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工问题调研报告

自动化0901 汪华军

摘要:

自从国家放宽人员流动管理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应看到,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如何认识农民工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如何帮助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失去工作的农民工重新就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关键词:农民工 存在问题 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歧视 民工权益 教育 对策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一、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结果

本次青壮年是农民工的主体。本次调查对象是指现户籍仍在农村或原户籍在农村但迁入城市不满三年,年龄在16-65周岁,被调查的132名农民工中男性为83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2.87%,已婚人员为8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5.90%;年龄上,其中,45岁以下为10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2.57%,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7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7.57%;文化程度,其中,初中毕业为61人,占46.21%,高中毕业为46人,占34.84%人,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这两档上,高学历的不多,文盲也不存在,年龄较小的农民工在外出打工前多数是在学校读书,读到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走打工的路很自然,说明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民工以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壮劳力为主。

外出务工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首选。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19xx年,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此获得了土地自主权、经营自主权,开始向多元经济方向发展,进而演变为在生产方式、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出现急剧的分化局面,农民分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农业劳动力转移主要有经济技术、社会改革与发展、地方政府推动三个方面的原因。单就农民自身而言,亦工亦农、弃农经商、外出务工,更多的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本次问卷上有关于“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一道多选题,

共列出了十个原因,每个调查者最多可选三项。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32名农民工中,选择“为多挣钱改善生活”,有92人次,选择“出来磨练自己,增长见识,学技术”有72人次,选择“家乡收入低,趁农闲务工经商挣钱补贴家用”有44人次,居选择的前三位。

身体强壮是外出的资本。在132名的被调查者中有93人常年在外、20人农闲时、19人临时外出务工经商,其家庭成员外出情况为95人是家庭劳动力全出来,而全家出来仅有9个家庭;被调查的132名农民工,普遍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选择“非常好”的高达50人,可见身强体壮是外出务工经商的有力资本。但在户籍问题上,看到要想取得城市户口非一件易事,132名农民工,最长外出务工经商都达26年,但依然有114人没有取得本市户口。

(二)初步分析

农民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镇“上班”拿工资,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社会上把这些人称为“农民工”。“农民工”首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即户籍制度规定下的农民,在家承包有集体的耕地,其次才是表示一种职业,即城市中事实上的工人。据有关“权威”方面的调查说,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多了,事也就开始多了。于是各种和农民工相关的问题就来了,听得多的莫过于被拖欠工资,生活含辛茹苦之类的,而那些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场面通常只有在他们受尽了委屈之后才会有的,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难道农民工所期待的“玉”就非得经过艰难困苦不可?

二、遇到的问题

(一)劳动强度大、工资报酬低

就业渠道窄,工作岗位差。农民工是城市外来的流动人口,这个观念在城市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由于担心大量农民工的涌入会给城市生活带来种种困扰和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城市一些企业改制或不景气,职工下岗的压力、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城市社会产生了一种对农民工的对峙心理和排斥倾向,特别是农民工本身没有技术,因此,总体上农民工与城市人没有公平的竞争机会,也没有良好的就业岗位。本次调查显示:在回答“您是通过何种就业渠道找到目前这个工作的”,有48人选择的是“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有31人选择的是“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没有人是通过“由家乡政府组织”“所在社区街道介绍”“招聘会”找到工作的。而在您现在从事的职业所列的13项中,主要有“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办事员”、“服务员”。其实,在我们去企业调查中,也了解到凡是聘用

农民工的单位,农民工一般从事的都是服务性的或体力劳动,简单而繁重。

劳动强度大、工资报酬低。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民工行为的目的在于增加经济收益,城市务工的预期收益则是决定他们进城的重要因素。而现实中许多农民工进城经商务工的收入并不比在农村种地收益高多少,真正的农民工如果不是包工头、自己创业、自己经商,要实现富裕也是很困难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即使进了城镇某一单位就业,也不能成为就业单位的“单位人”,不能享受单位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这也就决定了农民工从事的多是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工作。我们本次调查的132名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最长时间每天工作10.5小时,平均每周工作6天;这132人去年的务工经商总收入是8184元,平均每月为682元,今年的平均月收入为852.6元,而平均每月用于住宿、食品等固定支出为326元,这中间包括了有些农民工住的是工棚、或单位不收钱的公房,有些在餐饮企业打工有免费的中、晚餐供应,除去这些因素,在城市打工的生活成本也是较高的,农民工的生活是艰难的。

农民工问题最核心的还是工资的保障问题,本次调查显示,高邮这132名农民工有113人是按月领取报酬,占被调查人数的85.6%,而且基本能发放到位,从未被克扣报酬的为10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2.5%,有19人是“偶尔被克扣”,有4人是“经常被克扣”被克扣的15人填的是工资收入,但所占比重的不大;有98人从未被拖欠过报酬,占被调查总数的74.2%,有32人是“偶尔被拖欠”,有2人是“经常被拖欠”被拖欠的也主要是工资收入,所占比重的也不大。

(二)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低,保险意识不强

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低。由于农民工自己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单位在雇佣农民工时也不是太正规。本次调查的132名农民工有70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有6人不知道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而签订劳动合同的56人中,有26人签订的是临时合同,3人签订的是无固定期限合同,而对所签合同的详细内容能很清楚的仅有13人。

享受的工作待遇少。农民工来到城市经商务工却没有城市人一样的市民待遇。具体行为上,农民工在就业保障、医疗保险、住房等各方面与城市人有着不同的执行标准。本次问卷上有一个问题是“您现在工作单位提供以下工作待遇吗?”共列出“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兑现工资”、“加班补贴”、“双休日”、“妇女带薪产假”、“工伤补偿”、“带薪休假”、“岗位培训”、“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十项内容,农民工除了在享受“兑现工资”和“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这两项上还可以外,没有享受到的工作待遇高居前三位的是:有125人没有“住房公积金”、123人没有“住房补贴”和“双休日”、有107人没有“带薪休假”,机制

和体制带来的不平等待遇,严重的损害了农民工的个人感情,打击了他们劳动的积极性。 保险意识不强。农民工作为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待遇最低、从事的工作却都是最艰苦、最危险的行业。但无论是单位还是农民工自己,安全防护和保险意识都不够。本次调查中,有一项问题是“您工作的岗位有没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回答“完全没有防护措施”的有29人,回答“有一些防护措施”的有43人,而回答“防护措施非常严密”的只有16人;在保险方面,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这四项重要保险,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没有购买的:养老保险是97人、医疗保险是96人、失业保险是104人、工伤保险是96人。

看病难、看病贵是又一大困扰。身体健康是工作的前提也是工作的本钱。目前,在农村如果家里有病人是许多家庭致贫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样,在城市生活,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广大群众的一大生活难题。农民工外出经商务工本来就是工资待遇低、福利保障差,如果一旦生病,大病影响工作、小病影响生活。本次调查,132名农民工在回答“当您在务工经商其间生病时”3人选择是不看病、不吃药,22人选择是去个体诊所,66人选择自己到药店买药,6人选择舍不得花钱看病,只有11%左右的人去正规医院看病,而不去正规医院看病的首要原因是“医院费用太高”,其次是“没钱看病”;在工作期间,如果一旦发生工伤,所在单位能够提供全部或大部分医疗费用的占被调查总数39%,而一点不提供的占调查总数的23%。

劳动技能差。农民工由于户籍、文化程度使其相应比城镇居民找工作难,其自身劳动技能差也是原因之一。本次调查,132名农民工有83人从没取得过专业技术证书,占被调查总数的63%;有77人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占被调查总数的58%;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民工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因此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态度也不是太积极,77名没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回答“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您是否愿意参加”问题时,有29人是“免费就愿意”,12人是“有空闲时间就参加”,也有20人“不愿意参加“。而对于比较适合自己,但需要自费参加技能培训,持不积极态度的也大有人在,有21人认为“不想花钱”,21人认为“没有必要”,8人认为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

(三)居住条件差,子女就学难

居住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生活上最大的困难还在于一是居无定所,二是居住的条件差。本次调查,132名农民工中,有18人居住在工作地点、35人住集体宿舍、32人住在厨卫不全的房屋,而居所的来源,20%多是免费的,40%多是租赁的,而居所能全部拥有“空调、电视、冰箱、热水器、电话、手机、电扇、自行车、收音机等”大件物品几乎没有。 子女就学难。农民工外出经商务工,子女随家长外出就学的情况不多,本次调查的132名农民工只有20个子女在外就学,其中有5人是考上的大、中专院校,有4人在民办学校就

读。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随家长进城就学原因主要有:一是如果孩子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城没有城市户口,公办学校进不去,现在城市民办学校一般是名校,不仅收费高,而且更难进;二就是目前城市的教育费用还是比农村高,生活费用也很高,一般的农村家庭都负担不起,中、小学基本上不住校,再加上许多农民工自己都是居无定所,没条件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对策

(一)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置于突出位置,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安置就业是现阶段及今后相当时期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将成为难中之难。因此,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置于同等地位,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是解决这个难中之难的关键。为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改变现行各部门分散管理体制,尽快建立统一管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专门工作机构,推进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间的衔接与协作,提高转移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真正把劳务输出培育成支柱产业。

(二)要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

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新途径,尽快出台确保农民工权益的政策。要把关爱农民工作为考核输入地政府业绩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硬性指标并加以量化,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并为他们办实事的社会环境。为改变农民工权益长期屡受侵犯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同时加大政府的执法监察力度,对不执行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的企业,要坚决取消其雇用农民工的资格。

(三)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国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低及职业技能差是抑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相继提出对农民工文化和技术水平的种种要求,导致缺乏转岗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当前的需要,也是最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瓶颈。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制定了20xx年至20xx年的培训规划,确定了培训方式、实施办法和具体目标。但由于目前许多实际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实施规划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度低,难以发挥现有资源效益,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二是各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大,资金严重匮乏。农民整体

素质低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主要还在于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原因。为了对农民进行补偿,各类培训应以免费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自 管理意识和能力

上亿农民进城,本身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而成建制、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比例极小,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调查表明,农民工管理已成为城市社区和用工企业最棘手的难题。事实证明,以往单靠政府及企业的强制性管理,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诸多弊端。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自 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自 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 管理三结合的体系,是改善农民工管理现状的关键。在抗击非典期间,一些大城市的建筑企业在狠抓农民工自 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应认真总结并逐步推广。另外,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应积极引导农民工加入工会,也可以建立一些类似于农民工协会等形式的行业协会。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要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贡献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积累一些资金,掌握一些技术后,终将返乡。曾调查过县是农民工输出大县,该县以“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为宗旨,为农民工返乡发展家乡经济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很值得推广。以往 们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制定了许多政策,今后应当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优惠政策的出台力度,使农民工为改变家乡面貌,推进农村城镇化做出贡献。

 

第二篇:农民工调研报告

建筑工地农民工问题的调研报告

经历了从七到九月,每周周末去宏远建筑工地的走访调研。我深入的了解了农民工群体的现状、问题。与他们促膝谈心间,我们萌发了许多关于现实社会问题和祖国发展的思考。

本调研报告意在反映一些现实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虽然我们走访的工友数量有限,没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但是我们与每一位工友的交流都非常深入,他们反映的情况真实可靠且富有共性。

第一部分:农民工人的现状——喜忧参半

一、农民工人的收入情况:

农民工人的收入多数是按天结算,随工作的本身的技术要求、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而有所不同。综合来讲,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多数在9、10小时。一个月休息4、5天。工资每天80元以上,待遇好的可达120元,但是特别累多学都是力工。多数工人在100元左右。和以前对比,在工作时间更加规范下,工人的工资确实有了较大提高。对比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公布数据,北京应届毕业生平均工资仅为1937元,可见农民工的待遇还是比较可观。工人工资的结算,多数还是年底的时候在回老家之前,和老板算账。这仍存在一定的风险:能否不被拖欠?能否拿到现钱?这些只有最后才知道。不过随着国家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工友们反映没怎么遇到过被拖欠的情况。

农民工收入的提高,标志着社会和工人自身,对自己劳动付出的正确认识。工人每天艰辛繁重的体力劳动,理应得到相应的回报。工钱结算虽仍存在一些风险,但总体上完全及时。

二、农民工人的生活情况:

在宏远建筑工地,工友们住在两个地方:车库改造成的宿舍,活动板房里。其中那个“大车库”我们去过很多次。那里没有高压电,不能使用电器,连手机都不能充电。由于屋顶很矮,又没有任何供暖,冬天显得异常寒冷。可能条件最好的,就要数活动板房了,虽然在我们看来,那里仍然十分简陋。

工地没有澡堂,想要洗澡的话只能接一桶热水然后用毛巾擦身,或者自己花钱去澡堂由于工人属于不同的施工队伍和包工头,所以伙食也有差异。好一点的每天中午能吃到肉,有两个菜。差一点的只有在每周星期五才能吃肉,每顿只有一个菜。

工人平均每月都有四、五天的休息,往往选择睡懒觉或者去网吧上网。我问他们有没有去北京转转玩玩,他们回答说除了去天安门以外,没有去其他的旅游景点,因为门票、吃饭的价格都很高,不愿意花钱。

可以说,工人们的居住条件普遍比较简陋。而工地的卫生条件很差,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且很容易诱发集体传染病。工人们的饮食水平较低。休息日里也没有什么活动。工友们的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三、劳动保障与维权状况:

工友们普遍反映,在中央密切关注农民工权益后,自身的权益有了更多保障。出现工伤,包工头会带着去看病。工人们多数没有参加过维权活动。不过工人们表示,只要不是像拖欠薪金这样很严重的事情,大多数权益的侵犯也就忍了。工人们还是不大了解维权的正常途径,也不是很信任维权部门,“出了事情不知道找谁”,心中仍有不安全感。

在农民工工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在访谈之中,曾经有工人告诉我们,在现在,仍然会有各式各样拖欠工资的现象——比如在年底结算工资时,应付工人12000元,但包工头却只会交给工人10000元——农民工对于这样的“拖欠”往往束手无策;在工伤和事故赔偿方面,现实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由于缺乏劳动合同等的制约,在遭遇工伤时,工人得到的赔偿最多仅仅是“报销医药费”,而至于误工费等其他赔偿便无从谈起。 总体看来,在讨要工资和工伤赔偿方面,工人们还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访谈之中曾有工人告诉我们,“出来二十多年了,可我现在对于怎么讨要拖欠工资还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谁能管我们事情,我都不清楚”;另一方面,现阶段讨薪和讨要赔偿还仅仅局限于个人的行动,农民工真正作为一个群体争取利益仍然是十分少见的现象——广大的工人尚缺乏一定的团结。同时,相关政府机构的“不作为”也常常成为包工头顶风违规的“催化剂”,在工人真正需要其帮助时,政府的缺失往往会使工人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二部分:农民工人的所思所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依据我们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将它分不同的群体来谈。

一、对于中年的工人:

许多农民工人出来打工,并不是在老家没了活路。而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追求更好的生活。务农分农忙和农闲,农忙时节,往往全家人都要上阵,每天劳作。而农闲的时候,闲在家里,没有事可做。而农民工人出来打工,尤其是中年工友,很大程度上是想找点事情做,同时挣钱。记得有一位河南安阳的大叔,他的儿子

上完大学在北京工作了,还算顺利。大叔家里有几亩地,但他农闲时没什么事干,所以就来北京打工了。儿子不让他打工,但他还是想自食其力,找点事做。 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究其原因,是因为当今农业的生产力发展和其自身属性所决定的。与旧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农业生产总体所需劳动力减少。对于农村人来说,能够在农闲时多挣钱总是好事。不过同时不可否认,农民的收入仍然比较单一、微薄。单纯农业收入供养一个家庭,结余甚少,如果家里再有生病和急事,则又显出了不足。而现今中国的城市化加剧,出现了部分农民失去耕地的情况。这样综合来看,农民出外打工挣钱又显出了必要性。

二、对于年轻的工人:

他们往往是早早放弃了学业,呆在家里没事做,出来打工除了为家里挣钱,还抱着见世面长见识的心理。这些年轻人往往很不安分,不甘于一辈子平庸。他们手上干着繁重的体力活,而内心却在不断思考自己的未来。记得一位二十三岁的来自湖北小伙子,从十四岁便开始在外打工来补贴家用,一直到现在,用他的话来说,这么多年的经历就一个字“漂”,他曾辗转于广州,北京等城市多次,在工厂工地都干过活。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看书:即使白天工作辛苦,晚上也会拖着劳累的身躯手不释卷,因为他认为,他上的学太少了,而自己不知道的、不了解的东西可以通过看书来弥补。他的这种精神也令我汗颜。后来当我们问到他将来有什么打算时,他说:“漂来漂去,总得有目标啊”,“也许以后做点小生意吧!”这句话让我深深感觉每个人都有梦!即使作为一个初中文化都没有的他,也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只不过,也许他实现自己目标和梦想的难度很大吧!

由此而来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 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总之,是为了改善比较饥馑的生活状态。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用实地调研中一个26岁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说,就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 他们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由于正处于婚恋期、思想彷徨期和情感高依赖期,他们更渴望在外出就业的同时,爱情能够有所收获,思想可以交流, 困扰能够倾诉。

就我们现实接触到的情况,在工地打工的二代农民工少于南方的工厂,但他们往往有过在工厂打工的经历。同时他们的业余生活也较老工人不同——在晚上下工之后,他们时而会三五成群的出去“逛”,即使不出去,也会呆在宿舍里玩手机。有些工人还会阅读一些文学书籍——甚至有工人带来简易的电脑。由于缺乏在耕地劳作的经验,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在相当一部分年轻工人看来“自己更像是一个工人而不是农民”,这部分工人往往也不再希望回归乡村“耕地种田”,城市生活对他们往往会有更大的吸引力。谈到未来时,年轻的工人们表现出了与他们的长辈不同的态度——“我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将来我也要开宝马车。”一个工人如是说。

但不容忽视的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比较低,心智比较单纯,又没有门路和关系,他们连实现理想的路径都往往难以寻觅。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有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而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并不掌握专业技术,同时由于他们打工闲暇时间少、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技术课程学费高昂等因素,导致他们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就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有梦想但却没有道路供他们前进这种让人忧虑的现实。

第三部分:基层地方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状况堪忧

在我们的走访调研中,很自然的谈到了工友们家乡的状况。当下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农业如何惠农富农?农村如何良性健康发展?农民的真实生活又是怎样的?我们特别想深入了解基层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在地方的执行情况。可让我们吃惊的是,我们采访的工友对于地方官员和干部,都非常不满,同时国家的许多政策没有落到实处。

一、 国家政策执行差:

众所周知,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实行了许多惠农惠民的政策,例如免费义务教育,贫困大学生资助,农业补贴,新农村合作医疗,家电下乡等。

农业补贴与惠农政策:就我们走访调研的情况看,农业补贴的落实情况最好。现在粮价菜价上涨,种田种地也比原来收入要好多了。同时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种粮补贴等能够发到农民的手里,基本不被克扣。

不过农民务农的增收也确实有限。原因有原材料涨价,中间商获利等。还记得我们采访的一位徐州的大叔,他说,现在肯定能比前两年价格高,玉米1元小麦

1.2元没有问题。但大叔同时提到,现在种粮的支出上涨了不少:种子的价格很高,六斤好种子要300元;柴油也贵,开农机的花费较高;同时肥料的价格也涨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实际种田增收不多。

工友们都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于农民种粮的扶植力度。同时保障粮食收益切实落在农民手中。

新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因为农民需缴纳的保险金比较少,所以农民投保的积极性还不错。

记得一对陕西夫妇告诉我们:他们定期缴纳医疗保险,也遇到过大女儿暑期患结石,做了手术治好了,报销了50%的医药费用。不过他们反映,政策的保障水平低,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贫困生资助和地方教育现状:这一点工友们普遍反映不好。首先,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仍然是要收取,同时老师总会有各种理由要学生交钱。现在孩子逐渐少了,村里的学校往往因为生源不足而停办,学生往往要到镇上的中小学就读,要不想每天赶路的话,就要住校。可以说上学的花费,仍是家庭的重要开支。

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往往很难申请到,而且被官僚等克扣严重。一位工友反映:全村共有20户申请国家困难补助,但是最后只有2户拿到了钱。更有甚者,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都被有关系有钱的人拿走了,真正贫苦的农民反而得不到困难资助。令人痛心的是,今天仍有许多家庭因负担不起大学学费,学生考上了大学也不去上。

家电下乡和大学生村官:工友们普遍反映听说过这些政策,但确实没有落实到自己的家乡。看来政策的覆盖面还不是很大。

二、基层干部素质低下,徇私舞弊严重,不作为

我们采访的每一名工友,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了这一点,或是非常气愤,或是十分无奈。让我们深感基层问题是个大问题。国家的政策执行难,农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基层干部素质低下,徇私舞弊严重,不作为。

首先是农村选举:村干部往往不是选出来的,而是与镇上干部有关系,得到任命。即使选举也存在贿选的情况,有时连选民证都见不到。这种由上到下的管理方式是制度问题。于是民主选举走了形式,甚至是形式都懒得走,人民的意愿无从表达。

其次是村干部的执政:村里的村长,村支书,会计三个人把持着村内一切事务和对外联络,外人根本不了解他们的执政情况。村民没见他们干过什么事情,往往与他们形同路人,互不来往。而他们为了敛财,明目张胆的克扣国家政策补贴和专项资金。

最后是农民办事难,无从申诉反映问题:在镇上或县里,办个身份证、登记个户口等都很费劲,而且要花很多钱打理、托关系找人才能办理。吃拿卡要太普遍了。每个公职人员都想捞好处。人民举报、申诉地方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却因为官与官是一个体系,大家互相都有关系。造成申诉往往是无果而终,同时又有遭到打击报复的危险。

现实问题的原因:我们不可否认,地方官员的待遇不是很理想,甚至没有外出打工的工人挣钱多。但这绝对不应是他们无视法规大肆敛财的理由。

现实是,这些人头脑里,根本没有为民执政的意识和观念,在他们看来,当官就是为了有地位有待遇,想办法敛财理所应当。基层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官本位严重,违法乱纪屡见不鲜,没有为民服务为民执政的意识。这种状况令人揪心。

三、地方发展被动,依靠自然资源情况严重

由于基层和地方官员的不作为,地方发展往往跟着国家和省市的指挥棒,被国家和省市的财政拨款和政策推着向前走。地方官员很少主动求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方向。致使因为地域、环境等差异,地方发展比较被动缓慢。

同时,工友们普遍反映乡镇工厂企业很少,多数仍靠农业支撑。某种特色的自然资源就成为依赖和支柱,往往会出现过度开发、恶性竞争等现象。这也是我国的国情所致。

第四部分:我们的感悟与思考

我们仍是学生,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不出全面完美的解决方案。但看到农民工人生活困苦,听到他们反映许多种种丑恶现象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发自内心的觉得,继续改革势在必行。

一、解决农民工问题

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

要求农民工人必须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合同。劳务合同必须确保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利。公检法建立对包工头和承包商的追溯机制,杜绝一切拖欠薪水的情况。工伤责任要明确,可考虑将其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保护,搞好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严格执行高危行业农民工持证上岗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和饮食条件。要让农民工了解并拥有正常的维权途径,让农民工能及时反馈,农民工的维权工作要快捷高效有力。

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加大对农民工的舆论宣传,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关心、尊重和爱护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体力劳动者不应低人一等”。让工人获得应有尊重,体面地劳动。同时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可以以放电影、讲新闻、捐衣物书报、定期走访等形式切实关心丰富农民工人的日常生活。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疏导工作,给予他们二次学习的机会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可以开展人生规划等活动,减少他们内心的迷茫,使他们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可在工地定期开展一些法律,知识,技术讲座,也可以联系一些职业技术学校。让他们增进法律意识和社会常识,获得二次学习实用技术的机会。使他们提升自身素养,拥有实现梦想的途径。

二、国家层面的改革

改善现有的体制

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同时,稳步促进民主建设,不断推进民主选举和投票。尝试司法与行政保持距离,保障司法公平公正地积极发挥作用。政策执行透明,政务公开,让人民切实的参与监管工作。对于违法乱纪不作为的干部,要勇于纠正和处理。

就像温总理说的:“遵从人民的意愿,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的成果会得而复失。”我想,唯有代表人民意愿的干部执政,唯有人民的意愿能够参与到行政中,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发展效率,确保方向正确,做到公平公正,人民切实受益。我们民族才能走向富强,国家繁荣昌盛。 基层干部建设和思想宣传

传播一种正确高尚的思想,可以让千千万基层干部有所触动,改变现有的思想道德困境。

基层干部要认清权利来自人民。要有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思想。摒弃官本位思想。切实做服务人民的官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执政的第一位。

基层工作是国家的根基。对于素质低下,没有为民执政意识,违法乱纪,不做为的基层干部,要勇于查处。也应加强基层干部的待遇。同时让更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下基层,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权利和更大的舞台,减少束缚,让富有决心的大学生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出新局面。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帮扶力度

增加农业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种田的收益。同时打击中间商,抑制游资对农产品的炒作和买空卖空。切实让农产品价格提升的好处落在农民手里。明确免除农村义务教育的费用,补贴困难家庭和贫困大学生。加强乡镇医院的建设和医疗水平,使农民不必赶到大城市看病。推进新的惠农政策的实施。

第五部分: 结束语

这次调研素拓,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让我们从校园中走出,迎着寒风,骑车到建筑工地,走进工人们的生活。忘不了红红火火的十一工友晚会,工人们的热情和现场的欢声笑语。忘不了每次在简陋的工友宿舍中促膝长谈,思考现实的问题,体会那一份掺杂着厚重与无奈的温馨。

我知道,我们的调研仍十分稚嫩,调研范围仍比较狭小,观点也未必全面。但是我们的调研凝聚着我们火热、质朴、真诚的心,我们的调研有深度、具有普遍性且绝对真实。更重要的是,对于农民工人,我们有发自内心的爱,并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他们。我们怀有远大崇高的志向,对于国家未来,都有着深深的关切,美好的憧憬和踏踏实实贡献力量的决心。

素拓的结束,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又将迈向新的台阶。我们的人生因为这一次素拓而收获了很多不可复制无与伦比的意义。而调研给予我们的启示,也许将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