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案例

椭圆的几何性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高二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题:椭圆的几何性质

4.课时:3课时        

5.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本节内容,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

(2)教师准备课件。

二、教材分析

《椭圆的几何性质》是苏教版选修1-1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由椭圆方程出发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这是学生第一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要注意对研究结果的掌握,更要重视对研究方法的学习。本节课使学生感受“数”和“形”的对立统一,是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几何性质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

2.领会椭圆几何性质的内涵,并会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让学生领悟解析几何是怎样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性质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

3.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从中体会学习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数与形的辨证统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通过感受椭圆方程结构的和谐美和椭圆曲线的对称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

难点: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五、学法、教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设置问题,鼓励学生从椭圆的标准方程出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掌握不足的内容以及存在的差距。

2.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椭圆的几何性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六、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1)椭圆的定义(2)椭圆的标准方程(3)椭圆中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新授:

问题1观察椭圆的标准方程,它有什么特点?

生:椭圆方程是关于的二元二次方程;方程左边是平方和的形式,右边是常数1;方程中的系数不相等。

设计意图:①为利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做准备。②让学生感受椭圆方程结构的和谐美。

(1)椭圆的范围

问题2自主探究:结合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请大家思考,在方程中,如何确定的范围?

生1:由可得,即,所以。同理可得

生2:还可以把看成,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考虑的范围。

生3:椭圆的标准方程表示两个非负数的和为1,那么这两个数都不大于1,所以

从而。同理可得的范围。
    设计意图:①由于问题1的设置,学生的思维在这儿很活跃,除了教材中的方法外,很多同学都能想到其它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②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3的范围、的范围,我们能进一步说明椭圆所处的范围吗?

生:椭圆位于直线所围成的矩形内。

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展示椭圆的范围,让学生直观感知,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多媒体展示)练习1:讨论下列椭圆的范围:

;    ②

设计意图:椭圆范围的简单应用。

(2)椭圆的对称性:

问题4自主探究:观察椭圆的标准方程,请大家利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对称性。

生:在方程中,把换成,方程不变……

问题5方程不变,说明什么问题,如何用语言表述出来?

生:当点在椭圆上,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也在椭圆上。而是曲线上任意一点,所以椭圆关于轴对称。同理可得,椭圆关于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学生鼓掌!)

设计意图:①训练学生语言表述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推理的严谨性。②从对称性的本质入手,探究椭圆的对称性。③多媒体课件展示椭圆的对称性,使学生体会椭圆的对称美。

多媒体展示椭圆的对称性后总结:对于椭圆来说,坐标轴是它的对称轴,坐标原点是它的对称中心,对称中心也叫椭圆的中心。

(多媒体展示)练习2:探究曲线的对称性,并画出曲线的图象。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曲线,检验对曲线对称性的理解。②让学生感受利用对称性可简化作图过程,感悟知识的应用。

(3)椭圆的顶点

问题6自主探究:观察椭圆的标准方程,请大家利用方程求出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坐标。

生:令,得,说明点是椭圆与轴的两个交点。同理,点是椭圆与轴的两个交点。

总结并给出顶点的定义(强调是与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椭圆图形指出长轴、短轴、长轴长、短轴长、长半轴长、短半轴长,点明方程中的几何意义和数量关系。

(多媒体展示)练习3:如图,已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怎样确定椭圆焦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①深化对椭圆概念的理解。②巩固椭圆长轴、短轴的概念。③考察椭圆中的几何意义。④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多媒体展示)例题精讲:

例1.求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焦点、顶点、外切矩形的面积。

变式:若椭圆方程变为呢?

设计意图:①巩固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②学会运用椭圆的几何性质。③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体会椭圆的性质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

例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在轴上,长轴是短轴的倍,焦距为。求椭圆的方程。

变式:如果去掉“焦点在轴上”呢?

设计意图:①运用几何性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方程。②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四)小结:                       

1.知识:多媒体展示有关椭圆性质的表格,学生口答。

2.数学思想:本节课运用了数形结合和类比的数学思想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3.数学方法:掌握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解析法。

(五)作业布置:

1.(1)画出下列椭圆的图象:                          

;  ②

(2)观察椭圆的图象,形状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①考察学生是否能应用几何性质,快速画出图形。②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椭圆的另一条性质——离心率。

2.当椭圆的标准方程为时,结论如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

问题方面:在问题1的基础上,问题2活跃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5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用了较长时间思考、讨论。

练习方面:练习3让学生措手不及,几何意义的出现让学生感到惊喜。

练习1及例题的变式比较成功的为作业2埋下伏笔。

2.教学思路:

问题1的设置体现了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教学思路,在三个性质的研究中,坚持从椭圆方程出发,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培养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能力。

3.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使他们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学生从“数”的角度研讨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师用多媒体作相应展示,让学生感受“数”和“形”的对立统一,渗透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参考文献】

[1]霍文明.20##年高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比赛教案:河北—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DB/OL].豆丁网, 20##-3.

[2]单墫主编.配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数学(选修1-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第二篇: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案例

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高二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题:椭圆的几何性质

4.课时:3课时        

5.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本节内容,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

(2)教师准备课件。

二、教材分析

《椭圆的几何性质》是苏教版选修1-1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由椭圆方程出发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这是学生第一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要注意对研究结果的掌握,更要重视对研究方法的学习。本节课使学生感受“数”和“形”的对立统一,是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几何性质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让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

2.领会椭圆几何性质的内涵,并会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让学生领悟解析几何是怎样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性质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

3.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从中体会学习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数与形的辨证统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通过感受椭圆方程结构的和谐美和椭圆曲线的对称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

难点: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五、学法、教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设置问题,鼓励学生从椭圆的标准方程出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掌握不足的内容以及存在的差距。

2.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椭圆的几何性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六、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1)椭圆的定义(2)椭圆的标准方程(3)椭圆中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新授:

问题1观察椭圆的标准方程,它有什么特点?

生:椭圆方程是关于的二元二次方程;方程左边是平方和的形式,右边是常数1;方程中的系数不相等。

设计意图:①为利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做准备。②让学生感受椭圆方程结构的和谐美。

(1)椭圆的范围

问题2自主探究:结合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请大家思考,在方程中,如何确定的范围?

生1:由可得,即,所以。同理可得

生2:还可以把看成,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考虑的范围。

生3:椭圆的标准方程表示两个非负数的和为1,那么这两个数都不大于1,所以

从而。同理可得的范围。
    设计意图:①由于问题1的设置,学生的思维在这儿很活跃,除了教材中的方法外,很多同学都能想到其它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②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3的范围、的范围,我们能进一步说明椭圆所处的范围吗?

生:椭圆位于直线所围成的矩形内。

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展示椭圆的范围,让学生直观感知,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多媒体展示)练习1:讨论下列椭圆的范围:

;    ②

设计意图:椭圆范围的简单应用。

(2)椭圆的对称性:

问题4自主探究:观察椭圆的标准方程,请大家利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对称性。

生:在方程中,把换成,方程不变……

问题5方程不变,说明什么问题,如何用语言表述出来?

生:当点在椭圆上,点关于轴的对称点也在椭圆上。而是曲线上任意一点,所以椭圆关于轴对称。同理可得,椭圆关于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学生鼓掌!)

设计意图:①训练学生语言表述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推理的严谨性。②从对称性的本质入手,探究椭圆的对称性。③多媒体课件展示椭圆的对称性,使学生体会椭圆的对称美。

多媒体展示椭圆的对称性后总结:对于椭圆来说,坐标轴是它的对称轴,坐标原点是它的对称中心,对称中心也叫椭圆的中心。

(多媒体展示)练习2:探究曲线的对称性,并画出曲线的图象。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曲线,检验对曲线对称性的理解。②让学生感受利用对称性可简化作图过程,感悟知识的应用。

(3)椭圆的顶点

问题6自主探究:观察椭圆的标准方程,请大家利用方程求出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坐标。

生:令,得,说明点是椭圆与轴的两个交点。同理,点是椭圆与轴的两个交点。

总结并给出顶点的定义(强调是与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椭圆图形指出长轴、短轴、长轴长、短轴长、长半轴长、短半轴长,点明方程中的几何意义和数量关系。

(多媒体展示)练习3:如图,已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怎样确定椭圆焦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①深化对椭圆概念的理解。②巩固椭圆长轴、短轴的概念。③考察椭圆中的几何意义。④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多媒体展示)例题精讲:

例1.求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焦点、顶点、外切矩形的面积。

变式:若椭圆方程变为呢?

设计意图:①巩固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②学会运用椭圆的几何性质。③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体会椭圆的性质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

例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在轴上,长轴是短轴的倍,焦距为。求椭圆的方程。

变式:如果去掉“焦点在轴上”呢?

设计意图:①运用几何性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方程。②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四)小结:                       

1.知识:多媒体展示有关椭圆性质的表格,学生口答。

2.数学思想:本节课运用了数形结合和类比的数学思想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3.数学方法:掌握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解析法。

(五)作业布置:

1.(1)画出下列椭圆的图象:                          

;  ②

(2)观察椭圆的图象,形状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①考察学生是否能应用几何性质,快速画出图形。②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椭圆的另一条性质——离心率。

2.当椭圆的标准方程为时,结论如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

问题方面:在问题1的基础上,问题2活跃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5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用了较长时间思考、讨论。

练习方面:练习3让学生措手不及,几何意义的出现让学生感到惊喜。

练习1及例题的变式比较成功的为作业2埋下伏笔。

2.教学思路:

问题1的设置体现了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教学思路,在三个性质的研究中,坚持从椭圆方程出发,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培养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能力。

3.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使他们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学生从“数”的角度研讨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师用多媒体作相应展示,让学生感受“数”和“形”的对立统一,渗透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参考文献】

[1]霍文明.20##年高中数学全国优质课比赛教案:河北—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DB/OL].豆丁网, 20##-3.

[2]单墫主编.配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数学(选修1-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