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观察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观察报告

湖南第一师范 09级578班 学号 09510157834

一、观察起因

小学科学课脱离生活实际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科学课上不可能做到事事由学生亲自去经历、去探究,小学生不可能像天文学家那样长期地深更半夜去观测天象,也不可能像地理学家那样跋山涉水地考察地质地貌,所以很多知识往往成了理论数据,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实际教学中不能以此为理由,纯粹采用灌输的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问题,我对一堂科学课进行了观察。

二、策略与方法

观察一堂名叫《呼吸》的小学科学课。记录这堂课中与生活有联系的对话与片段。

三、观察结果

(一)课前

1、——你们紧张,我也跟着紧张。

——昨天晚上有三位同学加我QQ了,哪三位?举一下手。要求,桌子下面的东西,我没叫你拿的时候,你不要去动他。

(二)课堂导入

2、——(起立)大家先别坐下,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小游戏——憋气。要求:一手捏鼻子,吸一口气,当你感觉到憋不住的时候,就请你坐下去。

3、——录像看得很清楚,跑不了的啊,漏气的都请坐下去。

4、——反正就是一句话,憋气的时候舒服吧?

(三)课堂过程

5、——咱们来看看呼吸,天天都在做这个事情。而且我们也知道,它对我们是非常重要。它和吃饭喝水还不一样,今天心情不好,我不吃饭。今天心情不好,能不能不呼吸啊?

6、——其他同学告诉他,不呼吸会有什么影响?

7、——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气吸进去了,一会儿又出来了。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

8、——问题来了,我鼻子也行,嘴巴也行。为什么要长两个?

9、——只有在迫不得已,或者我的鼻子有问题时,才用嘴巴呼吸。我们用嘴呼吸时,感觉舒服不舒服?

10、——问题出来了,气管和支气管到底怎么样呢?我们来看图(课件图片)像什么?

11、——这个词用的好。就是说——(学生说路线,教师板书路线的箭头)空气从我们吸一口,进去了,呼一口出来了。空气在干什么?

——旅行。进去转一圈又出来了。我吸进去和呼出来的一样吗?

12、——你刚刚憋气为什么憋不住了?知道了吗?

13、——我发现刚刚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吸气、呼气的时候(教师模仿夸张耸肩的动作)。也就是说咱们呼吸的时候上面会不会动?

14、——咱们来,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来看看呼吸时有什么感觉?来,吸气——呼气——

15、——我们来个小活动,两个人抱着另一个的肚子,你吸气看看。

16、——咱们按照科学课常用的方法,最好做一个模拟实验。这里有个瓶子,如果让你去模拟的话,你会用它模拟那部分?

17、——少个气管,最好用个管子。还少什么?

18、——而且,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全身协调,合作完成的动作。而且你会发现人身体是一个非常精巧,非常奇妙的机器。

19、——好了,他们不让我上了,下课。

20、。。。呼吸和不呼吸,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1、。。。嘴巴是用来吃的,鼻子是用来呼吸的。

22、。。。如果跑步的时候,鼻子不够,那么就要用嘴巴。

23、。。。像一棵枯掉的树倒过来,上面是主干一样,下面是很多分出来的树枝。

24、。。。我还发现医生在输液一样,灌入药水时,他一拉药水就灌进去了,然后一推,药水就射到人的身体里面去了。

以上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与生活有较大关联的话语,其中20、21、22、23、24是学生的回答。

四、观察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有一基本理念是“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在这一点中它提到“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堂课就做得挺不错,一开始的课堂小游戏“憋气”便直入主题(呼吸),并且很有体验性,能够有充分的感受。然后又是学生有直接感受的问题(上面的第5条),他不是直接问的,而是通过与生活中其他东西做类比来引导的,这是一个比较细节的地方。

“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课程标准中的一句原话。在这堂课中则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中,如为了说明嘴不包括在呼吸器官中,教室引导学生发现鼻子与嘴的各自最主要职能,涉及到只用嘴或只用鼻子会怎样以及跑步、感冒时会怎样这些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与感受中体会到嘴不包括在呼吸器官中的原因,这些主要体现在6、7、8、9条。

“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这句亦是课程标准中的。个人觉得这是这堂课中体现得最好的地方,先是课堂前的交流,聊到QQ,这无疑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这是公开课),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课堂中也有很多地方都是用聊天的方式来探讨问题的,没有故意逃避一些不太好解释话题,而是像生活中一样的回答,没有变得官方,给学生一种很真实的感觉。最后的下课那句(19)更是完全把学生当作了平等的朋友,是一种很生活化的体现。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是课程标准中对 “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这一基本理念的最后一部分阐述,这在我上文的记录没有很明显的体现(16、17有所体现),但这堂课是有设计活动的,一开始的分组讨论以及后面的模拟呼吸系统的实验。

五、观察结论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要把握好一个度。这堂课可能在题材上与比较容易体现生活化,但是却也很值得借鉴,如上课的风格,对学生的态度等等。即使再怎样枯燥的知识,用适当的方法,加上教师个人的教学素质,都

能够让一堂课活起来,把学生当作朋友对待,学生才会把你看作朋友,才能让学生表现出各自的风采,才回有更强的欲望来学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第二篇: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小学科学课大面积开设已是不争的事实。到底开设的实际情况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困难?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按县教育业务部门的要求,通过访谈、问卷、听课的方式,对泽州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领导决心大,家长期望值高,学校校长和教师困难多;唯有进一步规范小学科学教学,加强小学科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实验教学装备的投入,完善教学水平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引言

我国小学开设自然课由来已久。19xx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提出了自然学科设置的基本要求和规定自然课在国家课程计划表中的安排。全国城乡小学均开设自然课,小学开设自然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一年级,泽州县小学也不例外。20xx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全日制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开设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自此,小学自然课才变成具有新的课程理念和更具深刻改革与发展意义的小学科学课。20xx年秋季,我省所有的县(市、区)已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山西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总结我省实验区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地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印发了《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在这一形势下泽州县2006秋季开始在实施教科版科学教材培训的基础上,首先在条件较好的各乡镇中心校和完小开设科学课,然后到20xx年秋季将开设科学课的学校延伸到村小,小学科学课程逐步走向普及。按县教育业务部门的要求,从20xx年2月开始,通过访谈、问卷、听课的方式,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专项调研,并结合2010学年度深入乡镇中心校、完小、村小进行的科学教学视导以及组织开展的县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学科教研活动,对全县小学科学教学诸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旨在找出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小学科学教学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调研内容设计

(一)调查内容

调查涉及3大类9个小项。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课程计划的设置、师资情况、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实验装备、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与兴趣、

方法与效果等。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20xx年2月至4月,借全县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工作会、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和深入乡校教学视导和专题调研之际,我们对全县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中心校的六年级的专兼职科学课教师,城区和南北乡镇具有代表性的北义城镇中心小学、南义城小学、张村中心校等的四至六年级的每个年级随机抽选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问卷基本能够反映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其结果真实可信。

三、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归纳整理分析,笔者发现全县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科学课“搭头”现象严重

全县小学校中抽样调查专兼职科学课教师,科学课教科学周课时12-16节,专职科学课教师占专兼职科学课教师总数的4.9%。88名兼职科学课教师中,科学周课时2节的40人,占科学课教师总数的45.45%,周课时4节的33人,占科学课教师总数的37.5%,周课时6-10节的15人,占科学课教师总数的17.05%。兼职科学课教师主要任教语文、数学学科的多,其次是承担班主任或学校行政等工作,科学课只是作为“搭头课”, “搭头课”最多的有3门学科。兼职科学课教师的周课时总量平均达14课时,最多达17课时(不

含班主任或学校行政等工作)。因此,兼职科学课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压力大,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纳入教学质量统考评估和教师绩效考核的“主学科”上,其科学课备课时间少,课前准备不充分,加上其他原因,所以,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

(二)师资弱,不稳定

科学课教师任科学教学流动大,年限短,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从任教科学课时间来看,科学教师从事科学教学时间短,5年以下的占82%。科学教师流动性很大,今天你教科学,明天他教科学,就像有些参加培训的教师说的那样“现在在此参加培训,明年就有可能不再教科学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没有相对固定、稳定的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成长难以持续发展。加之科学教师60%以上原始学历为中师,后进修大专,本科学历的寥寥无几,且所学专业中,理科的很少,对口小学科学教育专业的一个也没有。由此看来,我县小学科学课教师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较差,队伍不稳定。

(三)实验教学装备不足

现有实验室和实验器材配置滞后、不配套。一种情况是,20xx年全县在迎省检期间,虽然每所中心校建设装备了一间

小学科学实验室,但偏小,多数实验室只能同时容纳32-48人,城区小学和多数乡镇中心校的班额都在60多人至70多人,班级也多,部分学校的学生反映很少或完全没有在实验室上过科学课;另一种情况是,学校原来仅有的少量实验器材,也因仪器陈旧或者管理不善而损坏和丢失,没有及时添置。因此,要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困难大,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的难度很大。有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演示实验都没有做,更何况科学教材上的实验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形式,其原有仪器无法使用。真正利用学校装备的科学实验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和制作教具开展演示实验的教师很少,开展学生分组实验的更少。

(四)校本科学教学研究、评价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理念,每学期初科学课教师虽然参加县上组织的科学教材教法培训,科学教师学习起来感觉容易理解和接受,但一回到课堂上,教师往往就把新的理念不由自主地丢到了一边,仍然实行原来自然课的老一套。整理科学教师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每一节科学课的教学中去,觉得难度大。小学科学课标和新教材给教师留足了创新的空间,但教师感觉到缺乏创新的措施保证和环境支持以及自身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考试评价机制不完善,有的学校管理者认识不到位,校本科学教学研究缺失和低效,科学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对薄弱学科教师的绩效考核不近合理,

科学课教师无成就感等等,导致科学课程计划执行力差和科学课堂效率低下。

(五)科学课被挤占,村小开课率低

部分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科学课被挤占的现象。中心校以下的村小存在未开齐、开足科学课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将科学排上了课程表,但实际没人上课,课时被语文、数学等考试学科挤占;有的学校刚开学时有科学课,不久就停了;导致村小开课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村小班额小和人事制度限制,大部分小学变成包班。二是有的学校管理者认识不够,学科评价与绩效考核不合理。

综上所述,是制约全县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科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困难。

四、结论

(一) 科学课程开设不规范,小学与初中的理科教学严重脱节

目前有的小学开设科学较好,有的小学开设科学较差,有的村小科学课形同虚设,小学科学教师也不清楚初中理科教育的情况,学生起点不一,造成初中入口水平参差不齐,初中理科教育不得不“从零开始”,导致本来就有限的资源重复浪费。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小学毕业时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习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未得到有效培养。这给学生在理科素养的发展和提高造成了困难。

(二) 教师水平不一,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现行小学科学教材对科学课教师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乡镇学校教师多是兼职或改行教师,多数科学课教师理科素养较低,教学方法陈旧,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另一方面,对科学课工作量化不合理、不科学,加之科学课的实践性需要教师作较多的准备和操作示范,教师消极和畏难情绪增大,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严重。

(三)实验实施设备需要完善,实验制度亟待建立健全与落实

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优先发展是顺利开展科学教学的有利保障,众所周知,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活动。因此,每所学校需具备相应的科学专用教室,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那么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哪些仪器设备和场地呢?我觉得总的来说,小学科学教学设备应包括3类:1.专用教室;2.教学园地;3.教学仪器设备。小学科学专用教室它具有两个作用:既是班级科学教学的授课室,又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实验室。

(四) 班额问题

由于班额量过大,教师平均每人教2-3个课头(跨年级、跨学科任课)。除了上课,教师还要利用大量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接受检查,进行听课等。因此,一方面,教师工

作量大,不仅“以校为家”,而且“以家为校”;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课堂组织压力大,演示实验不到位,分组实验困难大,科学探究也仅仅是流于形式。

(五) 教辅资料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除了课本,几乎没有一本相对应的课后练习评价手册。七成以上农村学校科学课教师教学用书都没有征订,就更不要说教学所必需的挂图、课件光盘了。

(六)评价问题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学科在小学学科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只有把评价作为杠杆和手段,纳入校长任用考核指标,增加校长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先解决教师和课时问题。同时,加大对科学课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科学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纳入学期和学年的绩效考核,才能形成科学学科良性发展的局面。

五、建议

(一)逐步规范小学科学课程开设

小学科学课程现在尚处于改革实验阶段,要使小学科学课程走向成熟,就必须走规范化的道路。规范化具体体现在:(1)起始年级的规范化。根据科学学习理论和我县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教育部提出的从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开设开好科学课程的目标。(2)周课时的规范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科学在课时安排上应遵循高效率的原则,

小学科学课程应保证每周不少于2次教学活动。(3)课时长的规范化。心理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因此,在低年级开设科学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树立起2+30+8>40的观念,让学生每节课当中有充分和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科学探究活动。(4)教材的规范化。理想的小学科学教材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要;编排循序渐进,能与初中理科课本较好地衔接(教科版小学教材基本做到了);有完整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挂图、卡片、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活动手册等)。(5)班级规模的规范化。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在探究学习中活动”。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这一特点,规模较小的(45人左右)小班授课形式便于开展活动,便于进行双边和多边交流,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小学科学师资

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市小学科学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科学基本知识不厚实,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教学理论匮乏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理科专业毕业生中选聘小学科学教师,并按要求尽快给学校配齐科学专职教师。对于师资严重缺乏的学校可以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老师,或者鼓励一部分有理科基础的老师先转岗培训,再上

岗。同时,加大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在职培训的力度。

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主要是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它关系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项是科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培训,这关系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是否能够提高的问题。建立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开展“城区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送教下乡服务工作,定期选派优秀毕业生和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办学薄弱的农村学校支教;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通过师资轮换调整,保证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三)加强小学科学教研指导

建立以县教研室为指导、各乡镇中心学校教研组为中心、各小学为教研实体的三级小学科学教研网络,营造教研氛围,健全各级教研组织,明确各级职责,完善教研制度,开展各种听课、评课、说课、备课和同课异构等校本教学研讨活动,从而促进教师发展。同时,定期组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或优质课竞赛,促进小学科学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积极开展小学科学教师语言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规范验收活动,使小学科学教学逐项规范。此外,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县教研室举办少儿科学小论文比赛或科学小制作比赛,或配合县科协举办少儿科学创新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四)完善科学教学水平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通过教学产生的行为变化做出价值判断,为改善和优化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教学评价能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学无评价,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必将严重影响这门课程的开设效果。县教研室应在每学期期末考试中增加科学学科的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试,今后条件具备了可尝试实验操作。笔试的考题要符合新课标精神,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形式要多样,内容要新颖,富有趣味,图文并茂。

六、结束语

本次调查旨在摸清情况、摆出问题,使有关教育部门及学校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叙永县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尽早解决问题,为今后全县小学科学课的开齐、开足、开好创造条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