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

1 心率与心律失常报告

1.1 心搏数 全部心搏数目是包括了窦性、房性、交接性、室性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到12h及下午14h至21h的心室率;夜间最高心率指22h~次日6h的心室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1.2 长、短间歇 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的R-R间距,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的R-R间距,见于下列情况:①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②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③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④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⑤窦房阻滞;⑥房室阻滞;⑦双束支阻滞;⑧起搏器夺获失败;⑨窦性停搏;⑩心室停搏等。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距:①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距<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②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 on T现象,有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1.3 窦性心律 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目。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1.4 房性心律失常

1.4.1 房性期前收缩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个房性期前收缩。房性二联律:窦性心搏与房性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二联律。房性三联律:①1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②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四联律。

房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QRS-T波群形态有或多或少的畸形。一般呈现下列几种图形:①伴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②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③左前分支阻滞;④左后分支阻滞;⑤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⑥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⑦不定型心室内阻滞图形。

1.4.2 房性心动过速由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期前收缩构成,心率>100次/分。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频率>100次/分,QRS波时限<0.11s,不能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统称为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包括:?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1∶1或2∶1下传的心房扑动;?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慢-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交接性心动过速;⑴心室间隔部心动过速;⑵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性心动过速等。

1.4.3 阵发性心房扑动由一系列快速规则的F波组成,心房率250~350次/分,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为顺钟向型心房扑动。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为逆钟型心房扑动。

1.4.4 心房颤动由一系列快速不规则f波组成,R-R间距不规则,心房颤动的平均心室率>180次/分为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100~180次/分为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60~100次/分称为普通型心房颤动,心室率<60次/分为缓慢型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R-R间距>2.0s,称为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线索为:①白天与夜间多次出现>2.5s的长间歇;②心室率<40次/分,持续1min以上;③出现成对交接性逸搏,逸搏间期是相等的;④出现室性逸搏。

在上述的1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中有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逸搏或心室起搏的QRS波群插入,仍计算为1阵。

1.5 交接性心律失常

1.5.1 交接性期前收缩指单个过早发生的交接性搏动,软件和计算机无法识别交接性期前收缩,在室上性期前收缩模板中由人工检出。成对交接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次交接性期前收缩。交接性二联律,一次基本心搏与1次交接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交接性三联律少见,定义与房性三联律相似,不同点是期前收缩来源于交接区。

1.5.2 交接性心动过速由3次或3次以上的交接性QRS波群组成,心率>100次/分,报告心动过速的阵数,交接性心动过速的心搏数,最高心室率和持续时间。

1.6 室性心律失常

1.6.1 室性期前收缩数目指单个散在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包括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一次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统计时算作2次室性期前收缩。在室性期前收缩数目中,不包括室性逸搏、室性心律、室性并行心律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真二联律指1次基本心搏后面跟随成对室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室性假三联律指2次基本心搏后面跟随1次是室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室性四联律指每3次基本心搏后面加上一次室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

1.6.2 室性逸搏指室性QRS波群偶联间期>1000ms。室性逸搏连续3次或3次以上,频率<60次/分,为室性逸搏心律。

1.6.3 连续3次或3次以上,频率在60~100次/分的室性节律,定义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6.4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室性QRS波群连续3次或3次以上,心室率>100次/分。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者,报告室性心动过速阵数、总室性QRS波群数目、持续总时间及最快1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

1.7 其他心律失常

各种类型的反复搏动、并行心律、差异传导、蝉联现象、房室结双径路、空隙现象、融合波、起搏器感知异常、夺获失败等,需要在编辑过程中由人工标记或在报告首页中直接打印出来。

2 ST-T趋势图

在ST段趋势图上可以分析ST段抬高或下降的变化趋势,报告出ST段抬高2min以上、下降≥1mm的时间分布,每阵ST段改变持续时间,统计出ST段抬高总负荷(mm·min)或ST段下降总负荷(-mm·min) 。 3 T波极性趋势图

反映了24h T波方向的变化,结合临床考虑其意义。

4 起搏心电图报告

4.1 AAI/AAIR起搏报告起搏间期、逸搏间期、起搏上下限频率,起搏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率、感知不良和起搏故障等。

4.2 VVI/VVIR起搏器,报告心室逸搏间期,起搏间期,起搏上、下限频率,心室起搏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率,真、假室性融合波,心室起搏失败,感知不良等。

4.3 DDD/DDDIR起搏器,除报告上述内容外,还应有房室双腔起搏数目,所占百分比、A-V间期等内容。

由于起搏器的功能越来越多,DCG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报告多种类型起搏器心电图特征。 5 心率趋势图

将24h全部心率每分钟变化情况绘制在心率趋势图上,纵坐标代表心率(次/分),横坐标代表时间,了解心率的变化趋势图。

6 直方图

在R-R间距直方图上,反应R-R间距由短到长的变化,从中找出心脏停搏。

在N-N间距直方图上,反应窦性心动周期由短到长的变化。

在N-V间期直方图上,统计室性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由短到长的变化,检索R on T现象室性期前收缩。 在S-N间期直方图上,统计房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由短到长的变化,了解窦房结恢复时间。 7 DCG报告

将DCG上见到的心律失常,ST-T改变等报告出来如: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下壁ST段改变、前壁T波倒置[1、2]。

8 署名

签署报告者的名字和报告日期,以对临床医师和患者负责。

【参考文献】

1 卢喜烈,石亚君.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11(2):2~5

2 ACC/AHA guideline for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Guidelines for Ambulatory Electocardiography)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1999, 34: 913~939

 

第二篇: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相关问题

书写心电图报告必需按报告上的内容要求认真填写各个项目。其中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时间与发报告时间,急诊心电图还要写明检查与发报告的具体时间到时、分。其它项目,即主要项目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 心律

心律是指整幅心电图的主导心律。一般是窦性心律。如主导心律不是窦性时,则写异位心律。

1、窦性心律。所谓窦性心律就是符合窦性P波标准的心律。不管P-R长短,是否下传。窦性P波是指:aVR导联P波倒置,I、II、aVF、V4~V6导联P波正向。个别P电轴右偏时,I导联P波浅倒或双向,若P电轴左偏时(一般在-30度内), II、aVF导联P波可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其他特征与窦性P波相同。部分医院使用的报告单有P波一项,通常主要描述aVR导联P波方向,如异位心律或P波消失则要详细描述其特征,P波电压>0.25mV(V1导联正向部分>0.20mV)或P时限过≥0.11s也要加以描述。

2、异位心律。异位心律指:①有P波,但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如aVR导联P波正向符合逆行P波标准的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左房心律,冠状窦心律等。②有P波,但P波落在QRS中而看不清,R-R整齐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多属异位心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③P波消失,代以F波或f波等,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④P-QRS-T波群消失,代以VF、Vf波,即室扑、室颤。

常见异位心律有: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各种房性心律(包括不同部位的左房心律、冠状窦心律、右房心律)、交界性心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各种类型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逆向传导的室性心律、室扑及室颤等。

逆行P波即aVR导联P波正向,II、III、aVF导联P波倒置。其它导联P波方向及形态取决于异位P波起源于心房下部的部位及折返激动进入心房的部位。交界性心律与心房下部的各种心律均可表现为在QRS前有逆行Pˉ波,所不同的是:前者Pˉ-R<0.I2s,后者Pˉ-R>0.I2s。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房室折返性或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均可能见到QRS后面有逆行Pˉ波,交界性心律R-Pˉ

ˉˉ<0.16s,室性搏动时一般R-P>0.16s。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R-P约0.I1 s左右,

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R-Pˉ≤0.08s(食道导联≤0.07s),偶见逆向传导延缓R-Pˉ>0.08s。

aVR导联的P波既不正向也不倒置 ,即低平、双向时,P-R>0.I2s就是房性P波。但右房上部异位心律,P波方向可与窦性P波方向相同,较难鉴别。V1导联P波呈负正双向肯定不是窦性P波,一般为房性P波。

3、窦性停搏及心脏停搏。全图无P-QRS-T波群,呈一条直线称心脏停搏。缓慢室性或交界性自搏律,全图无P波属异位心律中的一种--窦性停搏。短阵窦性停搏,主导心律仍按可见P波或F波区分。

二、 各波与波段的测量及各种数据的填写。

多导联心电图机打印的报告均已有各种测量数据,一般要校正。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不必修改,如超出正常范围不准确的数据应予以改正。如用报告单形式发报告,全部数据要按实测值填写。用分规测量得出的实测值不用毫秒(ms),而用秒表示。

1、心房率、心室率。即每分钟心搏的次数。除房颤、房扑(1:1传导除外)、II度以上AVB、房速等室上速呈2:1或2:1以上传导及较多隐匿性房性早搏

外,两者是一致的。要学会用目测法计算心率。计算心率的基础是心电图纸上的小格子代表的时间,1mm=0.04s。计算时先测出R-R间期的平均值,即一个心动周期占多少秒,再用它去除60,即得出心率数。

2、P-R间期。亦称P-Q间期。为P波起点至QRS起点的时间间期,称房室传导时间。一般在III或II导联上测量。以秒为单位。正常值:0.12s~0.20s。但不同年龄组与不同心率节段其最高值不同。

3、QRS时限。即Q波起点至S波终点的时间间期。为心室除极所需的总时限。正常值:成人0.06s~0.10s,小孩0.04s~0.08s。一般用V1V2导联测量。目前标准3—12通道同步分析诊断心电图及各种心电工作站的数据均以ms为单位,故在101~109ms区间是否算异常尚未规定,我们以<110ms为正常,≥110ms,<120ms为室内传导延缓,≥120ms为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不定型的室内传导阻滞三类。形态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但时限<120ms者分别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此外,左束支中还分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与间隔支阻滞,分支阻滞的QRS时限一般正常,或>100ms,<120ms。

4、Q-T间期。Q-T间期是指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末的时间间期。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所需的总时限,即心室激动所需总时间。一般在V4导联或T波明显的导联测量。

正常Q-T间期与心率成反比,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故Q-T间期无固定正常值。正常Q-T间期为60到100次/分心率时Q-T间期对应最高值为0.44s至.34s。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用Q-Tc来衡量,以便比较。Q-Tc正常值≤440 ms。若室内传导阻滞则用J-Tc来衡量,J-Tc=Q-Tc-QRS,J-Tc正常值≤360 ms。

5、电轴。电轴是指心室除极过程中,额面QRS环最大向量与X轴夹角的度数。正常额面QRS电轴为0。~+90。,通常用电轴不偏表示。超出此范围分别称为电轴左偏、电轴右偏及电轴极度右偏、左偏。此时应写出其度数。如+120。,-45。。电轴测量分目测法与查表法。

目测法:一般用I、III导联QRS主波方向来确定。1)正常电轴:I、III导联QRS主波方向均向上或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上,II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下,其III导联代数和为负值时,其绝对值需<I导联的代数和的1/2。2)电轴右偏: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下,II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上;3)电轴左偏: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上,III导联QRS主波方向向下为主,且S波明显大于R波,还要看I导联QRS波代数和大小(mm),即III导联QRS波代数和(负值)绝对值(mm)必需≥I导联QRS波代数和的1/2。4)电轴极度左偏或极度右偏:I、II、III导联均以S波为主,即QRS主波方向均向下。

(1) 查表法:分别算出I、III导联QRS波代数和(mm数),再去查电轴表,查出其度数。

三、 QRS波命名与描述。

各导联QRS波形态命名描述原则:(1)凡向上的波均称为R波,有两个以上向上的波,第二、第三个分别称R`、R``。初学者可先描述R波,再描述其它波。(2)第一个R波前如有负向波称为Q波。(3)凡R波后面的负向波均称S波,第二、第三个负向波分别称S`、S``。(4)单独一个向下的波称QS波。由此可见,Q波永远在最前面,S波总是跟着R波后面,无单独Q波与S波。Q、R或S波电压≥5mm,用大写字母表示,<5mm用小写字母—q、r、s表示。

四、 ST段改变的描述。

正常情况下ST段在等电位线上,部分有轻度偏移,向上抬高≤0.1mV,向下水平型压低<0.05mV。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情况下可上斜型抬高0.1mV~0.3mV,左胸导联不应超过0.2mV(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S波为主时);单独III导联水平型或近水平型压低可达0.05mV,但不应超过0.1mV。正常ST段时限在0.12s以内,一般不超过0.14s。凡超过上述标准为异常。

ST段改变分:抬高、压低与平直延长三种情况。

1、 抬高与压低。ST段抬高与压低应描述其形态与抬高、压低的幅度。 ST段抬高形态:常见ST段抬高分弓背型、凹面向上型、近水平型、斜上型与斜下型五种。斜下型通常属于大J波,V1V2导联有大J波或伴右束支阻滞时,ST段斜下型抬高称Brugada波。

ST段压低形态:常见ST段分下垂型、水平型(缺血型)、近似水平型(近似缺血型)与斜上型(单纯J点型压低)四种。还可见到呈凹面向上或凹面向下压低。通常单纯J点型压低在心动过速时出现,一般意义不大。缺血型或下垂型压低意义较大。

ST段抬高或压低的幅度测量:通常ST段抬高或压低测量基点为P-R段近Q波起点处(以前用T-P段做基线)。ST段抬高时测量以J点后0.04s处垂直向下到Q波起点连线的处的幅度,如为弓背型抬高T波又倒置时,以弓背最高点为测量点向下到Q波起点连线的处的幅度。ST段压低时常用J点后0.06s或0.08s处向上到Q波起点连线的幅度,有时也描述J点处压低的幅度。ST段抬高或压低的幅度一般用mV表示。斜上型压低时必需在J点后0.08s处仍压低≥0.1mV或ST段指数<0才有意义。

2、ST段平直延长。通常ST段呈上斜形,后半部与T波升支难以区分。ST段平直部分达0.15s称为平直延长。ST段平直延长时ST段与T波夹角变锐利要单独描述。

五、T波

T波是心室的复极波。正常T波时限较宽,约0.10s~0.25s之间。顶稍圆钝,升肢较缓慢,降肢较陡峭。T波电压:以R波为主导联T波高度应大于1/10R。但电压不能过高。肢导联T波电压通常≤0.5mV,胸导联≤1.0mV。T波方向:

(1)aVR导联必需倒置。(2)I、II、V4~V6导联应正向并>1/10R。(3)V3、aVF导联以R波为主时必须正向。(4)III、aVL、V1、V2导联可正向、低平、双向或倒置。(5)其它:aVL导联如R波≥0.5mV时,T波应正向>1/10R;右侧胸导联T波正向后,其左侧导联不能低平、双向或倒置;TI>TIII、TV6>TV1。

发报告时必须认识正常T波特征,凡不符合上述特征的应描述清楚。书写心电图报告主要描述T波方向,如有电压异常(过高、过平、双向或倒置)同时描述清楚。诊断时就要根据描述判断T波是否异常。

六、U波

正常U波出现在T波后0.02s~0.04s,方向与T波一致,时限约0.1s~0.2s,电压不应超过T波1/2,肢导联U波电压<0.05mV,胸导联U波电压<0.2mV(三基要求),V2V3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且T-U无融合现象。凡不符合上述标准为异常。如以R波为主导联U波双向、倒置,或电压大于上述标准,或呈现T-U融合,应描述清楚。

七、心电图特征(有的报告单上为其他项)。

除上述各项在相应项目上描述外,其他心电图特征均在此栏描述。如肢导联或胸导联低电压、电轴偏移、超过正常值的R波电压(如RV5、RV1、RI、SV5、

SV1电压)、各种早搏的特征、房颤、房扑特征、房室传导比例、U波特征、Q波异常特征(注意分清异常Q波、异常小Q波、边界Q波、位置Q波)等等。如报告单象我院这类型,即无P波、ST段及T波这一栏,有P波、ST段或T波异常时应描述清楚哪些导联改变。总之,最后下的所有诊断必需在报告单上找到其依据。作为实习生、轮转生与进修生应争取在实习期间学会各种正常及异常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与书写,以便加强在学校学习到的心电图基本知识的理解,为今后临床进一步学习与应用心电图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八、电图结论。

心电图结论,即心电图诊断。我院使用的诊断格式是:第一点为主导心律。一般主导心律为窦性心律,如主导心律为房颤、房扑,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动过速(逆传控制心房),结内折返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即无窦性P波者,都属于异位心律。窦性心律与交界性或室性心律并存,构成房室脱节者,可书写为窦性心律+异位心律,或仍将窦性心律视为主导心律,异位心律只写出其诊断即可,如1、窦性心律。2、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干扰性房室脱节。

如心电图正常,第二个诊断为正常心电图。如心电图异常,第二个诊断及以后的诊断,次要诊断先写,主要诊断,包括意义大但又不够明确者写在最后。次要诊断中如有心律失常要先写。如1、窦性心律。2、频发性室性早搏。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电轴显著左偏。5、ST-T改变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主要诊断)。

书写完诊断后,如有特殊建议,再书写建议。如建议查血清心肌酶、查血钾、查心脏超声心动图等。

附:规范化考试心电图要求:要求掌握12导联心电图机操作,识别心电图的伪差与假象,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要求实习期间掌握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为:左右房肥大及左右室肥大、心肌梗死、低血钾与高血钾、窦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各种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阻滞、逸搏及逸搏心律。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心电图基本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