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课程的内容安排:课程内容包括个单元:“生活小常识”“心理健康”“口语交际”“诗文诵读” “当地风情” “生活环境”等。

二、课程的实施方法:我们初步设想本课程在课改实验年段(一年段)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三个单元交叉进行。每一个单元都是以“口语交际”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 语言和校园语言,然后再向社会推进,争取社区、共建单位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交际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生活小常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生活小常识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口语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售货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言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

三、适度的评价标准: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

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四、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五、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六、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由于班容大,学生数多,要组织社交体验难度较大。

4、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开发背景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个性气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交际能力等外在的表现,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然而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因此,深入开展礼仪教育,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也正由于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二、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校本教材《文明礼仪手册》为准则,以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三、教育活动的目标:

1.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 学会尊重人重点要求达到:

(1)在思想感情上要热爱和尊敬父母。即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有出自内心的爱戴和敬重感激之情,在行为态度上,对父母的忠告和教诲,能虚心接受,

恭敬有礼,尽可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在生活上能体贴照顾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不任性,不固执。

(2)要尊重老师,服从教官,听从指挥,虚心接受教育。按时完成好作业和训练项目。

(3)同学之间友好团结、相互尊重,真诚帮助,不拉帮结派。同学有了错误、缺点要诚恳地批评帮助。同学间发生矛盾时,要互相谅解,有了错误要主动道歉。要学会克制,严以责已,宽以待人

2.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要使学生明确,人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和歧视自己。只有学会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对人粗暴,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甚至伤害他人,就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直至被人唾弃的人。

3.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做到知行统一。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争做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学生。

四、具体实施:

(一)组织课程开发,完善教学制度。

1.组织课程开发组教师修改编写“小学生礼仪读本”;

2.制定班科任礼仪教学进度,安排专职教师给学生上礼仪课。

3.每周听课、检查教案。

4.组织礼仪课研讨、举行公开课、示范课展示活动;

5.各年级开展礼仪知识竞赛;

6.教师每月对礼仪教育情况进行跟踪写实。

(二)加强日常礼仪训练,引领学生形成习惯

1.组织学生学习《文明礼仪手册》校本教材,组织文明用语专项训练,让“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成为校园里最流行的言语。

2.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会,帮助学生理解《文明礼仪手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文明行为习惯要求和礼仪示范动作。

3.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一日常规训练,从小、细、严入手,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纠正学生一事一言的不良习惯。

4.以五个一为切入点,即要求学生每天做到: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谢谢、一句道歉、一次帮助。 (“五个一”是人与人在交往中最核心的内容,很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5.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礼仪行为表现,纳入操行评分考核,并作为评比优秀学员的依据之一。

(三)寓行规训练于各项活动之中

1.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各种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多项的行为规范的培养训练。可以通过《把坏习惯丢在垃圾箱里》、《找一找身边的好榜样》、《争当环保小卫士》、《如何做一个文明示范生》等主题会的召开,开拓学生的视野,发现问题树立榜样,找到可以追赶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文明行为在不知学觉中趋于规范化。

2.模拟情景现场,让学生表演《家庭礼仪》《校园礼仪》《交往礼仪》等节目,使文明礼仪自觉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中,并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

3.开展不讲脏话及“语言干净每一天”、待人有礼貌“我会主动问好”“请让我来帮助你”等活动。

4.举行“我身边的礼仪故事”“向陋习告别,做文明学生”演讲活动。

5.组织“校园礼仪”“家庭礼仪”“交往礼仪”知识竞赛

(四)评比表彰

1.评比“校园礼仪之星”树立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作用,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的积极性。

2. 开展了如礼仪之星、文明之星、助人之星的评选。

五、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 陈红杰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栾焕青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杨胜敏 杨文海 刘建凤

六、补充说明:

(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的认同,是学校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让我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真诚、和谐、温馨的精神文明世界,促进祖国新一代的道德进步而不懈努力!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代高素质的人才将在海勃湾区第九小学的摇篮里诞生,礼仪之花在九小的校园里开得更艳。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校本课程培训计划

东尖山中学

校本课程培训计划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及所在社区和学生家庭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分析,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针对本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且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是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个体难易发展的部分得到更好的满足。

我校为农村中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办学四十多年来,致力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近几年来,中考成绩名列东港市农村初中前列,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狠抓学生素质的提高,加大对素质教育教学的研究的投入,使教育教学管理更上了一台阶。要发展,求提升,创特色,靠传统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课程改革需要。“人人进步,个个发展”全新办学理念的确立,给学校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校没有自身办学的特色,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只是一句空话,无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将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全过程,学生发展了、教师成长了,学校的整体就发展了,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因此,我们确立“人人进步,个个发展”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目标,将“普通初中自主发展研究”列为我校“十一五”规划课题,以科研兴校,以学生、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多年来实施课外科技文体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综合性课程。根据学校师资、场地、经费及学生喜爱的项目供学生选择,以学

生为主体,形式多样的课程,它是国家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校特色的拓展,它既在课堂45分钟内,也向课外延伸,它既是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的课题组织形式,也是满足特长学生需求的组合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了途经,它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社区服务与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与实验证明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等方面的积极情感。促进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的形成,促进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

校本课程的设置,应重视因地制宜、注重资源的开发利用。劳技手工制作、理化实验操作、生物实验、环境保护、绿色植物保护,音乐的歌唱与舞蹈,美术的书法与绘画,校园艺术节都提供了美德熏陶,历史、地理对祖国文化与山河的热爱,其他各学科的德育渗透。社区服务、基地活动、新生军训、交通协勤、消防演习、主题班会的自我设计、班旗班风的设计、爱我校园、爱护绿化等主题活动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传统课程普及实施类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要求是普及项目与个性特长发展项目相结合。在传统兴趣活动的基础上,立足普及,以培养学生多方兴趣为主,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并能在活动中体现自我,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其项目可分门别类,学校不作具体规定,每学期开学初有教务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有哪些发展需求,分类整理,在学校条件许可情况下,力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依据自身个性特长,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参加其中一至两个活动小组,在辅导学生发展特长的过程中,同时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列入课表。地点:各活动室或活动点。辅导员:自荐或学科推荐。对象:学生报名及少量年级协调。对辅导员考核:教务处专人检查活动过程,每学期有成果展示,形式不限。对学生评价:重在参与,关注过程,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相关活动主题:

(1)学科知识类,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可配合各类知识竞赛的辅导,也可作为拓展学生个性的园地。如:文学社、课本剧、思维训练、理化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等。

(2)技艺特长类,作为发展特长的活动,适合音、体、美等特长生参加。如:舞蹈队、合唱队、锣鼓队、排球队、书法组、摄影组等。

(3)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

开设网络阅读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将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网上读书活动、图书阅览活动有机整合,由电教老师指导网络技术,语文教师指导阅读、写作技巧,图书管理员提供参与阅读书目,班主任老师组织强化管理,学生骨干参与自主管理,确保研究性学习能取得一定的实效。学生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午间阅读、假日活动、各年级逢单双周一节列入课表,进行网上阅读研究;一节进图书阅览室。同时配合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进行网上资料查阅、开展读书摘录、撰写读书心得等活动,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摘录资料,汇编成知识手册。通过举办学习园地、学习板报、电脑小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2、特色课程开发实施类

(1)信息技术与网络知识应用

(2)心理健康教育

(3)开发社区资源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保障机制

1、课题引领。在实践中要抓问题,及时反馈,调整开发方向、内容、形式等,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意识和调节行动能力,并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最终目标的教科研模式来推动校本课程开发取得良好的成效。

2、组织保证。由于校本课程的内容大多不同于学科教学,所以要求着眼于人的发展,回归教育的本质意义。要想大事、干小事、讲实话、做真人,不表演、不做作。

3、课时保证。我们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创造性,各科教师要根据校本课程内容的开放、自主、灵活地安排课时,由每单、双周的交叉使用与合并

使用,视内容、活动场地、人员配备、器械限制等因素,事先与学校教务处联系,因地制宜,展开活动。

4、激励机制。对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集体或教师个人,给予一定的课时奖励、荣誉奖励,并作为聘评教师的条件之一,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四、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评价措施

⑴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其通过实践后对所探究的内容等基本情况了解与运用了哪些基本方法、获得了哪些信息,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每个学习小组探究的成果外,更要重视对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他们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⑵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以及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学校将根据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

在实施过程中,原则上采取以课题引领导、边研究边提高、边反思边深化,不断调整、完善,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广勤特色,符合“人人进步、个个发展”的理念。

五、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几个问题

1、校本课程开发应以课题引领,要有明确的实施方案,绝不能简单的上一门课、开几个兴趣活动小组,换个新名称而已。

2、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需要寻找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资源,不切实际就会流于形式。

3、教师务必转变被动执行课程的角色,更要有主动参与意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等不靠现成的方案。

4、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可以根据学校办学实际,适时调整,以相对稳定的校本课程为标志,并逐步由规范向制度化过渡。

5、校本课程实施的途经应随课题需要,形式多样,百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