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科所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教科所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科所紧紧围绕校长学期初提出的学校办学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切实增强改革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狠抓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不断强化教科研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以研促教,形成和完善有特色的教研模式。

本学期,教科所加强了对教研活动的督查,认真抓好教研活动,落实教研组长负责制,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明确职责,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教研学习,做到内容具体、发言充分、记录详实、注重实效。

1、高一高二教师上午研究教材,共同整理教案或学案,已初步完成《夏县中学教案集》的收集工作;下午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相互间经验交流和共同提高。

2、高三教师上午编写测试题,下午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内容是精选的历年高考试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和高考适应性有很大帮助。

二、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工作最根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本学期,教科所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以管理促规范。

1、形成了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是“三步教学法”:第一步“出示目标,定时自学”;第二步“学生展示,教师引导”;第三步“当堂训练,巩固提升”。这个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学、思考和展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讲学结合、讲练结合、学用结合的课改精神,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教学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教科所多次组织有关领导对老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等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情况,奖优罚劣。

三、开设特色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弟子规》课,落实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文化素质。开设了习字课,每天有20分钟的习字时间,习字的内容是高考语文的必背篇目。习字课受到了师生欢迎,既可以为学生赢得卷面分,又可以熟记高考语文必背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宁静平淡的心志。从本学期开始,阅览室向高三学生开放,平均每周有一个小时的阅览时间。这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重要作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本学期,我校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素质,进行新课改的实施与创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在教师中倡导学习风气,学校给每位教师报销200元的书费,鼓励教师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倡导听课风气,要求领导和教师坚持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提高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水平,培

养一批高素质的课堂教学能手,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五、做好考试工作。

本学期,教科所认真组织了期中、期末考试和月考、模拟测试等考试工作,我们严格考试过程,重视考风考纪,发挥好考试功能,营造公平竞争氛围,安排好监考和评卷等工作,做好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并上报教育局。

综上所述,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决心狠抓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研教改力度,改进教法,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0xx年2月14日

 

第二篇: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20xx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附件一: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201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第四次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市教育局及省、宁波市教研室工作思路,积极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强化“服务、研究、指导、管理”的职能,进一步明确“为教学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教学发展服务”和“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工作定位,不断追求“和谐、务实、创新、廉洁”的教研文化,建设教研品牌,创新教研机制。树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宗旨,扎实有效的做好各项工作,实现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与高水平发展。

二、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轻负高质

我们将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抓住学科课程改革中的实质来分析问题,深入研究课程目标、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1.研训一体,释疑解难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段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的通知》(余教[2010]24号文件),义务段各学科着力做好第三期的“疑难问题解决”的问题征集与专题培训工作。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倾听老师、学生的意见,组织有针对性的研讨,切实帮助一线教师提高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能力。力争年底前完成前“疑难问题解决”专辑的印发工作,为全市义务段学校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有效参考,以推动全市课改向纵深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段三年级至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和亮点,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根据《余姚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余教90号文件),各校要开足课时,配足教师,组建团队,规划课程,制定制度,开发内容,注重过程,倡导自主,明确目标,积累资料,健全课程档案。

1

2.挖掘提炼,减负增效

2011学年我市将以“轻负担、高质量”为主题,总结和提炼“首届轻负高质示范教师”的经验与做法,推广与学习“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争减轻义务段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力倡导学生快乐学习和谐发展的理念。在组织开展市首届“轻负高质”示范教师的评选工作的基础上,分层举行市轻负高质示范教师先进经验介绍会,并编辑经验专辑,引导全市中小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建设“前有示范,中有规范,后有赶超”的轻负高质优秀教师队伍,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向纵深发展。

3.聚焦课堂,促进教学

为充分发挥我市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广大教师聚焦课堂、关注课堂,20xx年10月下旬将组织开展市“第二届中小学课堂节”活动。本次活动将以“实施名师行动、聚焦教育盛会、关注课堂生成、改革教学形式、促进教育均衡”为目的,大力倡导广大教师“在课堂中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参与中成长”,结合课堂教学展示、学术论坛、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展示我市课改成果,为广大师生提供展示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努力形成我市“务本、倡简、求实、高效”的教学特色品牌,演绎我市教研新高度。

4.小班实验,扎实推进

以二十所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为基地,按《余姚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实施方案》,加强师资培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传播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法,倡导运用丰富、创新的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手段,在“等距、等高、等爱”的氛围中施教,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二)创新教研机制,促进均衡发展

继续完善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努力抓好区域教研,尝试网络教研,创新教研活动新模式,促进我市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1.市级教研,提高针对性

规范市级教研程式,提高教研有效性。继续做好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各学科教研员要结合 2

常态调研和专题调研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师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规划好每学期的教研主题,围绕主题有层次地设计教研活动,突出“问题解决”这一核心,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教研员要带领学科教师,形成教研团队,提高教研合力。

2.区域教研,提高均衡性

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已成为我市教研系统的一张闪亮名片,本学期继续以区域教研作为教师全员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进一步完善区域教研网络建设,认真落实《余姚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活动的指导意见》(余教[2010]15号)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市中心教研大组和区域教研大组活动。按照《余姚市中小学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活动考核实施意见》,要求各区域认真拟定计划,精心组织活动,严格活动考勤,加强活动管理,规范活动资料,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区域教研组长例会制度。通过“名校辐射”、“骨干引领”、“联片带动”等三种区域联动方式,进一步有效搭建区域内师生共同发展平台,使校际间强弱互补,共享双赢,带动我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校本教研,提高实效性

加强对学校校本教研的指导,明确校本教研的主旨:一个落点、两个主体、三个要素(一个落点即校本教研要围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展开,这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和归宿;两个主体即学校和教师,这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和参与者;三个要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引导各校建立起“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具体教研模式。加强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在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的同时,今年9-10月份将开展市首届学科名牌教研组、示范教研组和规范教研组为三个不同梯队的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活动,使校本教研工作进一步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4. 网络教研,探索互动性

网络教研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本学期将开展网络 3

教研探索。结合我市城乡区域教育的不同层次,联手市电教中心,我们将做好网络教研的推进工作。尝试搭建三个网络教研平台:第一,逐步完善学科教学资源平台;第二,尝试建立学科教学博客平台;第三,开辟网上学科远程教研交流平台。通过网络教研实现教研员和基层学校教师网上对话与研究。

(三)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监控

教学常规是确保教学改革取得成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本学期我市将继续深化教学常规管理。

1.教学视导,突出指导与管理

继续推行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开展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常态下教研视导。根据课程标准,指导学校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学期初指导学校业务部门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管理,并关注学校体卫与艺术教学落实工作。教研员不定期到基层,走进课堂,查看资料,走访师生,加强督查与指导,真正发挥教研员的指导及管理作用,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常规管理,突出培训与督查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实施办法,全面实施《余姚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试行)》和《余姚市中小学教师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深入调研指导,狠抓教学常规薄弱环节,进行教学常规的培训与落实。本学年在备课管理的全面培训与督查的基础上,将以“学业考核”常规(命题)为主题,开展三级培训。在全员培训基础上,组织市级比赛。通过培训与竞赛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命题技能,使高质量的“学业考核”成为常态,以此为手段促进减负增效。

3.质量监控,突出常态与过程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研工作的关键所在。本学年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学业质量监测,继续抓好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各学科加强以课标为参照,以能力为核心的命题研究,充分发挥考试命题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

小学段将认真总结调研性测试经验,分析各校教学质量的差异,对处于“两头”的学校加强教学调研,充分挖掘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查找质量差异的主要 4

原因,促进各校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调研性测试的方式方法,努力促使此项工作的常态化。同时,继续加强音、体、美、科学、英语学科期中抽测,促进“小”学科的均衡发展。

初中段要深入开展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研究,提倡合理负担,严格控制过重课业负担,切实贯彻落实“轻负担、高质量”。做好中考复习指导工作,努力突破农村初中成绩的“瓶颈”,使全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更上新台阶。

高中段要针对制约提升我市高中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强化教研服务意识,加强教研指导力度,以目标管理为先导,在制定的“一类”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校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促进高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重视高考信息的收集、分析与研究,立足本市,加强与其它县市的横向联系,学习、吸纳他人的成功经验,组织开展有实效的各学科高考复习研讨活动。组织好高三的模拟考试。对每次统测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到学校,分析到学科,分析到教师,找出各自的薄弱点,集中全市骨干力量,组织教学研讨,诊断症结,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及时补救。开展高三教学质量调研。针对一些学校高三教学管理不够到位、学科发展不平衡、课堂教学效率低、辅导措施针对性不强等制约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关注一些薄弱学科、薄弱环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高考辅导水平,切实提升高考“一类”上线率。

加强幼儿教育。我市幼儿教育点多面广,发展不平衡,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大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力度,使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同步协调发展。

(四)搭载多层平台,支持教师成长

进一步发挥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推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规范教学评比,提高业务素养

本学期,教研室将进一步规范三项评比(论文、优质课、课题成果)和其它评比项目。今年下半年将开展全市市级教研工作亮点评选活动。以各项业务评比为载体,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一支合格化、专业化、技能化的教师队伍。

5

2. 培植名优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为激励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认真实践,使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加快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将组织开展市第六届名师和第三届市学科骨干教师评选活动。我室将继续利用良好的研训平台和有效的研训方式,做好评审的后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同时,加强专业引领,成立市第二届三高骨干培训班开班及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适时邀请省特级教师协会专家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尽可能为骨干教师提供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让骨干教师在开阔视野、获取经验、反思进取中进一步提升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

3.发挥兼职作用,提供展示平台

围绕新时期教研工作任务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兼职教研员队伍的培训与实践,不断提高兼职教研员的师德修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兼职教研员搭建展示平台,创造锻炼机会,使他们成为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校本教研活动的牵头人、课题研究的领头人;成为教学研究的组织者,教学设计的指导者。

4.帮助新手教师,适应教学岗位

关心和帮助本学科新教师,听取与解决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基。重点关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进行教学入门指导,努力提高他们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缩短他们教学的适应期。

(五)深化教育科研,创建教科品牌

坚持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方针,推进科研与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有机结合,通过科研营造学校特色,铸就学校品牌。

1. 继续深化教科研管理的改革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从立项指导、开题研讨、课题实施检查指导、结题评奖和推广应用等五方面实行全程管理。支持和帮助教师开展德育个人课题、幼儿教育课题、教育装备课题、家庭教育、体艺课题等专项课题研究,帮助学校、教师结合实际,寻求突破方向,创建教育特色,打造品牌教师。学校要落实课题实验方案,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突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科研 6

要降低研究重心,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研究质量,倡导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要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心理品质等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核心任务,以改变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浙江省教研课题、教育规划课题,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评审。

2.进一步抓好重点课题研究。

继续抓好《区域推进阳光心理工程》、《县域内渐进式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两项区域重点课题,协助市教育局在区域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基础上,研制适合我市实际的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和阳光心理工程的政策和措施,帮助两项工程的实验学校确定重点突破方向,制订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3. 继续深化教育科研“两项工程”。

以校级立项课题为抓手,深化教育科研“普及工程”。以学校教育科研的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教育科研“达标工程”,在全面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等级评估的基础上,总结余姚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的典型经验,以促进更多学校树立以科研引领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理念。

4. 稳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继续组织教师参加省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上岗证的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优秀论文、优秀辅导设计、优秀案例评选和心理健康辅导课评选展示活动,提高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开展合格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的建设活动,提高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水平。逐步推进《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的培训、认证工作,培育具有省A、B、C三级证书的“心育”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心理活动课程、学科融合渗透、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和个体咨询为主要形式的学校心理活动辅导体系;探索学校心理预警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六)抓好自身建设,提升教研形象

7

教研室要成为“研究教学、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好帮手,让教研工作得到社会、学校、教师的充分认可,为此,必须加强教研员队伍的自身建设。

1.加强学习,提升品质

根据上级教研部门的计划,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坚持每周一下午半天的学习与培训制度。通过自我充电与外出进修,提升教研活动策划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使教研工作始终保持“务实、有序、高效”的工作状态。

2.深入基层,发挥作用

教研员要理清教研工作的管理职能与专业特质之间的关系,理解教研的价值和专业含量。管理不能停留在问责层面,研究要体现诊断、提炼亮点和正视研究的盲点。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提升教研工作品质。积极开展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听课视导、蹲点包校、执教公开课、兼职教学等活动,使教研员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教育教学的示范者,教学管理的指导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在课堂教学和教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坚持研究,提供服务

教研员要坚持研究的工作态度,在当前形势下,要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教育决策服务,努力当好教育决策部门的参谋和实施教育决策的推动者;为教师教学服务;做到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帮教师之所需。

新的学年,新的起点,我们不但看到了新形势下教研工作发展的特点与聚焦,更深切感受到了在教育改革和发展大背景下,教研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此,我们携手全市各校、各教师,一起为余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努力!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