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22 11:23:00 浏览次数:422 次 来源:铜川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为全面了解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高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质量,根据常委会的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岳峰、史敏、任荣、董茂龙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及财经委组成人员,通过深入企业实地察看、组织企业和有关经济部门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以及对企业的发展方面还需要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人民政府紧紧围绕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积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手抓总量扩张、一手抓质量提升,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1.56亿元,增长15.6%。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5.02亿元,同比增长17.6%,占生产总值的64.0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0.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7.26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工业增加值61.3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位居全省第5,创历史最好水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良好,工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产业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工业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通过技改扩建,做大做

强重点企业,培育支柱产业,使得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煤炭产量1255.4万吨,增长19.53%;水泥产量602.4万吨,增长43%;水泥熟料产量463.9万吨,增长11.35%;电解铝产量11.7万吨,增长0.5%。火力发电34亿千瓦时,增长7%,煤炭、建材、电解铝、电力生产及供应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54.91亿元,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到83.6%。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增长幅度,带动了全市工业的发展。截止六月底,工业企业税收收入完成12.0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78.34%。

(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工业转型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一方面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在项目安排、财税政策等方面注重扶持的同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改造提升现有工艺和产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积极对接中省相关产业政策,立足我市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上半年,争取中央重点振兴和中小企业技改资金1670万元,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的产值快速增长,据市统计局统计,上半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4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

29.84%。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良好,节能减排负重推进。

(三)非公经济平稳增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实际,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做大企业服务平台,加快了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全市非公经济企业2366户,个体经营户2.8万户,从业人员15.5万人。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46.25亿元,同比增长34.2 %,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52%,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58亿元,同比增长

43.71%。非公经济拉动作用逐步增强。

(四)工业经济社会贡献明显增强。一是促进了财税收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上交税金12.02亿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促进了城镇就业。为下岗职工和城镇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运输、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三是促进了全市经济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

支撑力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不均衡,工业经济对财政支撑后续力度不够。一是资源型产业煤、水泥、电解铝等目前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资源型企业在发展上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步伐迟缓。电解铝、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几乎没有形成有规模的下游产品。二是产业之间缺乏关联度,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主要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增加上,打造“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虽提出多年,却步履维艰,效果不明显。三是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等接续产业规模偏小,上半年仅实现产值3.34亿元。其它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亦没有

形成规模,难以对财政的持续增长形成有力的支撑。

(二)工业大项目储备不足,项目落地不够,在建项目进度滞后。一是从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建的341个项目中,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仅12个这一组数据来看,我市储备项目建设规模小、层次低、投资额不高的现象突出,投资完成额主要依靠在建和续建项目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二是部分项目建设投资与计划相差过远,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三是签约项目多与落地率低的矛盾十分突出,今年西洽会上全市招商引资总额达447亿元之多,但上半年资金到位仅6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到位约30亿元。后续发展几乎没有大项目的支撑。四是项目策划包装主动性不足,部门、区县相互联系沟通不够,各自通过招商引进外来项目,没有形成统一口径,储备的项目与招商引资的项目呈“两张皮”,难以策划生成有市场、有新意、能突破的大项目、好项目。五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3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9.44

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2.5%,工业投资占比偏小。

(三)土地因素的制约滞缓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原因,工业土地资源的存量不足与项目建设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对项目引进和落实造成影响,也使当前引进的一些重点项目却因土地问题无法落地开工建设,存在项目等地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却存在工业用地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是部分企业圈占了大量土地,但其生产规模、投资强度与所占用的土地不相匹配,土地利用率低下,造成大量土地闲置,甚至极个别项目,占地不建,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如新区南部工业园目前仍有9个入园企业占地未建,

而部分项目因土地问题无法洽谈。

(四)资金的制约影响了部分重点企业的生产和部分骨干项目的推进。一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市的一些资源性的大项目和骨干企业,融资难度增加,加之货款回收较慢,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项目的推进。二是我市中小企业主要是因抗风险能力弱,自身的财务管理等难以符合银行放贷要求,同时由于银行实施贷款终生负责制,面对少数企业信誉不良,长期欠款不还的问题,各家银行“惜贷”现象明显,致使中小企业资金链十分脆弱。三是部分用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政府扶持资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市财政设立的项目包装资金、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及其他一些扶持工业发展的资金,由于管理部门不一,没有形成合力,对工业经济的

发展没有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机制不活,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缺乏

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三、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编制出台《铜川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要依据国家现行政策和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创新发展思路,尽快制定出《铜川市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发展思路、工业转型方式、实施步骤及各个阶段发展的目标重点等,明晰各部门分阶段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制定财政、土地、税收、环境及激励等方

面的政策要求。《规划》要符合中省工作部署,符合铜川实际,作为“十二五”时期铜川工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市委、市

政府推进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推动工业经济由松散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变。一是煤炭、电解铝、建材等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会是我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全力支持,促其做大做强,围绕提高产品档次、产业层次和生产规模,加快改造提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尽快推动我市煤、电、铝、水泥、陶瓷产业链的联产联营,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产业间的关联度,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工业路子,增强企业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三是加速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力、医药、食品、纺织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尽快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使其成为我市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四是要按照“大项目一产业链一产业群一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导中小企业配套延伸发展,走服务型、专业型、配套型发展路子,积极向大企业靠拢,向大项目渗透,加快上下游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经济良性

发展。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工业增量扩张。一是要加快全市各个工业园区尤其是市级四大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气、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功能。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真正使园区成为我市利用外资的示范基地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二是要认真筛选、编制、准备一批建设条

件成熟、市场前景广阔、预期效果理想的新项目,积极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围绕我市工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利用扎实可行、吸引力强的项目广泛吸引域外资金,特别是要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三是要按照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提高效率的原则,及时协调解决在建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项目建设的良好推进机制,确保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四是要下大力气巩固招商成果,对一批签约在谈和签订协议的项目,落实责任单位、人员继续跟踪,加强联系沟通,直至转化为落地项目。对那些假实施项目之名的圈地投机行为,建议适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督查,按规定进行处罚直至收回闲置用地,彻底杜绝项目开工有仪式,建设无进度的现象发生。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加快和完善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建设,积极向银行推荐好企业、好项目,争取贷款支持;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可尝试将国家给予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用于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资金和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的资金及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捆绑在一起,以借贷或参股的形式直接注入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配套性强的产业,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反对投资歧视,坚持内外平等的原则,鼓励企业以合伙、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吸收社会资本,增大资金总量,壮大投资实力。同时借鉴和学习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可通过建立互助协会、出让企业股权、借助证券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来盘活和增加企业现有资本,帮助

企业发展。

(五)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把招商引资与引智、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紧密结合起来,鼓励企业采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灵活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注重激发现有人才队伍的活力,为加快

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六)强化服务意识,全面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大力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浓厚的工业氛围,对支柱企业、中小企业、招商企业及本土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扶持,为项目落地、企业培育、产业集聚提供最大保障。全面推进各类机关效能建设,推行政务承诺制、公开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强化环境监督,严肃查处“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吃、拿、卡、要”和效能低下、行政不作为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大力整治项目建设工地和企业的周边环境,确保项目建设以最少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建成投产,确保工业企业能集中精力

加快发展。

 

第二篇: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市经委

(20xx年7月13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成立企业帮扶工作组,开展“224”帮扶工程,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项目市级领导联系制度,定期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等一系列措施,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调结构、促增长、保稳定取得初步成效。

一、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从上半年整体情况看,全市工业增速企稳回升,呈现出“同比增长、环比趋暖、总体向好”的良好态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21.6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2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5.9%;3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9.52亿元,增长6.8%;4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9.79亿元,增长11.7%;5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9.50亿元,增长14.7%;6月份当月完成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7.8%,达到2月份以来的最好水平。

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图1:工业增加值增速比较图

1

图2:20xx年单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比较图

二、呈现五大主要特点

(一)煤、电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4.2亿元,增长16.8%,实现原煤产量3804万吨,增长14.3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7.1%,完成发电量216亿千瓦时,增长3.43%。煤、电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87.58%。 图3:原煤分月产量比较图

根据监测,从3月份开始煤炭价格开始攀升,到5月份淮南矿业集团商品煤价格已超过去年同期价格。同时全市原煤产量增长了14.33%,因此煤炭价格和产量的上涨对于我市工业经济会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电力行业,各主力电厂6月份当月的发电量都超过5 2

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月份当月发电量,其中洛河电厂、田集电厂、平圩一电、凤台电厂增发电量都超过1亿千瓦时,增幅显著。发电量的增加预示着经济的回暖。

表1:商品煤价格统计表(单位:元/吨)

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表2:发电量统计表(单位:亿千瓦时)

(二)县区经济进一步加快。

全市5区1县和1个实验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2%,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潘集区、谢家集区、毛集实验区、凤台县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9%),分别增长39.3%、15.7%、15.4%、14.4%。

3

(三)工业用电量保持平稳增长。

全市总用电量2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6%,其中大工业用电10.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11%,非普工业用电1.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根据用电量反映出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后劲。

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图4:上半年全市用电结构图

(四)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上半年,全市技改投资完成42.19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全市工业投资的90.44%,保持了较强的势头。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全市制造业共完成工业投资12.82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27.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2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完成8.67亿元,机械行业完成1.16亿元,分别增长366%和104.4%。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业,积极打造我市第四大支柱产业,安徽煤机装备制造(淮南)基地内舜立机械、长壁煤机、凯盛重工、中矿国际新集化机、万泰电子等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上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25%。

(五)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20xx年我市列入省“百千工程”亿元以上项目31个,比去年多争取了12个,并且大部分项目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投 4

资15.2亿元,其中正在建设18个,开始试车2个,已经竣工1个,6个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还有4个因退城进园等原因暂缓建设。矿业集团张集西风井工程、潘一东区改扩建项目、国投新集新集一矿安全工程、平圩发电公司#1汽轮机组改造项目、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流化床甲醇制丙稀(FMTP)中试装臵项目、新集石油化机大型成套选煤机械设备生产线项目、长壁机械日产万吨大运距超重型高性能井下运输机械项目等有序推进。

三、存在三大主要问题

(一)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一是企业应收帐款占用仍然较高。全市重点监测的40户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占用资金较多。1—5月份,累计应收帐款余额25.6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94%。其中:平圩一电应收账款2.02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7.86%;平圩二电应收账款2.05亿元,占总额的7.98%;洛河电厂应收账款4.27亿元,占总额的16.62%,就是说,电力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另外,淮化集团应收账款0.72亿元,占总额的约2.8%;凯盛重工应收账款0.75亿元,占总额的2.92%;长壁煤机应收账款0.8亿元,占总额的

3.11%。二是中小企业融资较难。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难以符合银行放贷要求,同时由于银行实施贷款终生负责制,各家银行“惜贷”现象明显,致使中小企业资金链十分脆弱。

(二)化工、水泥等部分重要工业产品价格下跌。

化工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较大,如浓硝酸今年上半年平均价格是1616.33元/吨,去年同期价格是2371.10元/吨;尿素上半年均价是1745.54元/吨,去年同期价格是2007.81元/吨。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对我市化工企业效益的影响显而易见。另外,水泥 5

行业熟料均价为217.22元/吨,去年同期价格是242.47元/吨;水 泥均价为272.47元/吨,去年同期价格是275.72元/吨。

表3:淮化集团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分月统计表

(三)电力机组负荷率下降。

上半年,在凤台电厂新增两台机组的情况下,全市发电量完成216亿千瓦时,仅增长3.43%。全市主力电厂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2741小时,比去年同期3127小时下降12.3%。电力行业是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也非常明显。

此外,我市还存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园区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成本升高,产品销售受阻等问题,需要逐步加以改进和解决。

四、保企业促增长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调研,积极帮扶解困。

我委作为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领导小组企业帮扶组,又专门成立了1个综合组和8个帮扶组,组织力量赴各县区、各类工业园区、行业及有关企业开展调研帮扶工作。与此同时,积极配合省促增长协调服务工作组在淮开展调研、座谈和帮扶工作。接待陪同省人大、省政协和省经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企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以及市领导赴县区、企业调研。开展调研以来,共考察企业近240家次,举行座谈会近100次,与400多人次企业经营者和

全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6

县区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通过调研,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我市及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研究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等情况,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行业和企业加快发展。如根据淮化集团提出的要求,我们积极向省经委、省民爆办报告,于6月9日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工业炸药生产企业和硝酸铵生产企业对接会,帮助淮化集团向民爆生产企业进行推介,取得积极成效,这一做法得到了省政府黄海嵩副省长的充分肯定。启动“224”帮扶工程,确定装备制造和轻工纺织2个重点行业、20户重点企业和40户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二)加大宣传,帮助落实政策。

根据我市近年来出台的发展工业经济、非公经济的有关政策文件,我们进行了筛选、整理,专门印制了《淮南市发展工业经济、非公经济文件选编(一)》,送至企业进行宣传,使企业充分了解和掌握政策,并积极帮助企业落实政策。同时,把国务院、省、市政府有关部门近期出台的保增长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进行整理,着手准备印制《文件选编(二)》。我们还对“非公经济50条”进行细化分解,通过收集资料、征求意见、座谈讨论、多次修改,经市发展非公经济推进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审核正式下发了《淮南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奖励资助贴息实施细则》、《淮南市县区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和《淮南市非公有制诚信企业库管理办法》。

(三)加大调控,掌握运行走势。

对全市工业企业及重点项目,特别对保增长的重点行业、重点监控的40户企业以及重点推进的31个亿元以上项目,实行重点跟踪,作为20xx年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 7

建立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市领导联系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和项目调度,及时掌握形势变化和企业生产运行、项目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及时向市政府反馈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及时调控。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建设,着手建立覆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直报体系。免费为每个县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加配了数据通信系统,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息报送员进行了轮训。积极谋划和实施项目,帮助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对已经成熟的项目抓紧申报,争取进入国家和省里的盘子;对准备和正在实施的项目,加大调度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争取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今年以来,为安徽德普、长壁机械、凯盛重工、海螺水泥、中矿国际石油化机以及一些中小企业项目,多次跑省跑部,取得很好成效。同时选派业务骨干深入到宏泰钢铁,指导帮助企业谋划项目。6月5日我市发生强对流天气,我们第一时间前往供电公司指挥线路抢修。与此同时,及时了解全市工业企业受灾损失情况,为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并向省经委上报,积极争取受灾资金补助。

(四)加大支持,解决突出问题。

针对当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突出问题,对产品有合同、有市场、竞争力强、信誉较好,但经营遇到暂时资金困难的企业,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等形式,争取金融机构在贷款、发行债券等方面予以支持。利用淮南市银企对接会的平台,我委向金融机构集中推介了中小企业、煤化工、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117家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协议融资517.5亿元。围绕培育煤炭、电力、化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重点产业,编制了《淮南市20xx年工业投资项目计划》,安排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8

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4大类共266个项目,总投资达595亿元。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向上申报,争取得到国家和省级支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通过开展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从市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20xx年第一批近1200万元以及获得省级专项资金711万元,用于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中小企业担保及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奖励、资助、贴息和配套,并抓紧落实。

(五)加大培育,帮助企业上市。

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有关要求, 我委上市办与国元证券、东方证券等保荐机构合作,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根据券商提供的调研报告,上市办确定了安徽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淮南市万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淮南市光华光神机械电子有限公司为未来三年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对象。目前三户企业上市融资愿望强烈,积极性很高,聘请了专业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密切与中介机构和保荐机构接触。其中山河药辅和万泰电子分别于5月8日和5月18日与保荐机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签订正式合同,启动上市辅导,争取在20xx年-20xx年间首发上市。

五、三季度和全年预测以及下一步工作初步安排

预计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90亿元,同比增长13.5%。

可完成原煤5750万吨,同比增长15%。按照年初市政府确定的“完成原煤7500万吨”的任务目标,前三季度应完成5625万吨,超出125万吨。

可实现发电量3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按照年初市政府 9

确定的“实现发电量490亿千瓦时”的任务目标,前三季度应完成367.5亿千瓦时,少发电37.5亿千瓦时。

可完成浓硝酸27万吨,同比下降9%;纯碱18万吨,同比下降17%。

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60亿元,能够完成全年11%的任务目标,力争超额完成目标1-2个百分点。

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经济运行。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分析研究,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加强运行监测预测,坚持按月调度分析。加快建立覆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直报体系,对企业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224”帮扶工程涉及的20户骨干企业和40户中小企业开展进一步摸排,采取“一企一策”进行帮扶。针对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准备召开一次装备制造基地内企业的产品推介会,邀请重点煤炭企业参加,对装备制造业采掘、支护、电控、防爆等产品,向煤炭企业进行重点推介,在同质同价条件下,优先购买基地内企业产品。

(二)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出台《淮南市工业项目管理办法》。在协调推进亿元以上、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的同时,充分挖掘非煤、电行业项目投资潜力,尽快形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等加工制造业齐头并进的投资格局。围绕今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的目标任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帮助企业跑省跑部,争取尽快拿到项目开工前的各项批件、“路条”,同时积极协调银行落实贷款,力争国投新集低热值燃料热电环保工程、淮化 10

集团大甲醇、德邦化工纯碱等一批投资额较大的项目提前开工,加快长壁煤机项目、淮化集团的年产21万吨尿素改造项目、舜岳水泥12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项目、新光神光纤的射频连接器稳相电缆组件产业化项目、淮河化工树脂锚杆生产车间技术改造项目等建设,确保淮化股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和1万吨甲醇制丙烯项目试车顺利。

(三)抓好非公经济。加快完善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体系,着手建立非公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实施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措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配合,将产品有销路的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及时提供给金融机构,积极组织开展和参加各类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融资洽谈活动,为银企双方构建交流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资金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应收帐款和产成品存货资金,加快资金流转速度。积极关注成长型小企业,力争有更多企业上台阶、上规模,并进行奖励。

(四)抓好产业规划。尽快完成对《淮南市七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2009-2011)》的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并尽快上报市政府。积极建设煤化工新区,加快推进与中石化合作煤化工项目落地。支持服务三个省级开发区扩容建设,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步伐。集中力量充实生物医药园,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深加工集聚区,全面振兴纺织业。积极发挥产投公司的作用,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快合淮工业对接,主动发挥淮南煤电优势、合肥市制造业优势,联手打造合淮工业走廊,布点重化工业项目,打造直供电试点的示范区。近期将与合肥市经委正式签订《加强区域合作的框架协议》。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