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中国史是以探讨中国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继续拓宽和加深学生基础知识,同时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技巧,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动态,能够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学科文献并进行学术交流,具备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创新和分析能力。

3.能完成具有一定新意并符合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成熟的心理素质。

就业目标:可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新闻出版及党政事业等工作,或为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方式-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在配合导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2.在教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研讨班、专题报告或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主要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目的是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4.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在必要情况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每一名学生的总学分30-32学分。

三、专业内容介绍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五、实践学习规划

实践环节包括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术活动贯穿研究生学业全程。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至少10次,包括参加学术研讨会、听学术讲座、参与和组织学术讨论、做小型的学术报告等。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对历史学本科生进行教学实践,具体形式是:1.讲授个别章节内容;2.协助主讲教师辅导与答疑;3.主讲课堂讨论;4.协助导师指导论文写作。入学前有两年以上教学经验者可免。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五学期,也可参与学校安排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形式是:实地考察和搜集资料、到外地图书馆收集文献资料。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主要由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组成。开题报告要以公开方式进行,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结束之前。开题报告通过后,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开题报告及中期检查合格后记1学分。

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性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工作。学位论文的答辩应在毕业前一个月内进行。

七、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

2、陈永正主编:《岭南文学史》,广东高教出版社1993年

3、丁身尊主编:《广东民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年

4、丁伟志 陈崧:《中西体用之间——晚清中西文化观述论》,中国社科出版社 1995年

5、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6、高振农:《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

7、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年

8、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9、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83年

11、姜义华等编:《港台及海外学者论近代中国文化》,重庆出版社1987年

12、蒋祖缘 方志钦主编:《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13、李锦全 吴熙钊 冯达文:《岭南思想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14、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

15、李权时主编:《岭南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16、李喜所 元青:《梁启超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

17、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

18、刘圣宜 宋德华:《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19、楼宇烈 张志刚主编:《中外宗教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21、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史镜寰 王立新:《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知识分子》,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

23、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文化史》(上中下),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

24、司徒尚纪:《岭南历史人文地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年

25、汪澍白:《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26、汪澍白主编:《文化冲突中的抉择—一中国近代人物的中西文化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27、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8、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9、杨万秀 钟卓安主编:《广州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30、叶春生:《岭南民间文化》,广东高教出版社20##年

31、张岱年 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大出版社1990年

32、张磊:《孙中山评传》,广州出版社20##年

33、赵春晨 雷雨田 何大进:《基督教与近代岭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年

34、赵春晨 李勤德 刘汉东 何薇:《岭南物质文明史》,广州出版社20##年

35、赵春晨:《岭南近代史事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年

36、赵春晨主编:《岭南宗教历史文化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年

37、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注:要求每门课程填写相应的英文名称

 

第二篇: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能胜任在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并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整理研究。

二、研究方向

1. 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业知识(主要有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掌握古典文献学的综合技能(主要是考证学等),熟悉中国古典文献学史的发展以及文献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2. 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

学习如何对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进行校点、译注、编纂等整理研究,探讨如何对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有坚实文献学基础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文学史和文艺学研究。

3.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主要包括对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并通过这种整理与研究来说明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化史的一些问题。

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三年。不少于38学分。

四、课程设置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一级学位课程 (A类)(本专业各研究方向必修课,计9学分)

1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教学实践 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以本、专科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培养硕士生的教学能力。教学实践的形式有:1、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2、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或批改作业。3、主持课堂讨论,指导论文写作等。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应至少完成8个课时的工 3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合格者计2学分。

入校前曾在高校任教达一年以上教龄者,可以免除教学实践。



六、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为:1、收集、整理某个专题的研究资料。2、参加学术会议。

3、与学位论文写作有关的学术访问。

调研工作要突出文献学专业特点,研究生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调研计划,调整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调研一般安排在第四或五学期进行,累计时间为四周左右。

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写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直接撰写时间不得少于2个学期。学位论文应具有学术创新性,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行文规范,不得引用未经查证的第二手资料,不得隐瞒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有专门章节说明与选题相关的已有学术成果和本选题的前沿动态。鼓励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学术前沿问题的探讨。论文在写作格式和字数方面的要求,按国家学位委员会和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的具体要求执行。整篇论文经过修改后应达到公开发表水平。

4、由于本专业的特点,本专业的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重视古典文献理论学习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古典文献校勘、点校、注释、今译、辑佚、考证、编纂等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并建立以导师为首的硕士生指导小组,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及课程教学与自学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举的培养方法。加强对研究生习作的指导,鼓励研究士生进行具有坚实的文献学基础的有一定新意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学术研究。

九、其他

1.以同等学力录取的本专业硕士生,须补修本专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2. 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须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报告、沙龙、会议 4

等),每学期参加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备案。

4.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须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办法及标准,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附录: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

著作(书刊)名称 作者 出版单位、时间

1、校雠广义(1-4册) 程千帆、徐有富 齐鲁书社

2、四库全书总目 纪 昀 中华书局

3、十三经注疏 阮元编 中华书局

4、史记、汉书 司马迁、班固 中华书局

5、文选(李善注本) 萧 统 中华书局

6、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7、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人民文学出版社 8、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 9、全唐诗 彭定求等

10、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

11、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2、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上海古籍出版社

13、苏轼文集 孔凡礼点校 中华书局

14、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 上海书店王国维遗书本

15、中国小说史 鲁 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本

16、清人文集别录 张舜徽 中华书局

17、管锥编 钱钟书 中华书局

注:硕士生分方向阅读书目,不列入,由导师另行指定。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3001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2

5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张三夕、高华平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向学生深化古典文献学的一些专门知识,如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以提高文献考证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向学生评介文献学方面的经典论著,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前辈学者在文献学研究方面的治学经验和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1-4册) 齐鲁书社 1999

2、余嘉锡《目录学发微》 中华书局 1963

3、钱基博《版本通义》 古籍出版社1957

4、陈垣《校勘学释例》 上海书店1997

5、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

6、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 二十五史补编本

7、王念孙《读书杂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8、叶德辉《书林清话》、《书林余话》 岳麓书社1999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

课程编号:300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王齐洲、张三夕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在学生已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就中国古代文学当前研究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向学生作较深入的讲解,加深加宽学生的古代文学基础,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把握,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古典文学文献。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王齐洲著《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郭英德等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中华书局1955

3.王瑶主编《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讲授方式:讲授、自学、讨论

课程编号:3003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高华平、王齐洲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通过传统文化典籍的导读,向学生概要介绍中国儒、释、道文化的基本精神,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及审美趣味的影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春风文艺出版社

2、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3、詹石窗《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 上海文艺出版社

6

4、张伯伟《禅与诗学》 浙江人民出版社

5、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

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1—7) 人民出版社

7、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8、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 中华书局

9、熊铁基《秦汉新道家》 上海人民出版社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

课程编号:3004 课程名称: 文史工具书与中国古典文学文献检索

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张三夕等

内容概要:

1.文史工具书的类型与功用;

2.文学古籍中难字、词语、成语、典故和诗文出处的查找;

3.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集的检索;

4.古代诗、词、文评论和文学史研究论著的检索;

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与研究资料的检索;

6.古代人名和作家生平的查考;

7.古代典章制度的查考;

8.古代地理资料的查考;

9.古代纪年、历日的查考;

10.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献资料的检索。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文史工具书与中国古典文学文献检索》(讲授纲目)

1.詹德优等编著《中文工具书使用法》(增订本) 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

2.徐有富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3.潘树广编著《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 陕西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

4. 《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 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xx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与检索练习相结合

课程编号:3005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文献研究

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4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张三夕、王齐洲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从文献学角度研读古代文论的重要典籍,以《文心雕龙》研究为个案,通过文论典籍的解读,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文献的基本情况,并进而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深化对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7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孙立《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4、何文焕辑《历代诗话》 中华书局1981

5、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 中华书局1983

6、唐圭璋《词话丛编》 中华书局1986

7、程千帆《文论十笺》 河北教育出版社《程千帆全集本》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

课程编号:3006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论著导读

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2、3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张三夕、高华平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通过古典文献学论著的导读,指导学生研读中国古代(主要是清代)文献学家有关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的论著,有选择地继承中国古代文献学遗产,并了解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2、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 二十五史补编本

3、郑樵《通志略》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5、叶瑛《文史通义校注》(附《校雠通义》) 中华书局1985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

课程编号:3009 课程名称: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高华平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近年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状况,出土文献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出土文献来对古典文学进行研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高明《简牍研究入门》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2、郑有国《中国简牍学综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褚良才《敦煌学简明教程》 中华书局2000

4、施蛰存《金石丛话》 中华书局1991

5、王明阁《甲骨学初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结合

8

课程编号:3011 课程名称:中国小说史文献研究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时间:4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王齐洲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向学生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全面清理中国古代小说史文献,初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文献的整理和利用。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版。

2. 蒋祖怡著《小说纂要》,正中书局19xx年版。

3. 孔另境编辑《中国小说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版。

课程编号:3014 课程名称:史记、汉书研究

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张三夕、高华平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围绕《史记》、《汉书》这两部史学名著的研读,使学生熟悉其编写体例、文献价值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史之学的深远影响。同时从文献学角度介绍现代学者对这两部史学名著的研究状况。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史记》、《汉书》 中华书局校点本

2、陈直《史记新证》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3、陈直《汉书新证》 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第2版

4、白寿彝《史记新论》 求实出版社1981

5、张大可《史记文献研究》 民族出版社1999

6、赵生群《史记文献学丛稿》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结合

课程编号:3020 课程名称:20世纪文学观念史文献研究

总学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王齐洲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向学生系统介绍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状况及当前的发展趋势,全面清理20世纪中国文学史文献,初步探讨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文献的价值,以及对传统文学史文献的整理和利用。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陈伯海著《中国文学史之宏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xx年版。

2.戴燕著《文学史的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陈伯海主编《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东方出版中心19xx年版。

9

4.陈玉堂编著《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黄山书社19xx年版。

5.吉平平、黄晓静编著《中国文学史著版本概览》,辽宁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课程编号:3024 课程名称:儒释道典籍选读

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3、4

开课单位:文学院古典文献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王齐洲、高华平等

内容概要:本课程选取《论语》、《孟子》、《礼记》、《老子》、《庄子》、《周易》、《金刚经》、《坛经》、《出三藏记集》、《五灯会元》等儒释道基本典籍研读,让学生通过较深入地研读来探讨这些典籍所反映的儒释道文化的基本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异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论语》、《孟子》、《礼记》、《周易》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2、《老子》、《庄子》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3、《金刚经》、《坛经》、《出三藏记集》、《五灯会元》大藏经本

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结合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