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实习报告

【摘 要】 本文主要对宏村的街巷道路作了具体研究,从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深入探究,通过街巷道路要素、街巷空间等具体分析研究,以及上海世博现代建筑的特点,并以照片实例和文字说明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关键字】 徽州建筑 宏村 古建筑 街道 上海 现代建筑

在风光旖旎、驰名中外的黄山西南麓,有一个四面环山、古朴清幽、令人称奇叫绝的古村落——宏村。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砖石雕镂的漏窗矮墙,曲折通幽的水榭长廊,小巧玲珑的盆景假山,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随后紧随上海世博的召唤又马不停蹄地到了上海,感受了现代都市的建筑与生活。。。。。。

暑假伊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南行之路。此行,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然旅途劳累,但当“宽宏深美的祠堂宅第,剥落斑斑走不到尽头的小巷,水口处,老树苍郁,桥亭翼然”映入我眼帘的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那是多么令人震撼,令人心荡神怡。一切,便由此开始??

宏村

一、宏村的水圳

水圳的分布,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

一口斗月形的池塘(月沼),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称牛肚。

水圳的作用,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

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通过我们对当地村民的访问调查发现水圳对村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以前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村民们每天早起,直接自己门前的水渠里打水做饮用水,白天用水渠里的水洗菜刷碗,洗衣服等。犹豫村民们控制了用水的不同时间,使得水圳的作用扩大,既是饮用水处,又是排污水处。听起来矛盾但实际上却行得通。

水圳贯穿全村也起到了很好的消火防火的作用。

水圳对建筑的分布影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的建造可以说大都依水阵而建,或是与水渠相连,或是与水渠相近,更有的住户直接把水渠引进内院,使水在自家院里流动。从这一角度看,可以发现宏村的建筑分布是依照水圳的分布而分布的。水圳的脉路也成为古宏村建筑的主要脉路。

二、宏村的街道

1

宏村村内,以正街为中心,层楼叠院,街巷蜿蜒曲折,巷门幽深。

村内的主要干道有前街、中街、后 街、东边街、上水圳路、下水圳路中山路。其中前中后街为东西走向,上下水圳路和中山路大致为南北走向,几条主干道纵横交错,贯穿整个村落,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种交通布局充分满足了村子的交通需求。从图上我们看到几条主干道盛发散状,由村子三面向村中心(月沼)汇集。

路面材质用一色青石板铺成,也有地方用鹅卵石铺地。这样材质的街道本身就有一种幽深寂静的感觉,也是徽州古村街道的象征。天然石板铺成的路面在功能上的作用也很多,村民们在雨天在村里行走不会感到泥泞,同时在炎热的夏天,青石板是这个南方古村的街道凉爽了很多。

三、宏村的发展历史

宏村汪姓始自岁隋末唐初的越国公汪华。汪华生有九子,宏村汪氏为汪华长子汪建嫡传。据史料记载,汪氏家族迁居黟县的先祖为61世祖仁雅公,他迁来黟县时在奇墅村定居。汪仁雅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看中了雷岗山下(今宏村)一块宝地,于是留下遗言,希冀子孙能日后迁往雷岗之阳建村居住。

后来,在南宋绍兴元年,奇墅村糟土匪洗劫。汪氏66世祖汪彦济秉尊祖训,于雷岗山下购得宅基数亩,在此建起了13座楼房,史称“十三楼”。后来在这里发展起了村庄,村民们起名为“弘村”有扩大,光大,思弘祖业之意。到了清乾隆年间,由于村名犯了与弘历皇帝重名的忌诿,这才改名为“宏村”,并沿用至今。

牛型村落由来,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辛夫妇,三次聘请号称“国师”的休宁县风水先生何可达察形望势,详审脉络,发现宏村的地理风水形势乃一卧牛,必须按照牛型进行规划。宏村的中心月沼就是在这一时期由汪辛之妻-----胡重娘,主持建成的。后来,重娘又在她的儿子们的协助下主持建造了乐叙堂(汪氏宗祠)。到现在,每当人们赞叹宏村的伟大工程时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这个聪明的女人,胡重娘。

在同一时期,宏村的“牛肠”水圳,也建成了。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自来水”的水圳,为宏村富商汪升平出万金、村民合力所见。从水圳建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明代末年,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有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清嘉庆十五年,宏村人汪以文的挚友、浙江闽道学政使罗文聘来南海游览时向村中汪氏贤达建言将“依湖六院”合并重建。后来,汪以文带头出资,村民纷纷集资出力,四年后“南湖书院”建成。

至今仍为宏村人乐道的红顶商人汪定贵,是汪姓第92世祖。民间故宫承志堂就是汪定贵所建。

宏村另一个大人物就是很为黟人乐道的民国总理汪大燮,振绮堂是他的故居。 另外,敬修堂建于清道光年间;

德义堂建于清嘉庆二十年;

树人堂建于清同治元年;

桃园居建于清咸丰十年。。。

2

四、建筑单体分析----承志堂

宏村古建筑中的承志堂,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制作精良,被人们誉为“民间故宫”。因此,承志堂可一说是宏村,乃至徽派建筑的代表作。

承志堂屋内有大小天井9间、7处楼层、60余间厅堂,占地约有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全屋分外院、内院、前厅后堂、东西厢房、书房厅、鱼塘厅、小客厅、回廊、厨房等;还有用于打麻将的“排山阁”、用于吸食鸦片的“吞云轩”,以及保镖房、佣人房、小书房、井台、地仓、贮藏室等。屋内还有池塘水井等。

承志堂的特色首先是它合理与完善的布局。承志堂的前厅是回廊三间结构,由天井分开为上下厅。院内,长方形的前院设有轿廊,用于停放轿子。轿廊两侧住着保镖与男佣。院子外墙里侧,附加一层木质墙板,既可使内部空间显得柔和亲切,还可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前院东侧为书厅,是转供后人启蒙读书的地方;轿廊西侧是鱼塘厅,呈三角形结构。因为紧靠水圳,多出一个三角形空地,工匠在此设计了精巧的小天井和小鱼池,通过石栏杆引水圳里的水流进流出。小天井和小鱼池内侧建有小客厅和小居室,似成独立的小天地,据说是管家的用房。前厅右侧设有井台、女佣住房;左侧为小客厅,供等候用。小客厅的旁边有门,可通入花园,小客厅还连接“排山阁”和“吞云轩”两处较为隐蔽的空间。

承志堂还有一大特色是,它里面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珍品。尤其以木雕突出,形式丰富,生动形象,经白点时光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栩栩如生。

五、宏村建筑与外环境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这就是宏村的建筑与环境所结合的结果,中国画里的乡村。

在宏村,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建筑与外环境处理的美好手法。比如门口的退让,抬起,以及建筑的避让,阻隔等等。

3

总结徽派建筑的特点:

1、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2、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3、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a、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b、木雕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c、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上海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扼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居中国大陆海岸线中点。上海是近代建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的集中地。在建筑类型和建筑质量上都达到近代发达都市应有的水平。

作为一名建筑学学生,能有幸来到这座城市进行参观考察是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的。第一次来到上海,让我心潮澎湃。上海也是近代中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文化机构林立,文化名人荟萃,文化信息灵通,文化视野开阔,早在20世纪初就已确立其文化中心的地位,19xx年代达到高峰。上海文化的这种宏观特色自然会反映在上海近代建筑中,其一当然是“万国建筑博览”的兼容。首屈一指的当属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外滩,它是百年上海的一个影子,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

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长约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1.外滩

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xx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

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世界各国风格的建筑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xx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00米。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 4

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外滩那一座座钢筋水泥的楼宇,不正讲述着旧上海滩如梦般繁华的往事。

2.上海总会

原英国侨民活动的上海总会又称皇家总会。它19xx年建成,耗资白银45万两,是文艺复兴式风格。所谓文艺复兴式风格的特点就是整体感觉给人十分均匀、对称。整幢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显得和谐均匀而稳重。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有六根爱奥尼克立柱,爱奥尼克立柱特点是柱身修长,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两种柱子风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壮,柱顶是突出的圆形,上方有方形的石头盖顶,是“男性美”的象征。海关大楼地层就是用这种柱式。还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现在希腊时期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柱顶有一束树叶和花蔓组成,似花篮状,雕刻华美,是“富豪”的象征,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都使用这种柱式,以显示自己的财富。这里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幢建筑中远东第一长酒吧台,有34米长。大堂北侧是环形楼梯,旁边有半圆形铁栏电梯,现仍能上下通行。市内装修由日本设计师承担,参照日本帝国主义王宫的风格设计,故又称之为“东洋的伦敦”,这做优秀近代建筑已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3.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

漫步外滩,有一幢白清水砖墙,红砖腰线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美国风格的六曾楼房就是和平饭店南楼,它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原名中央饭店。这座建于19xx年的饭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xx年“万国禁烟会”就在这里举行,19xx年又召开了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19xx年中国同盟本部也在该饭店召开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欢迎大会。这一系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史实为和平饭店南楼增添了更多辉煌。

被誉为“城市绿肺”的人民广场位于市中心,是一个融行政、文化、交通、商业为一体的园林式广场。广场北侧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北侧为上海大剧院,东北侧为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南侧为上海博物馆,人民大道穿越其中。广场两侧各设17米宽的绿化带,绿化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人民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120多万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改造人民广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从19xx年5月地铁站开工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建设,于国庆45周年前夕向上海人民展露新姿。改造后的人民广场已成为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跨世纪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人民广场的主要建筑除了市政大厦外,还有上海博物馆、绿化工程,以及上海大剧院。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它既有中国传统建筑之基座、台阶的形意,有园林绿化的东方格调,体现了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从远处眺望博物馆,圆形屋顶加上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犹如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若从高处俯视博物馆,则屋顶平面犹如一面巨大的汉代规矩镜的图案。到了晚上,中间圆顶13米跨度的玻璃采光球,在泛光灯照用下,更似一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博物馆有四座高耸的艺术雕刻拱门,记录文字和历史演变的进程;右面门前两侧8只狮子和天禄的艺术石雕,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无比璀璨。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为3,800平方米,地下2层,地面5层,建筑高度为29.5米,总投资为4亿3千万元。博物馆内部按功能分6个区。一至四层为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雕塑、玉器、钱币、少数民族、工艺等12个专馆和2个临时展厅,比老馆陈列面积增加2倍多。上海博物馆的设备设计均符合防震、防雷、防火、防盗、防虫、防潮、防干、防光、防尘、防污染的“十防”要求。目前上海博物馆共藏12万件珍品,还有中外文专业书籍20万册,在国内有文物“半壁江山”之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屹立于广场正中,它提高了上海城市的文化品位。它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繁荣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人民广场新培植绿化总面积8万平方米, 5

绿化的布局以中心广场喷水池为圆心,逐渐向外展开。中心广场位于人民大道南侧,博物馆北侧,面积3,844平方米,广场的中央是320平方米的圆型喷水池,为三层9级下沉式。这是国内首创的大型音乐旱喷泉,红、黄、蓝三色玻璃台阶组成彩色光环,创造出美丽壮观,富有吸引力的新景观。喷水池中央凸现上海的版图,喷水池四周是4座紫铜花坛,用花岗石制成的44只石鼓灯,“蹲”在中心广场上。在四个入口台阶上,创设6组富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浮雕,分别为“申”、“沪”古篆体,“纺织始祖黄道婆”、“科技先辈启”、“友谊”、“和平”等,线条生动优美,图案古朴雅致,反映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及上海人民的美好心愿。中心广场的东西两侧有2个小广场,东面为旭日廊,形成旭日广场;西面为明月廊,形成明月广场。绿化带主要种植香樟、雪松、日玉兰及其他常绿灌木,总量达40万株,在人民广场外围拉起了长青的“手”。13公顷面积的广场,仅绿化就占了8公顷,使广场成为上海最大的园林广场。每天清晨,广大市民纷纷来到人民广场绿化地带练功、舞剑、打太极拳。中心广场喷水池更成为上海最大的免费舞池,常有数十对舞伴在此翩翩起舞。在广场的西南侧建有一座蓝白相间、美丽典雅的鸽舍,19xx年10月1日,3000羽和平鸽散放于人民广场与游客见面,为广场增添了和平安详气息。

4.世界博览会

20xx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xx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世博会的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表现新技术和建筑的实验性。每个国家的展馆都体现了自己国家的新技术和建筑风格。因为这些建筑没有必要保存很长时间,所以这些建筑带有很多实验色彩。比如大阪世博会的展馆都采用了充气建筑,影响非常之大。

2、表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因为这是展示国家最好的机会,建筑简单形象让人感觉非常强烈。比如美国在许多世博会上都体现了超级大国的形象,当时美苏两国竞争,美国和苏联的展馆在很多届世博会上就靠在一起,暗暗竞争。

3、表现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在汉诺威的世博会上,日本馆是可拆卸的,真的可称作是一座“纸建筑”,在世博会结束后可回炉,用于日本一年所有小学生的书本。这样就是他国家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4、表现艺术。有些国家很浪漫,他就在建筑上表现一种艺术性。

5、国家的象征。国家的进步和繁荣都在其中展现。一个人不可能跑到每个国家去看,也许就只能在世博会上看你这个国家的展馆。展馆就反映了你们国家的文化。

世博会作为建筑学历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页,对于近现代建筑学的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世界博览会力求展示展示现阶段世界科技文明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每一届世博会都是最新科技的斗秀场,而建筑科技在其中占了相当的比重。通过建筑的外观,你可以发现他的科技。有时作为成熟的建筑成果之间体现在世博会的场馆建筑中,比如19xx年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代表了20世纪建筑先驱,虽然后来被拆除了,但人们意识到这是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里程碑。有时建筑只作为单项的技术成果与世人见面。另外,随着建筑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影响了日后建筑的发展趋 6

势,比如19xx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和苏联馆都运用了悬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采取了大跨度来表现。再比如19xx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的概念就是把整个城市浓缩在一个建筑里面。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