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20xx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20xx年05月31日 15:37:20 来源:中国金融

20xx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不少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贬值,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公布的20xx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债基本情况表明,在过去的一年中,面对严重的外部冲击和内部结构调整困难,中国对外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运行,跨境资金实现净流入,国际收支状况逐步改善,外汇供求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对外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20xx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增幅较20xx年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货物贸易(若非特别指出,本文货物贸易均为国际收支口径,下同)进出口总额增长18%,增幅较上年回落9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增长15%,增幅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资本项目顺差19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74%(20xx年较上年增长近10倍)。

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20xx年,货物贸易顺差3154亿美元,增长14%,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经常项目顺差规模虽有所上升,但由于受名义GDP较快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经常项目顺差相当于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3%降至9.8%,为20xx年以来首次下降,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拉动的依赖性进一步减弱。"引进来"与"走出去"开放步伐更加协调,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1478亿美元,增长8%,增幅下降70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556亿美元,增长2.2倍(20xx年较上年下降20%);直接投资项下净流入

943亿美元,下降22%(20xx年较上年增长113%)。截至20xx年末,外债余额为3747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0.4亿美元,增长0.3%,增速同比回落15.7个百分点,其中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56.3%,占比较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外债期限结构有所好转。全年新增外汇储备4178亿美元,比上年少增441亿美元,表明国家多年来采取的一系列"促平衡、减顺差"的政策措施效果初步显现。20xx年第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77亿美元,国际收支进一步趋于基本平衡。

国际收支运行波动加剧

一是20xx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有所放缓,进口迅速增加,货物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下降2%;下半年,受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全面下滑以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急剧下跌影响,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放缓,其中进口增速下降更为显著,货物贸易顺差止跌回升,增长27%。20xx年第一季度,海关统计的进出口总额为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5%;外贸顺差623亿美元,增长51%。二是20xx年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19亿美元,下半年由于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性增强,大量国际资本为求自保,纷纷投向安全性相对较高的金融资产或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向母国加速回流,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529亿美元。其中,上半年FDI流入增长28%,下半年转为下降7%;上半年新增外债538亿美元,下半年转为减少527亿美元。三是20xx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长较快,达到28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3亿美元;下半年增加1372亿美元,不及上半年的一半,比上年同期少增584亿美元。20xx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新增额同比下降1462亿美元。

国际收支逆转风险较低

20xx年,我国其他投资逆差1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受上半年人民银行将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的存款准备金汇往境外投资,以及境内银行减少证券投资规

模、增加对境外的存放和拆放业务等影响,其他投资资产项下净流出1061亿美元,下降30%。随着全球金融去杠杆化进程加快,我国贸易信贷负债开始减少,新借国外贷款下降较快,其他投资负债项下净流出150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入818亿美元。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国际金融振荡加剧,境内机构(主要是银行部门)对外证券投资加速回流,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呈净流入态势,20xx年证券投资顺差42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倍,其中外国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下降53%,为99亿美元。20xx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和投资收益项下流出合计7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与2006和20xx年分别增长39%和45%相比并不突出,表明当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撤资清算、利润汇出等情况也较为正常。此外,尽管20xx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有所降低,但占比仍达近10%,且对国际收支总顺差的贡献率达96%。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延续了20xx年下半年流入放缓的趋势,但总体仍保持顺差。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月度外汇储备规模最近出现波动,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上主要货币汇率和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导致资产账面价值出现较大变化,而不是实际的跨境资本流动。

误差遗漏并非资本外逃

20xx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额由上年的正值164亿美元(贷方),转为负值261亿美元(借方)。这重新引起人们对于资本外逃问题的担忧。但实际上二者并无必然联系。误差与遗漏项目是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个平衡项目,而非真实统计的结果。造成误差与遗漏的原因既包括不同渠道数据与国际收支统计原则的差异、各数据源统计误差和货币折算差异等,也包括未被记录的跨境资本流动。如果误差与遗漏主要是因为统计原因导致的,其净额就应当呈正负交替的随机分布。从19xx年正式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以来到20xx年,我国净误差与遗漏额4次为正、9次为负,其分布大致符合上述规律。上次净误差与遗漏额为负出现在20xx年和20xx年,而当时我国却面临着资本流入压力较大、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国际收支平

衡表的可信度来讲,净误差与遗漏额并非没有边界。通常国际上认为,净误差与遗漏额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以下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动荡时,净误差与遗漏额也可能较大,如美国19xx年该项占比为9.4%,20xx年占比为4.2%。随着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净误差与遗漏额正在逐步缩小,1996~19xx年净误差与遗漏额占货物贸易总值的比重为4%~6%,2000~20xx年占比为2%以下,20xx年占比为1%(美国预估值为3.8%)。

汇率预期分化但仍稳定

20xx年上半年,市场延续了较强的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进入9月份和10月份,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经济尤其是出口增长放缓,境外和境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发生逆转,美元对人民币由贴水转为升水。12月初,境外不交割的美元升水幅度一度高达5000多点。此后,随即期外汇市场走稳,美元升水幅度减小,但境内外远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趋势一直持续到年底。进入20xx年,境外一度出现的人民币贬值担忧也随着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信心增强而基本消失。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继续稳中趋升。20xx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6.9%,其中,上半年升值

6.4%,下半年升值0.4%,自20xx年6月汇改以来,累计升值21%。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速度显著放缓,双向波动特征更加突出,126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隔日汇率中间价贬值天数占比达55%,较上半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由于美元近期在国际市场上对大多数货币走强,人民币多边汇率出现了较快的升值。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xx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2.9%,其中下半年升值8.4%,较汇改前升值19%;扣除通货膨胀差异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1.9%,其中下半年升值9.4%,较汇改前升值23.9%。目前,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在发挥积极效果,国内经济增长前景较好,金融体系比较稳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这些都使得各界对我国经济和货币具有较强信心,有利于降低资本出现大规模集中流出的风

险。

对外投资收益平稳增长

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扩大,利润利息等投资收益继续增长,20xx年我国对外投资收益达825亿美元,增长8%,其中的相当部分是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投资利润汇出575亿美元,增长5%;投资收益净流入250亿美元,增长17%。20xx年,在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集中释放、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情况下,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和专业投资机构均出现了投资亏损,全球利率水平也大幅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经营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通过多元化的货币配置和资产摆布仍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成绩来之不易。 保增长与防风险两手抓

当前外汇管理工作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密切跟踪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进展及影响,按照"保增长、防风险、促平衡"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应对挑战。"保增长",就是要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首要任务,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意识,通过完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与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改革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改进服务贸易外汇管理,配合做好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等工作,加大对贸易和投资增长的支持力度。"防风险",就是要以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为重点,加强对资金流出入的均衡管理,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监测预警和危机应对体系,丰富外汇市场避险功能,加大外汇业务合规性检查力度,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的风险管理。"促平衡",就是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落实中央有关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逐步奠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在基础,同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逐步完善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管涛 作者系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

副司长)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媒体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02-25

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一、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历史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到19xx年),开放程度还比较低,当时的服务贸易和资本帐户交易规模较小,国际收支状况主要是对商品贸易状况的反映,国际收支保持了总体平衡、略有顺差的局面。第二阶段(1985-19xx年),国内需求膨胀;对外贸易持续逆差;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明显增长;同时,我国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利用加强;国际收支继续保持总体平衡的局面。第三阶段(1990-19xx年),商品贸易保持较大幅度的顺差;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华直接投资进一步增加,19xx年和19xx年国际收支总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分别增加121亿和145亿美元,反映了我国政府为应付19xx年的还债高峰而作出的战略性调整。

第四阶段(1993-19xx年),随着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服务项转为逆差,且逐步扩大。中国发行政府债券为财政赤字融资,并为国有企业融资,证券投资顺差呈逐年扩大。直接投资项目顺差持续扩大,到19xx年底我国实际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2560亿美元。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特别是商品贸易项大幅顺差,到19xx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341亿美元。同时,19xx年以来我国已连续4年出现贸易顺差,19xx年底将达到将近400亿的水平;而外汇储备也连年大幅度增长,19xx年底将达到1400亿左右。

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基本特点

对19xx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经常帐户受国内需求影响显著。 我们用名义GDP来测试国内需求,通过贸易差额对国内需求的增长率作线性回归,可以看出国内需求与贸易顺差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当国内需求过旺则经常项目出现逆差;而当国内经济紧缩时,经常帐户出现顺差。

2、国有企业是经常帐户波动的主要承担者。 我国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19xx年外贸体制改革和19xx年底的汇率并轨使得对外贸易规模分别在19xx年和19xx年发生了两次飞跃。在不同经济成份中,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表现出良好的线性趋势,贸易差额的波动主要由国有企业所承担。

3、直接投资逐渐与我国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相偏离。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不断积累、扩大,表现为经常项下利润项借方逐年增大。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从过去靠减免税等优惠条件转为靠简化、规范外资引进程序、保障外资合法权益等,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4类引导外商投资。但是,外商在华投资并没有因优惠的政策的取消而减少。

4、外债结果趋于合理,但规模增长呈刚性。 我国外债管理趋于成熟,表现为更加重视外债的期限结构,我国开始对中资机构短期外债实行余额控制,使短期外债在外债总额中的比重下降到目前的10%。

我国对国内企业借用外债实行计划管理,在外债计划制定过程中,一般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的资金缺口和债务偿还能力,二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具体决策时,则在这两者之间权衡。19xx年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双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外债计划也因此向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倾斜,旨在压缩外债规模。在人民币汇率

的远期升水和高利率驱动下,利用外债资金替代人民币资金的驱动强烈。外资企业不受计划制约,年平均增长达30.6%,其外债余额从19xx年的56.i9亿美元增长到19xx年的165.5亿美元。19xx年上半年,外资企业的新增外债同比增长45.1%,而国有企业仅为5.9%。显然,通过外债计划进行的国际收支调整,负担落在了国有企业上。

三、国际收支现状及国民经济的关系

1、我国当前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主要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是一系列经济政策以及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对对外部门影响的反映。经常项目顺差的直接原因是国内有关需求不足。但是,它不是由于紧缩货币供给造成的,而是由于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结构调整的结果。在调整过程中,一批效益不好的中小型企业被兼并、破产,或陷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下岗职工增加;银行普遍存在惜贷现象,由此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而同时,深化改革的结果增强了企业的对外竞争能力,加之政府的鼓励措施为通过经常项目顺差弥补国内需求不足创造了条件。

中长期资本项目盈余是人民币远期升水预期和高利率条件下对外融资需求继续膨胀的结果。 短期资本的外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银行商业化倾向日益浓厚,在市场秩序还不完善和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普遍担心还款没有保障,而存在惜贷现象,各金融机构调整资产加大海外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由此造成的对外资产的剧增是短期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其次,国内需求的不足,加剧了国内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贸易信贷增加。

2、国际收支状况同时也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国内经济。一方面,国际收支状况对我国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经常项目顺差有效地弥补了国内需求的不足,使得国民经济仍保持了高速增长,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但另一方面,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央行通过收回再贷款以冲销干预外汇市场而释放的基础货币。这使得新增信贷的增长速度显著下滑,人民币资金流向出口型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而中小型国有企业则在获得人民币资金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样的资金流向改变,好的一面是有利于优化资金的配置,加快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不利的一面是恶化了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竞争环境,可能使一批通过更新改造能够扭转经济效益状况的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而迫减产或停产,甚至于破产,这既加大了就业压力,也进一步遏制了全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

四、国际收支调节

调节国际收支应着眼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特点,兼顾其与国内经济的相互关系。

首先,经常项目顺差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最近东南亚各国货币在危机冲击下大幅贬值,中国的出口环境恶化。要保持经济的增长速度,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国际收支调整应以提高国内有效需求为重点。

其次,资本项目歧视性的管理政策,加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对资源配置的扭曲,而且也限制了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作用。因此,使国际收支管理结构合理化是提高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效率的关键。一是要将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置于平等的国际收支管理框架中,从而使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共同负担国际收支的调节成本,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二是改变单纯地依靠限制资本收入结汇的管理办法,多途径、多视角地加强资本帐户的管理;三是要从全局的高度,合理规划对外发债和对外借款的外汇资金使用。

(樊 纲)

 

第二篇:20xx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xx年

单位:千美元

20xx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xx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