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读书报告

场地规划与设计畅谈

——读《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四版)》有感

一、 《景观设计学》作者简介

约翰·O·西蒙兹(John Ormsbee Smonds,1913~20xx年) 是世界著名的景观设计和环境规划领域的带头人和思想家,是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ASLA)的研究员,在美国国内及国外广泛讲学。西蒙兹先生的职业生涯整整跨越了70个年头,曾任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主席,因果皇家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社区规划组织顾问等要职。20世纪50年代,生态环境运动在美国被大力提倡,以麦克哈格、哈普林、西蒙兹等为首的景观设计师提出了从土地设计、从协调人与自然和环境关系方面重新定义了景观设计概念。从此,景观设计规划对象是土地、人类、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的问题。19xx年,西蒙兹先生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最高荣誉奖——ASLA奖章,19xx年获得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世纪主席奖章(the ASLA President’s Centennial Medal in 1998 )。

二、《景观设计学》概述

这本当代经典著作涵盖了景观设计理论、运用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景观设计学学科的主要构成,以及场地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它使我们理解自然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描叙了由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形式、力量和特征引发的规划限制;向我们灌输了对气候的感觉及其在设计中的意义;讨论了场地选址和场地分析;指导可用土地及相关土地利用区的规划;考虑了外部空间的容积塑造;探讨了场地—建筑组织的潜力;寻找出富有表现力的人居环境和社区规划及近代规划思潮的历史教训;提供了在城市和区域背景下,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境的导则。

本书通过一些世界顶级景观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公司的作品、规划设计作品、百余张教学图表、摄影作品和插图,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地进行景观设计的方法,教我们学会如何创造一个更加有用的、高效的、具有美学价值的室外空间和场地。

三、《景观设计学》内容简介

全书有20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 、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19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0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全书大量引用诗句、典故和哲人名言,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让人读起来似一部

优美的文学作品,书中又有许多非常具体的规划设计及工程规范、指标等,使该书又不失为一部工程技术手册。

(一)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

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地适应生存环境,并不停地积累解决各种问题(包括灾难、胜利等)的经验,同时在自然中武装自己。人类本以为在地球上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天堂,熟不知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已经开启了地狱之门,并将自己从自然中脱离了出来。

在人类适应自然之后,就试着改变自然,本应使之成为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但事实证明,环境非但没有更舒适,反而给人类带来困扰——混杂的高速公路、无序蔓延的城郊、拥挤不堪的城市。

作者认为人类建设与自然之间可以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这种和谐统一可以借助于调整场地和构筑物形式使之与自然相适应;可以借助于将山丘、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引入规划场地;可以借助于在山川之间、沿溪流和河谷慎重地布置构筑物,使之融入景观之中。”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现在规划的不合理性的存在,并将持续存在。作者认为规划过程是造成城市、乡村、郊区发展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罪魁祸首。

(二)景观元素的基本特征

作者从人居环境入手,用口语化、浅显易懂的文字以及亲身经历的描述向读者介绍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居住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合理的场地设计与规划可以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统一的基本观点。

作者从气候、土地、水、植物、景观特征和地形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解释了书中第一部分所强调的人类不合理的规划过程是造成城市、乡村和郊区发展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罪魁祸首。

全书图文并茂,形象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规划方法和规划与自然的融合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说明改善微气候的可能性时所描写的两个极端的例子,通过正反两面的极端对比,使得改善微气候能够有益于规划一个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这一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再配以作者的手绘插图从旁协助理解,仿佛可以置身其中,感受到描述中的炙烤与凉爽。由此一来,对于理解下面作者提出的设计导则,就更加得心应手,不必纠结思考。 关于土地,作者强调“在那些土地利用与其场地环境非常适应的地方、农场、道路和社区处处显得协调”。科学规划的合理开发能够创造比原有景观更出众的设计形式。然而,在那些规划不恰当或者不能执行规划的地方,不合理的强制性土地利用只能使我们的视觉和知觉感到不舒适。所以,通过场地调查和土壤测量,房屋、道路和城市用地应使用贫瘠的土地。接着,作者以美国为例,对美国的土地资源,土地出让土地权益、土地测量、土地利用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土地是最根本的资源。要充分了解自然地形、地质结构以及地表景观,要更为明智地通过规划、利用和管理,让自然地外貌、条件和覆盖物决定建筑物和景观的形式。

洛伦.埃斯利曾说:“如果说这个行星有魔力,那么魔力在于水??它遍及各个角落传承过去,联系未来。它在极地之下运动,徜徉于高处或空中,可以认为最精巧完美的形状在于一片雪花之中,或是在那经海上洗淘而仅剩

下的闪耀的白骨之中。”在景观和建筑规划中,一个重要任务是使水的视觉和实用功能得到最充分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几个水资源利用中应制止的问题:湍流、侵蚀、河流淤积、洪水、诱发干旱和污染,并认为淡水提供的不足已成为土地规划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做着做出了与水相关的场地设计方法。作者为河流堤岸、湖岸和海滩、泉水、池塘、湖泊和沼泽等自然河流与水体提出了不同的景观设计方法;为运河、水库和湖泊等蓄水面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建议;为步道、桥梁和甲板的场地规划以及水际、水池、喷泉、小瀑布等设施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说明。

作者通过对自然形态的强调来阐述景观特征,用一系列的手绘插图来演示对自然形态的有益改变。作者认为“通过设计者对展示序列的加、表达、创造,使观察者能够发现当地的正面特征,使之充分发挥令人愉悦的效应。”

(三)场地规划与设计 1.场地规划

在《景观设计学》中约翰·O·西蒙兹并没有给场地规划(siteplanning)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但是他却能让你明白什么事场地规划。西蒙兹通过介绍整个场地规划的过程来呈现这一概念。加雷特·埃克博(GarrettEckbo)认为:“场地规划必须被看成由土地未来的所有者对整个场地和空间组织,以使所有者对其达到最佳利用。这就意味着一个整合的概念:建筑物、工程结构、开放空间以及自然材料一起规划??”其实这也就说明了场地规划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他的目的是最优地安排与场地及其环境的自然和人工特征相关的任何规划元素。不论是私家花园、大学校园、还是军事工程,规划途径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

场地规划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步骤(有些步骤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1) 意图确定(范围、目标以及目的) 2) 地形测量的获取 3) 策划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5) 场地调查

6) 参考规划总汇和参考文档的组织 7) 探索性研究

8) 比较分析和对研究对象的审校,得到获准的概念性规划 9) 初步的开发规划与费用概算

10) 工程规划,说明书及投标文件的准备。

在国外,一个项目实施之前对场地的选址是很重要的,他们通过对场地的区位评价来确定该场地是否符合项

目的要求。在选定了场地之后是对场地的分析,即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不仅仅指场地边界以内的具体地区,而是指整个场地,包括至天际线的周边环境。其实很早之前中国就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做法了,就是风水中所说的“相地”。在通过选址、场地分析和综合土地规划后,我们已经确定了项目的性质。在概念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对所有场地因素的细节的对比分析和改进给予充分的考虑,明确认识各种需要和关系,精心处理所有相互作用的局部。

2.场地设计

在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中,他认为场地设计事实上是更倾向于环境设计,每一容积或空间要从尺度、形状、材料、色彩、质地和其他特性上进行考虑,以便更好的调节和表达自身用途。而这也就成了场地设计的任务了。

空间在西蒙兹的场地设计中是最为强调的因素。从空间对人的影响力、空间的特性,到空间尺度的把握、空间形式的组织,再到空间表达的抽象性和空间的要素,最后大空间的界定来阐释空间对于场地的设计的重要性和决定性。接着他又从底面、顶面以及垂直物这三方面来继续阐述场地设计的内容和意义。但对于空间,特别是室外空间的把握和处理是很多人所欠缺的。西蒙兹对于空间细致入微、图文并茂的阐述,令人敬佩。只有一个人对于空间的感悟是如此的深刻,才肯能把场地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完全展示出来。按西蒙兹的观点,可以说空间在场地设计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

3.场地规划和设计的实现

西蒙兹把场地分了五大类,分别是:城市场地、乡村场地、陡坡地(无障碍的斜坡)、平地和其他特殊类型的场地。通过对每一种场地的特征阐述,西蒙兹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意见。同时也教会我们对于每一块场地都应该深刻的挖掘其本身的特点,予以规划和设计。例如,在谈乡村场地,他列出了12条乡村场地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其中一条,“土地充足。规划可以更加开放、自由、‘爆炸式散布’。尽管特殊场地会受产权界线的限制,但视域跨度很大,涵盖了远处广阔的景观视野。规划考虑的范围增加许多,篱墙的几何图案、果园、围场、甚至数里之外的山峰都可以成为设计的条件和元素。整体方案须规划至地平线。”由于详细的论述,使我们可以很好的了解每一种场地的特点,在以后的设计中可以整体上把握住大的方向。当然,要想做好一块场地的规划和设计,没有亲身的体验是不行的。

在论述了场地的类型和特点之后,又对场地—构筑物的形成、场地——建筑的统一和场地系统做了详尽的分析和叙述,最后提出了场地开发导则。在场地开发导则中主要是列出了场地工程设计要考虑的要素,包括了开挖与造坡、坡地(土方填挖)、踏步、草坪和播草地区、步道铺设、道路与车道、居住区街道的推荐宽度、停车场、场地排水、场地装饰和景观种植。并给出实例来予以说明。

四、《景观设计学》的启示

1.场地设计的重要体现

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从最初的场地策划开始一直到最终的施工,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注意和考虑的地方,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使读者不仅在场地规划和设计方面增长见识,同时对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也加深了认识。场地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宏观上有决定场地宏观形态的场所性,具体表现为领域性与环境认同,设计师应该划分交通流向组织、空间环境布局、建构筑物、园林小品、绿化植物及其配套设施等内容的统筹规划;其次,从微观上有决定场地微观效果的广场道路、场地竖向、管道与管线设施、景园设施的详细设计等内容的西部设计;再次,从精神层面上应充分挖掘场地的场所精神,体现场所地域文化。因此,场地设计既包含着深厚的科学理性,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需要丰富的理性知识和深厚的激情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寻求约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冲击的方法,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已达到场地设计的最高境界。

2.学科的融合与互补

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三者的融合在其产生和成熟过程中从来都是互相影响的,建筑师从事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师做城市规划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这些学科就被称为设计学三姊妹、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景观规划设计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反之,科学合理的建设需要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景观规划设计将生态学,特别是景观生态学的思想、理论和经验应用于自已的领域。19xx年,麦克哈格著名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问世。它成为景观规则设计的划时代之作。将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如此一来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完善自然生态规划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助于整体城市规划设计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处理得更好。

五、结语

历史和经验表明,我们人类作为自然地一部分,必须遵循自然地法则和规律。所有的规划只有回归起点,回归到对人类本能的思考与对自然、场所的真实体验,追求人类、建筑物、社区、城市和当下人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摒弃我们曾经片面推崇的对几何模式、精确形式、理性至上的追求,我们人类才能持续发展,才能获得和谐完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伯恩鲍姆.美国景观设计的先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俞孔坚,李迪华,刘龙海.“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杨·盖尔.交往与空间(第四版).何人可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二篇:场地设计报告

场地设计报告

摘要

本次场地设计的报告是以西昌邛海某山地旅游风景区为例,对其场地进行的分析。主要包括对其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用地划分、建筑物布局、交通流线、绿化景观等方面的分析。

关键字:场地设计;西昌邛海;山地旅游;酒店设计

1. 前言

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同时又是建筑设计的结果,我们必须首先对建筑的场地进行认识,通过场地的分析来规划建筑的主要布局,把场地内部的道路、绿化、建筑、广场、停车位等布置完善,我们才能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完成建筑设计。那么这次我以西昌邛海某山地旅游风景区为例对其进行一个场地分析,从而让我对山地的酒店设计有更透彻的认识。

2.场地设计概述

场地设计的核心工作就是如何处理基地和如何组织场地中的各项内容的问题。设计层次大致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负责基地的划分和场地布局,包括用地划分、建筑物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绿化系统配置等。后期主要负责细部的丰富和完善,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管线设施、景观设施等的详细设计。

3.基地自然条件分析—西昌邛海某山地旅游风景区

本次场地设计的项目用地是处于西昌邛海某山地旅游风景区内南岸,麓山风景区北坡的一块地,拟建一座三星级标准、规模为120间客房的旅游度假旅馆,该用地具备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周边自然景观,并有邛海游船码头资源。用地面积21855.93㎡,建筑密度不大于30%。

3.1西昌邛海简介

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至今约180万年。其形状如蜗牛,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水面标高为1507.14—1509.28米;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30平方公里。20##年5月,四川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湖底泥是由暴雨径流冲刷地表土入湖沉积所致,为红棕色细泥;较大的河流有邛河、官坝河和鹅掌河,其中官坝河集水面积较大,能维持终年有水。

3.2地形地貌分析

如右图所示,该地形西南面和南面滨临邛海,具有良好的景观面,东北面临环海景观大道,是主要的车流人流的交通干道,通过图中的标高和等高线看来,该地为山地,具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从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逐渐下降,有5米左右的高差,并且东北部位地势更陡,而南边临海部分稍减平缓,而从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看,地势呈由高降低再高的趋势,且临近景观大道的用地变化略显明显。

结合这样的地形,所以建筑的主入口可放置在最北边从基地北向进入,也可放置在东北边直接垂直于景观大道进入,从地形图上可看到基地东北向有一片树林呈坡状,可结合这个因素做前区广场。因为西北方向为别墅区,没有采景区所以停车场可放置于此,另建筑后勤部分也可朝向西北布置,后勤部分的另一种布置手法可结合地势高差来做,因为基地呈缓坡趋势,可在高处下挖地下室作为后勤活动部分,这样流线也不会和客人流线相交叉。另外基地南边低处较为平缓,面朝邛海是最好的观景面,毋庸置疑客房的朝向要面向此处设计,可结合地形高差做错层,南向的用地可为景观广场结合绿化设施设计使客人感受到自然与建筑的交融。

3.3水文气候分析

该基地滨临邛海,邛海如同我国一些高原湖景一样,以恬静著称,景色四季各异,春日天光水钯,上下一碧。夏日湖水盈盈,彩霞耀眼。秋日天高气爽,落霞孤鹜。冬季天净水明,红枫翠柏,倒映湖面。

邛海周边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湖面上湿度较大;因为邛海和陆地之间的温差,形成以昼夜为周期的湖陆风,白天风从湖面吹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面;因为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水体比热容大,蒸发耗热多,湖面上气温变化与周围陆地相比较为缓和,冬暖夏凉,夜暖昼凉。西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素有小“春城”之称,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良好的自然条件更是为此处度假酒店创造了一个纯天然的美景,并且宜人的气候也使得设计更水到渠成。

4.场地设计

4.1用地划分

根据右图的基地标高可看出该用地坡度的情况,近景观大道的地势较高,坡度较陡,并且生长着一片树林,入口可穿过树林开辟一条道路,两边的树林与景观想结合做成一个入口的前区广场,并可设置环形车道让车进入入口到达酒店大堂再通过环形车道驶向西北边的停车场。另一种做法可把入口放置在北向,而东北部的树林可保留做成原生态的景观,也可重新做为一个绿化广场。而在景观大道的东向部分可做一个次要入口,使得基地的东北角的用地可作为货车入口或垃圾运输出入口。右图为其中一种做法。

然后顺着地势的由高到低,南向的建筑可下沉与入口形成错层,而这景观面最好的朝向则留给客房,因为地势的高低变化使得建筑也具有错落感,因而南向的建筑并不会对入口处建筑造成太大的视觉阻碍。

另外,游泳池如做室外的话,最好设置在南向,因为南向面临邛海,湖光盈盈,与泳池的水相呼应,并且临湖的景观广场中也运用水体布局,可用溏、池、泉、溪的形式呈现,与泳池和湖面相映衬,让游客在自然风光中感受亲水的乐趣。最后湖边的游船码头的位置保留,可做一个伸出的码头平台,岸边停靠着船只,可进行垂钓,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轻松、亲近自然、充满情趣的场所。

4.2建筑物布局

4.2.1建筑布局方式

对于水平形态来说,可分为分散式、集中式、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分散式布局的旅馆要求基地面积大,客房、公用、后勤按功能分区分别建造,而该项目只拟建一座三星级的酒店,故布局方式不适合分散式。集中式布局较适合风景区旅馆,其特点是客房、公共、餐饮、后勤等部分各相对集中,并在水平方向连接,按功能关系、景观方向、出入口与交通组织、体型塑造等因素有机结合,庭院穿插其中,用地较分散式紧凑。而该用地刚好适合集中式布局,再通过地势高低结合庭院的穿插,空间变化十分丰富,让室内外关系达到有机融合。分散集中式布局适合基地面积较大或对客房楼高度有某种限制时,长采用客房楼分散,公共部分集中的总体布局方式。

对于竖向形态来说(即立面形态),首先可考虑入口处的形态,结合场地的回车道和入口绿化来处理,再考虑立面开窗,与基地的整体风格相符合,与设计理念相一致,然后通过对比、协调、虚实、借景等手法塑造体型。

4.2.2建筑布置规定

旅游度假旅馆是一个对日照要求要高的建筑,在建筑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到日照间距的问题,要满足当地的日照间距要求,使得客房等用房达到日照要求。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通风的问题,如右图,因为该基地为山地,所以可以采用做下沉庭院的手法,如右图,这样可使两边房间形成穿透风,使得建筑内部可形成自然通风。

其次,相邻地块应该按防火和消防要求预留消防通道,前后各自有通道时,可毗邻修建。且要注意建筑控制线的退现范围,西南及南面临湖部分退20米,西北方向向内退10米,东北方向退8米。

4.3建筑防火规范规定

1、建筑物沿街长度超150米或总长超220米时,应设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门洞的净宽净高应大于4米;

2、门垛净宽大于3.5米;

3、连接内院的人行通道间距不宜大于80米;

4、大型公共建筑应有环形消防车道;

5、封闭内院短边超24米,宜设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

6、消防车道与消防取水口紧靠;

7、宽度应大于3.5米,障碍物净高不应小于4米;

8、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

4.4交通流线

4.4.1道路

    如右图,道路的划分大致分为两条线路,分别为车流道路和人流道路,在主入口处设置了一个环形车道,方便车子在酒店入口停下后再开往停车区域,结合地势的高差,入口处为1005.3m的标高,停车场区域为1003m的标高,相差的2米做下穿式环形车道,即车到达建筑入口后回旋过来从道路的下面穿过驶向停车场,所以不会在环形车道交叉部分形成对流。另外道路延伸绕建筑回旋最终从亦可从次入口使出。从次入口进去的道路可分流,其中一方通向酒店的次入口,主要负责垃圾运输和货物运输等。

4.4.2流线

如右上图,该场地的交通流线分为游客流线、工作人员流线和车行流线。游客可直接从主入口进去直达酒店大厅,工作人员从主入口进入直达后勤服务区域,另外餐饮工作者和货车从次入口进入可直达厨房、库房,最后车行的流线就是通过门前的环形车道行驶。三种流线互不交叉,相对独立,也贴合建筑的功能,是两者之间达到统一。

4.5绿化景观

   绿化景观设施大致分为三个方向,分别是入口处的前区广场、临湖边的景观广场和建筑围绕而成的庭院。

前区广场结合树林的环绕来设计,并且利用树林的坡度变化,把水引入,利用透视的原理,加强水体空间的深远和水面的宽阔,水与树的融合让自然化的风光更加引人入胜。

后区的景观广场设计我想把建筑“梯田”的理念运用进去,因为建筑层层退进,且阳台做成曲线更加贴合梯田的层叠,而结合地形,建筑平面与外部地面有2米左右的高差,在建筑外环绕一层层的露台,依次下沉直达与地面向平,也可引入水体,让水沿着露台层层留下到最终的池塘,而水、陆结合酒店建筑及倒影形成曲延萦回、虚实结合的景观设计更会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幻觉,引人入胜。草地、溪水、小桥、花草互相映衬,并也可在沿湖一带设置沙滩,让室外活动更加勃勃生机。

建筑环绕的庭院也利用错落的手法和水体相结合,梯段、喷泉、木板等元素合理搭配,营造出恬静诗意的生态氛围。

5.总结

通过对西昌邛海山地风景区的场地设计分析,让我对这块基地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包括它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用地划分、建筑物布局、交通流线、绿化景观等方面,也是我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前期分析,这样的节奏也对我的建筑设计有很大帮助,获益匪浅。

场地设计报告

  

姓名:魏莱

学号:201112030120

专业:建筑

指导老师:许晋

相关推荐