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学论文读后感

结课大作业

市场学

生生业姓学班名 号 级

管理工程系

20xx年5月7日

关于“营销能力与企业创新行为关系研究

”的读后感

摘要

在经济学领域的创新研究中,研究的视角较为宏观,研究关注的影响变量的可操作性较弱;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视角则较为微观,许多影响变量是企业可以控制的。营销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否与创新之间存在关联,自然成为了许多研究关注的问题。 通过回顾既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发现,虽然涉及营销与创新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很多,但这些研究却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地方。

关键词:营销能力;贝叶斯模型;市场绩效

论文主要内容

1 理论概述

熊彼特提出“创新”是指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使其技术体系发生变革,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在熊彼特之后,创新成为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论题。创新被划分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等多种类型。创新的概念也被扩展到技术创新之外的多个领域。 创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创新是一个创造差异化或排他性的因素,它会制造一种垄断性的市场结构,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然而,竞争性环境会促使技术扩散,增加类似产品的供给量,使创新带来的垄断力逐渐丧失。因此,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是保持市场地位、维持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出于创新的重要性,许多研究开始关注影响创新成败的因素。这些研究的潜在动机是:通过研究发现创新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创新成功的机率。从创新的角度看,研究中出现过很多关于创新的概念,但是对这些概念一直缺乏总结;鲜有研究对各种创新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已有研究较

少关注创新的整体性,即创新没有体现从资源投入到收益产出的现实过程,也没有体现心理因素与现实过程的互动。从营销能力的度量来看,研究中使用的量表的子构念数量多而缺乏一致性,子构念选择的主观随意性大;许多研究只涉及营销的个别职能与创新的关系,多数研究仅仅使用4P来测量营销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极少数研究针对营销能力专门进行过量表开发。从营销与创新关系的角度看,许多研究集中于讨论市场导向对创新的影响,明确地以营销能力对创新影响为主题的文章非常有限。从研究背景看,绝大多数研究都以欧美发达国家为背景,只有少数研究以发展中国家为背景,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很少。 本文的从发点,就是对以上方面进行改进。为了取得研究需要的数据,“四川省用户评价中心有限公司”受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问卷发放、回收工作,并进行数据录入。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69个营销能力问项,用于营销能力量表开发。第二部分是17个创新投入与创新市场绩效问项。问卷调查取得1104个样本,通过问卷筛选,最终得到890个有效样本。 本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测量模型中变量间的各组直接关系进行了检验,并对营销能力、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创新技术产出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为了检验营销能力对创新技术产出和创新市场绩效关系的直接影响,本文建立了贝叶斯模型。 经过分析,文本主要得到以下一些主要结论: 营销能力对创新投入有正向影响,并且营销能力对投入强度的影响大于对投入总量的影响;创新活动投入强度和投入总量对技术产出都有显著的正影响,并且投入总量对技术产出的影响远远强于投入强度的影响;技术产出对创新的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营销能力对技术产出向市场绩效的转换效率有正影响,这个影响呈现出2次型函数的形态,表现出边际递减的特征。 从调节变量的影响上看,企业规模对模型中的大部分系数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是,在分析营销能力对创新市场绩效的总效应时,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使其呈现凸函数型形态。营销能力对模型中的大部分系数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营销能力对市场绩效的总效应呈现边际递减。技术产出的中介作用是显著的,以它为中介联接创新投入与创新市场绩效是合理的。 技术性产出与市场绩效有差异。营销能力对技术产出和创新市场绩效有截然不同的影响。首先,‘从营销能力的直接影响来看,它对技术产出有显著的负影响,对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其次,从营销能力的调节作用上看,营销能力与市场绩效、

技术产出存在两种不同的非线性关系。本文的研究对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启示意义: 本文发现创新技术产出与创新市场绩效存在差异,如果不区分技术产出与市场绩效,那么很可能对结果产生误导。因此对它们进行区别是以后的营销能力与创新研究的必要工作。本文建立的贝叶斯模型可用来分析某一变量对其它两变量间关系的直接影响。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展到其它类似问题的研究,例如消费者行为、市场细分研究。 营销能力对创新的市场绩效有正向影响,它有助于创新实现商业化,因此企业需要提升营销能力从而与技术能力进行匹配。过度强调技术能力会使营销能力成为企业的短板,进而使对技术能力的投资无法产生最大的效益。营销能力对技术能力有负向影响。营销能力很可能对技术能力产生了干扰,企业在培育营销能力的同时,要采取措施避免这种干扰。创新投入强度与总量指标的差异说明创新投入的资源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有长期效果的平台性资源,另一种是有短期效果的消耗性资源。管理者在长期内要注意平台性资源的建立,以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同时,在短期内要提供充足的消耗性资源避免创新活动会出现迅速衰退的倾向。 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有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宏观的措施建议。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技术性创新的产生。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基础性创新,大多数创新都是应用型创新,它们的生命力基于它们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现有的措施也许过于强调催生创新的能力,而忽视了使创新长期生存的能力。

“生出来,活下去”才是真正的创新能力。因此,国家在创造创新孵化条件的同时,还应该帮助企业发展市场能力,这将有利于企业培育自己的造血功能,提高创新的生存能力。

2 研究方法

将研究中出现过的创新概念整合进来,本文建立了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企业的创新行为具有现实和心理两个层面。本文将创新行为现实层面的活动抽象为由产品化、商品化两阶段构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创新投入为起点,之后技术能力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技术产出,最后商业化能力将创新技术产出转化为创新市场绩效。

在心理层面,创新市场绩效预期受到商业化能力的影响,它会影响创新动力,最终创新动力会影响创新投入。 营销能力与创新行为理论上的关系就是营销能力与技术能力、商业化能力、创新市场绩效、市场绩效预期和创新动机的直接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间接关系。然而,出于研究方法、量表可靠性的限制,同时为了简化数据分析,本文对理论关系进行了一些调整:第一,不检验营销能力与市场绩效预期和创新动机的直接关系;第二,将营销能力与技术能力的直接关系转化为营销能力与创新技术产出的直接关系;第三,将营销能力与商业化能力的直接关系转移到创新技术产出与创新市场绩效的关系上,形成用于检验的测量模型并提出假设。

在确定了测量模型之后,本文设计了变量的测量指标。在确定了创新投入、创新技术产出、创新市场绩效的测量指标之后。营销能力测量指标通过量表开发的方式加以确定。在总结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平衡和综合静态能力、动态能力,交易营销、关系营销,战略能力、战术能力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营销能力量表,并用取得的数据进行了检验。

3 读后感受 由于研究方法和量表的限制,测量模型没有纳入营销能力对创新行为心理因素的直接影响,随着营销能力量表和营销能力、创新行为关系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得到验证,未来的研究可通过量表开发的形式将创新行为心理因素纳入模型。 既有研究表明,有的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对营销能力和创新行为的关系会发生影响,但这篇论文只讨论了营销能力、企业规模、创新技术产出的调节与中介作用,更多的调节及中介作用则需要未来在研究中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此外,论文在研究中使用了截面数据,这在理论上有一定缺陷也限制了对一些涉及时间因素的变量间关系的检验。在测量创新技术产出时,论文没有对其进行质量与数量上的区别,这对分析营销能力对技术产出有负向作用的原因带来了一定困难。 论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作者利用贝叶斯模型描述了营销能力与创新技术产出和创新市场绩效间关系的具体的函数形态。这对结构方程方法是一个补充。在营销能力与创新关系的研究中,这是一个较新的方法。论文为测量营销能力专门进行了量表开发,形成的量表为营销能力测量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案,后续研究可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对营销能力的测量。这篇论文建立了企业创新行为模型,模型整合了心理与现实层面的创新活动,涵盖了从创新投入到创新绩效的过程,为分析企业创新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第二篇:金融市场学论文

金融市场学选修论文

中文汉字字符数:2773个,中文标点:215个, 英文字符42个

金融市场学,是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金融子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的科学。金融市场即使一个有形市场,有事一个无形市场:同时又是一个市场体系。金融市场在现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素有: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市场客体,金融市场媒体,金融市场价格。金融市场的结构有多种,按期限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按交付方式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按证劵的交易方式和次数可分为初级市场和刺次级市场,按成年公交和定价方式可分为公开市场,店头市场和第四市场,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可分为基础型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按交易双方在地理上的距离划分为地方性的,全国性的,区域性的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当今金融市场主要功能体现与转化储蓄为投资,改善社会经济福利,提供多种金融工具并加速流动,使中短期资金凝结为长期资金,提高经济金融体系竞争性和效率性,引导资金流向。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将承担逐步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义务,各产业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会面临一次新的提升。而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还比较缓慢,给与金融业的保护相对较多。但是,在整个国际金融的趋势下,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紧密直接促进了货币、外汇和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也推动了各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和监管体系的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

心,金融全球化显示了其货币经济的独特作用,并且这种经济形式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强烈的反作用。我国金融业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优势,也有劣势,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更是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助于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接轨,有利于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学习外国先进的经营技术、融资工具和管理手段,有利于强化我国金融竞争机制,促进金融改革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发育健全,有利于我国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总的来说,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利大于弊。与发达成熟的市场相比,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繁重而紧迫。尤其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快金融改革,构建协调的金融市场结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8 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集体崩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骤然衰竭,多达上百家商业银行因此而破产倒闭,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这次金融危机是对完全自由放任市场的一次挑战,危机表面上来自一个失控的房贷市场和一个过度创新的金融机制,实际上还是因为美国经济在自由放任的一端走得太远。事实证明,市场与政府,偏向哪个极端,对于经济都可能预示着可怕的灾难。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既可以通过市场的自由协议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指令性配置来实现。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市场占优;在解决诸如外部性、公共产品、收入公平分配等问题上,市场作用甚微,此时政府的干预活动能起到纠正市场缺陷的作用。金融市场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助推器。世界发展到今天,金融市场已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

金融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引导资本在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流动,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且在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实现财富增值和风险分散。金融危机并不是市场的失败,更不是现代金融的失败。每次危机都是一次重构,每次重构,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必然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世界经济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新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中国金融体系朝着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但需要正视的是,虽然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形式上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相当接近,但是在功能、市场深度以及制度上仍存在着许多不足,远不能适应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需要。第一, 直接融资比例较小, 资本市场整体规模偏小。第二,资本市场资产总量依然较小。第三,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层次不丰富。第四,汇率形成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模式构想。未来,中国发展现代金融,实际上就是要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寻找一种均衡,也需要在效率与稳定中寻找最优路径。这样一种均衡既要有利于发挥金融市场的活力,又有利于维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这需要我们对全局有着清晰的把握,更需要有改革的勇气与魄力。第一,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行政力量将从属于市场主导。第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实现对接与协调发展。第三,金融创新速度加快。作为一种工具,金融创新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除了上述三个方面,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完善,以

及人民币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等亦应成为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模式的重要组成内容。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信息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总体来说,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分析国内金融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战略目标,为对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 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股市,是金融市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我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十几年的浮浮沉沉,已经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称作经济的“晴雨表”。作为为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目前由于存在传统渠道弱化和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受到明显制约。随着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及其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政策的实施必然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走势和发展。本文在对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作相关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从货币供应量、利率、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三个方面对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就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出了一些意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金融结构演变的一个突出趋势是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得以持续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股票市场对国际经济、国内经济的影响也迅速加大。作为现代市场金融经济的主要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对于熨平经济波动、促进一国经济金融的良性持续平稳发展已举足重轻。当然,货币政策与经济金融的具体演进态势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反过来经济金融格局的演变也必定会作用于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乃至政策效果的变动,所以无论如何货币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以现实的经济金融结构为前提和条件,否则货币政策可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出现错误决策,从而对经济金融的发展造成巨大动荡。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维持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如何提高国内金融系统配置货币资源的经济效率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政策含义已经是国内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总之,金融市场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同样也和我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我们要建设好金融市场,从而提高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