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调研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百景园场地调研报告

姓名:张文韬  班级:建筑1202  学号:U201215276  任课老师:郝少波

1.场地范围:场地方位、面积、朝向、道路红线与建筑控制线等,以及与现状地形、地物的关系

百景园位于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内,百景园位于西四路与北一路的交叉处,西北方就是校外了,东面为华宏学生公寓,西面广场旁为后勤集团苗圃,南面为西边高层小区,北面为西十一研究生宿舍。学生非常集中的紫菘公寓、体育场、西 十二楼也应当属于百景园的服务范围内。百景园场地近似正方形,根据百度地图的测距工具测得东西向约100米,南北向约100米,整个10000平方米。

根据百景园场地现状来看,百景园主立面(前面有广场和喷泉的立面)大体朝东,建筑占地面积根据百度测距测得大体面积为3600平方米。因为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而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所以我认为道路中人行道的边界线就是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根据百景园场地的现状,我认为道路红线也是建筑控制线对于地形方面,百景园是地形简单,是一个基本为平地,局部有缓坡。

地物就是场地内地面上的固定性物体,百景园的建筑物,前面入口广场内的系列景观小景,绿化部分的植物,停车空间的一些构筑物等等。

2.场地环境:场地在城市中的区位、附近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空间及绿化情况、道路及停车场、车辆与人流的进出等交通设施状况。

交通流线分析

周边道路都为六米宽的校园道路,其中南向道路直接与城市主干道珞瑜路相连,主要的货物流线就是从南三路到达杂物院进入厨房。办公人员主要是从北面的道路进入场地,消费人群消费的主要人群是西边高层的职工人员和研究生,所以主要是从南面的道路及北面道路先进入场地内广场,再根据需要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到建筑。货物停车是在西边的杂物院内,办公人员停车在北侧办公人员的停车处。顾客主要是停在广场的停车处,流线很清晰,互不干扰。

       货物运输通道                           次入口

            次入口                            主入口

                           员工进入通道

3.场地地形及地质、水文等:场地地形坡向、坡度,有无高坡、洼地、沟渠;场地岩脉走向、承载力情况,有无不良地质现象;附近水源、洪水位和地下水状况;有无古迹以及场地建设状况

场地内的地形基本为平地,整个场地比南边道路约高出1米,一方面可能是当时建设时场地本身与道路存在高差的原因,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为了限定空间的需要。附近最近水源为东南方向青年园内的池塘,场地内有几个景观水池。没有古迹。地质方面无从查证。

场地内建筑物只有百景园食堂和其一些辅助空间,没有旧建筑,看不到原有物。场地的构建物主要是入口广场内的水池,矮墙。矮墙的设置分隔了就餐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交通流线又不至于在空间上产生闭塞沉闷的感觉,故而是比较合理的。

4.场地内外交通运输:毗邻道路的等级、宽度及交通状况,场地对外交通、周边交通设施情况,人流、货流的流向,有无过境交通穿越,有无铁路、水运设施及条件

    场地周边道路都为六米宽的校园道路,其中南向道路直接与城市主干道珞瑜路相连,主要的货物流线就是从南三路到达杂物院进入厨房。道路主要的车流是校园内人员的,同时因为有一个入口广场的存在,所以现状比较好,没有出现拥挤状况。人流和货流分开,没有过境的交通穿越,也没有铁路,水运设施及条件。由于其主要就餐人员来源为南四路从西边操场方向来的,所以大部分同学选择从侧门进入,缩短了同学们的步行距离,故而两个侧门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三幅图为百景园环绕周围的三个交叉路口

5.场地评价

我我认为百景园从场地设计方面来考虑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因为它结合了其周围的道路情况以及使用者的情况,较为合理地布置了其交通流线,然后其主立面前广场的设计也是结合了绿化、水池、矮墙等景观营造出一个较为宜人的环境。同时其场地的水电线路以及排水系统都考虑地较为清楚,没有给使用和景观造成任何干扰。

6. 我对场地设计的认识

我认为场地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建筑设计前期和后期,与建筑设计为一个整体的,我们不应该将其与建筑设计分开。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对场地进行设计,一些细节可以在建筑设计后期进行细化。

 

第二篇:公共艺术场地实习调研报告1

公共艺术场地实习调研报告

摘要:建筑是一种文化,是一项艺术,是一种创造,是一部历史,在南京这个城市的每一座建筑,都真实地记录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反映着这个城市的领导者建设和管理城市的水平和市民的文化素养。24位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聚集在中国南京佛手湖畔,以中国最古老的传统——现场抽签的方式取得了各自的建筑实体参展地块,各个建筑师用各自的建筑作品,表达出他们对现代建筑的多元性、自然归属性、人文精神与城市之魂的思考。这正是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China International Practical Exhibition of Architecture)的内容,它具有实践性、实验性、国际性、公共性、融合性、学术性、永久性、多功能性。在古都南京北郊的老山山脉和珍珠泉之间,风光秀丽的佛手湖畔,24栋大大小小,风格迥异,的建筑物散落在数百亩山林之中,像大地上自然生长出的特殊植物,与山水林木和谐共生,浑然一体。

关键词:建筑、设计、艺术

一、建筑师及作品简介

公共艺术场地实习调研报告1

公共艺术场地实习调研报告1

二、实地调研和研究结论

2.1建筑所在位置和周边环境的关系

2.2建筑的艺术形式

2.3该建筑是否有文化、政治、社会、经济或者宗教方面的意义

2.4建筑内部个主要空间之间的关系

2.5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之间的关系

2.6材质——建筑表皮的材质、地面铺装的材质、室内顶吊与墙面的材质等

2.8地形地貌和坡度

A

建筑展作品: 现代艺术博物馆 Moderm Art & Architecture Museum 3124㎡

作者: 斯蒂文 霍尔 Steven Holl (美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当今国际新一代建筑大师中的代表人物.2001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最好的建筑师。其设计作品获得1998年的Alvar Aalto奖章、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美国进步建筑奖等数十项。作为年富力强、引领潮流的建筑大师,他对空间和光的关注与研究使他自成一派,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成功的建筑范例,成为新一代建筑师中的领袖级人物。

2、建筑展作品:接待中心 (客房和餐饮)Reception Center 14200㎡

作者: 刘家琨 Jiakun Liu (中国)

成都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作品曾参加首届梁思成建筑设计双年展,中国房子/建造五人文献展,德中文化年“土木--中国青年建筑师展”,法国蓬皮杜中心中法文化年----中国新建筑等展览。曾参与策划中国青年建筑师论坛,十字路口--第一届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展,专_业_余实验艺术展,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主要著述有《英雄》、《高地》、《灰色猫和有槐树的庭院》,《明月构想》,《此时此地 》、《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 》。

3、建筑展作品:会议中心 Conference Center 4826㎡

作者:矶崎新 Arata Isozaki (日本)

东京大学博士,日本建筑大师,国际最著名的建筑活动家。六十年代"新陈代谢"和八十年代"后现代" 建筑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先后荣获日本建筑协会特别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朝日奖等重要奖项,主持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性的建筑学术活动与展览。作品包括:美术馆、艺术馆、歌剧院、天文台、办公大楼和居住区。尤其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总部大楼、日本京都音乐厅、德国慕尼黑近代美术馆、日本奈良百年纪念馆、西班牙拉古民亚人类科学馆、美国俄亥俄21世纪科学纪念馆、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尚纪念馆、日本群马天文台、中国大剧院方案竞赛等最为著名。出版了十余本建筑专著,其学术思想和作品在国际建筑界有着较大的影响。

4、建筑展作品:休闲中心 Recreational Center 8830㎡

作者:埃塔、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ass (意大利)

意大利建筑大师,英国皇家艺术院的荣誉会员,八十年代"后现代运动"的代表人物之

一。设计领域包括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等,其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并多次在纽约、柏林、威尼斯、巴黎、巴塞罗那、悉尼、东京等地的著名美术馆展出。1994年应邀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个人作品四十年回顾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