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研究报告

课堂观察研究报告

吴立峰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于是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呈现在课堂上,然而许多热闹的背后仅仅是热闹,启迪学生思维、有助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活动很少,暴露了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弱势;新课程要求多样性、动态性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考核教师优秀的重要依据,也就出现了后进班任课教师与优秀无缘的弊端;新课程倡导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宽阔、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人才,但是单一的、走过场的德育教育活动无法使学生享受体验的过程,所以,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新课程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在备课方面有所创新,但学校仍然按照以前的要求检查教师的教案,从这一侧面透视出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着新课程的实施。以上种种问题表明,新课程对学校管理的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如何改变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管理模式,跟上新课程理念的步伐,是每一所发展中学校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本”的内涵

所谓校本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中的问题,其研究人员是学校的教职员,其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学校的各种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图使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密切结合。

二、研究目标

1.适应课改的理念,增强新课程实施的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显教学效果。

3.倡导终身道德学习,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4.建立健全与现代化学校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三、研究内容

1.以课例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2.发展性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成长。

3.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学校德育研究。

4.构建以校本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研究。

四、研究价值

本课题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方面: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教师即研究者,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研究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做另外的事情。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在行动中找到研究的问题,在反思、合作中解决问题,在不断追踪、设计、解决问题中,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使教师能用行动研究的思想、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积极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2.学校方面:通过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为一体化的校本行动研究机制,构建学校崭新的管理模式,把管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不断激励教师自我超越,体验“工作着、学习着、变革着、幸福着”,以达到个人和集体的超越发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从文献入手,研究与此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借鉴成功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帮助。

2.调查研究。主要用于学科调研。用填表、听课、查阅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本、集体交流等方式进行师资情况、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调查研究。

3.微格分析。教师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问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

4.叙事研究。教师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教育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

5.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课题实施的有效性,便于矫正,提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六、观察结果

通过课堂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随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对知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等等。经过这次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工作。

 

第二篇:关于课堂观察

关于课堂观察与诊断

(一)何谓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与传统的听评课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听评课,关注的是整个课堂的方方面面,由于关注面太多太大,评课只能靠感觉,因此,有时结论不太准确,说服力不强,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改进课堂。而课堂观察,关注的则是课堂局部的某个方面,它可以根据讲课者的改进需要或听课者的学习需要确定一两个观察点,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学生的倾听习惯怎样、老师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等等。由于它的关注点更加具体,因此,更容易观察的仔细、透彻,评课时,凭证据说话,说服力很强,当然就更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

(二)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的框架

关于课堂观察

首先看课堂观察的框架,它由四个维度、20个视角以及68个观察点组成。其中,四个维度是指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20个视角是指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组成,四个维度刚好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是指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这些在《课堂观察》一书的第104-106页有详细介绍)。这四个维度的关注点各有不同:学生学习维度关注的是怎么学、学得是否有效,教师教学维度关注的是如何教、教学行为是否适当,课程性质维度关注的是教学内容是什么、学科性表现在哪里,课堂文化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整体感受。

1

◆课堂观察的流程

可分为三个阶段:课前会议(确定问题)——课中观察(收集信息)——课后会议(解决问题)

◆具体操作步骤及内容:

1.课前会议:实为一次集体教研,主要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制作等事项,一般需要20—30分钟。内容及流程如下:

(1)被观察者(讲课者)简要说课。内容包括:①本课的内容主题;②学习目标、重难点;③学情简介;④教学流程及落实目标情况;⑤困惑点或创新点(即需要别人帮助解决的问题、可供他人借鉴的优点);

其中主要简述教学流程及落实目标情况。

(2)观察者与讲课者互动交流。观察者若有疑问或需要,可与讲课者进一步交流,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开发观察量表提供必要的帮助。

(3)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主要确定观察点,分工开发观察量表。

一般来说,谁观察哪个问题,谁开发哪份量表。对于观察点的确定,可以根据讲课者的改进需要,也可以根据观课者的学习需要来定,如学生学习维度中倾听方面的观察点可以是认真倾听教师讲课的人数、时间;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人数、时间等;观察点要尽量少而精,一般不超3个。观察量表中的问题要清晰,内容要简明,要便于记录,利于运用。其中以量的记录为主(可用“正” 、“√”、字母表示),也可适当进行典型个例的描述。下面结合具体的量表加以说明:

关于课堂观察

2

注:表中的各种回答情况,以“正”字记人次。

明确:对于表中的一些记录方式,表后可作必要的说明,如本表后的说明——对于各种回答情况,以“正”字记录人次;尽量便于记录,不影响观课。

表中内容的设置,要紧扣研究主题,对于课前预设的内容应简要呈现在量表中(如本表中前两列的教学环节与主要问题属于课前会议中的内容,应提前打印在表中);对于观察点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尽量列举出来(如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状态),这样才能更加明了地观察、记录,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做好资料的收集。(结合人手一份的观摩量表再作指导)

2.课中观察:课堂上,观察者依据自己的观察量表,分散坐在学生四周,认真观课,做好记录,采集信息资料。

3.课后会议:指在观课结束之后,观察者和讲课者针对上课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提出基于有效教学的改进建议与对策。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时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因此,建议一定要具体,课堂上拿来能用。(课后会议一般分为自我反思、分析观察结果、思考与对话、提出改进建议。)内容程序是:

(1)汇总分析:课后15-20分钟,各自汇总数据,分析推论。

(2)交流互动:20分钟左右。

A、讲课者课后反思:一般不超5分钟。反思内容包括:①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②成功之处(即有效的教学行为);③不足与困惑。

B、观察者简要汇报观察结果:从主要优点、突出问题、改进建议三个方面来汇报。汇报时应注意:

①要简明:抓住重点,条目清晰,语言简练,每人5分钟左右(对于

几人合作观察一张量表的,要由一人主发言。)

②凭证据:立足于证据进行推论,杜绝整体感觉式、即席发挥式的发言。

③有回应:观察者与讲课者相互之间,应有必要的回应与补充,形成

互动。

C、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是指组长在观察者分别汇报的基础上进行的汇总、提炼与补充。主要从成功之处、个人特色、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方面提出。

讲课者应在他人汇报时,注意听,用心记,用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对于观察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困惑,可以作为下次的观察主题进行递进式的跟踪观 3

关于课堂观察

察。

(3)形成报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后,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一份书面观察报告(主要由组长负责)。

(三)如何实现课堂观察的常态化

1.组建有效的观察小组。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性的团队活动,要实现它的常态化,就要组建比较稳定的观察小组。

2.开发实用的观察量表。观察量表是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活动中的难点所在。

(1)开发原则

每次课堂观察的量表不宜过多,应选择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确定,可以一个阶段集中研究一两个问题,反复观察,不断改进。每次观察最多不超三个量表为宜;每份观察量表的研究主题应具体明确,一般一份量表中一个观察点即可。

(2)量表范式

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观察量表 量表设计: 课题: 观察教师: 讲课人:

关于课堂观察

注:表中的各种回答情况,以“正”字记人次。

规范的观察量表由四部分组成:

4

①标题:以研究的问题来命名。

②表头:包含六项基本内容,左侧写清量表设计者、观察教师、观察维度;右侧写清观察的课题、讲课教师、观察的时间。表头中的观察维度,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其中,学生学习是维度,互动是学生学习维度中的一个视角,回答问题是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可以说它们之间是由大到小、层层包含的上下级关系。

③表格:表格内容的设置已经讲过,不再多说。

④表后标注:若有必要,表后应注明表格内容的记录方式,使人一看就明白如何记录。

(3)量表运用

对于观察量表,开发起来比较费劲,教师们要边运用边改进,不断进行完善。对于比较完善的观察量表,大家要注意积累,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以在不同的教师与课之间反复运用。

3.观察常态的课堂教学。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的是常态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常态的课堂才能呈现出教师最突出、最常见的教学问题,观察者也才能给讲课者以最需要的帮助。

4.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四)活动建议

1.认真学习《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深刻领会课堂观 察的现实意义与操作要领,指导自己的实践探索。

2.虚心向他人求教。要多多沟通,经常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积极开展实践探索。

4.重视过程性(原始)资料的积累。主要包括: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课后教学反思及再教设计;课前会议记录(包括讲课教师的说课要点、讲观双方的研讨内容、观察点的确定);观察量表(包括课堂信息的采集、分析推论的形成、改进建议的提出);简易的观察报告等。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