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 目 某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 人力101

学 号 ************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

完成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一个世纪以前,在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以泰勒为首的先驱们将人类管理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新的认知带入科学的殿堂。自此,管理研究与实践开始了百年理性探索,展开新的一页。如今,关于管理研究的各个学派、各个思潮无不最终指向绩效管理研究。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十分单一的评估机制,逐步向系统性,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组织以及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人们对绩效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且在认识上是不断的变化着,这最终导致了没有一个持久统一的绩效管理方法去适应绩效管理工作。此外,伴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激烈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这就对企业HR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选题意义

对现今的企业来讲,面对外部竞争和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感受到经营面临的压力,依据企业内外部现状采取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重构、流程再造等措施,高层忙得不亦乐乎,而身处企业中低层的员工却我自巍然不动,从而使这些变革措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企业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传达这种至上而下的经营压力、转型和变革,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使企业各个层级都能行动起来,感受企业经营和自身工作的关系,积极投入到实际工作,而不是事不关己、隔岸观火?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充分了解某企业正常经营运行的前提下,找出有关组织绩效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减轻其对组织管理的负面影响,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而使绩效管理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达到绩效管理真正目的。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动态

发达国家对企业的价值管理、生存应变能力及其社会责任等的思考较为超前,企业绩效管理也是从多角度、多维度来设定。

(1)对绩效管理新的认识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绩效管理有了新的认识。Collins认为绩效管理似乎是关乎一切的工作又像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它与很多的目的有联系—如补偿、反馈、人才发展、继承等,然而不能周全。Boudreau认为它是一种持续的平衡评估人员需求和开发人员需求的联系,它不是简单的固定架构、形式、分数、工具或系统。Wright认为绩效管理是关于提高组织绩效的调整行为。Ulrich认为从三个层次看待绩效管理:文化、系统和个人。(Ziskin,2013)

(2)如何做好绩效管理

在如何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问题上,应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和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尽量简化、少强调形式;绩效管理方法强调其透明度、频率和投入,来适应更多的虚拟和灵活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强调绩效文化的重要性;(Ziskin,2013)此外,绩效管理需要自我调节模型, 即从每一个人员管理中需要更少的管理,但却需要更多的领导关系(Nagpal, Gyan,2013);绩效推动企业价值,应该抓牢核心队员的工作,并且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Fifer, Joseph J,2013);一个好的领导和薪酬设计是组织绩效的关键推动器(Petrey, Stacey,2013);绩效工作场合应该体现平衡、公平、尊严和正义(Haiven, Judy,2013)。

由于国外的企业管理除了受管理者、员工影响,还包括工会。在公司的大部分管理工作上,管理者都要与工会进行协商,只有协商通过,才可以实行。在这方面,则体现了国外企业的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文化较浓。

2.国内研究动态

绩效管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仍然受到传统风俗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由于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常常造成对新的绩效管理理念理解不够深刻,绩效体系设计和执行受到阻碍,因此绩效管理的思想、方法、工具受到我国企业重视。目前,国内学者将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个人品质和素质纳入绩效范畴内,强调对员工未来的关注。而企业自身在绩效管理理念导向上由过去的利润管理正向价值管理发展,在考核层面上由组织层面向覆盖全员的体系过渡,在关键指标设定上由单纯财务指标向综合指标深入。

(1)绩效管理问题的分析

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虽然众多,但绩效管理却是主要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的因素。国内企业绩效管理出现的问题大致如下:

①没有正确理解绩效管理以及它内部流程构造的认识

当前许多企业对绩效管理存在错误的认识,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将绩效管理看成绩效考核,导致管理教条化;第二,定位不明确,把绩效管理的目的当成扣减绩效工资;第三,认为绩效管理只是HR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第四,随意模仿成功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不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第五,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发生冲突,即绩效管理的方式没有融入企业文化中。 (熊玲利,2012)

②构建和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市场经济变化莫测,新生的企业管理不健全,在构建和实施绩效管理的事务上做的不到位,一般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重视考核结果,把指标当成狭隘的目标,忽视考核过程,没有将考核与薪酬、工作反馈、培训、人员流动管理、岗位定员定编、招聘等工作相联系考虑,造成虎头蛇尾的现象。第二,指标体系与工作评估不搭,过分重视量化指标,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工作评估没有形成统一关联、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或忽视关键指标。第三,员工个人回报方式未能正确的与绩效挂钩,没有发挥其真正对员工激励的作用。第四,绩效考评只针对下级,对企业最高领导者缺乏相应的绩效考评,或只考核经济效益。(刘武,王振鹏,2010)

③绩效管理环节中,缺乏辅助工程

沟通并不是单向的沟通,而是双向沟通,往往许多企业忽视沟通、辅助、反馈环节,没有利用绩效管理系统向企业员工提供完整、有效的信息,导致绩效沟通和辅导不利,反馈实施困难,整体绩效难达成(马彦伟,2013)。例外在评价过程还存在不公平现象,在指标设计过程和考核评价阶段都掺杂主观因素。

以上仅仅只是从公司绩效管理工作来发现表面的问题,综合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分析问题,即是人的问题还是事物的问题。

(2)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这就决定了一个成功的企业绩效管理活动就是一个基于以上各个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相互调节、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针对不同问题的研究,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从整体影响来看。企业历史和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外部环境都影响着绩效管理策略的顺利运行,企业本身的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良好的执行能力是关键,而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起一种无形的指导、影响作用(刘志,2013)。绩效管理实施的成功性取决于企业能否对影响绩效管理实施的因素有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控制(池永明,2013)。

从组织影响来看。组织支持和组织氛围也是影响绩效管理的因素(孔德议,张向前,2013)。只有在组织结构清晰、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关键绩效指标才能真正落实到人,考核才能真正应用到绩效管理当中去。

从绩效考核来看。指标确定是绩效考核的关键内容,如何确定指标?企业单纯强调量化的指标,可能会导致员工忽视目标,更严重的是产生影响组织长远和全局利益的短期行为或片面行为(马彦伟,2013)。同时,单纯的采用某一项考核标准或单纯的使用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考核体制,将使得考核的公平与客观性受到怀疑(王文娟,2009)。

从人员表现来看。员工的素质和执行力、管理者的态度和管理能力都是一个绩效管理策略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刘志,2013)。领导者行为在目标设置、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改进都有一定的影响(刘琴,2009)。在一般情况下,行为动机上的“风险决策”、职业素质对领导绩效的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即领导者的“风险决策”动机越强、“言语理解”能力越强,领导绩效越好(韩樱,宋合义,陈曦,2011)。

从人员心理来看。绩效工资通过调节绩优和绩效差的员工收入,对员工的心理行为进行相互调控,以刺激员工的行为,从而达到发挥其潜力的目的(刘武,王振鹏,2010)。不考虑心理学观点,只用经济方法和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绩效,员工心理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理解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既是设计组织行为战略的基础,也是提高组织绩效的一种新方法(冉军,2009)。由于历史、制度、市场和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从而带来心理的冲击,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绩效(刘华,万军,2013)。调节匹配不但能增进我们对动机的理解,而且为解释特定心理和行为结果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发现,消极期望理论对绩效能产生促进作用(姚琦,马华维,乐国安,2010)。

(3)建议和对策

一个成功的企业绩效管理活动就是一个基于以上各个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相互调节、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①科学思维建设

在建设绩效管理体系以前,以什么样的思维去思考绩效管理?基于系统式思维的项目绩效管理:追求人、流程、技术之间的和谐,促使利益相关者的全过程参与,实现绩效评价与人员评价的分离(薛峰,2010)。从这种观点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与其他因素相关联的工作,做好绩效管理也要体现协调的功能。

如何分析考虑绩效管理问题?建设 “五项转变”思维(胡国良,2011):第一,从“本位思考”向“战略思考”转变;第二,从“秋后算账”向“过程管理”转变;第三,从“单兵作战”向“全员参与”转变;第四,从“局部思考”向“系统思考”转变;第五,从单一“财务指标”向全面指标“均衡发展”转变。这启发了思考绩效管理问题的新思维路线,给予指导,开拓绩效管理工作的视野,适应未来环境的发展。

②确立以什么导向构建绩效管理系统

目前绩效管理的理论导向主要有:“目标导向”、“激励导向”、“监控导向”、“结果导向”、“发展导向”。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这种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李宪虎,王腾,2013)。绩效管理需要始终如一地以员工价值、企业价值、顾客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的价值域为出发点,落实和实现四种价值的有机整合,保证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与达成(冉毅松,2013)。企业只有以整体的思想、全员积极参与的理念,并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之中,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巨大威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马彦伟,2013)。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应当对自身的发展路程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延续以往的程式化和死板化的管理制度。

③完整绩效管理体系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四个环环相扣的方面,伴之以开放的、持续的、全过程的沟通,同时将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于员工的薪资分配、培训、岗位变动、职务升迁等(刁欣艳,2010)。绩效考核体系的框架和指标随时保持“动态调整”,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绩效,推进企业发展(胡国良,2011)。制订的考核办法须考虑具体操作步骤、考核频次、考核指标体系、沟通反馈、申诉渠道、文件资料的保存等内容,反映战略的需要、提升管理者的意识与能力。

④正确的绩效考核方式

绩效考核就像粘合剂一样,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考评应该是全员参与,而考评者也要适当培训(张秉臣,2012)。绩效考核是对团队整体的考核,而非单纯的个人考核,并且绩效考核是相对性的,而非绝对性的(马彦伟,2013)。一个企业应该既要注重定量考核也要注重定性考核,这样才可以使员工的行为和结果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吴华双,2009)。无论哪种方法都要体现质与量的结合。绩效指标确立要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当前,国内对领导管理层的考核比较少,大多数企业注意考核下级员工的绩效,而忽视对领导层、管理层的考核作用。在这种没有互动的工作下,缺乏了公平性和客观性。此外每个人都有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当绩效所得报酬不能满足需要,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表现将发生偏差。

⑤做好沟通、辅助、反馈工作

绩效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事情。员工应充分参与到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和主管制定个人工作目标,通过主管了解个人绩效及今后改进的方向(刁欣艳,2010)。沟通还应体现对员工帮助、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加相互间的理解, 激发员工的潜质,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黄志军,2011)。由此可以看出,沟通是一个强调发展的过程,通过为每一个员工提供支持、指导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胜任特征,做好绩效管理就不能缺少沟通辅助工程。

⑥应该建立个人绩效,还是团队绩效

不论是个人、团队还是组织,都处在不断发展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二者存在一个动态沟通和博弈的关系,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动态的匹配衡量指标来协调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最终达到双赢的高绩效目标。个人价值观实现、个人- 团队价值观实现匹配与任务绩效、关联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团队价值观实现与任务绩效呈正向相关关系,但与关联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曹云飞,2012)。提出该观点的研究者存在一些不足,如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导致取得的研究结果所具有的代表性有限,如果研究范围更广,可能结果会更有效。

企业到底是进行个人绩效管理还是团队绩效管理?基层领导者应该更好的执行公司的考核政策,并且做好基层员工与中层之间的协调沟通,同时能在基层创造出一种团队氛围,共同为企业战略的实现而团结合作直至实现(刘琴,2009)。从组织的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并结合动机观、团队观、进行综合思考,企业应以管理团队为主的绩效管理思想,这为从团队角度分析和考察绩效提供理论基础(蒲德祥,2009)。企业要健康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形成一个竞争力较强的高效团队,高绩效团队在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万利,2011)。

事实上,当企业没有形成整体意识而实施团队建设构想时,企业就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团队建设只是对团队成员的现有知识、技能和管理水平在团队中进行整合,并没有对团队成员本身更为深层次的潜意识方面进行系统开发。

3、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发展一直是动态不息的。企业绩效管理出现的问题,在绩效管理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而引起问题的相关因素,要么与人有关,要么与管理体系有关,要么与市场环境有关。大部分学者从整体到细微的视角,发现企业管理问题和关键问题症结。并根据自身研究的侧重点对问题深入探讨,提出在思维建设上、管理导向上、管理体系上、绩效考核上、沟通辅助工程上、团队建设上提出新的观点和认识。但他们提出的方法和对策,往往在现实大部分企业内部很难得到应用,没有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和方法的可行性。我国的当前大多企业的领导者的管理思想是注重绩效结果的,只要什么管理方法能创造短时间可见的更多价值,就用什么方法,而不考虑其负面影响。如果单纯的以某种绩效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去改变他们的观念,这是较为困难的,谁也不可能在所处的固定思想环境中,体会到新的思想理念,而且谁也不可能会发现原来问题在于自己。

笔者认为在研究绩效管理问题上,可以趋于有效性与实际性相结合、单方面问题向多方面问题的转变、单项思维向多项思维转向、硬性管理向软性管理靠拢,从而得出具有全面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做好与领导者的沟通工作,令其重视怎样做好绩效管理。企业绩效管理就像一个博弈的过程,管理者与员工的行为进行博弈。管理者想要管理好下属令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利益,就要深入理解和巧妙运用非规则化因素的规律。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基本内容

1、某企业实际正常经营下的现状:公司简介,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员工工作的工作条件、心理、待遇等。需对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问题纠结所在。

2、通过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绩效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提出改进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对策,可能涉及工作再设计、培训、激励、调节员工工资待遇等多方面。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剧,当前企业绩效管理模式是否符合企业的管理?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能否在绩效管理工作上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利用良好绩效管理吸引和激励员工,调动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

2、人是有情感的,做好员工情绪管理迫在眉睫,因此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如何做好绩效管理沟通辅助工程?

3、如果公司的绩效管理工具没有达到它的最大效用,那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完善绩效管理,使其更科学合理。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鉴别、整理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认识。

2、问卷调查法:结合本课题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并制作成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企业随机抽取50名员工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获取实证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以此了解某企业的绩效管理状况。

3、访谈法:结合本课题设计相关访谈提纲,对某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工作,以便了解某企业一些具体管理工作事项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行为反应和心理反应。

(二)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3.10.10-2013.10.25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3.10.26-2013.12.24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2014.02.17-2014.03.09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确定实习单位

2014.03.10-2014.04.27 毕业实习,结合实习修改毕业论文

2014.04.28-2014.05.10 论文相似度检测、定稿、提交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曹云飞.个人-组织价值观实现度匹配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科研团队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10):P144-163.

[2]韩樱,宋合义,陈曦.沟通情景对领导者素质与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J].软科学,2011(8): P92-95.

[3]李宪虎,王腾.目标设置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分析[J].理论探索,2013(11):P101.

[4]张秉臣.浅论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J].企业管理.2012(10):P69-70.

[5]熊玲利.浅析企业绩效管理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经济.2012,23(5):P107-108.

[6]姚琦,马华维,乐国安.调节匹配对期望与绩效关系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0,16(1):P73-79.

[7]李万利.现代企业塑造高绩效团队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639(2):P107-108.

[8]冉军.心理契约组织绩效提升的新方法[J]. 商场现代化.2009,568(3):P288.

[9]刘华,万军.新生代城市农民工业态与绩效问题研究_基于心理需要的分析视角[J].求索.2013(4):P262-264

[10]蒲德祥.组织绩效微观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商业时代.2009(1):P49-50.

[11]马彦伟.绩效管理的几个误区[J].管理论坛.2013(2):P34-35.

[12] 刘武,王振鹏.工资绩效管理误区及企业薪酬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P 175.

[13] 刘琴.多层次领导行为对绩效管理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9):P112.

[14] 胡国良.绩效管理“误区”探析[J].科技和产业,2011,11(8):P68-70.

[15] 黄志军.企业管理文化表征及对绩效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12):P94.

[16] 刘志.关于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P135-150.

[17] 池永明.企业绩效管理有效性因素分析--如何使绩效管理更有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 P45-47.

[18] 孔德议,张向前.基于组织承诺的知识型人才绩效管理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1): P126-129.

[19] 冉毅松.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J].人力资源管理.2013(1) :P79-81.

[20] 薛峰.企业项目绩效管理误区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5):P117-112.

[21] 王文娟.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研究[J].北方经济,2009(8): P27-28.

[22] 吴华双.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标准及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8):P48-50.

[23] 刁欣艳.企业导入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S2): P35-37.

[24] Haiven, Judy. Research Handbook on the Future of Work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J]. Relations Industrielles /Industrial Relations. 2013, 68 (3):P531-532.

[25] Fifer, Joseph J. an exciting time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J]. hfm(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 2013, 67(6):P160-160.

[26] Petrey, Stacey . How to Optimize Company Performance[J]. Chief Learning Officer. 2013, 12(4):P12-12.

[27] Nagpal, Gyan. Ca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ster Intelligent Behavior? [J].People & Strategy. 2013, 36(2):P12-13.

[28] Ziskin, Ia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conciling Competing Priorities [J]. People & Strategy . 2013, 36 (2):P24-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