì jiān wú dí zhū dāng 二、1 A、B、A、B 2 A、B、A、B 3 A、B、C、A 三、1 qiān 签字jiàn鉴定 2 xiè 发泄 xiè 泻肚 3 kuì 溃退 kuì 馈赠 4 xié 协作 xié 威胁

四、1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阻挡; 2 打垮,打散。溃:溃败。3 、已经。已:已经。 五、C

六、1 A、B。 2 B、A。 3 B、A。

七、顽强、激战、击溃、控制。

八、褒义词: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顽强、歼灭、击溃。中性词:抵抗、冲破、占领。贬义词:溃退、泄气、微弱、毫无斗志。

九、1 消息、及时、新近。 2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3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十、1 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靠。 2 人民解放军;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不行,因为没有力量,没有气势,没有感染力。3 横渡长江;遇难而上,所向披靡的气势。4 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5不包括;不可以,因为时九江还没有解放,这样写语意准确。6 都: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十一、1 写我西路军所遇敌人毫无斗志,抵抗甚微。2 分两层;第一句一层,写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后两句为第二层,写敌人溃退无斗志的原因。3 代,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4 指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具体分析上一句的原因。5 背景;原因。6 ①;③;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士气低落、不堪一击的军情,有力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十二、1 引题;点明新闻的中心,揭示新闻的背景;主标题;主要事实;

人;事。2 第二段是背景介绍,简略介绍了王求晓的致富经过和富到什么程

度,增强了这条新闻的真实性,提高了可信度。3 这段话揭示了新闻人物的思想,也是这条新闻的主题。4 第四段是新闻的结尾。这个结尾有两个点值得注意:一是王求晓仍兼任名誉队长,这说明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学习、事业两不误。二是毕业后更好地为家乡建设服务,表明了他学习的目的仍然是为家乡服务。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练习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自查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练习

八年级语文练习

2、答卷前,必须将姓名、班别、学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不能用红笔或铅笔。

4、本试卷设附加题,考生可答可不答;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00分。

一、基础(20分)

1、默写,或根据要求填空。(8分)

(1)少壮不努力,

(2)□□□□□。(汉乐府《长歌行》)(1分)

□□□□□。(王绩《野望》)(1分)

□□□□□,□□□□□。(2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1分) (3)牧人驱犊返,(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名句是:(5)《爱莲说》中,作者“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1分)

(6)写出杜甫《春望》的最后两句。(2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ānɡ huánɡ shī cuò,船却走不动。( ) ②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jiāo xi?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 ) ③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ɡān’ɡà的笑。( )

④ 他不想让diān p?i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修改:将“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调整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1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80字之内)(3分)

A组:干净利落 深恶痛疾 看风使舵 刮目相看 拘谨 执拗 B

八年级语文练习

八年级语文练习

5.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共创书香校园”专题活动。请你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点主要信息,并用简明、连贯的话向同学们发起倡议,以调动大家读书的积极性。(4分)

材料一: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日本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以“培养儿童在语言、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韩国政府在这天会发行“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让当地的小孩,把阅读和写作的风尚,透过一枚枚精美的邮票,随信件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材料二:同样题材的故事,我国少年儿童愿意看漫画、电影,而不愿意看原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文字表达能力的大幅度下降。不少青少年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写不出来。”

你的发现和倡议: 。

二、阅读(40分)

(一)(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津者。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2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无案牍之劳形/形影不离 ....

C.谈笑有鸿儒/大展鸿图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自以为是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8、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来陋室的客人有□□(用原文回答)

(2分)

答:

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并与古代德操傲岸的贤士之居室相类比,表达“陋室不

陋”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出作者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文章写山、水、龙、仙的句子,是用排比、起兴的修辞手法,引出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点明全文主旨——陋室不陋。

D.《陋室铭》的文体是“铭”,它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

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二)(10分)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 3

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八年级语文练习

10、下列说法中与选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热天鬼子掉以轻心,加上天气闷热,鬼子肯定会到淀里洗澡,洗澡时不能带枪,而水

里则是老头子的天下,这样选择是为了扬长避短。

B、老头子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

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始终是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C、“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写水的平、

清,说明钩子布设得巧妙、隐蔽,不易发现,衬托老人的聪明机智。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钩住鬼子作了铺垫。

D、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脱离开了具体的斗争环境——那一场跟敌人进

行的殊死战斗,不得不承认是败笔。

11、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4分)

答:

12、第⑧段画线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三)(15分)

永 不 贬 值 的 财 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 4

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

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

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

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八年级语文练习

13、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_________ _ , 而实际是指__________ 。(4分)

14、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在第②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句子。(20字以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5、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 ....

1元钱。

答:

(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6、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3分)

5

答:

(四)(5分)

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八年级语文练习

17、你一定已经看完了这整篇文章,“我”最终有没有背完《鉴略》?答: 。父亲后来对我说了一句话是:“ ” (1分)

18、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6

1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答:

三、作文(40分)

八年级语文练习

20、根据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 给了我力量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不少于550字,文体不限;(3)文

章应写出真情实感。

题目:

八年级语文练习

7

8

八年级语文练习

附加题(5分)

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次五者于子,子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拘。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

[注释]瞽瞍(gǔ sǒu),亦作“瞽叟”,人名。古帝虞舜之父。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答: 。

2、选文主要写魏文侯与狐卷子的对话,试从内容角度分析他们对话的特点。(3分)

答: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