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调研报告

学习科学发展观促进政务公开调研报告

区纪委 苏国锋

政务公开是建立民主、透明、廉洁、高效政府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围绕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务公开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及区纪委制定的《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大调研活动的意见》,我们成立调研组,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我区推行政务公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政务公开工作的现状

20xx年,我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建立了新城区政务大厅,但由于各种原因,只运行了一段时间。目前,我区工商新城分局,地税新城分局、新城国家税务局、区劳动 1

局、区民政局、西一路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自己的行政服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推行阳光政务,部门内部做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是来办事的人员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去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我区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成立了筹建行政服务中心领导小组,通过参观学习其他区县,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根据目前我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行政服务中心于去年底成立,区执法局、区卫生局、区司法局、区物价局、区民政局、区文体局、工商新城分局、区计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9部门进驻开始运行,前期我们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印制彩页进行宣传,到现在为止,前来咨询和办事的人员还不是很多,效果不是很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务公开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但由于其推行时间不长,受各种因素制约,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平衡。调查发现,政务公开虽已在各单位推行,但发展明显不平衡。部分单位政务 2

公开制度不够健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单位虽然在政务中心窗口受理审批事项,但对窗口人员授权不够,不能很好地行使行政审批权;有的单位虽然实行政务公开,但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方面还存在欠缺,对政务公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不力。

(二)政务公开内容不统一、避重就轻。调查发现,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都推行了政务公开,把本部门的行政事项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但是各部门公开的内容还存在不统一、不深入、避重就轻问题。

(三)政务公开形式和程序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各单位对推行政务公开的形式和必经程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群众需要了解的内容较多,所以纳入公开范畴的内容也较多。据调查统计,65%以上的单位综合运用公开栏、政府公众信息网、办事窗口等形式进行公开,公开形式和办法不确定,公开内容有很多相互重复、交叉,办事群众不易全面掌握。

(四)政务公开制度不完善。调查显示,各单位已经建立了不少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 3

作的有序推行,但制度设计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对是否推行政务公开、什么时候公开、公开什么,还缺少比较完善、涵盖面广、科学规范的制度进行约束,政务公开的强制性明显不够,表现出很大的弹性。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督作用发挥不够。

(五)电子政务建设滞后。据调查,部分人员不知道或未访问过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存在不足和流失两大问题,电子技术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政务公开信息更新和传递速度不快,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的路还很长,电子政务建设及待加强。

三、原因分析

推行政务公开,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推进了民主透明、廉洁高效政府建设的步伐,加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但是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善,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阻碍了政务公开发展。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因素。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个人和部门利益作崇。对推行政务公开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对行政 4

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在推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不敢触及矛盾的症结,害怕会损害个人和部门利益,导致行政权力的转移和下放,对实质性的事务缺少公开勇气。二是宗旨观念不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少数领导干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出现偏差,群众观念淡薄,对政务公开工作,群众有意见,干部有议论,少数领导就是不释疑、不解惑,没有切实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职责。三是自身要求不严,依法行政意识缺失。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凭个人意志办事,主观随意性大。做决策、办事情不能按已有的政策依据办理,法制意识不强。

(二)体制因素。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双管部门,人权、财权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事权、责权在当地政府。这种条块分割的工作状态,导致少数职能部门不主动、不积极参与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分工,阻碍了政务公开的正常开展。二是职能定位不准。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落实政务公开制度给自身工作职能带来的新要求新任务还不十分清楚,抓工作成了“无的放矢”,工作责任也难于落实。三是岗位职责不清。当前政务公开制度尚不完善、不健全,政务公开绩效考核标准没有建立,工作目标体系没 5

有设臵,部门或单位负责政务公开的干部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政务公开究竟怎么抓,应该抓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

(三)机制因素。一是领导责任不明确。现行的领导体制造成了党政领导之间责任不明确,遇到矛盾和问题易造成相互“踢皮球”,责任落不到具体人身上。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政务公开的有关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对一些关键性环节没有硬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政务公开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难以科学客观地评价政务公开的履职成效、工作水平。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对于有些单位政务公开不够,缺少处罚手段,约束力度不够。

(四)环境因素。主要是民主建设滞后。调查中有多数人认为,当前,官僚主义作风仍比较严重,办事效率偏低,一些应该给基层解决的问题一拖再拖,对群众的投诉不受理;在干部选拔任用、机关财务收支、工程招投标等事项中,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尊重和对待,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基层民主气氛还不浓厚。

6

四、推进政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整体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举措,我们认为推进政务公开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一)坚持领导重视和干部群众参与相结合,创造良好环境,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必要前提。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干部重视,群众积极参与,哪里的政务公开工作就推行顺利,成效显著。针对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行和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必须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让他们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积极配合政务公开工作。

(二)坚持规范内容和创新形式相结合,激发工作活力,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根本性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不断规范和创新上下功夫。一是政务公开内容要规范和拓展。“凡是运用行政权利办理与群众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都向群众公开”的要求。把群众到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的内容、 7

依据、程序、时限作为政务公开的常规内容向办事群众全面公开,把广大群众密切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度大的重要事情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及时公开,把部门和单位干部职工关心、关系到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干部选拔任用、机关财务收支、重大工程建设等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必要内容在机关内部定期公开,增强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公开内容应公开尽公开”。二是政务公开形式要丰富和创新。要在继续运用已有的政务公开形式的基础上,建立各行各业的业务信息局域网,并逐步构建系统的、资源共享的、纵横连通的政务公开信息网络,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咨询、网上审批、网上投诉、网上监督,推进政务工作走向网络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坚持“硬投入”和“软建设”相结合,健全体制机制,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治本之策。体制机制建设是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既要解决当务之急,破解当前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谋划治本之策,加强政务公开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要理顺政务公开管理体制。关键是要明确政务中心的 8

行政职能定位,进一步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改变集中公开与分散公开、集中许可与分散许可双轨并行的工作格局,节省和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建议要明确行政服务中心为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力,集中管理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统一定编定岗,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评价体系。规定各单位选派到办事窗口集中办公的人员至少应为单位的中层骨干,能独立行使行政审批权力。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资金投入机制。政府要从财政预算上保证政务公开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政务公开中心的场地、设施建设。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既解决“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又要实现便利、快捷地办好事。三是要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要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研究和探析,逐步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推进我国行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要对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进行整理重组,完善“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模式,形成相对固定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参与、评价机制,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正常推行。四是要完善政务公开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明 9

显、作风良好的单位和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介、提拔重用,对拒不推行政务公开或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弄虚作假、侵犯群众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相应责任。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范畴,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

(四)坚持内部检查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形成工作合力,是稳步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保证。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腐败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政务公开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要把对权力的科学配臵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减少和遏制行政腐败现象发生。一是要在行政系统和单位内部建立双向检查制度。单位要成立以纪检组长(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政务公开检查小组,负责全面督促检查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力量对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评议,并直接对本级政府政务公开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和汇报。二是要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要运用电子政务技术,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利用各行政部门业务局域网、政务公开网等电子网络形式,和投资商、企业、群众以及其他行政部门建立畅通的信息情报通道,确保政务公开活动公正透明、 10

行为规范有序、信息反馈准确有效。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要成立专门的信息机构,收集、分析政务公开的工作动态以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提出相应的对策,制定政务公开的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要进一步落实新闻媒体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批评权、建议权,对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的调查权、揭露权,公开报道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三是要利用社会力量,形成外部监督网络。要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社区负责人和离退休老干部,担任政务公开工作的义务监督员,经常开展明查暗访,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反馈政务公开工作有关信息,对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使监督关口前移,将监督贯穿于政务公开的全过程,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稳步推进。 11

 

第二篇:市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市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按照《20xx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及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五条工作意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政务公开工作。目前,我市政务公开推行面已达到100%,公开形式日趋多样,内容日趋完整,程序日趋完善,公开的氛围越来越浓,影响越来越大,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一、我市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基本情况

概括地说,我市推行政务公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为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政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 “形象”工程牢牢抓住不放。今年以来,先后三次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对公开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还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制度,对全市政务公开开展情况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并研究下一步工作措施。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府办公室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政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充实了人员,明确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其分工,加强了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也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充实了领导和办事机构,调整落实了人员。由于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形成了我市抓好政务公开的整体合力。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今年以来,我们认真按照《枣庄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的意见》(枣办发[2005]23号)要求,积极督促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责任、预审、评议、追究、考核等相关制度,如实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市直部门和4个区(市)已经完成了政务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为了确保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我市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政务公开基本程序,即:制定公开方案(明确提出公开时间、内容和形式)——依照保密规定送交有关单位进行保密审查——提交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公开单位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检查和评议——对检查和评议结果进行反馈——公开单位整改——年底进行全面考核、公开考核结果、兑现奖惩。通过制定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并严格按程序操作,确保了政务公开规范运行。

三是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奖惩,推动了各项公开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市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市和区(市)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政务公开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单位)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本地区、本部门(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市政务公开考核奖惩办法的规定,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于今年6月份和11月份两次对各区(市)、各部门(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在今年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我们把政务公开列为评议工作的重要内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代表性的职工群众代表对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了评议,通过以评促纠,以评促建,既评出了干劲、也评出了新的风貌,为推动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面推开民主评议政务公开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是创新形式,充实完善内容,为推动政务公开搭建平台,提升看点。为了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办事,我市在公开栏、公开电话、政府公报、文件等传统政务公开形式基础上,在公开载体上力求创新,广泛采用新闻发布会、专家咨询论证会、听证会等创新方式,不断深化政务公开。我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有59个部门进驻大厅,办理市级全部279个行政许可事项。“中心”采取设立资料索取点、信

息公告栏、网站、触摸屏、电子屏幕等形式,将审批项目、审批类别、审批依据、审批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全部对外公开。另外,还将窗口工作人员的身份、职责、服务和监督电话向群众公开,便于群众监督。截至12月4日,“中心”(不含交警车管和房产交易两个分厅)20xx年以来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65840件,办结165508件,即时办结率为84%,按期办结率为100%。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我市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员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专网。目前,我市市级和5个区(市)都开通了专门的政府门户网站,把政府有关事项、政策规定、服务承诺、工作情况通过网络向群众和社会公开。另外,我市五十多个市直党政部门连接到市电子政务专网,正采取措施实现与区级的纵向连接,以逐步建立市内各级党政机关互联互通、公文交换、资源共享、协同办公的基础网络平台。 五是抓好典型培育,及时总结推广,推动了政务公开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今年以来,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等部门对全市公开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督导,及时总结典型经验,积极探索以政务公开促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带动党务公开的新模式。政务公开方面,在市直选择了8个有代表性的部门作为政务公开联系点进行重点培育,并将这8个部门政务公开方面的经验以政务公开简报的形式进行刊发,供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在推行办事公开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城市建设和供电、供气、供水、医院、学校、社会保障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上,今年选了部分医院和学校为典型,召开了3次现场会,通过播放电视录像片,典型经验介绍等形式,及时进行了总结推广。与此同时,我们把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结合起来,把政务公开基础好、党务工作透明度高的山亭区作为党务公开示范点,积极稳妥地抓好党务公开试点工作,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党务公开工作稳步开展。

二、我市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多层次、全方位的政务公开建设,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群众满意率逐年上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级各部门对政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公开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各级各部门普遍认识到,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带头增强政务公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了解和熟悉政务公开的有关政策措施,调动其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工作的积极性。全市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的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逐步健全监督保障措施,努力提高公开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推动了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减少了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我市绝大多数单位都能按要求对重大项目、重要事项通过事前公告广泛征求专家或群众意见,通过公开程序决策,决策结果向社会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对于群众普遍关心的枣庄新城建设问题,我市设置了新城规划展示栏,在会展中心制作了大型规划模型;市建委还多次在光明广场进行规划公示,收集、归纳、梳理市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对土地违法问题,市国土资源局召开了行政处罚听证会,通过充分举证、质证,公开公正处理土地违法问题,给利害关系人和其他群众上了一堂依法申请、使用土地的法制教育课,既维护了群众利益,又宣传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三是增强了政务工作透明度,促进了政府系统廉政建设。通过推行政务公开,逐步建立了一套有约束力的权力运行规范和运行机制,提高了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为广大群众直接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开通了一条渠道,为防止“暗箱操作”,防止滥用权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目前,我市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能按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把重大工程项目、政府大额

采购推向市场,政府采购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仅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发生政府采购支出为4.4192亿元,节约资金9078万元,节支率为17.04%。另外,我市尤其注重乡镇基层政府政务公开,在涉农价格收费公示、粮农直补资金发放及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等方面都严格进行公开操作,通过公开既保证了工作质量,又促进了廉政建设。

四是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密切了政群、干群关系。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增强了服务意识,较好改变了部分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绝大多数群众都认为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方便多了。同时,通过政务公开更好地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广大群众普遍反映,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是一项“阳光工程”,拆掉了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畅通无阻,干群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三、政务公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近年来,我市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仍有少数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抵触情绪。对有关文件不学习,不了解、不熟悉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二是公开的内容方面,个别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入。如对于领导班子决策重大事项的公开,人财物管理方面的公开还须加强。三是政务公开工作开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较突出。区(市)、乡镇、部门之间做得好的与做得差的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四是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大都是兼职,经费也没有保障,限制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的发挥,制约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思想认识上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本单位办事很公平、公正,没有什么需要公开的东西,对政务公开心理上有戒心,担心政务公开在单位内外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担心削弱自己的权力和领导威望而不愿公开。第二,公开制度执行不力,缺乏硬性监督,随意性大。单位公开什么,公开到什么范围往往由个别主要领导或承办人自行决定,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未能认真履行职责。

四、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巩固政务公开已取得的成果,在政务公开的真实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性上下功夫,促进我市政务公开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对今后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应采取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提高队伍素质。各级各部门要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督促各级各部门站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政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务公开干部队伍,尽快配备充实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并及时搞好人员培训,使他们熟悉有关政策和规定,提高做好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公开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和程序。政务公开的健康稳定开展最终还是要靠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严密的程序,建议上级尽快出台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加紧建立和完善本级本部门(单位)的个性化的政务公开目录,逐步从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限上对政务公开加以规范,着力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政务公开的保障措施研究,逐步建立政务公开的行政保障制度、司法保障制度、人大监督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定和监督措施,建立政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加强对政务公开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明察暗访,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在政务公开方面存

在严重问题的单位“一把手”,要进行诫勉谈话,谈话内容装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要加强政务公开考核和评议,及时兑现奖惩,建议把政务公开开展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在提拔任用干部时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