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报告

《道德经》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世界文化名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内容概要: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以自然无为之说解释了天地万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自然规律。主要阐释“道”和“德”的深刻含义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老子认为

“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产生都是由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是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书中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多个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

读后感: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的第一章里,老子就提出了道,并且指出平平常常的主观语言是无法解释清楚道的,不能表述这大千世界的自然规律。这在开篇就为道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那么,道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东西?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在第四章老子第一次描述了无穷无尽、无形无相而又无名无状的道,并且视其存在早于天帝。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它就是在虚实中若隐若现的,独立存在并且运行着,是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无名而质朴,幽微而不可见,却不受任何力量的支配。

可以说,道就是主导世界的一种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必须去遵守,违道者将会受到惩罚。这就像我们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地球用一次次的灾害唤起我们的觉醒。即使在今天,老子对自然的这种尊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于统治者而言,道也是治国的一种准则,领导者唯有效法天地之道,拥有一种没有偏私的道德状态, 他的统治才会长久。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道生德养。尊道贵德是人的天性,所以我们常讲道德。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也就是说,大德者以道为本,去除主观感觉和意念,

以真正的德性和智慧为人处世。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修道的人是讲奉献的,他们没有太多索取的欲望。常常是心怀天下的有德之人,摒弃了过多的私欲,才求得内心的安宁。万物皆藏有道,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去悟道, 去领悟这世界蕴藏的玄机。

《道德经》中老子反复指出的一点是阴阳和合。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成,我们应该看清事物的一体两面。书中老子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辩证看待事情。任何事物,无论好与坏,在它成长的过程中,与之相反的力量也在壮大,到一个时点转回来,也就是物极必反。许多矛盾的东西有对立性,但不可否认,它们相辅相成,一种力量不会单独存在。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读到第十八章,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老子敏锐的思维,凡事可以从相反的方面考虑。社会上,有善的存在也就有恶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恶恰恰是对善的反衬。有一句换讲的好,一个国家法律越多这个国家也就越腐败。我们平时强调的东西常常是我们所缺少的。所谓否极泰来,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身处绝境恰恰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失意时给自己点信心,春风得意少些缅想,毕竟,盛极而衰,和则多利。世事无常,能受得了大屈辱,就能有大富贵,富贵依然能保持谦卑退让,就能享受着而没有灾祸。也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能在当前的状态看到相反的状态,并将其作为优化当前状态的力量,这也算是有道之人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作为智者的象征,水被老子用来解释道。利益于万物,而不与之争斗,甘愿吃亏而不算计,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它很接近于“道”。水与世无争,滋润万物依然从容,顺应天地之道,这也正是修道者的形象。《道德经》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该多一些淡然,为人不可棱角分明,要善于保持沉默,以柔弱的姿态处世,提高自己的心性。对于柔弱,道家从不忽视它的作用,刚柔并济永远是真正的力量智慧。能够体悟道的人,是能伸能屈,懂得适可而止、及时收手的人。因此,我们也常听到。做人要有韧性,懂得变通,也就是这个道理。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同样告诉我们,为人不应该太看重自己的,把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看轻一点,不要产生得失之患,则避免大患。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正如

此言,我们所追求的就应该是一种洒脱的境界。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老子如是倡导我们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天下,忘记自我,把生命与天下苍生系在一起,心怀天下则是修道之人所为。

名利高寒阁,冷暖我自知。清静无为是老子所追求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清净才是人认识万物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守住心灵的宁静才能把握世间万物运作的规律。对于人生而言,许多功名利禄都是枷锁,套在无知人的身上,当局者迷。事实上,人总是应该懂得满足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名利、财物都是好东西,但是我们总该知道,即便是生命所需要的东西,也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相反地,在精神上,我们才该去追求一个高的境界,回归婴儿般的纯真与质朴,惟其如此,方能更接近道。

《道德经》中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德。修身对于一个人来讲不容小视,虚怀若谷,深邃而通达的人方能成就大业。细数历代帝王,贤君常常是心胸博大、道德涵养浑厚的圣主。为官者尚德,政治宽厚清明,人民淳朴忠诚。对于我们,更要有独立而不媚俗的定力,并且诚实善良地对待每个人,守住人格的完整。常怀慈悲心,即便外界再污浊,也要坚守自己做人的准则,于一片清净之中践行”道“的理念。

无可置疑,《道德经》是老子留给今人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太多的奥妙值得我们去参透,关于“道“与”德“,我们仍需领悟。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读道德经是对自身的一种坚守。但这也不乏避世的无为消极态度。所以,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当今这个时代也是充满竞争的,更应该把自己融入这个大潮之中,去做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齐善鸿、李彦敏. 《人生密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百度百科

 

第二篇:20xx-20xx七上读书体会《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

《道德经》中的教育理念

马浮亮

也许是年龄大些了,阅历多些了,再读到《道德经》的时候,感触挺多的,尤其会自然不自然地和自己的工作---教育联系起来。感觉老子的《道德经》简直就是一部教育论著,只要你思考,总是可以为你的教育工作做出宏观方向的指导,微观方法的帮助!《道德经》,五千字,蕴涵着了不起的治国之道、悟不尽的人生哲学。老子的深奥着实让人佩服,若想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的。但初步的研读却让我感到老子的哲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息息相通。

初识《道德经》,是从港台片中听到的台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直到读完了《道德经》,才对此有了一些体会。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道德经》。每个人阅读《道德经》,都会因为自身的经历不同得出不同的感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道德经》,心如何,经便如何,人生也便如何??我读到的《道德经》就是一部教育理论的著作。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德经》的开篇第一章,老子的道,不是道理,而是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内在的,是可以解释出来的,然而规律却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名,则指的是虚的事物,是理论,是虚名,可以说出来的,但却也不是不变的事物。正如给我们教育者指出了教育总纲:教育规律是可以总结归纳的,但是,教育规律会随着社会制度、生产力等教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教有法而无定法!

第二章中,老子说“行不言之教。 ”,这是洞悉教育的哲学!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面对精力充沛的孩子们,多少教师都把说教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将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了流水线式的管理,产出了一模一样的产品---高分低能的毕业生。从知识传授中课堂上的大量讲述,到品德教育时频频的所谓“讲道理”,似乎教师职业就是以语言为主的工作。而老

子却在两千年前提出了 “不言而教” 的教育哲学。“不言”怎样去“教”?这里的“不言”自然不是不说话,而是反对空洞的说教,是我们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身教重于言教”。在他的眼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独立、自由、值得尊重。圣人培育万物却不自恃其能,更何况教师教育的是独立个体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虽然肩负着教育的职责,却不该将学生占为己有,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一味地去提出各种要求,每日喋喋不休。学生又怎能真正地快乐成长呢?两千年前的老子已经指出了我们现代教育的弊端。

有位哲人说:“要想毁灭你们的孩子,就对他们千依百顺吧!”这是多么深刻的经验教训啊!而我们中国两千年前的《道德经》早就道破了这个教育规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第36章)这是说你想封锁他吗,就先让他张扬张扬;你想削弱他吗,就让他逞强骄纵;你想毁灭他吗,就让他事事得偿所愿,为所欲为;你想夺取他吗,就要先给他甜头。教育学生也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纳入教育过程,切忌让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要教育学生淡泊的心态,不断的自我丰富,才可以长久的成功。教弟子切莫让他们太过得意,为所欲为,否则得意之时,便生失意之悲;张扬逞强之时,必致将来毁灭之哀。

《道德经》里还有很多能给我们教师启迪的句子。例如“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告诫我们不能对学生发脾气,不得已发了火,训学生的措辞 要恰当。教育工作是神圣的工作,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他指导我们教师就是要教书育人,所以不要放弃任何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如果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而道德经就像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泉水,让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为教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的泉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