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研究

瑞奇 学号:11242152

【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中国国际收支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国际收支经济失衡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中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中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中国近几年国际收支的状况

自20##年到20##年上半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较大的顺差。尤其是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的“双顺差”(双顺差,就是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占总顺差比例一直很大。这是中国国际收支最显著的特征。

20##年 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 数据显示,20##年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932亿美元,与20##年4795亿美元的增加额相比下降18%,这也说明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数据显示,20##年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1091亿美元。而20##年已公布的这一数字为190亿美元。

2010至20##年总体,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储备资产持续增长。国际收支总顺差大幅下降。20##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的走势,国内物价水平保持稳定。中国国际收支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持续“双顺差”首次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状态,这显示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自主性进一步增强。20##年,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较20##年增长42%;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逆差,上年为顺差2655亿美元;国际收支总顺差1763亿美元,下降56%,大大低于2007~20##年年均顺差4552亿美元的规模。

下面几个图表可以反映这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纵观这几年中国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它确实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是 贸易顺差的扩大,充分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政策的正确性,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也使中国彻底结束了外汇短缺的历史,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信誉的进一步增强。

二是 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保证,有助于中国提高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制度提供了较宽的政策空间。

三是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从国外引进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为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失衡和储备持续大幅增长的总量失衡,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1.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增加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

 2.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当前中国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流动性偏多问题,是全球流动性过多的组成部分,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渗透进入中国金融体系。

 3.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和消费之间的不协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矛盾。

 4.贸易顺差的大幅度提高,增加了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中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这既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特殊的管理体制与鼓励政策,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而中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中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使得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比较不发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中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中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深入分析中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中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
  (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长期以来,中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

促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中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一)降低中国过高的储蓄率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因此,中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出现的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同时也为中国外汇市场的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保持汇率均衡水平的稳定基础上,中国需要尽快理顺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外汇市场的管理创新,增强市场交易主体的竞争力。扩大结售汇周转头寸的浮动区间,适当增加银行制定挂牌价格的权限,增强境内机构支配外汇资源的自主性。进一步培育外汇市场,逐步推行外汇做市商制度,增加交易品种和交易主体。进一步健全汇率调控的参照指标体系,增加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和对冲工具,提高中央银行的汇率调控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中国对外部门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国内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变迁。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且取决于中国相关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子先,张晓静.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经验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7(10). 
  2、唐丽丽,赵雪梅.浅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J].当代经济,2007(7). 
 3、杨慧.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浅析        [J].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07(6). 
  4、张少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原因与化解之道[J].甘肃社会科学,2005(5).

 

第二篇:4、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平横表分析

4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平横表分析

20xx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我国经济顺利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企稳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主要项目收支规模较20xx年有所下降。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GDP之比为6.1%,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呈回落态势,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负,内需的贡献力度加大。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企稳回升,外汇资金净流入规模逐步恢复,下半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高于上半年,并呈现正增长。总体看,当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式失衡问题依然突出。

20xx年,世界经济形势预计继续向好,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回稳,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收支运行的宏观环境总体上将好于20xx年。同时,在汇率、利率等市场因素驱动下,跨境资金流动日趋活跃,外汇资金流入我国的规模可能增加。但随着调结构、促转变政策的逐步到位,经常项目顺差与GDP的比例可能进一步下降,国内机构对外投资保持一定规模,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望继续改善。

下一阶段,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外汇管理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转变外汇管

理理念和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为经济主体提供便利,逐步淡化事前审批管理,强化事后监测分析职能。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xx年

4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平横表分析

4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平横表分析

4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平横表分析

一、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20xx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20xx年为增长17%;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6倍,20xx年为下降74%。各主要

项目情况如下:

1.货物贸易进出口多年来首次回落

20xx年,由于外部需求依然较低,国内经济增速相对前些年有所回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继续呈现下滑趋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xx年货物贸易出口12038亿美元,进口9543亿美元,分别较上年下降16%和11%,是近20年来的首次下降;货物贸易顺差2495亿美元,下降31%。

2.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长

20xx年,服务贸易收入129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2%;支出1589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逆差294亿美元,增长149%。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运输项目逆差较上年扩大93%,旅游项目由上年的顺差47亿美元转为逆差40亿美元。

3.收益项目净流入小幅上升

20xx年收益项目顺差4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增幅回落57 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对外资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20xx年投资收益流入994亿美元,增长7%,其中大部分是国家外汇储备取得的收益。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海外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增幅放缓,20xx年职工报酬净流入7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增幅回落35个百分点。

4.直接投资顺差减少

20xx年,直接投资顺差34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4%。由于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收缩,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782亿美元,较上年下

降47%。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一定规模,20xx年净流出439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8%。

5.证券投资净流入略有下降

20xx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387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回流99亿美元,较上年下降70%;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288亿美元,增长191%。

6.其他投资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

20xx年,贷款、贸易信贷、货币和存款等形式的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入679亿美元,20xx年为净流出1211亿美元。其中,我国境外其他投资资产净回流94亿美元,20xx年为净流出1061亿美元。境外对我国其他投资净流入585亿美元,20xx年为净流出150亿美元。

7.储备资产增幅放缓

20xx年,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即估值效应)影响,我国新增国际储备资产3984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减少17%。其中,外汇储备交易变动3821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和货币黄金合计增加160亿美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