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物流专业叉车实训方案

我校13级物流专业实训课程方案

指导思想与训练目标

结合目前我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实际、物流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对从业人员动手能力要求,特制订本实训规范。本规范以物流专业职业技能大赛要求为实训目标,实现我校物流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均衡发展。

实训对象:

我校物流专业13级学生。

时间安排:

20xx年4月13日至5月29日,每周一、二、五下午(共计42个学时)

实训内容:

起步准备(2课时):学生进场后必须绕车对叉车门架和前后轮胎进行检查,登车后对仪表进行检查,准备就绪后,举手向指导老师报告“检查正常,请求发车”,教师鸣哨示意后训练开始。

车辆行进(4课时):熟悉车辆属性,对各项操作熟练,在规定区域内前进和倒退,并且能够配合转向灯使用。

叉运货品(8课时):使用车辆在托盘存放区叉起托盘,技术要求:车辆静止时货叉前端距离托盘内侧不超过30CM,叉起货物时托盘内侧距离货叉近端不超过5CM。叉放托盘式保证托盘的完好。

带货绕桩(8课时):载货通过规定区域内的6个绕杆,要求是载货行驶时货件离地高度不得大于500毫米,起升门架须后倾到限,绕杆和边线杆完好、不倒地。

货品上架(8课时):把托盘平稳放在110CM高的货架上,抽出货叉时保证托盘的稳定和货物的安全。

托盘码垛(6课时):使用车辆把排列好的托盘垒到托盘存放区,要求托盘前后左右对其,码垛7层依然保证托盘的稳定性。

入库停车(6课时):采用倒车的方法,把车辆停在指定区域内,拉起手刹,货叉平稳放至地面,完成操作。

安全保障措施:

严格按照我国《叉车安全操作规程》实施教学和实训;强化学生叉车安全操作意识,认真组织理论基础教学;在实训地点(西操场)四周建立境界线,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实训场地;实训课程同时有两名持证教师现场指导;根据我校实训场地实际情况,可对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简化;教师按照《叉车安全操作规程》分步骤讲解,学生分步骤练习,确保操作安全。

 

第二篇:物流实训方案

物流实训方案

一、物流实验室建设目标

1.建设成学生物流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培养的平台;

实验室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学生通过训练提高物流“岗位的胜任能力”,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普遍都希望能走上管理岗位,这与我们的培训目标是一致的。但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要求初学者需要对物流的每一个细节的操作都要了如指掌,因此要求学生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又具有流程的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行物流的管理能力。

2.充分体现和展示现代先进物流技术;

学生的培养是为未来输送物流人才,因此实验室建设起点要高,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岗位上很好的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使实验室充分体现和展示现代物流技术。

3.满足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创新性实验和毕业设计的需要的教学平台;

作为教学平台必须具有完成各类型、各层次的实验课目的功能,提高实验课程实验开出率,提高实验系统的开课率。不但学生通过系统的实验掌握基本的联系理论掌握物流知识,掌握基本业务操作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系统流程分析,提高学生的物流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4.真实再现现实物流企业的操作细节与业务流程;

学生的实践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因此实验内容与真实物流企业的对接显得犹为重要。实验内容必须体现物流企业中的所有功能要素与操作细节,实验操作对象与实验数据要完全一致,实验过程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也应基本一致,这样才能将实验与实际紧密联系,从而避免实验内容脱离实际而过于肤浅。

5.建设成经管类多专业共享实验平台

经管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模式、实验内容和实验条件上存在着很大的共性,完整的物流企业运作也必不可少的涉及经管类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三维互动体验式培训平台整合经管类专业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案例分析等,做到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融入到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以物流企业管理经营为实验背景,提供跨专业综合实训演练的平台。秉承一体化、平台化的建设思路,不但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使用率,更有利于各专业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二、物流实验室功能需求分析

1.  具有操作训练和内容验证的功能

理论教学中许多内容需要通过实验课程来验证或者按理论要求来操作训练,实验室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支持学生较长时间反复练习并允许学生犯错的能力。物流实验操作体验的内容应该包含所有物流岗位,如理货、叉车驾驶等,其目的不是掌握搬运箱子与驾驶叉车本身,而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物流流程,为将来的走上管理岗位储备“能量”。

2.  具备模拟真实企业环境,深度剖析操作细节与工作原理的功能

实验内容必须体现物流企业中的所有功能要素与操作细节,实验操作对象与实验数据要完全一致,实验过程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也应基本一致,这样才能将实验与实际紧密联系,从而避免实验内容脱离实际而过于肤浅。

3.  实验内容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整合性

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均是一个复杂系统,物流实验的内容必须涵盖企业的多个方面,同时又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实验内容必须具备将企业实际与学校教学二者进行整合的能力。

4.  实验内容柔性化并具有创新功能

实验内容来源于企业但要高于企业,把在企业的问题集中的体现在实验系统中,这样才能达到训练人才的目的。与此同时,实验内容也不能捆住学生的手脚,必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能自主实验并更新实验内容,从而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5.  具备科学管理实验过程的功能

要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实验室必须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在实验中必须能对实验进程进行引导,实验结束后必须能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和教师追溯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验质量。

6.  具备便利教师实验教学的功能

物流实验往往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因此物流实验室必须能满足至少一个班进行实验的要求。同时,一个成功的物流实验必须与企业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准备实验对教师而言任务繁重。因此,实验室应提供给教师充足的实验材料,便捷的备课方式和丰富的实验内容。

7.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的功能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与“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教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胜任能力为标准的改革。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随时学习;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特别是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技息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三、物流实验室建设模式分类

模式一 流程式软件实验室

以物流管理软件为基础辅以简单的计算机等设备,满足简单物流设备认知和物流软件操作的教学需求,主要进行物流作业数据的程式化操作。

特点:

易操作、能够展现物流运作的数据环境;

设备简单、功能单一、可开展的实验很有限。

模式二 离散式硬件实验室

将工业设备进行改造引入到实验室中,基本涵盖了物流活动所需的设备(以仓储设备为主),营造出真实的物流作业的硬件场景。

特点:

设备丰富、效果直观、可操作内容多;

简单的设备堆积、没有与形成相互关联的系统,实验体系不够明确。

模式三 集中式综合实验室

将物流软、硬件集成应用,构建出物流作业的实际框架,注重一体化的运作。实验体系逐步建立,配套教程和学习资料逐渐增多。

特点:

系统成熟度高、运作环境贴近现实;

流程性强,柔性差,实验内容的拓展和提高的空间有限。

模式四 虚拟仿真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验室三维互动体验式仿真系统为核心,配合计算机及网络、3D显示系统,虚拟现实操作平台等硬件设备以及实验教学体系、教学资源、企业案例数据等内容,共同搭建出虚拟仿真物流实验室的总体架构。三维互动体验式培训平台采用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技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多媒体技术共同构建出一个逼真的三维环境,用户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VR仿真模拟器等跟虚拟世界中的实体进行信息交换,产生仿真的结果。让学生熟悉作业环境、体验岗位操作、验证设计方案、执行管理活动、仿真策略执行结果,同时避免误操作引起的人身安全隐患。

特点:

系统涵盖的知识面广、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模式多样、表现形式生动,具有很强的实验性;

对配套硬件要求相对比较高。

针对以前四种模式笔者做了一个表格比较:

四、结语

本文从建设目标、需求分析再要模式的分类,进行了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模式四的因出现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在彻合物流教学方面是最理想的。可能有人认为虚拟的操作起来太不真实,但笔者认为作为物流的学生码盘、叉车的操作反而不应该成为重点,重点应该是物流的流程学习与物流活动的组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