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发布日期:2012-08-11 浏览次数:24

一、粉尘测定结果报告

加强粉尘测定的管理与报告是防尘、测尘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的动态观 察,科学的管理,使粉尘测定为防止粉尘危害、预防尘肺发生发展、实现安全 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而管理工作的完善又推动了粉尘测定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煤炭系统对粉尘测定的具体要求是粉尘浓度每个测尘点井下每月测 定两次,年产百万吨以上的矿井,每个工作面每季度应进行一次全工班连续粉 尘浓度测定,同时要求测定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每季度至少 测定-次,根据生产变化和专题调查的要求,应增加测定次数;对粉尘中游离 二氧化硅含量测定,要求每半年至少测定一次,当岩、煤层采掘工作面变化时,要及时测定,以便于执行卫生标准。

各级测尘管理机构和测尘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及时总结上报本单位测尘 结果和防尘情况,以便各级领导掌握防尘测尘情况和采取对策。

测尘员每月向本单位测尘管理机构提供一份测尘结果。

基层的测尘机构每半月向上级领导提供一份测尘结果报告,每月向上级测 尘管理机构上报一份测尘结果。

集团测尘管理机构每季度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测尘报表,并转发下属各有 关部门。

二、粉尘测定结果的评价方法

对粉尘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应根据粉尘浓度实测结果并结合生产情况、防 尘措施及设备的情况以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及分散度的结果,用国家 标准来衡量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来源、性质、存在情 况、环境污染程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等做出全面的评价。为能确切反映个体 接触粉尘浓度,还应结合个体粉尘采样结果尤其应有呼吸性粉尘及总粉尘采样 结果,以便对人体危害状况的分析提出可靠的依据。

三、粉尘测定资料的统计处理

对粉尘危害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评价,仅有原始测定结果是不够的,还需对 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才能去伪存真,科学地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结 果更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由于调查分析的目的不同,统计处理方法各 异,现就目前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需要,将常用的几个统计指标的意义和方法 介绍如下。

1.指标的计算

实测率、合格率是常用的指标,一般以百分数表示。

实测率:指实际测定的点次数占应测定点次数的百分数。计算方法为 实测次数/应测次数 *100%

合格率:指实测结果中达到粉尘卫生标准的点次数占实测点次数的百分 数,也可称达标率。计算方法为

合格次数/实测次数 *100%

2.平均数

平均数是分析计量资料常用的-种统计指标,用来描述一组同质计量资料 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指标给人以概括的印象,且便于事物间进行比较。常用 的有均数(通常指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等。在日常测定报表中的 平均数即是算术均数,是反映月、季、年粉尘浓度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的指 标,当粉尘浓度波动范围不大、浓度分布呈正态分布时,用此指标较为合理, 有代表性;当波动范围大、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时,则多以几何均数表示,即将 粉尘测定结果进行对数换算,使之成为对数正态分布,再求对数的真值,即几何均数;此外也可用中位数表示平均水平。计算方法如下。

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式中 X----------算术均数;

X1, x2, xn-—样品结果;

n-——测定例数;

S一一总和。

样品数量少时可直接按上式计算,当样品含量大时,上述计算繁杂,则可 将原始数据编制成频数表后用加权法(即组中值或简捷法)加以计算,具体计 算法可见统计学。

(2)几何均数

小样本用

为便于计算也可直接将原始结果先进行对数换算,求出几何平均值的对数 后,再计算出对数的反对数,即可求出几何均值。即

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式中 G几何均数;

lgX,, lgX2, lgX?——每个样品的对数值;

2-总和;

n-例数。

上述方法便于小样本计算,当样本量大时则计算繁杂不便,也和算术均数 -样,编制频数表后,用加权方法计算。

(3)中位数

把粉尘测定结果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中的哪个测定值即为中位数,计算时 因样品个数有奇、偶之分,方法略有不同。奇数时,M=(N+1)X/2偶数时,

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

式中M——中位数;

X 样品结果;

n--------例数。

挡样本数足够大时,可编制频数分配表,按下式计算出来

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式中L——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i-i一-组距;

fM——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 n- 一样本例数;

c——小于L的累积频数。

3.标准差

对粉尘资料进行分析时,不仅要看样品集中趋势,还要分析离散趋势,说 明离散程度的常用指标有全距(极差)、四分位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尤其标准差、方差、更为常用,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因此应对标准差有 所了解。标准差是反映测定值变异程度的指标,将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才 能全面描述粉尘测定值的分布状况,常用表示标准差。

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

式中s——标准差;

X——样本值;

X-——样本均数;

n-——样本例数。

但当样本数量大时,可编制频数表,用加权法计算即可求出,即

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式中s——标准差;

i——组距;

d——-简化组中值

②显著性检验: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样本均数间,不可避免地存在 着抽样误差,而这种数字上的差异如果是在抽样误差允许范围内,统计上认为 这种差异没有意义,如果超出抽样误差允许范围,统计上认为这种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即两者间有实质性的差别。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就是判断样本均 数与总体均数(或两个样本均数)间差别是否有显著意义的一种方法。一般步 骤如下。 建立检验假设:假设比较的两样本来自相同的总体,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或两样本均数)之差仅仅由于抽样误差所致,这种抽样误差的可能性用概率 P表示。

根据“检验假设”计算t值,要根据资料的类型选取适宜的t值公式,常 见的类型有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比较;样品配对资料的显著性比较;两样本均数的显著性比较。当校本较小时t值计算如下:

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上述公式表明i值实际上就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或两样本均数之差是标 准误差的倍数。

③确定概率和判断结果。计算出i值后,查f值表确定概率P,再根据P 值大小做出显著性有无的判断,划分差别有无显著性的界限,一般选择概率 5%,t值越大P值越小,当t大于等于t(n')0.05或t(n')0.01时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或两样本均数)间有显著性差别见表6-7。

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评价方法和统计处理

差别显著性意义还需结合调查内容分析,是否有实际意义,不仅能凭<值 的大小做出结论。当样本数量足够大时,可直接用u检验计算,不必用t计算,在"检验计算中u<与p系为" = 1.96时以0.05为界限;u=2.58p以

0.01为界限,进行判断。

5-变异系数

以CV表示,当两样本观察值的单位不同无法进行比较时,用变异系数比 较是合宜的,CV=s/X100%。

变异系数没有单位,只表明变异的幅度,变异系数小,说明观察值个体的 变异程度小,反之则大。

此外还有一些统计指标可进一步分析使用,在这里就不过多介绍,可参考 卫生统计学。

 

第二篇:测定粉尘浓度的目的与计量方法

测定粉尘浓度的目的与计量方法

参考资料:中国环保网(/trade/supply/index--10xxxxxxxxxxxx4--.htm)

为了了解、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状况,研究改善防尘技术措施以及评价防尘措施的效果。都需要对粉尘浓度进行测定。

粉尘浓度的表示方法有质量法和数量法两种。质量粉尘浓度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以mg/m3表示。数量粉尘浓度的表示方法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颗粒数目,以n/m3表示。 60年代以前,很多国家的粉尘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数量浓度表示,只有我国、苏联等国采用质量浓度表示。后来,由于发现矽肺病的进展与悬浮粉尘的质量浓度密切相关,70年代后,英、美、日等国进入了数量浓度与质量浓度并用阶段,目前各国逐渐向质量浓度发展,对于石棉粉尘,由于其性质及严重的危害性,则采用数量浓度。质量粉尘浓度的测定包括有:

1.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测定。

为了了解作业场所粉尘的平均浓度和不同位置的粉尘浓度而进行的测定。

2.作业者个人暴露浓度的观定

为了了解生产工人全工班时间内接触的粉尘的平均浓度,把个体粉尘采样器挂在工人身上接近呼吸位置处,进行一个工作班的连续采尘。求得粉尘的平均浓度。

3.通风管道中粉尘浓度的测定

为了得到设计除尘装置所需的资料或评价除尘装置的效果,对通风管道中粉尘浓度进行的测定。

在上述一、二项测定中,为了确切地了解粉尘浓度和尘肺病发病的关系,根据尘粒在肺部的沉积状况,一些发达国家同时采用了总粉尘浓度及呼吸性粉尘的浓度以评价作业场所粉尘的危害状况。目前各国各类呼吸性粉尘测定仪及两级(呼吸性粉尘及总粉尘)质量采样仪都是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标定的。

在总粉尘浓度的测定方面,我国卫生标准的规定是用一般敞口的采样器采集到的一定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全部固体微粒。但是近年来国外对于总粉尘(或总粉尘浓度)的定义有进一步的提法。日本在19xx年公布的容许浓度劝告中对总粉尘解释如下:“捕集器入口流速为0.5~0.8 m/s,所捕集的粉尘称总粉尘”这是按当前常用的敞开式采样器确定的。一般说来它可以采集到100μm以下的粒子。但是个体采样仪的入口都不是敞开式的,其采样流量为1~3 l/min,因此不能将全部悬浮粒子捕集进去。国际标准组织(ISO)19xx年第8次修订总粉尘

测定标准中规定:“总粉尘定义为1~3m/s入口速度所捕集到的尘粒”。“在静止空气中选用入口直径为2~10mm的采样器,能收集空气动力直径达30μm的尘粒”。当前人们越来越注意那些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尘粒,即能进入人的鼻腔、口腔内的粒子为总粉尘。19xx年英国职业医学会和联邦德国埃森实验室在发尘风道内用模型人头进行人鼻和口吸入效率的实验结果发现大于30μm的粒子的吸人效率有50%。另外对采集总粉尘浓度采样器的入口部的设计也提出了要求。国际上已有用可吸入性粉尘代替总粉尘的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